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防雷方案.ppt_第1页
通信基站防雷方案.ppt_第2页
通信基站防雷方案.ppt_第3页
通信基站防雷方案.ppt_第4页
通信基站防雷方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雷讲座题纲 深圳计通刘刚奎 通信基站防雷解决方案 推荐 目录 一 总则二 基站的防雷1 直击雷的防护A 接闪器B 引下线C 接地体2 感应雷的防护A 电源防护B 传输线防护C 联合地网D 设备接地E 接地汇集线布置三 接地连线 前言 通信站的雷电防护问题过去一直都存在 由于近年来大量采用了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 加上运维水平的提高 通信站的运行可靠性也极大地提高 而现代的电信设备对雷电较敏感 这样雷害问题就日益凸显出来 九十年代是防雷工作大发展的十年 国际上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了IEC系列防雷标准 国内也颁布了基于IEC标准的国标 各相关行业也将防雷要求列入标准 邮电部作为最早在国内开展弱电系统防雷的行业 也颁布了许多关于通信站防雷的新标准 由于防雷牵涉的范围很广 必须系统考虑才能取得经济有效的成果 一 总则 1 寻呼通信系统的雷电过电压及电磁场干扰防护是保护寻呼通信线路 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 是确保通信线路 设备运行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 是传呼通信网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本方案的制定目的在于阐述寻呼系统通信基站的防雷设计方案及运行维护管理解决方案 供从事寻呼台建设及维护人员参考 3 本方案中的所采用的过电压保护产品是ZYSPD系列避雷器 4 本方案的制定依据IEC1312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VDE0675 过电压保护器 GB50057 94 建筑物防雷规范 GA1731998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等相关标准 5 本防雷设计方案具有一般指引作用 对特殊场合应视具体情况专门设计 二 基站的防雷 1 直击雷的防护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努力的研究有效的防止直击雷的方法 但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无法阻止雷击的发生 实际上现在公认的防直击雷的方法仍然是200年前富兰克林先生发明的避雷针 A 接闪器避雷针及其变形产品避雷线 避雷带 避雷网等统称为接闪器 历史上对接闪器防雷原理的认识产生过误解 当时认为 避雷针防雷是因为其尖端放电综合了雷云电荷从而避免了雷击发生 所以当时要求避雷针顶部一定要是尖端 以加强放电能力 后来的研究表明 一定高度的金属导体会使大气电场畸变 这样雷云就容易向该导体放电 并且能量越大的雷就越易被金属导体吸引 这样接闪器的防雷是因为将雷电引向自身而防止了被保护物被雷电击中 现在认为任何良好接地的导体都可能成为有效的接闪器 而与它的形状没有什么关系 二 基站的防雷 有铁塔的基站铁塔本身就是良好的接闪器 如果铁塔在建筑物顶应将铁塔四周与屋顶避雷带作好电气连接 铁塔在通信站附近的可在建筑物顶部设避雷带 并校核铁塔和避雷带联合防雷的保护范围 方法见国标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94 基站附近无铁塔的宜优先采用避雷网 作为建筑物的接闪器 如果屋面有天线等通信设施可在局部加装避雷针保护 这样接闪器的高度不会太高 不会增大通信站的雷击概率 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应不大于10m 10m 避雷针应与避雷网可靠连接 二 基站的防雷 B 引下线引下线的作用是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的导引入地 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 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对称均匀的布置 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18米 重要通信局和100米及以上的电信楼其引下线的间距应不大于12米 引下线接长必须采用焊接 引下线应与各层均压环焊接 引下线采用10毫米的圆钢或相同面积的扁钢 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物 引下线应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采用多根引下线不但提高了防雷装置的可靠性 更重要的是多根引下线的分流作用可大大降低每根引下线的沿线压降 减少侧击的危险 目的是为了让雷电流均匀入地 便于地网散流 以均衡地电位 同时 均匀对称布置可使引下线泻流时产生的强电磁场在引下线所包围的电信建筑物内相互抵消 减小雷击感应的危险 二 基站的防雷 C 接地体接地体是指埋在土壤中起散流作用的导体 接地体应采用 钢管直径大于50毫米 壁厚大于3 5毫米 角钢不小于50X50X5毫米扁钢不小于40X4毫米 应将多根接地体连接成地网 地网的布置应优先采用环型地网 引下线应连接在环型地网的四周 这样有利于雷电流的散流和内部电位的均衡 垂直接地体一般长为1 5 2 5米 埋深0 8米 地极间隔5米 水平接地体应埋深1米 其向建筑物外引出的长度一般不大于50米 框架结构的基站应采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做接地体 二 基站的防雷 2 感应雷的防护前面已提到感应雷是因为直击雷放电而感应到附近的金属导体中的 其实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体 一是静电感应 在雷云中的电荷积聚时 附近的导体也会感应上相反的电荷 当雷击放电时 雷云中的电荷迅速释放 而导体中原来被雷云电场束缚住的静电也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 就在电路中形成电脉冲 二是电磁感应 在雷云放电时 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 在其附近的导体中产生很高的感生电动势 研究表明 静电感应方式引起的浪涌数倍于电磁感应引起的浪涌 二 基站的防雷 感应雷可以通过电力电缆 通信电缆 光纤和天馈线侵入通信站 由于电力电缆的距离长且对雷电波的传输损耗小 所以由电源侵入的感应雷造成的危害十分突出 按原邮电部的统计约占了通信站雷击事故的80 因此 对通信站进行感应雷防护时 电源是重点 感应雷还可以通过空间感应侵入通信站的内部线路 虽然经过建筑物和机壳的屏蔽衰减后其能量大为减小 但站内许多电信设备的抗过压能力也很弱 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设备故障 二 基站的防雷 A 电源防护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专门的通信电源防雷标准 对各种基站的电源防雷提出了具体要求 主要是两条 一是电力电缆应有金属屏蔽层 且必须埋地进出通信站 二是在电源上逐级加装电源避雷器 实现多级防护 即在变压器的高压端加装高压避雷器 低压侧加装低压避雷器 在交流配电屏和直流配电屏分别加装交 直流避雷器 通信电源防护应注意以下问题 二 基站的防雷 1 进局电力电缆的防雷容易引起重视 而其它进出通信站的电力线常常被忽视 如照明路灯线 塔灯电力线 非电信设施租用电信电力线等 现在宜采用太阳能塔灯 可减少一个雷击入侵渠道 其它出局电力线应在防雷系统的保护范围内 否则应采取专门的防雷措施 2 装直流避雷器是最近发布的防雷标准中才提出的 因为直流避雷器的残压大大低于交流避雷器 因此能有效地提高通信站内敏感设备抵御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 二 基站的防雷 3 避雷器的防雷能力与安装方式有密切关系 主要是引线电感会产生额外的残压 应尽可能地缩短电力线与避雷器的连线和避雷器与接地汇接板连线的长度 4 多级布置避雷器可减小引线电感带来的额外残压 因为前级避雷器已将大部分雷电流泄放入地 在后级的避雷器只泄放少部分雷电流 雷电流的减小必然导致引线上的附加残压减小 为保证避雷器由前到后顺序泄放 避雷器的动作电压应是后级不低于前级 避雷器之间的电力电缆长度不小于15米 二 基站的防雷 B 传输线防护电信局内的低频传输线大量是用户线和中继线 目前采用保安单元基本有效 如果采取进一步的防雷措施会急剧增大投资 目前尚无推广方案 光纤的防雷主要是针对其金属护皮和金属芯线 从线路防护的要求看这些金属应接地 最好在埋地进局时接在底楼的接地汇接排上 而不要接在设备机架上 二 基站的防雷 天馈线防雷主要是针对同轴电缆 接地的波导管本身就有良好的防雷作用不需再加避雷器 同轴电缆天馈线应加装相应的高频避雷器 避雷器的地线应就近与机房的接地汇接排相连 天馈线的顶端应通过铁塔接地 在入局处应接到机房汇接排 如果天馈线较长在其中间应每隔25米与走线架或铁塔相连 移动通信设备与光端机 微波 交换机相联的PCM DDF线线宜采用同轴电缆 可加装相应的避雷器 监控信号的数据传输线可加装相应的数据避雷器 所有进出通信站的通信传输电缆应采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埋地进出 其屏蔽层应在进局处就近接地 C 联合地网通信站机房 变电房 铁塔的接地极应连接起来 组成联合地网 如果是框架结构的机房 建筑物的基础钢筋是优良的环型接地网 应利用 联合地网是通信站内所有设备共用的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是地网的一个重要指标 部标对不同类型的通信站作了具体规定 其阻值为1到20欧 其依据是早期单线通信设备需要用大地做回路 不控制地电阻就无法通信 现在的通信设备不需要大地做回路了 但没有研究阻值可放宽到何种程度 所以就沿用了过去的规定 从防雷技术的角度看 地电阻的要求已不那么严格 而是强调接地系统的布置 这在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94 中已有体现 二 基站的防雷 二 基站的防雷 早期的通信站建设中往往采用分离地网 要求交流地 直流地 保护地 数据地 防雷地等都采用单独的接地装置 其目的是想避免各系统的干扰通过地网耦合 但现在认为联合地网更经济有效 这是因为分离地网要求的条件太苛刻 地网须相距20米以上才认为实现了分离 而现代通信站需要五 六个这样的独立地网 在寸土寸金的年代很难办到 另外 从技术角度看 分离地网在泄放雷电流时因接地线和接地电阻的不同 各接地系统会产生电位差 反而可能危害相互连接着的通信设备 联合地网通过合理的布置接地线可以实现通信设备间的等电位 通信基站线缆防护图 二 基站的防雷 D 设备接地通信站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接地 金属走线架 水管等金属物也必须接地 站内金属物良好的接地不但是用电安全的要求 也是屏蔽雷电感应 均衡设备电位的重要措施 接地有单点接地 多点接地和混合接地三种方式 从抗干扰的角度讲 低频通信设备宜用单点接地 高频通信宜用多点接地 高 低频混合通信设备宜采用混合接地 但目前部标统一规定各种通信站都用单点接地方式 接地线的要求是粗 短 直 要兼顾到泄放设备短路电流和泄放雷电流的能力 设备短路电流由电源电压和接地阻抗决定 部标推荐用35 95平方毫米的多股铜线 而泄放雷电流只需大于16平方毫米的铜线即可 二 基站的防雷 E 接地汇集线的布置接地汇集线 汇流排 应布置在靠近避雷器的地方 以使避雷器的接地连接线最短 各楼层的分汇集线应直接与楼底的总汇集线相连 这样能保证实现单点接地方式 当楼层高于30米时 高于30米部分的分汇集线应与建筑物均压环相连 以防止侧击 近年来IEC的研究认为 接地汇集线的多重互连是有益的 但部标尚未采纳 三 接地连线 通信站的种类很多 但其防雷思想是一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