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doc_第1页
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doc_第2页
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doc_第3页
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doc_第4页
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3/11/16人文地理研究方法作業二 題目:流行病傳染型態之分析-以腸病毒71型為例關鍵字:傳染型態、空間差異、腸病毒、醫療地理學、地理資訊系統文獻摘要:中文1.吳正男(2002)腸病毒71 型之病毒特性與感染機制研究及應用。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本文研究腸病毒的致病機轉與病毒特性。首先分析近年來世界各地腸病毒71 型的流行情況,歸納出其主要的症狀皆不大相同,包括1997 年馬來西亞所造成的手足口症、無菌性腦膜炎、心肌炎,1987 年美國費城所造成的類小兒麻痺症候群,1983 到1987 年中國大陸所造成的手足口症,1975 年保加利亞流行所造成的類小兒麻痺症候群等。而1998 年台灣的流行,經病理分析之結果,應為肺出血休克症侯群。接著分析腸病毒71 型的序列,並指出其分離株彼此間核酸差異不大。且為了瞭解此病毒的毒理機轉與所引起的病理反應,以感染新生幼鼠之動物模式為研究基礎,發現病毒71 型造成受感染幼鼠橫紋肌出現嚴重肌纖維凝固樣壞死現象,並感染腰椎部前角之運動神經元之類神經細胞等,最後造成幼鼠死亡。本文提出穩定腸病毒71 型RNA 基因體方法:利用反轉錄方法建構具感染性的病毒cDN (infectious clone)A,用以分析病毒感染機制和神經毒性決定基因之所在。最後提出:對於腸病毒71 型疫情的控制,以疫苗的發展為最上策。利用現有的疫苗免疫方法去活化病毒、重組蛋白質疫苗、或發展中之DNA 疫苗,此三種不同型態的抗原,是用以評估腸病毒671 型疫苗的最佳抗原選擇。2.褚佩瑜(2000)1998年臺灣地區腸病毒流行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本文研究病毒診斷、鑑定流程及加強監督病毒感染課題。首先著重於病毒的監測、實驗室分離及診斷,以發現1998年腸病毒流行的特質。為了解1998年在臺灣爆發的腸病毒大流行在高雄地區的致病因,腸病毒的分離共選用Vero, Hep-2, 及HeLa 細胞株,在培養細胞出現具腸病毒特徵的細胞病變效應,即進一步驟執行血清學及分子生物學的鑑定,包括間接螢光抗體試驗及微量中和試驗及RT-PCR。鑑定的出來的腸病毒,分別為 Enterovirus 71、 Coxsackie A16、Echo 7、polio Sabin strains、Coxsackie B virus及其他未區別之腸病毒。並討論不同型腸病毒感染年齡層,與其症狀各是為何?研究指出分子序列及種系發生的分析已被廣泛的用來當濾過性病毒感染的分子診斷及分子流行病學工具。其結果顯示以VP4區域基因序列分析的種系發生結果與時間、地理緊緊相關。這區域的核酸序列對評估流行病毒的來源及流行病學的研究上將會是個很好的工具。3.施義雄(1998)台灣地區癌症發生率與環境之相關分析及其地理資訊系統的建構。中國醫藥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本文主要在探討台灣地區癌症發生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並利用以卡方同質性檢定及等比勝算迴歸模型分析環境與癌症發生的相關性,並建構潛在污染源對癌症發生長期追蹤監測的地理資訊系統。首先探討台灣地區癌症發生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除了探討癌症的發生情形外,並挑選三種男女最常見的癌症,及三種可能與環境有關的癌症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與比較。環境因子部分選擇了行政區、居住地形、都市化程度、發電廠位置、焚化爐選定地點及工業區設置位置的分布進行探討。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地區北部及中部都會區全癌症發生較高,腎臟泌尿器官癌及肝癌在西南沿海地區形成聚集,肺癌則在北部及西南沿海形成二個聚集區,結腸直腸癌則在中部北部等都會區形成另一種形態的聚集現象。其他環境因子部分,平地比山地鄉及離島容易發生癌症、而山地鄉又比離島容易發生癌症。電廠週圍鄉鎮區得癌症機會大部份大於電廠設置地點,而兩者又均大於未設置且非週邊地區4.歐陽鍾玲(1993)疾病地理研究-以台灣登革熱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本文探討登革熱的病媒蚊生態環境及分布、病患之分析及防治,與登革熱的分布及擴散,以不同的空間分析模型和案例來作統計趨勢的深究。首先為登革熱史與病毒之特性做背景介紹,再利用統計圖表對病媒蚊做分析,發現其季節消長與分布情形。之後對登革熱病患做討論發現成年人得病率較其他年齡層者高,其發病季節以夏季為主。而登革熱擴散情形具有階層擴散的趨勢,由最初期至擴散期、凝縮期到飽和期。最後選取幾個登革熱病患高密度區做進一步討論,提出一些可能影響因子。5.張春蘭(1984)七十一年台灣小兒麻痺症流行的空間差異。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本文從時間和空間上來探討這次小兒麻痺病毒流行的空間擴散情形。依照研究的需要,蒐集了四種不同的資料:歷年小兒麻痺的資料、71年小兒麻痺病患的病例、全省317 個行政單位的各種社會、經濟等因素的數據與有關小兒麻痺患者家庭背景的問卷調查資料。發現71年小兒麻痺的流行,在人、時間、空間與環境因素之間皆有顯著的差異。以患者的特性來看,男性的患病率比女性為高,而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率隨之遞減。在季節方面,集中於夏季且病例的高峰在盛夏。而空間擴散情形由北部開始擴散,經由中部、南部、最後到東部,其擴散型態有階層式的現象,即越大的都市流行越早,越小的鄉區流行越晚。研究中用因子分析來處理所選出的環境因素和流行病各種特性,找出三個主要因子:傳染性流行病較低的地區、流行病例較多的地區、流行病率較高的地區。利用三個因子得分高低提出建議。英文:1. Robin Kearns and Graham Moon (2002) From medical to health geography: novelty, place and theory after a decade of chang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6(5), 605625.本文以醫學地理學角度與健康相關研究來反應出生理地理學(health geography)的立場。以幾個地區作為例子,思考近幾年來出現之新生理地理學(new geography of health)的範圍。其討論主題圍繞在地方、理論與批判,並以“新生理地理學中,什麼是新的?”為中心來看次學科的演變過程。首先討論醫學與生理地理學的關係,接者再分別討論不同區域、理論對其看法差異。區域方面指出多數工作是在地方進行,從家庭到都市與鄉村都是討論焦點。接者提出新生理地理學中,什麼是新的?作為本文主要論述。並提出今天的研究與過去不同的地方在於更加關注疾病生態學、疾病分布地圖製作與健康照護制度的查驗。2. Marita Rosenlew, Mirja Stenvik, Merja Roivainen, Anna-Liisa Jarvenpa, and Tapani Hovib(1999)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urvey of newborn infants with suspected systemic infection: occurrence of sporadic enterovirus and adenovirus infections,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12: 211219本文以腸病毒發生於嬰兒保母的案例出現作為背景,探討腸病毒嬰兒病例發生情形。從1993-1994年共13個月,對醫院進行調查,針對滿月前的137個嬰兒病例做細菌培養、採血液樣本等,並做IgM調查。發現大部分的病例在出生幾天後就有病徵出現,其中有3%病例可以分離岀腸病毒,5%病例排泄出腺病毒。此外,有額外兩名嬰兒在菌體培養中被檢測出有腸病毒抗原存在,但呈現陽性反應的嬰兒沒有被細菌傳染的證據,也沒有顯現出特別的臨床症狀。最後所有的嬰兒案例最後都恢復健康,並且沒有留下後遺症。文末結論:在預防體系佳的區域,零星的濾過性病毒傳染疾病是普遍存在的。3.Tom Koch, Ken Denike(2001)GIS approaches to the problem of disease clusters: a brief commentary,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52, 17511754.本文討論利用GIS方法產生疾病叢聚模型的方法對疾病做空間分析。提出在“暴露環境典型與疾病叢聚分布地圖繪製問題”方面,主張用基礎統計方法來做研究,學者Kerneling認為繪製原因不明的疾病的事件是有困難性在的,而流行病學者則譏諷認為有基本的解決方法,如統計地圖就是一種技巧。文末提出最好的方法是連結流行病學與醫學地理學兩個學門,特別是在關於疾病分析與醫學地圖製作方法上,若能截長補短,對於研究將更有收益。4.Gatrell, A. C., Bailey, T. C.(1996)Interactive spatial data analysis in medical geography,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42, 843-855.本文介紹互動式空間資料分析(interactive spatial data analysis)的工具類型。互動式空間資料分析工具是指利用可以讀圖、研究甚至可以將參考資料建立模型的一種軟體環境。這種系統對於流行病學研究有很大的幫助,且有越來越多不同平台與操作系統的相似軟體可以使用。另介紹GIS、ARC/INFO系統在研究上的幫助,並加入S-Plus、XLISP-STST統計系統、圖書資源做進一步討論。而INFO-MAP系統是被設計用來教導互動式空間資料分析的軟體。文中並以英國蘭開夏兒童白血病病例分布情形、蘭開夏喉癌病例分布為例,用不同軟體來分析做示範。5. Powell, Martin (1995) On the outside looking in: medical geography medical geographers and access to health care, Health & Place, 1, 41-50.健康保健研究一般是對於紀律、紀律的影響情形有興趣,如醫療社會學與健康政策。然而在檢視這些領域後,“紀律的影響”部分以空間為主要影響因子。而早期地理學研究上並沒有被特別彰顯空間面向的問題,當學者忽略既有文獻,試圖 創造新的想法時,往往與早期文獻在概念與方法上出現矛盾。故本文檢視關於醫療社會學與健康政策、期刊論文,以及醫學地理學與醫學地理學家在空間問題上的研究,來查驗其對於醫學地理學的貢獻,並嘗試將空間因子放入更廣的討論面向。文獻目錄中文竺世駿(2003)以GIS為基礎之災情資訊彙整系統設計 以SARS疫情新聞為例。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吳正男(2002)腸病毒71 型之病毒特性與感染機制研究及應用。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褚佩瑜(2000)1998年臺灣地區腸病毒流行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施義雄(1998)台灣地區癌症發生率與環境之相關分析及其地理資訊系統的建構。中國醫藥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歐陽鍾玲(1993)疾病地理研究-以台灣登革熱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張春蘭(1984)七十一年台灣小兒麻痺症流行的空間差異。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Hester Parr (2003) Medical geography: care and caring,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7(2), 212221.Hester Parr (2002) Medical geography: diagnosing the body in medical and health geography, 19992000,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6(2), 240251.Malcolm P. Cutchin(2002) Virtual medical geographies: conceptualizing telemedicine and regionalization1,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6(1), 1939.Robin Kearns and Graham Moon (2002) From medical to health geography: novelty, place and theory after a decade of chang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6(5), 605625.Leonard D. Baer (2002) Radically changing the research framework during a health geography study,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55, 18291833.David L Buckeridgea, Robin Masonb, Ann Robertsona, John Franka, c, Richard Glaziera, c, Lorraine Purdond, Carl G Amrheine, Nita Chaudhurif, Esme Fuller-Thomsong, Peter Gozdyrae, David Hulchanskig, Byron Moldofskye, Maureen Thompsonh, and Robert Wright(2002)Making health data maps: a case study ofa community/university research collaboration,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55, 11891206.Tom Koch, Ken Denike(2001)GIS approaches to the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