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品牌之营销魅力.doc_第1页
世界经典品牌之营销魅力.doc_第2页
世界经典品牌之营销魅力.doc_第3页
世界经典品牌之营销魅力.doc_第4页
世界经典品牌之营销魅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经典品牌之营销魅力1.文化营销,向星巴克看齐 “如果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如果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爱喝咖啡的人大概都听说星巴克(Starbucks),“星巴克”是100多年前美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的主人公,20世纪70年代,3个美国人把它变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来推广美国精神,自那以后,一杯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当你走进一家星巴克店时,你想过没有,是什么力量在支配着你的双腿?是美味的咖啡?可能它并不比其他随便一家街头小店的咖啡好多少!是为了解渴?可以说随便喝上一杯矿泉水都更奏效!况且论价钱,星巴克也并不含糊!我想,当我直接问你这个问题时,你十有八九会告诉我,“傻蛋,要的就是那个环境啊!”全球零售商报道: 星巴克是100多年前美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主人公,1971年,3个美国人把它变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来推广美国精神,自那以后,一杯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2002年,星巴克在全球28个国家拥有5689家咖啡店。1996年星巴克初涉亚洲,那时的第一家店开在日本。仅仅6年后,在亚洲的14个市场的850家店中都可享受到星巴克独特的咖啡体验,这些国家包括以茶为第一饮料的日本和中国。2002年出版的商业周刊对全球100个知名品牌所作的调查显示,星巴克是成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它的股价在经历了过去10年的分拆之后增长了2200,总回报甚至超过沃尔玛、通用电气和可口可乐等公司。 根植于文化培养创造附加值全球一致的管理、品质和口味,星巴克的成功故事并非始于每一杯都保持相同味道的咖啡,而是当咖啡豆还在成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十分挑剔地选择咖啡豆,从品种到产地到颗粒的形状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据说星巴克绝不让未经专家严格品评(杯评)的咖啡豆进入市场,其咖啡品评专家每年要品评10万杯以上的咖啡,以确保品质,以杯评法挑选咖啡豆,然后决定精准的烘焙程度,令每一种咖啡的独有滋味都得以完全释放,星巴克的口号是:将每一粒咖啡豆的风味发挥尽致。最后的一道工序是把热气腾腾的咖啡连同标准的服务模式一起卖给顾客。令竞争对手瞠目结舌的赢利数字背后是一成不变的经营模式,星巴克浓郁的黑咖啡香丝丝入扣地渗入全球各色人等的生活中,但其管理却只有一个版本,从北美大陆拷贝下来,放之四海而皆准。深圳星巴克为与中信城市广场高档时尚的理念匹配,桌椅均用不锈钢,时髦、摩登;上海城隍庙商场的星巴克,外观像一个现代化的庙堂,而濒临黄埔江的滨江分店更是华丽,仿佛一个花园里的玻璃帷幕宫殿。星巴克连锁店外观单纯从店周围的环境来考虑,但是其内部装修却要严格地配合连锁店统一的装饰风格。每一家店本身就是一个形象推广,是星巴克商业链条上的一环,由美国的设计室专门为每一家店创造丰富的视觉元素和统一的风格,从而使顾客和过路客赏心悦目,达到推广品牌的目的。这种推广方式被称为Tiein,就是把咖啡馆形象和顾客紧密联系起来。和其他跨国大企业不同,星巴克品牌推广不依赖广告,其一贯的策略是不做广告,而重在品牌形象推广,全球皆然。星巴克认为咖啡不像麦当劳,咖啡有独特的文化性,赞助文化活动,对星巴克形象推广很重要。比如以前上海举办的达利画展,星巴克就是主要赞助商。而星巴克也是上次上海APEC会议的赞助者。 出售文化让附加值最大化可口可乐把其咝咝作响的饮料与无忧无虑的快乐联系在一起;耐克用“justdoit”来说服跑步者,他们出售的是个人的成功;星巴克出售的则是文化。尽管在商场上明争暗斗,但星巴克和真锅、上岛等其他咖啡连锁企业对待罐装速饮咖啡的态度却有着一致的不屑,斥之为“垃圾食品”。尽管在中国设厂的雀巢、麦斯威尔、哥伦比亚等国际咖啡公司,除了可以隔三差五地赚些新版或者旧版的人民币外,似乎还在为星巴克打着一个子儿不收的义务工:用他们的速溶咖啡培训中国人的味蕾,为星巴克的煮咖啡方式当开路先锋。但星巴克似乎并没有多少感激之情,星巴克把一杯咖啡的消费挂上了文化的标签,以文化的名义与之划清界限。在星巴克看来,人们的滞留空间分为家庭、办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场所。麦当劳努力营造家的气氛,力求与人们的第一空间家庭保持尽量持久的和睦关系;而作为一家咖啡店,星巴克致力于抢占人们的第三滞留空间,现场钢琴演奏欧美经典音乐背景流行时尚报刊杂志精美欧式饰品等配套设施,力求给消费者带去更多的“洋气”感觉。让喝咖啡变成一种生活体验,让喝咖啡的人自觉很时尚、很文化。在上海星巴克,一项叫做“咖啡教室”的服务,把“挂咖啡卖文化”的把戏玩出了最佳想象力。如果三四个人一起去喝咖啡,星巴克就会为这几个人配备一名咖啡师傅。顾客一旦对咖啡豆的选择、冲泡、烘焙等有任何问题,咖啡师傅会耐心细致地向他讲解,使顾客在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咖啡的同时,体味到星巴克所宣扬的咖啡文化。文化给其较高的价格一个存在的充分理由,顾客由此获得心理上的莫大满足,而真正的赢家却是星巴克。2. 反盗版 ,微软的另类营销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为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了无数杰出的软件产品,并以自己的实践经历揭示了软件产业内蕴藏的旺盛生命力和巨大商业价值。在中国,微软的销售业绩表现一直一般,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盗版的盛行。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不久前公开表示,开放源码软件的确对微软构成一定的威胁。但事实上,盗版软件才是微软的最大敌人,其危害要远远大于Linux等开放源码系统。比尔盖茨的公开表态似乎预示着微软将会加强打击盗版的行动。而就在微软不声不响打击盗版的过程中,微软的销售业绩有了改观 近日,有香港媒体报道,微软已经向国家版权局提出了申诉,指控3家光盘生产企业侵犯其版权,生产盗版的微软软件产品。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许多人的震惊,因为从1999年微软起诉亚都使用盗版软件产品后,就几乎很少听到微软继续打击盗版的行动。而据有关人士透露,其实微软的反盗版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已经成为微软的一种营销手段,只是微软行事低调,少为人知罢了。微软反盗版战略从法律诉讼到行政申诉“微软确实向我们提出了申诉,要求对几家企业生产盗版微软产品的行为进行处罚,目前我们正在展开相关调查。”国家版权局新闻处的有关人士向记者证实了不久前香港媒体的报道。但该人士同时指出,没有必要对微软的申诉大惊小怪。她说,“其实,微软的反盗版行动一直在继续,只是媒体没有报道过。这几年,微软向国家版权局和部分地方的版权局都提出过许多反盗版的申诉,这些申诉也都得到了处理。”国家版权局新闻处有关人士的回答确实令人惊奇,因为作为大型跨国公司,微软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媒体和业内的广泛关注,而盗版问题又是中国软件业特别关注的敏感问题,然而就是这样的敏感问题却从人们视线中销声匿迹。在人们印象中,微软的反盗版申诉不过三四起。1999年,微软起诉亚都,起因是微软的授权代理人中联知识产权调查中心在亚都大厦发现了盗版光盘;而亚都否认使用盗版,并称中联知识产权调查中心从未到过亚都集团的办公场所,因此微软发现使用盗版一说毫无事实根据。1999年12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以证据不足为由裁定驳回微软公司对亚都科技集团的起诉。此后,微软的反盗版行动进入低调期,业内很少听到微软有反盗版的行动。去年,微软开始对网吧发难。如镇江市版权部门陆续接到微软对镇江百家网吧安装使用盗版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的投诉。镇江市版权局有关人员表示,从即日起至今年9月底,该市将对所有经营性网吧擅自安装和使用未经授权软件的行为进行清理整治。今年5月,微软公司正式向浙江杭州的网吧业主们发出公开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正版软件,否则将会要求巨额索赔。据了解,微软将会继续加大对网吧投诉的力度。在起诉亚都之后,微软几乎没有到法院进行反盗版起诉,而是通过到版权主管部门申诉进行其反盗版行动。国家版权局有关人士介绍,面对盗版问题,企业可以选择多种途径进行解决,到法院起诉是其中一种,还可以向主管部门进行行政申诉;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协商进行自行解决。从微软投诉网吧到指控光盘公司生产盗版软件的做法来看,微软近年来更希望通过申诉手段解决盗版问题。业内人士透露,行政申诉比法律诉讼要节省成本,而且易于政府公关,见效也快。同时,由于微软在中国业内一直有垄断者的形象,稍不留神就会引起业内和媒体的抨击,而采取行政申诉的方法比较温和,可以避开业内和媒体的关注。有利于微软反盗版的低调战略。 打击盗版微软获利非浅在中国,微软的销售业绩表现一直一般,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盗版的盛行。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不久前公开表示,开放源码软件的确对微软构成一定的威胁。但事实上,盗版软件才是微软的最大敌人,其危害要远远大于Linux等开放源码系统。比尔盖茨的公开表态似乎预示着微软将会加强打击盗版的行动。而就在微软不声不响打击盗版的过程中,微软的销售业绩有了改观。微软当年起诉亚都时,曾经要求索赔150万元人民币,而其诉讼成本不过10万。可见,其利润要比卖软件的利润率高得多。虽然,起诉亚都最终被法院驳回,微软反盗版的行动似乎也停了下来。但是,业内人士透露,微软通过打击盗版来增加销售收入的策略一直在延续。此后,微软通过行政诉讼的办法曾经先后向许多地方版权局提出过申诉,许多企事业单位都不得不购买微软正版软件产品,以避免可能的巨额处罚。 以网吧为例,接到微软投诉的地方版权局要求当地网吧必须立即使用正版微软软件。而一套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3SERVER需要8200元,可涵盖10台电脑,另外90台电脑每台软件授权费用为230元。也就是说,一个有100台电脑规模的网吧,购买正版软件需要28900元。作为新兴的产业,全国仅正规网吧就拥有350万台以上的电脑,而根据调查,这些电脑基本上都使用着盗版的Windows软件。而且,与其它行业不同样的是,受到消费者使用习惯以及此类软件兼容性等问题的制约,网吧基本上不可能选择采用Linux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几乎无法避免。仅此一项,微软的潜在收入就有10亿元之多。当然,网吧老板还可以通过购买品牌机的办法,绕开盗版问题,因为品牌机都是预装微软正版软件的,而购买品牌机器不需要另付正版软件使用费。但是,微软同样会从中获利,只是软件的销售渠道略有不同而已。谁是微软盗版产品的最大受害者微软盗版产品的最大受害者不是微软,而是中国的软件产业。业内早就有人分析,鼓励盗版最终是一个市场策略问题,封闭软件与自由软件竞争的最佳策略就是以盗版用户基础对抗正版用户。微软在中国做得十分成功,通过大量的盗版软件冲击中国的软件产业,使之没有能够与微软相抗衡的公司或软件诞生。随后,通过打击盗版,逐步占领市场。虽然微软方面否认鼓励盗版的说法,并一再表示盗版软件同样为微软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是,不可否认,盗版对微软的伤害远比对中国软件产业小得多。微软可以通过打击盗版带来甚至超过正常软件销售的收入,而盗版却导致中国软件业结构严重失衡,通用软件几乎消亡。据信息产业部知识产权中心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调查报告显示,盗版导致中国通用软件企业锐减。报告说,目前软件企业的产品绝大多数集中在应用及专用软件领域,从事通用软件开发与销售的企业不足10%,与1999年相比,数量减少了近一半,通用软件产业严重萎缩。从盗版软件的存在状态看,软件的通用性越强,用户越普及,被盗版的现象就越严重。目前,中国软件市场上的通用软件产品除了几个杀毒软件外,几乎难觅踪迹。中国软件企业为避免软件被盗版而转向受影响较小的专用软件、系统集成或技术服务领域,国产的通用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产品因此有不断萎缩的趋势。一些通用软件企业在遭受了长期的盗版打击后,逐渐被迫向定制软件市场转移,以躲避盗版的影响与消耗,最终导致因软件盗版问题使软件产业的整体结构出现失衡。据了解,国内生产办公软件WPS的金山公司曾经被认为是中国软件企业中最有实力与微软对抗的企业,然而面对盗版的巨大压力,尽管金山公司采取了降价等一系列措施,但是最终还是将发展重点转向了网络游戏软件,因为网络游戏软件的收入主要是通过用户玩游戏时的付费,而不是软件本身的销售,因此不存在盗版问题。互联网实验室的方兴东曾指出,微软在中国采取的策略是先故意放纵盗版,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在收拾盗版。有关人士认为,随着目前中国政府加强对知识版权的保护,以及国产通用软件产品在微软盗版产品多年的打压下几乎已经土崩瓦解,微软收拾盗版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3. 宝马 :准确的定位营销法 。 经过百年的发展,宝马公司已经在全球市场如日中天。1916年始建于世界汽车发祥地德国的宝马,已经纵横市场近百年。众所周知,宝马以制造发动机起家,之后已第一辆小型车BMW3/15PSDA2正式迈入汽车制造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创造了多个里程碑。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市场,亚洲地区一向是汽车企业的重要掘金地。宝马集团对于这个市场相当的重视,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宝马并没有被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冲昏头脑。他们清楚地知道,在中国扩展市场最要紧的是做好定位“服务”。日前中国最大的宝马服务中心在上海浦东正式落成启动,正是昭现了宝马的这一意旨 今年10月,我到德国慕尼黑参加“欧亚青年领导者论坛”,论坛的主题是“面对不确定的年代”。宝马集团营销高级副总裁Karl-Heinz Kalbfell先生作为论坛特邀嘉宾,以宝马汽车的亚洲市场研究为例,做了题为“在国际市场上降低不确定性”(Minimizing Uncertainty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的演讲。我正在攻读营销方面的博士学位,多年来也见识了不少中外企业的营销方略,但这次演讲还是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最深的感受是:成功不是偶然的,市场的成功一定建立在前期营销研究的基础之上。科学的营销研究不仅有用,而且其方法也是可以学习模仿的。营销,从某种程度讲,同样是一门科学。对中国企业来说,宝马汽车的市场研究案例深具可借鉴性。这项研究分为四个大的步骤:将市场潜力定量化,理解消费者,确定产品项目,把握市场进入时机。一、 将市场潜力定量化怎样界定你的产品即将进入的市场的潜力和容量?中国企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往往是比较含糊的。宝马的做法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资源和内部信息资源的研究,对到2015年的汽车市场规模作出定量的预测。外部资源包括:专业研究机构,专业传媒,高校。内部资源包括:市场情报,销售部门的数据,市场和趋势研究,竞争者研究等。然后将内外数据进行归并和细分,作出战略性的预测。宝马将汽车分为豪华轿车、一般轿车和轻卡。在全球范围内,预计从2002年到2008年,豪华轿车的市场将从503万辆增长到680万辆,增长35%;一般轿车的市场将从4143万辆增长到4770万辆,增长15%;轻卡市场将从827万辆增长到986万辆,增长19%。总体来说,全球汽车市场的容量将从2002年的5473万辆增长到2008年的6436万辆,增长18%。而在亚洲市场,2002年这三种汽车的市场容量分别为32万辆、930万辆和317万辆,预计到2008年的市场容量分别增长到54万辆、1258万辆和420万量,分别增长69%、35%和32%。其总体市场容量将从1279.9万辆增长到1732万辆,增长35%。通过以上的分析,宝马得出了第一个重要的结论:亚洲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是全球市场增长速度的2倍,而其中豪华轿车的增长比例又是最高的。接下来,宝马对日本、中国大陆、东南亚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三个区域汽车市场进行预测,方法同上。最后的结论是:这三个区域从2002年到2008年的市场增长率分别为6%、66%、73%,其中豪华轿车的增长率依然是最高的,分别为32%(从19万辆到25万辆)、127%(从5.5万辆到12.5万辆)和129%(从3.5万辆到8万辆)。这样,宝马的第二个重要的市场结论可以得出:日本、中国大陆、东南亚6国对豪华轿车的需求,是所有汽车品种中最具增长性的,日本的市场基准水平高,而中国大陆和东南亚6国的增长空间十分巨大!二、 理解消费者既然市场潜力巨大,而且市场容量十分明确,那么是不是可以马上进入呢?还谈不上。宝马的第二步市场研究是理解消费者。首先,对消费者进行社会地位的分层,根据受教育程度、收入、公众认知程度来确定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其次,对消费者的价值观进行研究。传统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包括:家庭、责任意识、社会层级观念、财产所有权等,现代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包括:西方化/世界性的生活方式、教育、多元化等。以社会分层和价值观变化为纵横轴线,可以知道,豪华轿车的消费者都处在社会的高层,但其价值观可能传统例如传统企业家,也可能现代例如新兴企业家、新的职业精英、向上层攀登的年轻人。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持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的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前者更看中的是:空间宽敞、后座舒服、安全、耐久,后者更看中的是:空间宽敞、车辆设计、个性、科技。研究到这个时候,宝马可以给自己定位、而且是针对竞争对手进行定位了:宝马和奔驰一样,都面对处在社会高层的消费者,两者间有一定交叉,但奔驰主要面对传统企业家阶层,代表连续性和社会等级;而宝马主要面对新兴的、现代的企业家、新职业精英、向上攀登的年轻人,代表能量和活力。三、确定产品项目知道了自己进入市场的潜力,理解了消费者,接下来就要确定用什么样的产品进入市场。宝马旗下产品众多,除了通常我们知道的宝马几大系列,还有Mini系列和劳斯莱斯。针对亚洲市场,哪些产品是高度聚焦的?哪些是一般聚焦的?哪些是低聚焦的?结论是:宝马轿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是高度聚焦的,Mini系列的产品是一般聚焦的,旅行车和摩托车是低聚焦的。四、 把握市场进入时机 到此,研究似乎告一段落,但宝马依然是审慎的。宝马把进入亚洲市场的节奏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做独立进口商,其次是在当地建立全散件组装工厂(CKD模式),再次是在所在国建立国内销售公司,最后才是在当地建立完整的生产厂。在建立CKD工厂方面,宝马已经于1976年在印尼,1987年在马来西亚,1989年在泰国,1993年在菲律宾,1993年在越南设厂。在建立国内销售公司方面,宝马于1981年在日本,1995年在韩国,1998年在泰国,2001年在菲律宾和印尼,2003年在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以合资方式)建立了国内销售公司。最后一步,宝马要在亚洲建立完整的生产企业。在2003年,宝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开始生产宝马3系的汽车,宝马还计划于几年内在泰国设厂。宝马选择在中国大陆设厂的原因是,和德国每千人拥有542辆汽车、日本每千人拥有424辆汽车相比,中国大陆每千人只拥有5辆汽车。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有着积极的认知,宝马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代表着豪华和活力。“豪华与动感的结合”因此而成为宝马在中国的品牌传播口号,而小舒马赫所在的宝马威廉姆斯F1车队的形象正是这一品牌的最好代言者!宝马还发现,在中国,60%的宝马汽车都是白色的。宝马更将自己的消费者称为“邓小平的孙子辈改革开放的一代”。根据宝马的预测,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底线在2004年将达到25000辆。关键性的结论Karl-Heinz Kalbfell先生最后的结论是,在进入国际市场时,要降低不确定性,关键是三个因素:1、 对品牌和产品战略进行国际性的聚焦;2、 不仅要有准确的数据,而且要对当地的文化、消费者和商业进程有广泛的知识(extensive knowledge);3、 在当地商业伙伴、销售公司和全球总部之间,将本土商业环境和合作性的政策制定过程整合起来。Karl-Heinz Kalbfell先生的演讲结束时,我为他鼓掌的时间大概是全场最久的。一位芬兰朋友走过来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在中国,专业的营销技术和观念还没有发育充分,就有很多企业家不耐烦,说市场研究没有什么用,又用拍脑袋、凭直觉的方式进行决策了。”尽管中国的营销教育已经有十多个念头了,但专业科学的营销方法,在中国企业界的实际运用,还是多么缺乏啊!4. 可口可乐:将艺术营销进行到底 如何让新世代与可口可乐这一老牌饮料发生联系?一场名为M5的市场营销计划正在创造可口可乐的全新“标志性体验”。 至少是在20世纪60年代,AndyWarhol(注:波普艺术大师)就曾将可口可乐标志性的曲线瓶染成银色。现在,可口可乐试图重现当年艺术家们如KeithHaring等巧妙地将其品牌与流行文化相结合之场景。它的市场营销计划代号为M5。“可口可乐已经偏离了艺术世界”,营销者想要使其“回归艺术本质”,Ebeling一位执行官如是说。“不仅仅是包装”,可口可乐的一位发言人称,“它是一种实验性观念” 如何让新世代与可口可乐这一老牌饮料发生联系?一场名为M5的市场营销计划正在创造可口可乐的全新“标志性体验”。 “新一代与网络一同成长,对人生有着非常不同的看法,”约翰内斯堡RexTennantMcKay公司的一位总监RudoBotha表示,“他们不再与可口可乐发生联系,但M5将把新的品牌形象带入新地点。”至少是在20世纪60年代,AndyWarhol(编者注:波普艺术大师)就曾将可口可乐标志性的曲线瓶染成银色。现在,可口可乐试图重现当年艺术家们如KeithHaring等巧妙地将其品牌与流行文化相结合之场景。它的市场营销计划代号为M5。MagnificentFive:五杰M5名字指的是“五家杰出公司”,是以亚特兰大为基地的可口可乐公司指定的、广泛分布在各大洲、作为新兴媒体的五家设计工作室,它们将通过一系列的短片以及具有突破性的创新瓶身设计来演绎可口可乐品牌的“乐观主义”。在制作公司EbelingGroup的协调帮助下,可口可乐征集了来自五大洲的不同设计工作室,包括英国谢菲尔德DesignersRepublic、美国密苏里州KansasCity的MK12、巴西SaoPaulo的Lobo、日本的Caviar以及南非约翰内斯堡的RexTennantMcKay。“实验性的观念”“可口可乐已经偏离了艺术世界”,营销者想要使其“回归艺术本质”,Ebeling一位执行官如是说。“不仅仅是包装”,可口可乐的一位发言人称,“它是一种实验性观念”。公司的计划仍是不固定的,至少目前如此。就如何为X世代、Y世代乃至更多的新世代重新介绍可口可乐这一形象时,定出的规则很少,讨论的却很多如何为现今时尚的俱乐部成员打造可以收集的外包装、Video以及音乐?可口可乐以及它的设计师承担了创造出一种“标志性体验”的重任。Video短片以及音乐如何投放仍旧悬而未决,但是有件事情是清楚的:其中不太会有直接的品牌营销。可口可乐全权委任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各个工作室来实现其“乐观主义”的创意演绎。项目包括为新的曲线铝罐创作图案(在黑色灯光下,有的设计图案会发生变化),同时推出的还有配以当红乐队之音乐的3至5分钟的无品牌标示的短片,以扩充对其品牌精神的演绎。公司正致力将这些作品投放到最火爆的Nightclub中,作为应时之需。项目以可口可乐特许经营部副总经理MarcMathieu为领导,由全球品牌经理PeterSchelstraete以及可口可乐特许部全球品牌经理EugenioMendez来管理执行。Shelstraete先生的大部分想法基于他早期在比利时进行的实验性工作,在RockNRollAgency以及RexTennantMcKay的帮助下,他曾在一些时尚俱乐部如比利时Gent的CultureClub进行了一些品牌派对。“可口可乐之不可思议项目”即将于9月份大量推出的、来自伦敦DesignersRepublic的“LoveBeing”将首次进入市场,整个计划是在有限的时期内(停止投放并开始下一轮之前)如23个月,向市场介绍每款新包装的瓶子以及对应的Video节目。而KansasCity的MK12,确定了Video为GuidedByVoices乐队的“BacktotheLack”音乐录影带,而且制作了一些附加品,如海报、T衫以及树脂做的小塑像等。“可口可乐想制造的附加品范围极其广泛”,MK12的设计师BenRadatz如是说。文章开头提到的RexTennantMcKay公司的Video叫做“OneisAllWeAre”,配以Fishcerspooner乐队的歌曲“AllWeAre”。广告战役的预告片可在网上观看,并且将避免提到软饮料。这个项目是如此飘忽不定,即使熟知可口可乐内幕的人也无法确定会出现什么。5月份的时候,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当这个项目首次出现在全球前一百家市场行政人员会谈中时,出席者意见不一。其中包括新的行销经理MaryMinnick。“对于可口可乐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项目。”Lobo的创意总监以及合伙人MateusSantos坦称。5. 宝洁:百年品牌的不老之谜品牌历史:168 年 所属行业:日化所属国家:美国让消费者决定创新!在消费用品领域,品牌的增多大大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在激烈的竞争下,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结果导致创新速度加快。不创新就难以生存,然而大多数创新又都会以失败告终。宝洁成功化解了这个两难命题,虽经百年风霜,宝洁脸上却无丝毫苍老,其关键所在就是对创新模式的创新。创新是其实现增长的主要驱动器。过去4年,宝洁实现了200个品牌产品的更新换代,并创造了不少全新的产品类别,如美白牙贴,现在这种产品的销售额已达到20亿美元。曾经被认为在一个传统行业里暮气沉沉的宝洁,成了创新能力最强的国际大公司之一 不创新就难以生存,然而大多数创新又都会以失败告终。宝洁成功化解了这个两难命题,虽经百年风霜,宝洁脸上却无丝毫苍老,其关键所在就是对创新模式的创新 梅莉莎克罗伊泽尔是宝洁研究中心的产品研究员。每个月,她都要离开实验室几天,去做一些看似与本职无关的事拜访消费者。她的拜访不只是一般的访谈,而是要到他们家里实际观察,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以及需要。 让研究人员走出实验室的政策,是宝洁CEO雷富礼上任后开始实行的。不仅研究人员,就连雷富礼这个教授模样的CEO也会时不时化名到消费者家中“微服私访”。其实,这只不过是雷富礼4年前开始推行的新创新模式的一部分。 在雷福礼的领导下,过去3年里,宝洁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平均每股利润增长33%。2004财年,宝洁销售收入达到了514亿美元,利润64亿美元,均为历年来最高。尽管在年初实施了股票拆细,2004年宝洁的股价仍上涨了10%。向来低调的雷富礼“龙颜大悦”,额外奖励宝洁9万余名员工两天假。2004年12月初,宝洁预测,其2005财年销售额增长将达到6%至9%。该公司强调指出,创新是其实现增长的主要驱动器。过去4年,宝洁实现了200个品牌产品的更新换代,并创造了不少全新的产品类别,如美白牙贴,现在这种产品的销售额已达到20亿美元。曾经被认为在一个传统行业里暮气沉沉的宝洁,成了创新能力最强的国际大公司之一。 让消费者决定创新 不创新就难以生存,这是一个商业常识,然而大多数创新又都会以失败告终。宝洁成功化解了这个两难命题,其关键所在就是对创新模式的创新。 宝洁负责研发的副总裁拉里休斯敦曾断言,大多数公司采取的研发模式已经失灵。他的同事、宝洁首席技术官吉尔克劳伊德分析了旧有创新模式失灵的原因,他认为,在消费用品领域,品牌的增多大大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在激烈的竞争下,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结果导致创新速度加快。他估计,过去10年创新步伐大约加快了一倍。创新速度加快同时也意味着失败概率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必须重新构建一个更为高效的创新体制。”克劳伊德说。 德布亨莱塔是宝洁婴儿护理产品部总裁。她办公室楼下的大厅里经常会有一些年轻妈妈光顾。原来,亨莱塔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尿布测试中心,让母亲们试用宝洁开发的婴儿纸尿裤,从中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反映,更重要的是了解她们的新需求,以开发出针对性更强的新产品。该公司推出的系列“帮宝适”高级纸尿裤,就是根据在此类试验中了解到的消费者需求开发出来的。 克劳伊德指出,要成功宝洁就必须关注顾客体验的方方面面。事实上,宝洁提出了“360度创新”的概念,即围绕它所说的顾客体验进行全方位创新,包括达到所需性能的产品技术、能够以合适价格生产出该产品的生产技术、产品性能外观和包装的概念性以及审美性因素等等。以前,宝洁往往把内部研发工作的评估重点放在技术产品的性能、专利数量和其他指标上,现在,它更加强调可以感知的顾客价值。 这首先意味着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为此,自上任以来,雷富礼要求公司上下都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而不是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考虑创新问题。宝洁首席营销官吉姆施腾格尔要求营销人员大幅增加与消费者沟通的时间,2000年,宝洁平均每名营销员每月与消费者沟通的时间不足4小时,现在已超过12小时。营销员还被要求深入消费者的实际生活,到消费者家中观察他们洗衣服、擦地板、给婴儿换尿布等,从中了解其生活方式和希望解决的麻烦。 “我们正通过反向设计对低价“帮宝适”Basico产品线进行创新。”宝洁在拉美的婴儿护理产品营销主管吉列尔摩里维拉里摩说,所谓的“反向设计”,就是先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可承受的价位是多少,然后据此确定、设计产品的功能,除去可能会使产品价格上升的不必要的功能。 5年前,宝洁收购美国第5大宠物食品公司爱慕思公司。现在,爱慕思已跃居宠物食品行业的老大。积极创新是这起当初不被人看好的收购得以成功的内在原因。针对宠物主人希望宠物长寿的心理,爱慕思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延长宠物寿命的新产品,如减肥配方食品、抗氧化剂及防止牙垢的宠物护齿产品等,并计划研发宠物用的核磁共振成像仪。这些新产品的推出使爱慕思的销售收入显著上升。 全方位创新理念也使宝洁更加重视创新中的成本因素,宝洁称之为“成本创新”。目前,宝洁在全球的消费者已达到20亿左右,它提出要为世界上大多数消费者服务,这意味着要加大发展中国家市场及发达国家的中低端市场的开发。要在这些市场盈利,就必须更加重视控制产品的成本。宝洁一名高级官员说:“我们分配了更多的研发和工程设计资源,用来为世界上更多的消费者服务。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创新满足较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 宝洁的许多产品正是这样推出的。“帮宝适”在波兰推出一种婴儿湿纸巾,其价格比以往的同类产品降低了20%。由于在波兰市场获得成功,宝洁准备在其他国家推出。在俄罗斯市场,宝洁了解到大多数俄罗斯妇女不喜欢用Alaways超薄卫生巾。这一方面是因为超薄卫生巾让她们觉得不太安全,另一方面也有价格上的考虑。于是,宝洁推出了加厚型卫生巾,从而使其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上升了8%。雷富礼上任以来,宝洁推出了众多的新产品,从速易杰拖布到佳洁士电动牙刷再到Whitestrip美白牙贴等,其市场份额因此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牙齿美白产品市场,一年前其份额是57%,现在已达到70%;纸尿裤的市场份额也由一年前的45%上升到了48%。宝洁首席财务官克莱顿达利表示,该公司70%的业务市场份额都实现了增长,如果没有创新,这是绝对无法做到的。 从研发到“联发” 宝洁共有7500余名研发人员,分布在9个国家,每年的研发费用高达17亿美元。但是,这并不是宝洁创新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以前,宝洁的创新体制更多地强调内部竞争。研究人员被分成一个个小组,为研发项目、资金甚至为获得公司领导的关注而相互竞争。然而,过度竞争造成的却是无效。 雷富礼很清楚症结之所在。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要把竞争放在对外上,对内则要更多地倡导协作。在宝洁,产品创新过程不再被称为研发,而是称为“联系与开发”,即在开发过程中要加强跨技术、跨学科、跨地域和跨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 “宝洁鼓励不同部门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进行思想交流。”首席技术官克劳伊德说,这种联系首先体现在研发与公司目标之间的联系上,公司先制订出销量、销售额、利润增长等3至5年期目标,其后各个业务单位再与研发部门协作,进行产品创新。 第二方面的联系是不同领域研究人员之间的联系。在开发佳洁士Whitestrips美白牙贴时,参加开发的人员不仅有了解牙齿美白的口腔护理业务部门人员,也有曾开发过新型贴膜技术的研发人员,甚至连织物和家庭护理产品领域的漂白专家也参加了项目开发。 在开发玉兰油面膜时,宝洁希望这种产品能起到清洁和保湿双重作用。为此,公司组织了不同业务部门的人进行“会战”,涉及部门包括护肤、毛巾、布料高效增味剂等。 公司也鼓励研发人员之间自由进行知识共享。宝洁有一个“创新网”,该公司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研发、设计、市场研究、采购等方面的人员可以通过该网进行交流。负责研发的高级副总裁纳比尔萨卡布将它形容为“全球餐厅” 。 在“创新网”上,有一个名为“你来问我来答”的功能。有谁在研发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有什么需要,就可以把问题贴在网上,然后问题会被转给有相关专业经验的人,而且往往在24至48小时内就能找到能够提供答案的人。网上还有各种技术专业社区,供人们讨论交流。当有人在开发中遇到困难时,这些专业社区就会成为其求教的主要来源。 宝洁北美口腔护理部门主管黛安娜迪茨在设计佳洁士牙膏的新香型时,向研究米尔顿咖啡和草本精华香波的研发人员求教。在这些同事的帮助下,黛安娜迪茨开发出了一种新功能只要在佳洁士牙膏包装上刮一下就能闻到牙膏的香味。 为了集思广益进行创新,2004年11月初,来自全球的2000多名宝洁员工汇聚在美国北肯塔基会议中心,讨论如何加快宝洁的创新。这种被宝洁称为“闪点”的秘密会议始于2000年,今年已是第三次。 打破创新的疆界 通过公司内部的“联系与开发”,宝洁也加强了内部研发与外部研发之间的联系及对外部人才的应用,并从中受益匪浅。在雷富礼看来,人才到处都有,因此不应拘泥于只用公司内的人才。哈佛商学院教授亨利切斯布劳把宝洁这种创新模式称为“开放式创新”。 九西格玛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客户获取外部技术牵线搭桥的公司。2001年8月,宝洁与该公司开始合作,一些独立发明家因此成为宝洁的创新服务提供商,它把他们称为“技术创业家”。目前,宝洁共有50多个这样的创业家。当他们有某些重大创新时,会优先卖给宝洁。SpinBrush电动牙刷技术就是宝洁2001年从一位名叫约翰奥谢尔的发明家手中买来的。 与其他公司在创新方面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两年前,宝洁公司一些经理在日本的零售小店里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去污刮刷,可以轻易地擦去墙上的污渍。于是,宝洁决定开发一种名为Mr. Clean的神奇擦。这不是什么重大产品,但宝洁认为它有市场潜力。为了尽早推出,宝洁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作,由后者开发生产这种产品最关键的泡沫成分。 3年前宝洁开始其“外部创新”时,大约有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