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了我的骨头.doc_第1页
我看见了我的骨头.doc_第2页
我看见了我的骨头.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看见了我的骨头教学目标:明确议论性文章中事例的选择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教学过程(详案)一、 导入这两天呀,老师有件烦心事,想请各位帮忙。有几个平时学习还不错的学生,读了一篇文章,似乎很受启发,大谈起“偶然的遭遇”来,觉得“偶然”既然是世界的主宰,那我们就等灵光一现的“偶然”吧。可每当我准备理论时,他们就摆出一副听老师说教的神情,弄得我很不爽。所以,我想请大家去跟他们唇枪舌剑一番,行吗?好,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看看这是篇什么内容的文章。二、 熟悉课文,了解大意。1、将书翻到88页,大声散读课文,先来了解什么是“偶然的遭遇”。全班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偶然的遭遇”。哦,这种重要的哲学现象,揭示了伦琴发现X光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很自然的,克鲁克思和古德斯柏徳与X光檫肩而过的原因是什么呢?课文第几节告诉了我们他们的区别。朗读12节。2、所以,文章用了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偶然的遭遇”面前,能否成功,关键是你到底是“看见”了,还是“发现”了。那文章并没有详细写出“看见” “发现”的区别,你能凭借的积累说说两者的区别吗?3、其实,课文在描述伦琴发现X光的过程中,也用一个句子解释了发现需要什么?小结:文章通过伦琴等人的实例,告诉我们:善于抓住偶然现象,才有可能有伟大的科学发现。三、讨论质疑,深入研读课文。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好,那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我那几个学生读完文章后,得到的启发是:科学发现更多只是“偶然的遭遇”, 灵光一现的“偶然”远胜于埋头苦干一辈子。我们能不能找到他们这一想法的原因,找到原因,我们等会唇枪舌剑的的时候就胜券在握了。1、 他们忽略了什么?善于 抓住等于什么?虽然这不是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但我们在读的时候,仍是要注意一下这些句子,他们是作者观点的有益补充。2、 所列举的事例无懈可击吗?3、 能把这个事例替换掉吗?大家从资料库中选一个事例。四、 作业1、 好,看来我们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那在与他们理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呀?2、 文章用了多少次“发明、发现”,他们都使用恰当吗?3、 最后一段的含义。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射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8日下午,德国沃兹堡大学的教授伦琴像平时一样,还在实验室里专心做实验。他先将一支克鲁克斯放电管用黑纸严严实实地裹起来,然后把房间弄黑,接通电源,检查黑纸有没有漏光,一切正常。他截断电流,准备做每天做的实验,可是一转眼,眼前似乎闪过一丝绿色荧光,再一眨眼,却又是一团漆黑了。怎么会出现荧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观察这种神秘的荧火,产生了错觉,于是又重复做放电实验。但神秘的荧光又出现了,随着感应圈的起伏放电,它就像夜空深处飘来的一小团淡绿色的云朵,在躲躲闪闪地运动。伦琴大为震惊,他一把抓过桌上的火柴,“嚓”的一声划亮。 原来离工作台近一米远的地方立着一个亚铂氰化钡小屏,荧光是从那里发出的。但是阴极射线绝不能穿过数厘米以上的空气,怎么能使这在将近一米外的荧光屏闪光呢?莫非是一种未发现的新射线吗?这样一想,他一阵激动,今年自己整整50岁了,在这间黑屋子里无冬无夏、不分昼夜地工作,苦苦探寻自然的奥秘,可是总窥不见一丝亮光,难道这一点荧光正是命运之神降临的标志吗?他兴奋地托起荧光屏,一前一后地挪动位置,可是那一丝绿光总不会逝去。看来这种新射线的穿透能力极强,与距离没有多大关系。那么除了空气外它能不能穿透其他物质呢?伦琴抽出一张扑克牌,挡住射线,荧光屏上照样出现亮光。他又换了一本书,荧光屏虽不像刚才那样亮,但照样发光。他再换一张薄铅片,却没有了亮光,铅竟能截断射线。伦琴兴奋极了,他不停地更换着遮挡物,几乎试完了手边能摸到的所有东西。这一天,他忘记了吃饭,一直痴痴呆呆地望着那个荧光屏。现在可以肯定这是一种新射线了,可是它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又该叫它什么名字呢?真是个未知数,好吧,暂时先叫它“X射线”。一连几个星期,伦琴突然失踪,课堂上、校园里都找不见他。他一起床就钻进实验室,每次吃饭都是催了又催,可是他每次吃饭都心不在焉,有一次甚至叉了一块面包向鼻尖上送去。伦琴终日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他找来所有能找到的东西,把它们一一放在神秘的射线前测试,详细地记录下距离和荧光的亮度,他一定要揭开“X射线”的神秘面纱。可是,厚厚一叠数据看起来毫无规律。难道这“X射线”一点用处都没有吗?不可能,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它独特的作用,“X射线”一定也有,只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它。忽然,伦琴的脑中犹如灵光闪过:还没有测试过“X射线”对人体的作用。可是,万一发生危险呢?危险怕什么,科学探索从来就是和危险相伴的,没有牺牲怎么会有科学的进步!伦琴几乎没有犹豫就把手伸向了射线。奇迹出现了,荧光屏上显出五根手指骨的影子。伦琴一拍额头:这家伙能穿过人的血肉,也许这正是它的用途呢。他赶紧用照相机拍下了手骨的照片。1895年的最后几天,伦琴将这项研究成果整理成一篇论文一种新的射线,初步报告,送给了沃兹堡物理学医学学会。同时又把报告的副本和几张X射线照片邮寄给他的几位物理学家朋友。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里举行关于新射线的报告会。 伦琴发现的射线成为19世纪90年代的物理学上的三大发现之一,为此他于1901年获全世界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7 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Hans Lippershey),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象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据说小镇好几十个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不过一般都认为利伯希是望远镜的发明者。资料库 【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一次做完实验之后没有把实验器皿交给助手洗干净存放。假期后,弗莱明发现在实验器皿里长出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霉菌。弗莱明研究这种霉菌后发现了青霉素。 【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青年时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但亚里士多德曾被柏拉图讽刺为书呆子。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而且越来越大。他们师生间经常发生争吵。他抛弃了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3】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泰勒和赫尔斯在一次观测时,他们接收到一种奇怪的信号。这个可疑的现象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最后终于证明,这是一种新型的还不被人们认识的天体脉冲星。1974年,这项新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4】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位无线电工程师A彭齐亚斯和R威尔逊,在为跟踪一颗卫星而校准一具非常灵敏的天线时,发现接收器中存在着某种无法消除的噪声。为宇宙起源是源于一次爆炸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 【5】爱因斯坦出生于一个德国的犹太人家庭。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6】一天,美国化学家卡罗萨斯发现一根玻璃棒的尖端上粘有乳白色的细丝,这是上一次实验时未清洗掉的残渣形成的。被称为尼龙的人造丝就这样被发明了。 【7】祖冲之(429-500)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他认为当时的历法不够精确,就根据自己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