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作为一种.doc_第1页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doc_第2页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doc_第3页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是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是实施个别教育,幼儿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幼儿在这一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能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快乐和成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和表现。区角活动是幼儿自己的游戏、自己的活动,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寓教学目标于看似松散的小组活动,让孩子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去操作发现,获得学习与发展。区角活动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先天缺陷,也使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得到了具体落实,是一种更适合于幼儿自主发现学习的方式。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但在物质财富高度发展的今天,好多孩子对几十、几百块钱的玩具已经不屑一顾,对一些自制的玩具,孩子们乐此不彼。且自制的材料比起高档的玩具,即节约了资金的投入,更具有亲切感和同乐性。“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何将这资源充分发掘、利用,使得我们真正做到“变废为宝、丰富区角”。一、在生活中收集材料。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的重要支柱,离开了材料,区角活动几乎难以进行。丰富充足的原材料不仅会丰富幼儿区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孩子活动的动机和构思,引起幼儿的联想和行为。因此,本着让教育源于生活的原则,发现、收集生活当中的我们随手可得的一些废旧物品,再次挖掘它的价值。动员每个孩子和家长收集各种废弃但还可以利用的物品,如:生活当中的瓶瓶罐罐、碎布、毛线、果核、彩色电线、衣服夹子、树叶等等一些唾手可得的可利用资源,甚至是我们饭桌上吃出来的海鲜壳类,这些贝壳形状各异、形象美观,都是很好的活动材料。孩子们积极把所收集的材料送到材料室,与大家一起分享,并独立或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材料分类摆放。盒子类:药盒、牙膏盒、牛奶盒、塑料盒、鞋盒、礼盒等。瓶罐类:易拉罐、饮料瓶、药瓶、酒瓶等。贝壳类:海螺、蟹壳、扇贝、香螺、长丝螺、河蚌等。植物类:树叶、麦杆、毛竹、狗尾草、树木、野花、稻草等等。收集的材料安全、卫生、经济、实惠,这些成品或半成品都给我们开展区域活动提供了素材,节约了教育经费,更突出了我们的环保理念。二、科学引导、探索创造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新生事物,对同一种物品的专著时间很短,可以说他们时刻在搜寻不同的东西。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引导到主动参与,由模仿制作到创造发明的原则,开始先由教师制作一些半成品玩具,由幼儿添加完成。例如:在做蛋壳玩具中,教师制作的娃娃头需要幼儿通过观察添加鼻子、眼睛或者耳朵才能完成;当操作一段时间后,教师提供的半成品手续逐渐简化,内容逐渐减少,这样孩子添加的部分就越来越少,直到幼儿能独立完成一件作品。幼儿的操作也就生到熟、由慢到快、由乏味到有趣,制作的作品也由粗糙变精致。随着区角活动的深入开展,区角中孩子的作品越来越多,幼儿的手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也逐渐加强。三、变废为宝、丰富区角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教师应拓展思维,对废旧材料运用进行科学估量,尽量挖掘材料的多用性,提高运用率,使我们的废旧材料在各个活动中多次使用,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1、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中的使用。我们以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宜性为特点,挖掘一种材料的各个年龄段中的不同使用,充分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获得发展。如我们利用废旧的毛线在编织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逐渐形成。一些幼儿园(特别是郊县农村幼儿园)常常忽略身边可贵的自然资源,而热衷于购买昂贵的美术材料,创设高档的美术活动室,追求城市的教育方式,孩子们对这种缺乏生活源泉的美术活动往往缺乏热情。近年来我国在因地制宜利用地方资源,开发幼儿美术创造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尝试。1走进大自然,激发创作热情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幼儿而言,来自现实生活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有效得多。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参观、散步、郊游等活动,带领孩子们欣赏荷塘、园林、田地、陶瓷工艺和古镇老街等,以丰富孩子们的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我们还利用所处环境的有利条件,将孩子带入大自然,让孩子与花草树木对话,与蜜蜂、蝴蝶嬉戏,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我们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2利用地方特有的原材料开展手工活动色彩斑斓的动物羽毛,形态各异的贝壳,品种繁多的植物根、茎、叶、果实等都是幼儿开展手工活动的好材料。这些自然物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春天,有形状各异的河蚌、成熟的麦穗、新鲜的蔬菜;夏天,有成熟的玉米、鲜嫩的莲藕;秋天,有各种水果、蟹壳据此我们设计了有关的美术活动。如:河蚌造型、麦穗粘贴、玉米制作、蔬菜造型、鲜藕印画。麦秆吹画、麦杆编织等。在开展活动前,幼儿根据创作意图收集材料。如在“可爱的小鸡”活动中,幼儿找来土豆、生姜、洋花萝卜、小西红柿等,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小鸡。活动中,幼儿面对自然材料,有意识地展开联想。这样做既能让幼儿与原材料充分接触,了解材料的性质,引发联想,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例如,在进行河蚌造型时,我们要求每个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河蚌壳,并想一想河蚌像什么,准备用河蚌壳做什么等问题。由于准备充分,幼儿创作热情高涨,想像丰富,所创作的作品各不相同,有赛车、花篮、游艇、大炮、蝴蝶还有的幼儿在蚌壳里放上黄豆,用胶带封好,再用彩色即时贴装饰成美丽的响蚌玩具。后来这个玩具被小班幼儿用作河蚌操的器械,他们无比自豪。3在家园合作的美术趣味活动中感受创造的乐趣为了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机会,我们开展了亲子美术趣味活动。活动前,我们将家长、幼儿收集的自然材料分成果实类、贝壳类、蔬菜类、羽毛类等,然后根据分类情况设计有关活动区域,并投放所需的辅助材料。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感染了家长,家长们纷纷参加到孩子的创造活动中。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能用不起眼的羽毛粘贴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能用麦秆、螺壳、河蚌等材料进行造型时,家长们无不惊叹。这以后,家长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活动对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价值。孩子们也在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为以后开展各种美术创作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幼教论文:让幼儿学会倾听 文章来源:未知文章作者:滨海 推荐给朋友收藏本页 首先,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在讲话的时候,希望别人做些什么呢?可想而知,“认真倾听”。没错,学会倾听不但能听清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更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那么,孩子在讲话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应该怎样去引导,怎样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呢?一、做好孩子的榜样。幼儿很喜欢模仿老师,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嘛,“教师就像一面镜子,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对幼儿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么作为老师也应当正确的去教育引导。有很多老师可能跟我有同样的感受:当有孩子想和老师说话的时候,你要耐心的听孩子说话,并且要看着他,这样让他也能感觉到你是在听他讲话而不是在敷衍,这样,不仅会让幼儿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可以交谈的对象,而且会带动影响幼儿学习耐心倾听别人的讲话。例如:在晨间谈话中,有很多小朋友想把他自己遇到的事情讲给老师听,那么就会表现的非常兴奋,当老师在提问其他孩子时,则表现为异常激动或是不耐烦,举着小手对老师说“我也有事情要讲”这时,老师就要正确处理,让回答的孩子更有自信说,让倾听的孩子更耐心等。再如我班的小佳,性格较内向,说话断断续续,所以回答问题一直很被动。为了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发言的时候,我用鼓励的眼神,耐心倾听的态度,终于孩子变的大胆了,爱说了,不再担忧小伙伴是否嘲笑他,反之其他幼儿很认真的在听,不会因为小佳说话声音小、口吃不清而去笑或是表现很反感。再如我班的奕奕,胆子较小,口齿不清,还有些“结巴”,他的自尊心很强,怕大家取笑,所以很少举手发言。考虑到这点,我经常与他个别交流,一边耐心的听,一边慢慢跟他讲,使他尽可能组织好自己的语言,然后在大家讨论的时候,鼓励他把自己刚才说给我听的话再讲给大家,当他勇敢的站起来后,我就一直用鼓励的眼神和微笑看着他说完,别的幼儿受到我的感染,也就安静耐心的听下去了,我非常高兴的表扬了孩子们。因此,当孩子有需要时、当孩子想辩解时、当孩子有“悄悄话”想告诉教师时,教师一定要抽空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本篇文章来源于 原文链接:/html/jingyanlunwen/jiaoyutansuolunwen/2010/0806/29617.html、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像我们班里有个别幼儿看起来“特别不会倾听”,在很多时候,比如:谈话中,提问中,这些孩子就表现的非常急切,喜欢插嘴抢嘴,故意打断别人的说话,还有在上课时,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注意力分散,表现的“心不在焉”。所以,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会倾听。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向幼儿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具体和可以理解的。例如:吃完餐点,准备要学习了,很多孩子会在上厕所、放餐具后还会不自觉的在活动室内嬉戏打闹,我就安静的坐在小椅子上敲小铃,用固定的节奏来告诉幼儿需要坐好了。如果孩子还没准备好或是情绪还不稳定,我就会换种节奏边说“小铃姐姐在叫你”幼儿必须集中注意才能跟上说:“一、二、三,静下来”。然后我再导入学习内容。时间久了,幼儿一听到固定的铃声,就会马上理解“老师要向我们说些什么了”、“我们要学新本领了”。让幼儿形成倾听的常规。三、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孩子们关心的问题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教师就要利用这些资源来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比如:吃中饭前的一段音乐,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往往唱不准歌词或记不住,这样一来,孩子们倾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另外,我还选择比较好听的故事,同时也适合表演的一些故事情景来说给他们听。每当这时,孩子们就会集中注意力,有的还情不自禁的表演起来。在实践中我发现,经常适时的开展一些听说游戏和安静游戏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提高倾听的效果。如:游戏“我是谁”,我说一句话,请孩子们猜猜说话的人是谁,比比哪个小朋友听的认真,猜的又准,孩子们在听的时候就十分的仔细,都想做最好的。又如游戏“说相反”,教师说出一个字或一个词语,请幼儿说出他的相反字或相反词语,说出来才可交换角色。这样的游戏,幼儿百玩不厌,在全身心的投入游戏活动中,体验到认真倾听带来的乐趣。倾听能力也逐渐提高了,达到了语言学习的效果。 本篇文章来源于 原文链接:/html/jingyanlunwen/jiaoyutansuolunwen/2010/0806/29617_2.html又如:在我是小小传话员中,教师先将幼儿分成几组,把传话内容悄悄地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孩子,然后按顺序在组内依次传下去,最后一个小朋友接到传话后,立即到前面告诉老师,又快又准确的那一组获胜。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幼儿如何“听清楚” 、“传准确” ;活动后,教师要组织幼儿讨论成败的原因,总结传话的要领:听得清、记得牢、传得准。该活动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再如:我轻轻的呼唤某个幼儿的名字,他要很优美、很轻的走到我面前与我握手或是拥抱。幼儿们对能够听到老师轻声呼唤他的小名以及随后感触到老师的扶摸很感兴趣。所以每次都会安静的倾听是否叫到自己的名字。另外还可以开展“听故事回答问题” 、“你说我猜” 、“你说我画”等活动 。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自己的语言上要多下功夫,让孩子们喜欢听、听的懂。每回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也发现,当我拿着故事书,用夸张的表情、时而中断的节奏形象的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气来讲故事时,幼儿表现的特别专注。但是也有几个幼儿很不专注,缺乏耐心。比如:在活动中,让幼儿进行点评或介绍时,奇奇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总是打断别人的话“老师,你怎么不叫我啊?”这时,我就适时的培养他的倾听的礼貌。我会平静的告诉他:“雷雷说完就轮到你。”轮到他说时,我会说:“奇奇轮到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