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俗之哭嫁 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其他国家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约就是后来长盛不衰的哭嫁风俗的滥觞了。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于四川农村中,随地区变化而大同小异。解放前,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这位母亲当然算得上是入流导演了。旧时宣讲故事中,有花轿临门,父亲强令哭迎风骂媒歌的情节,可知哭嫁是有歌词的,带有表演性质,原是用来渲染气氛,以悲衬喜;不过,因为婚姻是包办的,真哭真骂的也不会少。 在三峡民间,特别是在巴人(土家族)的生活习俗中,哭嫁无疑是最富特色的一种婚嫁仪式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娘,人称聪明伶俐的好媳妇。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开始哭的。娘家人边为她置办嫁妆,边倾诉离之情。会哭的姑娘一个月内不哭重复,要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土家姑娘用“哭”这一形式倾诉心中的情感,当然,也有真伤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乱点鸳鸯谱,害了姑娘的一生。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的前一天,亲朋乡邻都前来祝贺和哭别。新娘家要邀请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会”。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无论她们家住远近,无论风雨阴晴,新娘家均要打轿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齐后,新娘家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坐上方,与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哭到半夜,新娘家里摆上夜宵让十姐妹吃,新娘以此为题还要哭一段,以感谢九姐妹的相陪。 在父母之合,媒约之言的婚配年代里,媒人包办婚姻很普遍,因此新娘常借哭嫁骂媒人,表达对旧式婚姻的不满。哭嫁是土家人婚礼的序曲,他们认为“不哭不热闹,不哭不好看”。亲朋好友前来送别,哭是一种友好,哭是一种礼貌。对于那些坐在度中不哭唱的,新娘认为是瞧不起她而不高兴。哭嫁歌的内容一般都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妹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苦,或者是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等等比如一首与母亲辞行的歌中唱道:“我的妈呀我的娘,您为女儿办嫁妆,十天赶三场,一月赶九场,大路走成槽,小路跑起毛。鸡子刚开口,娘在路上走;麻雀进了林,娘在半路行2喜鹊落了窝,娘在路上摸;红红绿绿几大宗,凑凑合合办得多。我的妈呀我的娘,韭菜开花九匹叶,我娘怀我十个月。十月怀胎受苦难。十月一满临盆降,我娘分身在一旁,嘴巴咬得铁钉断,双脚踩得地皮穿。醒来一看儿的身,是女非男娘伤心。娘的好处千千万,十天半月数不完。”又如流传在重庆江北区三圣乡的一首哭嫁歌:“短命吹手天寿锣,逼得我心碎意乱莫奈何!我的爸呀我的妈,我在你奶根脚下长大,费尽二老苦心血。千般恩情我没报,万滴甘露未酬答。明日就要离开你,不知他家是个啥,内心话向谁去表达?我的爸呀我的妈,我愿侍奉二老不愿嫁。”哭嫁歌朴实自然,情真意长,带着明显的三峡特色,也是三峡民风淳厚的表现。如一首与兄嫂辞行的哭嫁歌中唱道:“我的哥呀我的嫂,一个柑子十二瓣,哥嫂妹妹要分散;一根竹子十二节,逢年过节要来接;一个鸡蛋没散黄,你家姊妹日子长;一口水缸三道箍,你我姊妹莫生疏。”除了待嫁姑娘哭,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亲朋好友亦有回唱。一首母亲回唱的歌:“成人要出嫁,妈妈嘱咐几句话:一要孝公婆;二要敬丈夫;三要妯娌多和睦;四要心细贤,茶饭要均匀,火烛要小心,炒菜要洁净;五要起得早,堂前把地扫,贵客来到家,装烟又递茶;六要学裁剪,免得求人不方便,切莫贪玩多,日后穷了靠哪个。”歌词就是母亲在女儿临行前点点滴滴的叮咛与嘱咐。也有好友回唱的歌:“妹妹亲,姊妹亲,拣个石榴平半分,打开石榴十二格,隔三隔四不隔心。”除了土家族外,还有仡佬族、客家族以及粤西地区还保留了哭嫁的习俗。仡佬族姑娘出嫁前三五天便开始哭嫁。娶亲时新郎不亲迎,而是于婚期前一日派轿夫天黑时到女家。进门前,女方有专人主持栏门礼。要行敬酒、铺毡、恭候等礼数,每道程序都有传统的对答礼词,必须说唱得合乎规矩,否则要遭轰笑。姑娘出嫁时先将花轿抬进堂屋,由新娘的兄长或叔叔将新娘拉出里屋,给祖宗父母磕头,尔后强抱入轿中,表示对娘家恋恋不舍。娘家人把轿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给男方轿夫。轿前有两人持大刀开路,花轿周围有彩旗和蓝伞簇拥,途中鸣号放炮,吹吹打打,非常热闹。到新郎家拜堂后,新娘要重新梳妆打扮,然后到寨中宽敞处让大家欣赏、逗笑,以便和乡亲们建立友好感情。客家人哭嫁又有另一番景象。所谓“缠绵悱恻哭嫁歌,一怨三叹断人肠。”就是对客家人哭嫁的生动描述。客家婚俗的奇异风景哭嫁男婚女嫁,这本是人类生活中的大喜事。从恋爱到结婚成夫妻,给男女双方都带来了无限的幸福与愉快。对男女两家来说,自然也是件极大的喜事。但客家地区每临姑娘出阁,却哭声不断,其声凄切,全然不象是作戏。客家历来重视“哭嫁”,俗云“闺女不哭,娘家无福”。所以客家的哭嫁历来都很隆重。行将出嫁的女子在私厅或自己的闺房里邀集一群平日相好的姐妹,一边做针线活(纳鞋底、鞋垫、织毛衣等嫁妆)一边开始哭嫁。旧俗传统保留比较完好的,哭嫁不仅有专门的哭嫁歌,还有许多程序。一般是开始时姑娘幽幽地哭并不唱出哭嫁词,只是叹自己命苦或怨媒人之类的话。此时就由姑娘的母亲或姐妹引唱,如:“红丝线,锁鞋头,家家养女挑猪头,猪头进屋娘就喜,炮竹一响娘就愁。”此时,新娘的婶娘、妯娌、姐妹、舅母、姨娘等等五亲六戚的女客都人来陪哭劝哭。“哭嫁”是粤西信宜民间婚俗,早在唐宋时期就在当地乡村流行。当女儿出嫁时,为表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和离开亲人时的难舍难分之情,常以哭唱的形式来抒发出嫁女心中的浓厚亲情。哭嫁以出稼女为主唱,母亲、嫂嫂、姐妹陪唱或答唱、和唱。出嫁女边哭边唱倾诉对严父慈母和亲人依依不舍之情,从阿公阿婆、阿爸阿妈到哥嫂侄儿、弟弟妹妹等,逐一哭谢诉别,把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出嫁女哭得越伤心越悲衷就表明她对亲人的爱,将来会幸福美满,歌词平实委婉,却又令人闻之动容。母亲则通过哭唱,教导女儿到婆家后的做人处事之道。出嫁女的嫂子、姐妹也用歌表达彼此间的情深意切,难舍难分。 哭嫁作为一种风俗,其来由和寓意,与旧时的婚姻俗信有关,与封建礼教有关,出嫁时姑娘不哭不仅会被认为不吉利,还会受到舆论的谴责;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感情的作用。旧时婚姻全由父母作主,嫁给什么人,婚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助理、教学助理招聘18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乌兰察布察右中旗招聘45名社区工作者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礼仪知识培训笔记摘抄课件
- 粮食购销调拨管理办法
- 系统开通使用管理办法
- 终端安全服务管理办法
- 网格经营指标管理办法
- 网络代理项目管理办法
- 网络舆情速递管理办法
- 网络餐饮平台管理办法
- 柚子树栽培技术
- 2025年北京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特殊职位公务员招录考试(网络技术)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行为面试法培训课件
- X射线电离辐射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 上腔静脉综合征护理查房
- 《机械创新设计》课件-k第七章-机械结构设计与创新
- 2025年新退休返聘人员协议书
- 公共财产管理办法
- 脑梗死急性期护理查房
-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