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及其词.doc_第1页
浅析苏轼及其词.doc_第2页
浅析苏轼及其词.doc_第3页
浅析苏轼及其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苏轼及其词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经常会有唐诗宋词元曲之说,也就是唐朝的文学成就代表是诗歌,宋朝是词,元朝是曲。但这并不是说,唐朝只有诗歌,宋朝只有词,元朝只有曲。同样唐也有词文曲等,宋有诗文等,元有诗词等。就像宋词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轼。他不仅创作词,还创作诗文,并且他的诗文也都非常有名,他著有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文中创作的名篇像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诗中像我们熟悉的题西林壁。而只不过是在他的诗文词三者比较而言,他的词的成就更为突出。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论及一下他的词。我们知道,词又分为豪放词和婉约词等。而苏轼又是豪放词的代表,所以我们主要分析一下他的豪放词以及简要谈谈他的婉约词。通过分析他的生平和创作会发现这些都影响着他的思想,尤其是他的生平经历影响了他的思想,反过来思想又影响到了他的创作,如豪放词中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蕴含了他的儒家思想,汲汲奔走于仕途之中。分析了他的生平创作和思想会发现他是一个才华出众,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关键词:苏轼 豪放词 婉约词 思想谈及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时,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苏轼身上。可见苏轼在宋代文学的地位是如此之重要,也可见他的文学成就是多么高。他在诗文词方面的成就都非常高,相比较而言,词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一个人的生平经历、思想等能影响他的创作,反过来一个人的创作也能反映他的思想。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苏轼及其词。一、苏轼生平苏轼,又名苏东坡,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是苏洵的第五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的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文学成就非常高。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他的词。二、豪放词提起豪放词我们会马上想到苏轼,所以我们可以说苏轼与豪放词是一致的。豪放词是苏轼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苏东坡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袓,主要还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抒豪情,言壮志。确实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开阔动荡、雄壮勃发,在这样浩渺的时空框架中,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叹,把人生挫折的懊丧引向高远之处。这种人生哲学虽然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 又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全篇洋溢着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热切浓烈、意气奋昂,给人一种豪气干云天的冲动感觉。苏轼一生都宦海沉浮。指点河山,兼济天下是他的理想。这种儒家最基本的处世思想,促使着他汲汲奔走于仕途之中。想当年科场得意,天子赏识,一时仕途似锦,怎不令人意气奋发?何况是“奋厉有当世志”的苏东坡,目空四海,夸口“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也是可以理解。于是“聊发少年狂”时,作一作“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词,便也是顺理成章了。 总之,豪放飘逸之词使苏轼被人们尊为豪放词的开山之祖,苏轼慷慨豪迈的气质,从诗歌回归到表现自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技法,使词获得新的飞跃发展,也使词不再是只可吟唱的曲词,还成了一种以长短句抒写广泛内容的新体诗。这也许正是苏轼对宋词最大的贡献吧。豪放词是苏轼的代表,但他在一生中也写了不少婉约词。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下他的婉约词,以此来更好的认识苏轼。三、婉约词如果说东坡的豪放词如江奔腾壮伟震撼人心,那他的婉约词则如绵绵春雨,润物细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首江城子,近千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的心。这首堪称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文笔细腻绵密、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但绝非易安的词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而是读出来让人觉得凄婉哀绝之情满满的已经冲出口,荡气回肠,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字字句句沁透着孤绝的阳刚之美。在水龙吟一词中,作者赋予了杨花思妇的生命、情感,借杨花咏思妇,也可以说是借思妇写杨花。两者水乳交融在一起,无情无思的杨花已被情感化了、生命化了,那“点点离人泪”随风飘散,仿佛使我看到了在杨花丛中,一位幽怨的女子掩帕拭泪,低低叹息可见苏轼卓绝的功力和才情。 纵观苏轼的婉约词,他的真挚执着,他的沉郁深刻,他的多情多思展露无疑。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情熔铸出了深远的词境,直观地透露出专属于他的智慧、自由和乐观,令人不禁拍案叫绝。上面介绍了苏轼的生平以及他的两类词豪放词和婉约词。从他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生的经历非常复杂,所以也会形成他复杂的思想。上面也分析了他的词,不管是豪放词还是婉约词都一样都反映了他的思想。那么下面我们就来通过的生平及创作来看看他的思想。四、思想纵观苏轼的一生,他的思想主要是尊崇儒学,就像在上面介绍他的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可以看出指点江山,兼济天下是他的理想,这都反映了儒家嘴基本的处世思想。他关心国计民生,揭露时弊,曾提出巩固中央、改革官制、解除边患等一系列政治改革主张。他在幂州领导军民防洪救城;在杭州疏浚西湖,筑堤引水,开设作坊,抗策减税。直到远贬惠州,苏轼一生博学高逸,是封建时代仁政爱民的清廉官吏。但苏轼早年也接受过道家思想的影响,入仕后,由于政治上不断受挫折,佛、道思想影响加深,并成为他寻求解脱政治苦闷的工具。他通判杭州时,经常出入佛寺,拜访名僧。黄州五年,他的佛道思想更加急剧发展。甚至远贬时期,他仍然有用世之心。以儒为主,融合佛道,进退行藏,禾施不可,这就是苏轼一生的思想状态。这种思想境界充分表现在他的文学佛学上,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人生如梦的感叹,更有潇洒自适的抒情。上面对苏轼生平及创作和思想进行了浅析,我们确实发现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生平思想影响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