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2#4炉燃烧控制调整氮氧化物试验总结报告.doc_第1页
20120222#4炉燃烧控制调整氮氧化物试验总结报告.doc_第2页
20120222#4炉燃烧控制调整氮氧化物试验总结报告.doc_第3页
20120222#4炉燃烧控制调整氮氧化物试验总结报告.doc_第4页
20120222#4炉燃烧控制调整氮氧化物试验总结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炉燃烧控制调整氮氧化物试验总结报告2000年12月22日 二值班,二期运行部按照#4锅炉(SG-1025/17.4-M851)燃烧调整NOx试验大纲,在现有条件下(不改变煤种,不改变机组电、热负荷),积极探索、实践#4炉燃烧组织中对NOx控制,指导、服务于运行调整。结论:1、本次试验在煤质不变、锅炉负荷不变情况下,对习惯性调整工况下进行低NOx燃烧调整,其NOx(以NO计)由调整前的455mg/m3下降为368mg/m3,降幅为19.1%。2、增加下层一次风口煤粉量或煤粉浓度,减少上层一次风口煤粉量或煤粉浓度,可降低NOx排放浓度。3、采用顶部多层配风、逐层配风且增加顶部二次配风量(OFA2、OFA1、DD),减少中部(BC1、BC2)风量,可降低NOx排放浓度。4、把上层的C层和D层一次风口看做一个一次风口,那CD层即为夹心风,降低CD层风量,变相增加上层的煤粉浓度,可降低NOx排放浓度。5、在降低氧量进行低NOx燃烧调整试验中,氧量由4.5%降为4%、再将为3.5%时,对NOx排放浓度。而继续深度降低氧量,NOx排放浓度下降不明显。降为3%时,NOx排放浓度下降明显,同时主、再热器减温水量减为0。6、整个试验过程中燃烧稳定。在增加上层二次风配比,减少中部二次风配比调整中,减温水量有少量增加。建议和努力方向:1、燃煤的挥发份的高低,直接影响NOx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且所占较大比重。燃用挥发份高的煤,其NOx排放浓度较燃用无烟煤会有大幅度降低。二期锅炉就氮氧化物减排来讲,二期机组应减少无烟煤参烧量,增加烟煤和贫煤量,找准参烧无烟煤与大气污染物排污费经济结合点。2、本试验方法不考虑燃烧器区域所形成得还原性氛围对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影响,在运行调整中应充分考虑此危害。3、在燃烧过程中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与锅炉强化燃烧有相悖方面,在运行操作中应找准结合点,在保证锅炉燃烧稳定、锅炉效率无降低情况下,努力通过燃烧调整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试验工况一:常规习惯性工况试验工况一 2000年12月22日 9:18分试验方法:以试验工况一(运行人员常规习惯性工况)为前提,以下通过改变层燃料分配、改变二次配风、改变氧量等试验工况,实践对NOx控制和影响。试验工况一结论:NOx(以NO计):455mg/m3。OFA2%90A、B、C、D四套制粉系统运行。总给煤量120吨。喷燃器摆角:水平位置。蒸发量t/h780OFA1%55给水温度259DD%50氧量%4.5D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2二次风箱压力kPa0.52/0.58CD%50二次风量t/h344/360C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6一次热风母管压力kPa7.7BC2%48烟气量t/h886BC1%53B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3AB1/AB2%48/48A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8AA2%45AA1%50试验工况二:在工况一的基础上,改变A、B、C、D四套制粉系统负荷分配。试验工况二 2000年12月22日 9:31分试验方法:在工况一的基础上,改变A、B、C、D四套制粉系统负荷分配。两侧氧量平均自动设定值4.5%。试验工况二结论:NOx(以NO计):由455 mg/m3437mg/m3。OFA2%90A、B、C、D四套制粉系统运行。总给煤量116吨。喷燃器摆角:水平位置。蒸发量t/h780OFA1%55给水温度259DD%50氧量%4.5D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218二次风箱压力kPa0.54/0.56CD%50二次风量t/h370/365C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624一次热风母管压力kPa7.9BC2%48烟气量t/h901BC1%53B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328AB1/AB2%48/48A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831AA2%45AA1%50试验工况三:在工况二的基础上,增加顶层(OFA1)二次风量,降低中部(BC1、BC2)二次风量。试验工况三 2000年12月22日 9:42分试验方法:在工况二的基础上,增加顶层(OFA1)二次风量,降低中部(BC1、BC2)二次风量。两侧氧量平均自动设定值4.5%。试验工况三结论:NOx(以NO计):由437mg/m3423 mg/m3。OFA2%90A、B、C、D四套制粉系统运行。总给煤量116吨。喷燃器摆角:水平位置。蒸发量t/h780OFA1%5590给水温度259DD%50氧量%4.5D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18二次风箱压力kPa0.58/0.59CD%50二次风量t/h359/346C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4一次热风母管压力kPa7.9BC2%4835烟气量t/h863BC1%5335B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8AB1/AB2%48/48A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31AA2%45AA1%50试验工况四:在工况三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顶层(DD)二次风量,继续降低中部(BC1、BC2)二次风量。试验工况四 2000年12月22日 9:50分试验方法:在工况三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顶层(DD)二次风量,继续降低中部(BC1、BC2)二次风量。两侧氧量平均自动设定值4.5%。试验工况四结论:NOx(以NO计):由423 mg/m3415mg/m3OFA2%90A、B、C、D四套制粉系统运行。总给煤量116吨。喷燃器摆角:水平位置。蒸发量t/h780OFA1%90给水温度259DD%5070氧量%4.5D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18二次风箱压力kPa0.61/0.60CD%50二次风量t/h335/322C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4一次热风母管压力kPa8.2BC2%3520烟气量t/h850BC1%3520B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8AB1/AB2%48/48A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31AA2%45AA1%50试验工况五:在工况四的基础上,降低燃烧器之间夹心风(CD)二次风量。试验工况五 2000年12月22日 10:00分试验方法:在工况四的基础上,降低燃烧器之间夹心风(CD)二次风量。两侧氧量平均自动设定值4.5%。试验工况五结论:NOx(以NO计):由415mg/m3389 mg/m3,降幅较大。OFA2%90A、B、C、D四套制粉系统运行。总给煤量116吨。喷燃器摆角:水平位置。蒸发量t/h780OFA1%90给水温度259DD%70氧量%4.5D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18二次风箱压力kPa0.72/0.70CD%5030二次风量t/h348/334C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4一次热风母管压力kPa8.1BC2%20烟气量t/h877BC1%20B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8AB1/AB2%48/48A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31AA2%45AA1%50试验工况六:在工况五的基础上,降低燃烧器之间夹心风(AB1、AB2)二次风量。试验工况六 2000年12月22日 10:05分试验方法:在工况五的基础上,降低燃烧器之间夹心风(AB1、AB2)二次风量。两侧氧量平均自动设定值4.5%。试验工况六结论:NOx(以NO计):由389 mg/m3394mg/m3,无明显变化。OFA2%90A、B、C、D四套制粉系统运行。总给煤量116吨。喷燃器摆角:水平位置。蒸发量t/h783OFA1%90给水温度259DD%70氧量%4.5D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18二次风箱压力kPa0.74/0.72CD%30二次风量t/h340/338C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4一次热风母管压力kPa7.8BC2%20烟气量t/h907BC1%20B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8AB1/AB2%48/4840/40A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31AA2%45AA1%50试验工况七:在工况六的基础上,降氧量运行。两侧氧量平均自动设定值由4.5%4%。试验工况七 2000年12月22日 10:15分试验方法:在工况六的基础上,降氧量运行。两侧氧量平均自动设定值由4.5%4%。试验工况七结论:NOx(以NO计):由394 mg/m3391mg/m3,无明显变化。OFA2%90A、B、C、D四套制粉系统运行。总给煤量116吨。喷燃器摆角:水平位置。蒸发量t/h783OFA1%90给水温度259DD%70氧量%4.54.0D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18二次风箱压力kPa0.64/0.66CD%30二次风量t/h359/341C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4一次热风母管压力kPa7.6BC2%20烟气量t/h858BC1%20B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8AB1/AB2%40/40A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31AA2%45AA1%50试验工况八:在工况七的基础上,继续降氧量运行。两侧氧量平均自动设定值由4.0%3.5%。试验工况八 2000年12月22日 10:15分试验方法:在工况七的基础上,继续降氧量运行。两侧氧量平均自动设定值由4.0%3.5%。试验工况八结论:NOx(以NO计):由391 mg/m3388mg/m3,无明显变化。OFA2%90A、B、C、D四套制粉系统运行。总给煤量116吨。喷燃器摆角:水平位置。蒸发量t/h783OFA1%90给水温度259DD%70氧量%4.03.5D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18二次风箱压力kPa0.63/0.59CD%30二次风量t/h359/341C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4一次热风母管压力kPa8.3BC2%20烟气量t/h865BC1%20B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28AB1/AB2%40/40A制粉系统出力占总煤量分配比例%31AA2%45AA1%50试验工况九:在工况八的基础上,再深入降氧量运行。两侧氧量平均自动设定值由3.5%3.0%。试验工况九 2000年12月22日 10:15分试验方法:在工况八的基础上,再深入降氧量运行。两侧氧量平均自动设定值由3.5%3.0%。试验工况九结论:NOx(以NO计):由388 mg/m3368mg/m3,变化明显。 氧量降低后,主汽、再热器减温水量减至0。OFA2%90A、B、C、D四套制粉系统运行。总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