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3 历史的回声 千古江山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专题3 历史的回声 千古江山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专题3 历史的回声 千古江山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专题3 历史的回声 千古江山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专题3 历史的回声 千古江山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宋宁宗嘉泰三年 1203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被启用为浙东安抚使 第二年 执掌大权的韩侂胄任命辛弃疾做镇江知府 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 辛弃疾初到镇江 努力作北伐的准备 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 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 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采纳 反而有所疑忌不满 于是 借口一件小事故 给他一个降职的处分 开禧元年 1205 索性把他调离镇江 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 他那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失望之余 辛弃疾多次登上北固亭 遥望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国土 而自己收复国土的大志又难以实现 便如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 因而写了这首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 辛弃疾 1140 1207 字幼安 号稼轩 历城 今山东济南 人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其词题材广泛 风格以豪放为主 与苏轼接近 世称 苏辛 其词气势雄健 意境深远 沉郁顿挫 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 缠绵妩媚之风格 他的爱国词作情辞慷慨 爱憎分明 艺术感染力很强 他还以多彩的画笔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描绘农村风光 赞美壮丽山河 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推动了南宋前期词风的变化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 稼轩长短句 2 永遇乐 是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怀古 是词的题目 京口 南北朝时镇江旧称 北固亭 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 北临长江 又称 北顾亭 怀古 通过对古人之事的追溯 抒发自己的情思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即在京口北固亭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 解多义2 晓古今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 记特殊 1 宾语前置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全句为 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的倒装 2 状语后置气吞万里如虎 如虎 充当 气吞万里 的状语 后置 3 被动句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被 字表被动 4 定语后置句烽火扬州路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5 积名句 1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 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015 重庆卷 2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015 安徽卷 2014 江苏卷 3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2014 福建卷 4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2014 四川卷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一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1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一句有着怎样的内涵 提示 舞榭歌台 写承平气象 风流 写雄才大略及建树 雨打风吹 写历史风雨 慨叹眼前景象 既表敬仰 又担忧时局 叹英雄不在 惜前人事业后继无人 暗讽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2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这几句既体现了作者对刘裕北伐军容之盛壮的仰慕和赞扬 又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 实现北伐的雄心壮志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3 作者写孙权和刘裕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 原因是什么 提示 情感 都是在京口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 表达抗金 恢复中原的抱负 借古帝王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软弱行径 原因 刘裕出身贫贱 却能建功立业 表明 事在人为 之理 更能凸显仰慕英雄和渴遇明主之意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二 理解典故的内涵和作用 赏析艺术手法 1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作者用宋文帝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有什么用意 提示 刘义隆好大喜功 草率北伐 想建立像汉朝霍去病打败匈奴 封狼居胥山的功业 结果一败涂地 狼狈南逃 作者用此典故 影射张浚北伐失败及其严重后果 警告当权者应慎重用人 吸取历史教训 不要草率北伐 而必须做好准备再采取行动 2 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热闹两个场景放在一起 是用了什么手法 其意图是什么 提示 对比 一示战争灾难 一示人们安于异族统治的现状 表明人们已忘国耻 统治者苟且偷安 无心收复中原 抒发了对个人命运及国家前途的悲哀 忧虑和对朝廷腐败无能的不满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3 使用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这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提示 以廉颇自喻 希望被任用 杀敌立功 体现不被赏识的无奈和报国无门的悲哀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1 辛弃疾开篇第一句 就写的是 千古江山 苏轼在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也曾写道 千古风流人物 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 分别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提示 从所写对象的不同进行比较 苏轼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不同 苏轼生活在北宋 那时还处在太平时代 作者主要感叹自己的失意 写的重点是人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 国土沦丧 主要针对壮丽的山河 参考答案 苏轼的 千古风流人物 侧重人物 体现的是年华易逝 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慨叹 而辛弃疾则侧重写千古江山 更注重于能够掌握这片江山 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 体现的是恢复中原大业的愿望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2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与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的词 试比较这两首词的异同 提示 可从结构 意境 主旨 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 1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 古迹 怀古 议论 意境上均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 2 不同点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的上阕从景中逐层衬托出人物 为下阕的议论作铺垫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 下阕议论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两首词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 深度不同 苏轼的词感慨年华逝去 壮志难酬 辛弃疾的词紧扣现实 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 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苏词多铺叙 显得开阔明朗 旷达乐观 辛词多用典 层层转折 显得隐晦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水调歌头辛弃疾壬子被召 端仁相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 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 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 又树蕙之百亩 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 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 问何似 身后名 人间万事 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 乐莫乐新相识 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 归与白鸥盟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注 绍熙三年 1192 辛弃疾奉召赴临安 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论语 微子篇 载 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 疲于奔走 论语 因称接舆为 楚狂 余既 三句出自 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云 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 社会动乱 政治黑暗 而他本人又 质性自然 归去来兮辞序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传 因有是辞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思维训练1 概括 兰 蕙 菊 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参考答案 兰 蕙 菊 都是花草 在词中都用来象征高尚 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 词中作者借用 听我楚狂声 和 富贵非吾事 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参考答案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 表达了作者抗金复国的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 后者以陶渊明自况 抒发了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的情怀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把栏杆拍遍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 以武起事 而最终以文为业 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 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 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 他天生孔武高大 从小苦修剑法 他又生于金宋乱世 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 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 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 并兼任书记长 掌管印信 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 将印信偷走 准备投金 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 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 为了光复大业 他又说服耿京南归 南下临安亲自联络 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 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 部将叛变 耿京被杀 辛大怒 跃马横刀 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 又奔突千里 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 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说来 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 正血气方刚 欲为朝廷痛杀贼寇 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 南归之后 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 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 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 血溅战袍 而只能笔走龙蛇 泪洒宣纸 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 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应该说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 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 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 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 准备血洒大漠 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 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 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 他临江水 望长安 登危楼 拍栏杆 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 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 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 此亭遥对古秦淮河 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 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 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 驰骋沙场 但今天空有一身力 一腔志 又能向何处使呢 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 但人去楼毁 早已了无痕迹 惟有江水悠悠 似词人的长叹 东流不息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 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 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们今天读其词 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 一遍一遍地哭诉 一次一次地表白 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 望眼欲穿的形象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我常想 要是为辛弃疾造像 最贴切的题目就是 把栏杆拍遍 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 当权者不使为官 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 他被九蒸九晒 水煮油炸 千锤百炼 历史的风云 民族的仇恨 正与邪的搏击 爱与恨的纠缠 知识的积累 感情的浇铸 艺术的升华 文字的锤打 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 脑海中 翻腾 激荡 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 冲击积聚 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 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 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 化作诗词 他并不想当词人 但武途政路不通 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 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 也是一首好词了 说到底 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 虽然被扭曲 挤压 成不了旗杆 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 别是一种价值 但这前提 你必须是一棵树 而不是一棵草 他的成名 要有时代的运动 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 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 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 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 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品读提示作家梁衡凭借渊博的学识 惊人的智慧 独到的视角 对辛弃疾作了如此独特而又耐人品味的解读 文章概述了辛弃疾不平凡的一生 通过对其词的解读 通过与其他词人的深刻比较 剖析了辛弃疾成为爱国志士 爱国词人的根本原因 历史的动荡 时代的磨炼 庸人的排挤使他的武途不通 政路难行 他只能填词 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倾诉于笔端 把自己满腹的惆怅寄托于栏杆 把自己无边的寂寞抒发给鸥鹭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1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 封山而还 元嘉二十七年 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 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却落得向北回望 仓皇败还 运用方向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立业当量力而行 2 辛弃疾青年得志 但自从步入仕途 就屡遭排挤 但他失意并不失志 一腔的爱国之情 报国之志无以排遣 便寄意山水 流于文字 反倒成就了他豪放词派集大成者的美名 有一句话说得好 危机即转机 当我们身处逆境 心灰失意之时 切不可磨灭了胸中的志向 一蹶不振 辛弃疾的成功 突围 究其根源 还在于他 失意不失志 的阔大胸怀与积极心态 这样的启示 对于我们的人生 该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啊 运用方向 挫折与人生 心态与成败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分析古代诗歌中用典的作用所谓用典 是指引用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或前人语句 借以说明事理 抒发感情 辛弃疾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是用典的代表之作 词的上阕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暗讽南宋政权的无能 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下阕用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的典故 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 并表达自己不为朝廷所用的激愤 考查古诗词中的典故 意在考查考生对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 考查点是典故在古诗词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一般不考查典故本身的内容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用典类题目 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平时积累 高考试题一般考查与课本相关的 考生熟悉的典故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鉴赏中注意积累古诗词常用典故 明确其含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