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五个内容,在教学设计中,为了以经济危机为主线,突出主题,故将第一部分“危机的原因”之前设计一个标题“危机前的的美国”和第五部分内容标题设计为“反危机的失败”,在结构调整后变为六部分内容。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以此为契机,促进了资本主义机制的自我调整,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并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本课在内容上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衔接,下启罗斯福新政及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因此在教材中地位比较重要。三、学情分析: 对于经济危机的表现和特点学生有直观的感知,但是对于危机背后的潜藏的原因则认识不足,看不到问题的实质,需要教师在运用历史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举例子和层层分析的方法来揭示原因,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习惯;同时对于影响,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分层设标。1、 知识与能力:识记要求:经济危机的表现;经济危机的特点;能力要求:(理解和运用)20年代的“繁荣”景象;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说明了什么。2、 过程与方法:图示法;材料分析法;讲述法;讲解法;归纳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的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自由放任”政策。六、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出示美国总统胡佛(19281933)与罗斯福(19331945)的照片。 “ 这两位人物分别是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和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到这两位总统,我们总绕不开一个话题经济危机。一位面对危机无能为力使国家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而另一位则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使美国安然度过危机并开创了一种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那么,这场危机是怎么发生的?危机给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哪些影响?美国又是如何度过这场危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法及设计意图经济危机的表现教师:“为了让大家对这场经济危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现在我们把它做成一个新闻专题,请几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对经济危机进行模拟报道。” (报道内容如下)学生甲: 关于股市的报道“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所得股价暴跌。交易所大厅回荡着抛售者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后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试图融资挽救市场,然而终究回天乏术。股票市场还引发了货币信用危机,上万家银行倒闭。”(边报道边出示交易所人头攒动的图片)学生乙:关于经济危机对金融工农业冲击的报道“黑色星期四”后股市不断震荡,一天内通用汽车的股票票面损失为20亿美元。据估计,在经济危机期间,美国股票价格由平均每股365美元暴跌到81美元,降低了78%。1932年7月全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危机前下降了55.6%,农产品价格下跌48%,49%的银行倒闭,25%的人口失业。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场主被迫大量销毁过剩的额农产品,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称为“银河”。1933年这一年,美国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亩棉花被大火烧光。在英国,在法国,在巴西,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猪被杀死大量小麦、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出示销毁粮食棉花倾倒牛奶的图片以及相关的数据)学生丙:出示一组图片,略作说明: 因股票交易破产被迫廉价出售的汽车;危机中绝望的母亲;美国失业者在百老汇前排长队等待救济(这被称为“面包线”);危机袭击下的德国失业工人;日本失业工人;英国失业者;工人农民示威游行;政府镇压;在德国“法西斯万岁” 学生丁:危机期间的美国流行的讽刺幽默讽刺幽默一: “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讽刺幽默二: 在美国纽约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这位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记者的报道,归纳危机的表现及特点。”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如下:经济危机的表现: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业危机: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农业危机: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破产。社会危机:工人农民失业罢工、游行; 法西斯兴风作浪。 教师点拨:“危机从股市崩盘开始,很快波及其他领域,如同多米诺骨牌,环环相扣。”出示示意图: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农民收入锐减1、创设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用新闻专题报道的形式来展现经济危机下的社会万象,对学生来说更直观,更有兴趣,从心理上拉近学生与这场危机的距离,进而感受危机对大众的心理影响和“大萧条”的含义。 2、学生合作探究。根据课标要求,危机的表现属于识记内容,没有难度,所以教学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报道,学生自己合作归纳即可完成,重在提起学生学习和参与探究的兴趣。既发挥了一些同学的特长,又照顾到大众的参与。经济危机的特点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 外贸缩减70%69.1%50%50%50%2/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材料二: 1933年,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复苏,而是进入“持续萧条”阶段。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教师提问:“请大家根据危机的表现和上述材料来总结危机的特点。”学生总结如下: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教师过渡:“相信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大萧条已经有了深刻的体验,的确,凡是经历过那场危机的人无不心有余悸,谈虎色变。现在,同学们可能和我有同样好奇心: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场惨重的危机?下面我们着重探讨危机产生的原因。”材料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阅读方法上进行指导,比如如何阅读数据表格等材料。危机前的美国“虚假繁荣” 教师:“要探讨危机发生的原因,就需要先来了解危机前的美国,即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出示材料及图片:图片一:福特封闭式汽车广告“Cancel distance,conquer wheather” (消除距离,克服天气)图片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汽车长龙; 世界金融中心纽约的繁荣景象; 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教师提问:“美国20世纪2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繁荣局面?”学生回顾总结:一战“中立”,大发战争横财;“自由放任”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通过图片情境材料,让学生感知“繁荣”2、归纳法:教师适当引导归纳快速总结,帮助学生理解“繁荣”。经济危机的原因 1、 教师出示危机期间广为流行的一个故事: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教师提问:“根据这个故事,请大家分析一下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有些疑惑) 教师进一步设问:“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学生领会:“生产和销售。”(供大于求) 教师引导:“为什么会造成供大于求的现象呢?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不是一片繁荣吗?连汽车都买得起的美国家庭又怎么会买不起煤呢?” “请同学们看教材,分析造成了供需矛盾的深层次原因?” 学生总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存在(根本原因)教师分析讲解: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社会化 矛盾 资本家追求利润不涨工资愈富有愈贫穷(购买力不足)贫富分化供求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教师提问:“产品是真的过剩吗?讲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是相对于大众的购买力显得过剩了。现在大家运用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就能解释本节课一开始为什么资本家会倾倒牛奶,销毁农产品了,为了维持价格,解决供需矛盾,只能减少供给。” 2、教师出示材料进一步说明美国的贫富差距: 材料一: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材料二: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上层社会纸醉金迷奢华派对。 3、 教师出示分期付款、银行信贷和股票投机的材料:材料一: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据统计,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有的家具店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新娘,我们来布置新房。”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材料二: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教师提问:这种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会对企业家和投资者带来什么误导?具体原因:信贷消费过度: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矛盾更尖锐。股票投机过度:造成了繁荣的假象,使矛盾激化。 教师:小结经济危机的原因,用示意图表示:贫富分化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分期付款生产与销售股票投机加剧加剧根据课标要求,危机发生的原因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能理解运用。故而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历史情境:笑话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却揭示了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进而探究危机发生的原因。教师借此进行进一步引导分析。 2、层层设问,问题探究,讲解法,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因为比较抽象,所以进行有层次的提问,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3 、图示法:简单明了,有助于学生思维步步跟进,加深学生对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的理解和认识。4、5、6、7、8、 4、材料分析法:一则是对教材知识的补充,二则培养学生通过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9、经济危机的影响 教师出示图文资料:材料一:在美国,整个30年代初,全国都能看到饥民和失业者的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我们不愿饿死必须战斗”“提高工资”等口号。1930年3月6日,125万失业工人在美国共产党和左派组织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 材料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它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打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1930年。,美国决定提高多种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则以牙还牙都采取了提高关税的措施。材料三:图片:希特勒演讲和日本扩军备战的画面。 教师提问:上面的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材料,从局部和整体的角度来概括经济危机的影响。要求大家合作探究。1、材料分析法:拓展视野,加深理理解,培养学生处处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反思经济危机1、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主权债务危机问题,突出史鉴功能。2、后人的深思(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应该从经济危机中吸取哪些历史教训,达到提升学生情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岗位培训课件模板
- 导游人员概述课件
- 智能制造2025年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技术创新与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 安全培训目的概括课件
- 2025年中考袁隆平题目及答案
- lol高考试题及答案
- 工程争议解决方案(3篇)
- 护理消化题目及答案
- 春季联考申论试卷及答案
- 机电一体化概论 课件 第4章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实例
- 泛光施工招标文件
- 旅游策划实务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课件汇总(最新)
- 刑法各论(第四版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ppt整套教学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DB23∕T 2661-2020 地热能供暖系统技术规程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第7章:方差分析课件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6-18-01-07 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
- 办公楼加层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00页)
- 洁净厂房不锈钢地面施工方案
- DS6-K5B计算机联锁系统介绍文稿
- 工艺管廊架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