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 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作用 按能量的来源分为两类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 引起地表形态 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一 内力作用 二 外力作用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按照喜马拉雅山的抬升的时间与速度 目前的高度应该是20000多米 但2005年的高度测量结果为8844 43米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目前高度 资料 一位在青藏高原上跋涉的旅行者 途中休息时从路边岩层中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头玩赏时受小石子的纹路的吸引 他不禁仔细观瞧 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古代海洋生物化石 栎树分布的高度是3000m 而在喜马拉雅山5700m的地层中发现了栎树化石 一 内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3 作用 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 山脉与盆地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一 内力作用 1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3 地壳运动 2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 压力下发生结构或成分的变化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火山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水平运动 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垂直运动 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即上升或下降运动 主要方式 断裂带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活动 1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 右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 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 回答下列问题 1 公元79年 15世纪 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 公元15 18世纪 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 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3 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 答案 1 公元79年 15世纪 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海岸处于下沉运动状态中 原因是三根大理石柱底部被火山灰覆盖部分看不到了 2 公元15 18世纪 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 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海岸处于上升运动 原因是那时大理石柱上留下了被海洋生物钻孔的痕迹 3 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 地壳运动具有垂直方向的运动 具有周期性特征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按照喜马拉雅山的抬升的时间与速度 目前的高度应该是20000多米 但2005年的高度测量结果为8844 43米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目前高度 受地壳水平运动作用形成 地壳在受到内力作用抬升的同时 还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 二 外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 表现形式 2 侵蚀作用 1 风化作用 3 搬运作用 3 各种外力作用的关系 4 堆积作用 4 总体趋势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二 外力作用 1 风化作用 二 外力作用 2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 荒漠地区风力较大 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岩石打磨 形成了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二 外力作用 2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维多利亚大瀑布 V形谷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较少 加之土质疏松 夏天多暴雨 喀斯特地貌指可溶岩 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溶蚀而形成的地面坎坷崎岖 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二 外力作用 2 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 在高纬或高山地区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 二 外力作用 2 侵蚀作用 海水侵蚀 在岩石海岸 波浪不断地击打 侵蚀岩壁 使其回退 常形成陡崖 二 外力作用 3 搬运作用 沙尘暴 泥石流 黄土高原地表形成支离破碎 沟壑纵横的表面形态 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的土层是什么作用形成的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 风力堆积作用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 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 风沙受阻堆积下来 就形成沙丘 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 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 它会淹没农田村舍 破坏交通 戈壁沙漠黄土 二 外力作用 4 堆积作用 风力堆积 在我国天山山麓 太行山东部山麓 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 冲积扇三角洲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分布 在沙漠 冲积扇边缘往往形成绿洲 二 外力作用 4 堆积作用 流水堆积 二 外力作用 4 堆积作用 冰川堆积 高山冰川向下运动时 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 下降到一定高度时 冰川融化 因此携带的大小石块被散落到原地 形成了图中的景观 二 外力作用 4 堆积作用 海水堆积 沙滩 二 外力作用 各种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二 外力作用 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化石 变质作用 4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质作用一 内力作用1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1 水平运动 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2 垂直运动 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2 岩浆活动3 变质作用二 外力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 1 侵蚀作用 侵蚀地貌 2 堆积作用 堆积地貌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堂练习 1 下列地貌与形成连线正确的是 A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风力作用B 云南的路南石林 流水侵蚀C 华北平原 地壳下沉后流水冲刷作用D 挪威的峡湾海岸 流水侵蚀 B 2 下列关于内 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固结成岩等C 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D 外力作用强度较小 速度缓慢 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C 3 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叙述 正确的是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是风力堆积形成的 长江三峡是冰川侵蚀形成 日本富士山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是地壳运动形成的 D 4 下列各种现象中 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北美五大湖B 长江三角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选择测试题库及答案
- 中职建筑专业试题及答案
- 医药工程专业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 河北省唐山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 特种专业试题及答案
-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定时训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2025-2026年高三上9月月考地理试卷(部分解析)
- 女神节女装活动策划方案
- 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 全国宪法演讲比赛一等奖演讲稿
- 《湖心亭看雪》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
- 拔尖人才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 精选工法桩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
- (7.2.2)-7.2啦啦操音乐创编的流程与方法
- GB/T 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 冀教版8年级上英语各单元语法课件
- 大班科学《玩转扑克牌》课件
- DB1750-2019水电站(厂)防雷与接地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 牛常见病防治课件
- 装饰工程保修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