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批注时深入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doc_第1页
帮助学生批注时深入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doc_第2页
帮助学生批注时深入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帮助学生批注时深入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南宁市清川小学 彭艳批注,其意是指注释、批语。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批注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的有效方法。五年级下册的教师指导用书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批注大多比较随意。特别在学习重点语段时,学生提的问题是随意的,缺乏深度,有些甚至没有质疑,也没有感受。不知道该如何思考,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缺乏指导,也必将变成空谈。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在批注时更深入地思考,我认为思考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切实有效。一、 故事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学生由于自身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制约,在阅读一些有历史年代的课文时会比较吃力。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初识鲁迅”编排了四篇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由于人物与学生所处年代相距较远,学生对这个人,对当时的社会不了解。所以教师有必要对鲁迅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他是谁?他做了什么?为什么他的语言比较难读?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在其后的学习中理解体会人物的行为,才能更真实的了解鲁迅先生。二、 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同样的语言在不同时间、不同人物、不同情况下表达的含义也是不同的。了解这句话的前因,才能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感受。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其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文中三次出现,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在不同的情况下这句话也表达了不同的含义。学生在批注时已经注意到了,教师再点拨一下“比较三句话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学生就能区分出三句话的不同了。第一次是作者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从中可以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台湾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第二次是作者走进教师跟师生一起读这句话,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共同的情感使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第三次是作者在学校的礼堂看到中国伟人画像后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三、 句中关键字词是什么意思?透过这个字词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学会捕捉句段中的关键字词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体现。通过理解关键字词,可以理解全句,以点带面,体会情感。比如四年级上册第13课白鹅中有这么一句话“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很多学生对句中的“净角”不甚了解,这时候,教师让大家打开字典查一查这个词的意思,再把这个词和白鹅联系起来想想,学生就能想象白鹅的样子了。“角”读“ju”,是角色的意思,“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在这里,作者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四、 句中有没有使用什么描写方法?语文不仅要感受文字的含义,体会情感,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运用语言。五年级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中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开头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很多学生在做批注时已经注意到了,教师再提醒“想想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就能批注到“好像是一种企盼、恳求的意思”“话很短,好像平时说话聊天”等等。其后再经班级交流,就能理解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五、 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每一篇文章作者都必定要表达自己的一些思想,或赞扬,或喜爱,或批判,或呼吁,等等。六年级下册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中这样说到“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有学生这样批注“一般的象都知道去象冢,可这只战象却回到了它浴血奋战的地方,在它的心里,战友一直在它心中,辉煌的过去一直在它心中。”课文直到这里描述完了战象嘎羧的一生,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课文仅仅是在讲一只象吗?嘎羧死了,可是它的善良和忠诚却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它的故事是要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怀,珍惜和平。它高尚的情怀,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深深思索。六、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读者必要先疑”, 只有在阅读中打开心扉,边读边思考,真正与文本对话,阅读的内容才会走进内心,阅读才会达到实效。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到此已经对文本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感受。这个时候再来提出的问题,必是对课文的拓展与提高。比如六年级上册第19课一面的最后一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有的学生就这样批注“我们有谁?在这样的黑暗社会我们能干什么?”五年级上册中地震中的父与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就有学生问到“这对父子是逃出来了,可是还有更多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