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液化导论1.ppt_第1页
砂土液化导论1.ppt_第2页
砂土液化导论1.ppt_第3页
砂土液化导论1.ppt_第4页
砂土液化导论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砂土液化导论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粒间无内聚力的松散砂体 主要靠粒间摩擦力维持本身的稳定性和承受外力 当受到振动时 粒间剪力使砂粒间产生滑移 改变排列状态 如果砂土原处于非紧密排列状态 就会有变为紧密排列状态的趋势如果砂的孔隙是饱水的 要变密实效需要从孔隙中徘出一部分水如砂粒很细则整个砂体渗透性不良 瞬时振动变形需要从孔隙中排除的水来不及排出于砂体之外 结果必然使砂体中空隙水压力上升 砂检之间的有效正应力就随之而降低当空隙水压力上升到使砂粒间有效正应力降为零时 砂钦就会悬浮于水中 砂体也就完全丧失了强度和承载能力 这就是砂土液化 sandliquefacation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这种秒水悬浮液在砂土液化引起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四种 地震时砂土液化机制 地震时砂土液化机制 振动液化 地震时砂土液化机制 振动液化 如振动前砂体处于紧密排列状态 经震动后砂粒的排列和砂体的孔隙度不会有很大变化 如振动前砂土处于疏松排列状态 则每个颗粒都具有比紧密排列高得多的势能 在振动加速度的反复荷载作用下 必然逐步加密 以期最终成为最稳定的紧密状态 如果砂土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中 由于空气可压缩又易于排出 通过气体的迅速排出立即可以完成这种调整与变密过程 此时只有砂土体积缩小而出现的 覆陷 现象 不会液化 如果砂土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水带 情况就完全不同 此时要变密就必须排水 地层的振动频率大约为1一2周期 秒 在这种急速变化的周期性荷载作用下 伴随每一次振动周期产生的孔隙度瞬时减小都要求排挤出一些水 地震时砂土液化机制 振动液化 如砂的渗透性不良 排水不通畅 则前一周期的排水尚未完成 下一周期的孔隙度再减小又产生了 应排除的水不能排出 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 所以孔隙水必然承受由孔隙度减小而产生的挤压力 于是就产生了剩余孔隙水压力或超孔隙水压力 excessporewaterpressure 前一个周期的剩余孔隙水压尚未消散 下一周期产生的新的剩余孔隙水压力又迭加上来 故随振动持续时间的增长 剩余孔隙水压会不断累积而增大 已知饱水砂体的抗剪强度 由下式确定 n pw tg 0 tg 地震时砂土液化机制 振动液化 式中 pw为孔隙水压 0为有效正压力 在地震前外力全部由砂骨架承担 此时孔隙水压力称中性压力 只承担本身压力即静水压力 令此时的空隙水压力为pw0 振动过程中的剩余空隙水压力为 pw 则振动前砂的抗剪强度为 pw0 tg 振动时 pw0 pw tg 7 1 随 pw累积性增大 最终pw0 pw 此时砂土的抗剪强度降为零 完全不能承受外荷载而达到液化状态 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 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 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 沙土特性和饱水砂层埋藏条件及成因时代特征砂土特性对地层液化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是土在地震时易于形成较高的剩余空隙水压力 高的剩余空隙水压力形成的必要条件 一是地震时砂土必须有明显的体积缩小从而产生空隙水的排水 二是向砂土外的排水滞后于砂体的振动变密 即砂体的渗透性能不良 不利于剩余空隙水压力的迅速消散 于是随荷载循环的增加空隙水压力因不断累积而升高 通常以砂土的相对密度和砂土的粒径和级配来表征砂土的液化条件 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 1 砂土的相对密度从动三轴试验得知 松砂极易完全液化 而密砂则经多次循环的动荷载后也很难达到完全液化 也就是说 砂的结构疏松是液化的必要条件 表征砂土的疏与密界限的定量指标 过去采用临界孔隙度 这是从砂土受剪后剪切带松砂变密而密砂变松导出的一个界限指标 即经剪切后即不变松也不变密的孔隙度 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是相对密度Dr emax e emax emin其中 e土的天然空隙比 emax和emin分别为该土的最大 最小空隙比 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 2 砂土的粒度和级配砂土的相对密度低并不是砂土地震液化的充分条件 有些颗粒比较粗的砂 相对密度虽然很低但却很少液化 分析邢台 通海和海城砂土液化时喷出的78个砂样表明 粉 细砂占57 7 塑性指数 7的粉土占34 6 中粗砂及塑性指数为7 10的粉土仅占7 7 而且全发生在XI度烈度区 所以具备一定粒度成分和级配是一个很重要的液化条件 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 饱水砂土层的埋藏条件当空隙水压大于砂粒间有效应力时才产生液化 而根据土力学原理可知 土粒间有效应力由土的自重压力决定 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内某一深度Z处的自重压力Pz为 Pz z式中 为土的容重 如地下水埋深为h Z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由于地下水位以下土的悬浮减重 Z处自重压力则应按下式计算 Pz h w Z h 如地下水位位于地表 即h 0 则 Pz w Z 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 显然 最后一种情况自重压力随深度的增加最小 亦即直接在地表出露的饱水砂层最易于液化 而液化的发展也总是由接近地表处逐步向深处发展 如液化达某一深度z1 则z1以上通过骨架传递的有效应力即由于液化而降为零 于是液化又由z1向更深处发展而达z2直到砂粒间的侧向压力足以限制液化产生为止 显然 如果饱水砂层埋藏较深 以至上覆土层的盖重足以抑制地下水面附近产生液化 液化也就不会向深处发展 饱水砂层埋藏条件包括地下水埋深及砂层上的非液化粘性土层厚度这两类条件 地下水埋深愈浅 非液化盖层愈薄 则愈易液化 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 饱水砂层的成因和时代具备上述的颗粒细 结构疏松 上覆非液化盖层薄和地下水埋深浅等条件 而又广泛分布的砂体 主要是近代河口三角洲砂体和近期河床堆积砂体 其中河口三角洲砂体是造成区域性砂土液化的主要砂体 已有的大区域砂土地震液化实例 主要形成于河口三角洲砂体内 而是往往历史历时期或全新世形成的疏松沉积物 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 地震强度及持续时间引起砂土液化的动力是地震加速度 显然地震愈强 加速度愈大 则愈容易引起砂土液化 简单评价砂土液化的地震强度条件的方法是按不同烈度评价某种砂土液化的可能性 例如 根据观测得出 在VII VIII IX度烈度区可能液化的砂土的D50分别为0 05一0 15 0 03一0 25 0 015一0 5mm 亦即地震烈度愈高 可液化的砂土的平均粒径范围愈大 又如 烈度不同可液化砂上的相对密度值也不同 烈度愈高可液化砂土的相对密度值也愈大 确切评价砂土液化的地震强度条件需实测出地震时最大地面加速度 计算在地下某一深度处由于地震而产生的实际剪应力 再用以判定该深度处的砂土层能否液化 地震液化的判别 地震液化的判别 地震液化初判的限界指标1 地震条件液化最大震中距分析我国1955年以前近900a间历次地震喷水冒砂资料得出震级 M 与液化最大震中距 Dmax 有如下关系 Dmax 0 82 100 862 M 5 由上式可以判定 如M 5则液化范围限于震中附近1km之内 液化最低地震烈度我国地震文献中没有地震震级小于5级的喷水冒砂记录 故液化最低烈度为VI度 地震液化的判别 2 地质条件震级5级震中烈度为VI度 近年来历次地震震后调查发现 发生液化处所多为全新世乃至近代海相及河湖相沉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特别是洼地 河流的泛滥地带 河漫滩 古河道 滨海地带及人工填土地带等 地震液化的判别 3 埋藏条件最大液化深度一般认为液化判别应在地下15m深度范围内进行 最大液化深度可达20m 但对一般浅基础而言 即使15m以下液化 对建筑物影响也极轻微 最大地下水位深度喷砂冒水严重的地区 地下水埋深一般不超过3m 甚至不足1m 深为3 4m时喷砂冒水现象少见 超过5m没有喷砂冒水实例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TJll 85 地震液化的判别 4 土质条件液化土的某些特性指标的限界值为 平均粒径 D50 为0 01一1 0mm 粘粒 粒径 0 005 含量不大于10 或15 不均匀系数 不大于10 相对密度 Dr 不大于75 级配不连续的土粒径 1m m的颗粒含量大于40 塑性指数 Ip 不大于10 地震液化的判别 按上述判别条件进行初判可归纳为左流程框图 初判结果虽偏于安全 但可将广大非液化区排除 把进一步的工作集中于可能液化区 现场测试法 现场测试法 几经初步判别认为有可能液化或需考虑液化影响的饱和砂土或粉土 都应进行以现场测试为主的进一步判别 主要方法有标贯判别 静力触探判别和剪切波速判别 其中以标贯判别简便易行最为通用 现场测试法 1 液化土判别 标贯判别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 Q3 及其以前时 7 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粉土的粘粒 粒径小于0 005mm的颗粒 含量百分率 7 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 13和16时 可判为不液化 天然地基的建筑 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现场测试法 dw地下水位深度 m 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 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才用du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 m 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db基础埋置深度 m 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0液化土特征深度 m 可按表4 3 3 下表 采用 现场测试法 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 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的液化 当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5m的深基础时 尚应判别15 20m范围内土的液化 在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在地面下15 20m范围内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现场测试法 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 按表4 3 4采用ds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 m c粘粒含量百分率 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 采用3 现场测试法 2 剪切波速判别利用剪切波速Vs与标贯击数N值之间的相关性 可以将以N为判据的判别式转换为Vs为判据的判别式 根据现场研究与相关分析 Vs与N之间的一般关系式为 Vs 100N0 2令Vs 为液化临界剪切波速 Vs 为液化临界剪切波速基准值 则式7 16可以转换为如下形式 Vs 与N0的对应值见表7 4 理论计算判别 理论计算判别 国外最常用的理论计算判别是由H B希德所提出的判别方法及准则 即根据土的动三轴试验求出的应力比 b a 即最大动循环剪应力 max与初期围限压力 a之比 和某一深度土层的实际应力状态 土层有效上覆压力 计算出能引起该砂土层液化的剪应力 实际上此剪应力就相当于该砂土层抗剪液化的抗剪强度 如果取得的值小于据地震加速度求得的等效平均剪应力 a 则可能液化 其表示式为 a 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表4 3 6抗液化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 注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为采用桩基 深基础 深层处理至液化深度以下或挖除全部液化层 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人工改良地基 采取措施消除液化可能性或限制其液化程度 主要有增加盖重 换土 增加可液化砂土层密实程度和加速空隙水压力消散等措施 增加盖重新澙地震时强烈液化的C区 有的建筑物建于原地面上填有3m厚的填土层上 周围建筑物强烈损坏而此建筑物则无损害 填土厚度应使饱水砂层顶面的有效压重大于可能产生液化的临界压重 换土适用于表层处理 一股在地表以下3 6m有易液化土层时可以挖除回填以压实粗砂 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人工改良地基 改善饱水砂层的密实程度爆炸振密法一般用于处理土坝等底面相当大的建筑物的地基 在地基范围内每隔一定距离埋炸药 群孔起爆使砂层液化后靠自重排水沉实 对均匀 疏松的饱水中细砂效果良好 强夯与碾压在松砂地基表面采用夯锤或振动碾压机加固砂层 能提高砂层的相对密度 增强地基抗液化能力 强夯是使重锤 重8 30t 从高处 一般为6 30m 自由落下 夯击能使土体内产生冲击波应力 土体局部液化下沉而压密 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人工改良地基 水冲振捣回填碎石桩法 振冲法 水冲振捣回填碎石桩法是一种软弱地基的深加固方法 对提高饱和粉 细砂土抗液化能力效果较好 可使砂土的Dr增到0 80 且回填的碎石桩有利于消散空隙水压力 经处理加密的砂土地甚承强力可提高到 2 3 105N M2以上 消散剩余孔隙水压主要采用排渗法 在可能液化砂层中设置砾渗井 使砂层在振动时迅通将水排出 以加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