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华文化的勃兴.doc_第1页
9中华文化的勃兴.doc_第2页
9中华文化的勃兴.doc_第3页
9中华文化的勃兴.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他们各自秉持着独特的思想,奔走于各个诸侯国,宣传自己的学说,培养自己的徒弟,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思想。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曾经说过,他对这些先秦思想家的看法,他怎么说的呢?“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们学完这一刻,大家就能明白了。首先是孔子,先来介绍下孔子本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在封建社会长期的被尊奉为圣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衍圣公,这样的称号,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他开创了一个对我们中国影响深远的学派,叫什么学派呀?儒家学派!首先,我们来了解他的政治主张,一、鼓吹西周制度,天子就是天子,理应受到尊奉,诸侯就是诸侯,就应当为天子效命,回到政令由天子发布的时代,而不是诸侯各自为政;二、提出仁的学说: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爱人”:人与人间的普遍仁爱应以自然的情感为基础,既要自尊自重又要互尊、互爱、互信。兼爱:无差别无等级的爱,否定有亲属尊卑的差别。“为政以德”:突出了孔子的德政主张,认为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要用道德的教化,而不是那些恐怖的刑罚去治理国家。君主就会像北极星被群星围绕一样,受到爱戴。苛政猛于虎,比老虎还要凶残,人民生活怎能安定?所以,他反对任意刑杀。不过,孔子之所以受到后人敬仰,并不仅仅因为他的这些政治主张,更多的呢是因为他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我们先进一段材料,来看看,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思想?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进行不同的教育。有区别的进行教育。再来看一些孔子的言论,对他的思想有进一步的体会: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总结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以前,学在官府,受教育的权利是被官府给垄断的,接受教育是贵族的事情。不是普通平民百姓可以享受的。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的弟子。因材施教,前面已经在材料里说过了。踏踏实实的学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要有诚实的态度。不会呢就要谦虚的向人请教。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虽然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他“述而不作” ,后来呢,就有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就是论语。论语以语录和对话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儒家经典。另外呀,孔子还整理编撰了鲁国的史书春秋。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现在的世界上,孔子依然有着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冲出了我国的范围,走向了世界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学习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地方,以孔子为名,说明,在外国人的眼里,孔子在这个中国文化里还是有很大的代表性的。孔子这么厉害的人物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说他是一个能上天入地象龙一样的人,这个人是谁呀?老子:李耳,老聃。春秋时期的人物,做过周朝的史官,是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学识呢非常的渊博。而且他也开创了一个影响很远的学派:道家学派!那么老子又有什么思想呢?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待问题。 怎么理解呢?我们来这个动脑筋意思是,看似坚硬的东西,未必就结实,而柔软的东西,也未必就那么柔弱,有时候,柔软的事物会战胜坚硬的事物,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也可能一生无所作为,而平凡无奇的人也会由于努力而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有一个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这是一个被记录在淮南子这本书的故事,淮南子呢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塞翁失马:在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了胡人的驻地。邻居们都为此来安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的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有一天,他的儿子)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长城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一同保全了性命。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速度快)得无法研究到底,(道理)深得无法揣测啊。那么除了春秋时期的这两位思想界的巨人之外,在战国时期,涌现出了更多的思想别具一格的人物,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人群,带着他们不同的学说,活跃于战国时期,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有儒家的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还有兵家的孙武。出现了这么多的思想界的人物,他们各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这种局面就被称为百家争鸣。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这种局面呢?原因有两个:1: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2:“私学”的出现,孔子开创私学使得收教育范围扩大首先是墨子。兼爱:无等级无差别,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非攻: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而是反对侵略战争,他支持正义战争。那么反对一切战争的人是谁呢?是儒家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孟子。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邹国人。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继续发展,根据孔子的仁的学说,提出仁政的主张,而且指出春秋无义战,还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后人常把孔孟并称,吧儒家思想概括为孔孟之道,可见孟子的地位也很高,而且被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同期的还有一位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了解就行。这两个人,哪一个是主张保护环境的?孟子。道家的庄子,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前面讲的儒家说为政以德,就是以德治国,不要用严刑峻法,只要推行教化就行了,那么现在就有一个与他对立的,就是法家,代表人物也是他的集大成者,就是韩非,法家,顾名思义,就是推崇法律刑罚的学派,韩非有什么主张呢?商鞅变法就是按照法家的学说进行的,我们前面讲过的连坐法等等。兵家:孙子兵法大家都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