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著名理论.doc_第1页
社会心理学著名理论.doc_第2页
社会心理学著名理论.doc_第3页
社会心理学著名理论.doc_第4页
社会心理学著名理论.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海德(1958)的平衡理论 1、基本观点: 认为人们倾向于通过平衡自己与另一个人的态度与他们对某事件的态度来维持心中的相符一致。该理论通常用一个人、另一个人和一个态度对象来说明其观点。当出现不平衡状态时,人们倾向于把它改变为平衡状态,也就是说,不平衡状态会产生一种压力使人改变态度,以达到平衡状态2、三种评价: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第一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评价; 另一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评价3、 两种平衡状态:知平衡状态(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和认知不平衡状态。假定有某甲、某乙、某件事:果某甲喜欢某乙,他们二人对某件事的态度又是一致的,或者某甲不喜欢某乙,他们二人对某件事的态度又是不一致的,这时出现认知平衡状态。反之,如果某甲喜欢某乙,他们二人对某件事态度不一致,或者某甲不喜欢某乙,他们二人对某件事的态度是一致的,这时出现认知不平衡状态。4、 改变方式: 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改变,平衡理论提出最少用力原则,去预测改变的方向。 如某甲喜欢某乙,但二人对某件事态度不一致,某甲赞成,某乙反对,这是一种不平衡状态,改变的方法有几种:某甲可以设想他实际上不喜欢某乙,或者他实际上反对某件事,或者曲解现实,认为某乙实际上不反对。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可以达到平衡。这样选择依赖于容易程度,即最少用力原则。5、 评价:平衡理论用极简单的术语来说明认知一致性的概念,并为态度的概念化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A、在几种关系中只有正负的体验方向指标,而无强度指标,因而无法说明P在不平衡状态时何以会对某一方(如X)而不是另一方(O)采取改变态度去恢复平衡状态。这里很可能存在着强度原则,即从薄弱处着手去解决问题;B、人际关系和态度的形成是一种很复杂的过程和体系,绝不会只是个孤立的三角模式。两个人对一件事持有不同意见可能发生不快或影响关系,但也可能不觉得不平衡,更不会影响到双方友谊。二、 Festinger的认知不协调理论1、 这是由L.费斯廷格提出的阐释人的态度变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它究当人具有相互失调的认知因素时的心理体验的特点,以及在这种体验作用下的心理活动变化。它是认知相符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思想基础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2、 基本内容 -认知失调的含义:协调和失调是针对认知因素之间是否在心理存在相互矛盾而言。所谓两个认知因素相互失调是指这两个因素之间不一致,偏重的是心理意义上的矛盾。费斯廷格认为,相互失调的认知因素会引起人的心理上的紧张,并产生不愉快体验,他将其定义为失调感。 失调指心理上的不舒适,它使人致力于缓解这种失调。3、 三种心理状态:每个人的心理空间中包含多种多样的认知因素。这些因素是人对外部世界和对自我的种种认识,包括观念、信仰、价值观、态度许多方面,同时,也可以是某种行为的表象或再现,甚至是对未来事件的期待。随着人当前社会活动的内容不同,各种有关的认知因素会以各种组合方式并存于人的当前意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以下3种可能性,即协调、失调和不相关。4、改变认知不协调的途径:认为当两种认知或认知与行为不协调时,为了保持一致,态度将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为了缓解失调,必须用协调的因素代替失调的因素。费斯廷格提出,人在减弱或消除失调感的过程中,一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缺乏明确的意识。 费斯廷格认为,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4种改变认知因素之一的方向,使其与另一个相协调;采取新的行动获得协调;收集新的认知因素重新调整原来的认知系统;改变认知因素的重要性。上述方法可能造成行为变化,也可能只限于认知水平上。例如,一个平日吸很多烟的人,读了论证吸烟可能导致患肺癌的文章后,理体验是不愉快的。因为“我平日吸许多烟”与“研究证明吸烟很可能引起肺癌”这两个认知因素相互失调。6、 失调感的程度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两个认知因素矛盾的程度;二是从个人角度看。7、 两个认知因素的重要性:给人带来不愉快心理体验的失调感可成为动机作用于人,使人努力减弱或消除它。8、 失调理论的局限性:后来的研究明确了失调理论的局限性。研究表明,以与态度失调的方式行动造成态度改组,只发生在如下条件下:人们相信他们是自由从事该行为的,不是被迫的;该行为产生不愉快后果。 尽管有这些局限,认知失调理论仍然被认为是相当有效的。它能解释什么人们倾向于提高选定之物的价值,也能说明人们对于难于达到的目标的特殊满足感。 8、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实验自变量:工作及撒谎后所得的报酬数额,含两个水平:获得20美元的报酬(高奖赏组);获得 1 美元的报酬(低奖赏组);同时设控制组,没有任何报酬;因变量: 被试对所做工作的态度评价实验程序:让3组被试做 1小时枯燥无味的绕线工作,在其离开工作室时,实验者要求:接受自变量处理的被试告诉在外面等候参加实验的“被试”(其实是实验助手)绕线工作很有趣,吸引人;只要求控制组被试对等候在外面的被试说明实际情况;然后实验者再请他填写一张问卷,以了解他对绕线工作的真实态度。实验结果:第1组被试对绕线工作表示出最消极的态度;第2组得报酬少的被试提高了对绕线工作的评价,变得喜欢这个工作了;第3组得报酬多的被试对绕线工作则仍持有低的态度评价。三、 Weiner (1972)的成败归因理论1、 维纳认为,内因外因方面只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暂时稳定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而且是彼此独立的。人们可以把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归因于许多因素,但无论什么因素几乎都可以纳入内因-外因、暂时稳定这两个方面的4大类中。2、 启示:为增加将来工作成功的机会,先学会做人并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3、 暂时稳定的重要性:暂时稳定方面在形成期望、预测未来的成败上至重要。如果我们认为甲工作做得出色是由于他的能力强或任务容易等稳定因素造成的,那么就可以期望如果将来把同样的任务给他做他还会做得出色。 如果我们认为其成功的原因是由于他心情好或机遇好等暂时因素造成的,那么就不会期望他将来还会做得出色。4、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或不稳定因素成功归因: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如任务容易或能力强等,会提高以后的作积极性;若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好或努力等,则以后的工作积极性既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 失败归因: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如任务难和能力差,会降低其以后的工作积极性;若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好或努力不够等,则可能提高其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四、 Kelley的协变理论(1973)1、 解释的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人们在对某个事件进行归因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什么信息来对该事件的原因进行内部归因或外部归因?2、 打折扣原则:如果有多种原因存在的话,我们不大轻易把结果归因于任一特定原因。3、 行为的主要原因:凯利认为,可以使用3种不同的解释说明行为的原因: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行动者归因于行动者的对手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这3个原因都是可能的,问题在于要找出一个真正的原因。4、 使用什么信息进行归因:凯利认为,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主要使用3种信息:一致性(是指该行为与其他人的行为相一致的程度 );一贯性(指行动者在不同时间时的行为是否一样 );区别性(指行动者对不同刺激作出相同反应的程度)5、 三种信息与归因的关系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