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质量和检测方法.docx_第1页
作业质量和检测方法.docx_第2页
作业质量和检测方法.docx_第3页
作业质量和检测方法.docx_第4页
作业质量和检测方法.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试验方法6.1试验条件6.1.1 试验地测区长度应不少于30mm,两端预备区不少于20m,宽度应不少于作业幅宽的10倍。6.1.2按GB/T5262的规定测定土壤绝对含水率、土壤坚实度、植被密度、环境温度等。6.1.3试验样机及其配套拖拉机应有良好的技术状态,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调整、保养。实验过程中不应随意更换拖拉机。机组的作业速度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6.1.4试验前应对所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验,仪器设备应经检定合格并在规定的有效检定周期内。6.2性能测定6.2.1 深松深度在测区内对角线上取5点,用耕深尺或其他测量仪器进行测试。分别计算出每一行程和每一工况的平均耕深、变异系数和稳定性系数。a) 行程值按式(1) 式(4)计算: (1) (2) (3) (4)式中:aj第j个行程的深松深度平均值,单位为厘米(cm);aji第j个行程中的第i个点的深松深度值,单位为厘米(cm);nj第j个行程中的测定点数;Sj第j个行程的深松深度标准差,单位为厘米(cm);Vj第j个行程的深松深度变异系数,(%);Uj第j个行程的深松深度稳定性系数,(%);b) 工况值按式(5) 式(8)计算: (5) (6) (7) (8)式中:a工况的深松深度平均值,单位为(cm);N同一工况的行程数;S工况的深松深度标准差,单位为(cm);V工况的深松深度变异系数,%;U工况的深松深度稳定性系数,%。6.2.2作业速度按式(9)计算出机组的前进速度。 (9)式中:v作业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S机组在测定时间内前进的距离,单位为米(m);t测定时间,单位为秒(s)。6.2.3碎土率每一行程测定一点,沿耕作方向取样,在0.5m0.5m面积内,土块最长边小于4cm的土块质量及土块总质量,按式(10)计算碎土率。 (10)式中:Gs小于4cm的土块质量,单位为千克(kg);G土块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6.2.4土壤膨松度每一行程测定一点,耕作前后,用耕层断面测绘仪在垂直于机组前进方向的同一位置上先后画出未耕地表线、已耕地表线和深松沟底线,求出耕前地表至理论深松沟底(深松铲尖部耕出的沟底线的水平平面)的横断面积和耕后地表至理论深松沟底横断面积,按式(11)计算出土壤的膨松度。 (11)式中:P土壤膨松度;Ah耕后地表至理论深松沟底的横断面积,cm2;Aq耕前地表至理论深松沟底的横断面积,cm2。播种机作业质量4 作业质量指标4.1 本标准规定的作业质量指标值是按下列一般作业条件下确定的:土壤含水率适宜,清除残茬。平播时地块应比较平整、土块细碎,大于5 cm的土块在每平方米面积内不应超过5块;垄播时,垄行距一致。4.2 种子分级应符合GB 4404. 1和GB 4404.2标准中规定2级以上的要求。4.3 一般作业条件下,中耕作物单粒(精密)播种机作业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表1播种作业质量指标项 目质 量 指 标种子粒距,cm10 1020 2030粒距合格指数 60.070.075.0重播指数 30.022.020.0漏播指数 25.017.013.0合格粒距变异系数 40.038.035.0机械破损率%机械式1.6气力式1.0播种深度合格率,% 75.0各行施肥量偏差,%5总施肥量偏差,%5行距一致性合格率,%90邻接行距合格率,%90播行直线性偏差,cm6田间出苗率,%95作业后地表、地头状况地表平整、镇压连续。地头无漏种、漏肥和堆种、堆肥地头重(漏)播宽度,m0.54.4 作业条件不符合4.1之一般情况时,作业服务和被服务双方可在表1的基础上另行商定。5 检测方法5.1 抽样方法5.1.1 沿地块长、宽方向的中点连十字线,把地块划分成四块,随机选取对角的两块作为检测样本。采用5点法检查。从四个地角沿对角线四分之一至八分之一长度内选出一个比例数后算出距离,确定出四个检测点的位置,再加上某一对角线的中点。5.2 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合格粒距变异系数指标按 GB/T 6973-1986中第6章的规定进行测定。5.3 种子机械破损率的检查5.3.1 测定种子的自然破损率从待播的种子中取出3份,每份约 100g (小粒种子 50g ),从中拣出破粒、破皮(壳)和裂纹的破损种子称出质量,按式(1)计算,并求出平均值。 (1)式中:B1种子自然破损率,%;mp1样本中破损种子质量,g;mq1样本种子总质量,g。5.3.2 测定种子破损率测定时按相当于播种行进长度50m 折算地轮圈数来旋转地轮,分别接取各排种器的种子,混合后分成三份,每份用四分法分取约100 g(小粒种子50 g)种子作为样本,称出样本总质量和样本中破损种子总质量,按式(2)计算,并求出平均值。 (2)式中:B2种子破损率,%;mp2样本中破损种子质量,g;mq2一一样本种子总质量,g。种子机械破损率按式(3)计算。 (3)5.4 播种深度合格率的检查播种深度大于或等于 3c m时,误差为1c m时为合格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小于 3cm时,误差为0.5 cm时为合格播种深度。在作业地块上,按 5.1.2规定抽取 5个小区,每个小区宽度为一个工作幅宽,长度为 2m,切开播行土层,测种子上部覆盖土层的厚度,每个小区内每行测5点。按式(4)计算各小区的播种深度合格率,并求出平均值。 (4)式中:H播种深度合格率,%;h1播种深度合格点数,个;h2测定总点数,个。5.5 施肥作业质量的检查施肥量为150kg/hm2一180kg/hm2。颗粒状化肥含水率应不超过12%,小结晶粉末状化肥含水率应不超过2 %。5.5.1 总施肥量偏差的测定测定时,将播种机架起,使地轮轮缘离开地面,机架应处于水平状态,以相当于作业速度的转速旋转地轮,其回转圈数按相当于行进长度50 m折算(取整圈数,对作业时打滑率应予考虑)。分别接取不少于6个排肥器排出的肥料(少于6行的机型全测),称其质量,称量精度0. 5 g。重复5次,用式(5)、式(6)计算总施肥量偏差。 (5)式中: X平均排量,g;Xi每次排量,g;n测定次数。 (6)式中:X 标准施肥量,g;S总施肥量偏差,%。5.5.2 各行施肥量偏差的测定测定方法同5.5.1。求其每行的平均排肥量X后,按式(5),(6)计算各行排肥量偏差。5.6 行距一致性合格率、邻接行距合格率的检查同一播幅内各行距与规定行距相差不超过3cm为合格,在两次行程中邻接行距与规定行距相差不超过6 cm为合格。在被检查的地块内,按5.1.2规定抽取五个小区,每个小区宽度为两个工作幅宽,长度为 10m ,均布50个点,测量播幅内的一个行距及邻接行距,并按式(7),(8)计算(该项检查也可在出苗后进行)。 (7)式中:Hh行距一致性合格率,%;d1合格行距点数,个;z1测定总点数,个。 (8)式中:HL邻接行距合格率,%;d2,合格邻接行距点数,个;Z2测定总点数,个。5.7 田间出苗率的测定在测定的地块上,按 5.1.2规定抽取五个小区,每个小区宽度为一个工作幅宽,长度为 1m ,测定五个小区苗数,按式(9),(10),(11)计算。 (9)式中:C田间出苗率,%;Qs出苗数,株/hm2;Qc播种粒数,粒/hm2;Y种子用价,%。 (10)式中:Q播种量,kg/hm2;Qk 种子千粒质量,g。 (11)式中:qc测定5个小区的苗数,株;Fk播种幅宽,m。5.8 播种后地表和地头状况地表状况:地表无撤落的种子、化肥;地表平整;如播种同时镇压,其镇压应连续。地头状况:地头宽度不超过机组长度的2倍;地头应平整;无漏播、漏肥和堆种、堆肥现象。5.8.1 播种后地表和地头状况用目测和尺量的方法进行,在整齐地头每十个行程内测量重(漏)播情况,由检测人员对其状况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5.8.2 在作业地块内,沿作业方向,自中间向左右均布,选取五个播行,测定播行直线性偏差,以垄形中心线作为基准线。在每一播行取50 m不足50 m,按实际长度),测定播行中心水平方向偏离基准线的最大距离,以五个播行中的最大值为播行直线性偏差。5.8.3 地头重(漏)播情况、播行直线性偏差的检查也可在出苗后进行。形状复杂的地块可不测该项指标。铺膜机作业质量4 作业质量指标4.1 作业条件作业地块地表应平整,距地表80mm120mm耕层内,土壤应细碎,在每平方米测点土块最大外形尺寸40mm的土块应不大于5%,清除残茬、杂草及其他杂物。根据农艺要求选择地膜,使用单幅或成卷的地膜,地膜幅宽应比垄面宽200mm300mm。4.2 在4.1规定的作业条件下,铺膜机的作业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作业质量指标序 号项 目指 标 值1采光面宽合格率,%802采光面展平度,%953采光面机械破损程度,mm/m2504地膜纵向拉伸率,%485膜边覆土宽度合格率,%906膜边覆土厚度合格率,%907地膜漏覆土程度,%18地膜折边宽度合格率,%909地膜贴合程度,%9510铺膜中心线偏差,mm305 检测方法5.1 采光面宽度合格率在测定的地块上,沿对角线随机等距离取5个测区,每个测区宽度为1个工作幅宽长度为10m。在每个测区内随机取5个测点,测定采光面宽度,采光面宽度在(B-300mm)(B-150mm)范围内为合格(B为地膜宽度),按公式(1)计算采光面宽度合格率。 (1)式中:Sa采光面宽度合格率;N1采光面宽度合格点数;N2采光面宽度总测点数。5.2 采光面地膜展平度测区确定同5.1测定采光面地膜宽度,并在地膜不产生新的拉伸情况下,将采光面上地膜的皱纹展平,测定其宽度,按式(2)计算采光面地膜展平度。 (2)式中:Sb地膜采光面展平度;B1i地膜采光面第i点宽度值,单位为毫米,mm;B2i采光面地膜展平后第i点宽度值,单位为毫米,mm。5.3 采光面地膜机械破损程度测区去顶同5.1,测定各测区内采光面地膜上所有机械破损程度部位的边长或缝长,按式(3)计算采光面地膜机械破损程度。 (3)式中:Sc采光面地膜机械破损程度,单位为毫米每平方米,mm/m2;Li测区内第i处机械破损破损部位的边长或缝长,单位为毫米,mm;L测区长度,单位为米,m;B测区内采光面地膜宽度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5.4 地膜纵向拉伸率地膜纵向拉伸率的测定按JB/T 7732.2中附录A规定进行。5.5 膜边覆土宽度、厚度合格率测区内确定同5.1,随机抽取5点,测定膜边覆土宽度和厚度,膜边覆土宽度在50mm100mm范围内为合格,膜边覆土厚度在30mm50mm范围内为合格。按式(4)、(5)计算各小区的膜边覆土宽度、厚度合格率。 (4) (5)式中:Sd膜边覆土宽度合格率;Nd膜边覆土宽度合格点数;No总测点数;Se膜边覆土厚度合格率;Ne膜边覆土厚度合格点数。5.6 地膜漏覆土程度测区确定同5.1,测量各测区内地膜两侧漏覆土的长度,按式(6)计算地膜漏覆土程度。 (6)式中:Sf地膜漏覆土程度;Li测区内第i处地膜漏覆土长度,单位为毫米,mm;L0所有测区长度之和,单位为米,m。5.7 地膜贴合程度测区确定同5.1,测量各测区内地膜架空面积,架空面积按架空处边长度乘以架空处短边长度计算,按式(7)计算地膜贴合程度。 (7)式中:Sg地膜贴合程度;Bti测区内第i处地膜架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B各测区采光面面积之和,单位为平方米,m2。5.8 地膜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