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讲义(ppt).ppt_第1页
城市社会学讲义(ppt).ppt_第2页
城市社会学讲义(ppt).ppt_第3页
城市社会学讲义(ppt).ppt_第4页
城市社会学讲义(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3 4 5 一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6 主体 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 社会性 从事着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实践性 的人 印度狼孩卡玛拉女 1912年生于印度 当年被狼叼走 与狼一起生活了八年 1920年她在加尔各答东北山地被人发现 刚进孤儿院的头一年 卡玛拉只有狼的习性而没有人的心理 她不会说话 不会思考 用四肢行走 昼伏夜行 睡觉也是一副狼相 想要逃跑时 像狼一样嚎叫 吃饭 喝水都是在地上舐食 她愿意与猫 狗 羊等动物一起玩 不让别人给她穿衣服 不愿与小孩接近 7 8 客体是指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特征 客观性 对象性 社会历史性 9 自然形式客体 社会形式客体 精神形式客体 10 实践中介 各种形式的工具 手段以及运用 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11 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12 二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3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14 无畏的宇宙人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15 西红柿 狼桃 第一只被吃的螃蟹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16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来源于伟大的实践 17 真理检验标准讲话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8 19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20 坚持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认识路线 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 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 21 中国 王阳明 心之良知是谓圣 圣人之学 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王阳明 致良知 1472 1529 22 慧能 既非旗动 亦非风动 仁者心动 旗动 风动 23 柏拉图 灵魂回忆说 笛卡尔 天赋观念说 存天理 灭人欲 前427 前347 1596 1650 24 25 26 二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泛指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 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27 德谟克利特 影像说 恩培多克勒 流射说 约前495 435 前460 前370 28 亚里士多德 蜡块说 洛克 白板说 前384 前322 1632 1704 29 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 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严重的缺陷 3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 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31 反映具有摹写性 反映具有创造性 32 33 一 从实践到认识 34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 借助于感觉 知觉和表象等具体生动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的现象所形成的认识 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 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35 感觉 36 37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 知觉 红 甜 硬 38 表象 知觉 39 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借助于概念 判断和推理等抽象思维形式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 规律所形成的认识 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 40 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 判断和推理 41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联系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肯定 否定 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 判断和推理 两小儿辩日 42 两小儿辩日 43 两小儿辩日 44 两小儿辩日 45 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 判断和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46 日本富士通电气公司工人小野 有一次在路旁发现一张湿淋淋的卫生纸 头脑中一闪念 便在卫生纸前琢磨 沉思起来 他想 天晴时卫生纸都是皱的 而被雨水淋湿后自动展开了 如果利用这个原理 不就可能搞出自动控制吗 他不顾同伴们的嘲讽 在老师的辅导下成功地制成了 救纸型自动控制器 并获得了国家的发明专利 47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8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49 曾经猖獗一时的天花病毒 种牛痘 防天花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为理性认识 50 班 达依尔 陛下 我只要 舍罕国王 当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为理性认识 51 一个残废 真美 有伤风化 52 感觉 这花是红的 判断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53 如果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就会形成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唯理论 教条主义 经验论 经验主义 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54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勇于实践 深入调查 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 对感性材料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55 二 从认识到实践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特区的崛起 56 深圳特区的崛起 57 从认识到实践 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58 59 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这是因为 2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1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为群众所掌握 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60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61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的发展总过程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实践 62 63 所谓具体的 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 地点 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所谓历史的 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64 65 66 67 主体 客体 真理 谬误 正确反映 歪曲反映 一 真理的客观性 68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 实践 的客观性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即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有没有客观真理 就是说 在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类表象中有没有不依赖于主体 不依赖于人 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呢 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 承认客观真理 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这都是一回事 列宁选集 第2卷 第129页 69 有用就是真理 70 糟得很 好得很 71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即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 真理只有一个 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但多元真理论者却主张 72 73 二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真理 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 无限性 伽利略的胜利 如果有客观真理 那末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 完全地 无条件地 绝对地表现它 或者只能近似地 相对地表现它 74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真理 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 有限性 75 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 从广度和深度上看 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6 77 绝对主义 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否认真理相对性 必然导致教条主义 本本主义 78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 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必然导致诡辩论 怀疑论 79 洧水甚大 郑之富人有溺者 人得其死 富人请赎之 其人求金甚多 以告邓析 邓析曰 安之 人必莫之卖矣 得死者患之 以告邓析 邓析又答之曰 安之 此必无所更买矣 吕氏春秋 不法先王 不是礼义 80 三 真理与谬误 81 其次 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互为条件 互相依赖 82 牛津大辩论 再次 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83 任何真理 如果把它说得 过火 加以夸大 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 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 而且在这种情形下 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84 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85 86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不是贫油国 首先 从真理的本性看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以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即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 也不能是客观事物 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社会实践 87 其次 从实践的特点看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实践的这种特点 是它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也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 具有最高的权威 88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 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二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 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89 价值及其特性 一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二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四 90 一 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 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所具有的功能或积极意义 价值不是某种实体 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即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主客体之间满足与被满足的效用关系 1 何谓价值 91 价值涉及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主体人的需要和要求 主体需要 另一方面是客体即事物或现象的某种性质 结构和属性 客体属性 价值既离不开主体的需要 也离不开客体的属性 主体与客体或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以下三个方面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实践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认识或真理 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 价值 真理和价值即真和善是以实践为基础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价值包括物的价值 即物对人的有用性 其中物是价值客体 人是价值主体 和人的价值 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指他人和社会对 我 的有用性 其中他人和社会是价值客体 我 是价值主体 社会价值指 我 对他人和社会的有用性 其中 我 是价值客体 他人和社会是价值主体 两大类 92 93 94 95 二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是主体在对客体的属性 本质和规律进行认识的基础上 把自身的需要 目的这一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 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的评判和评估 价值评价作为主体认识或观念活动的结果 表现为人们对特定客体是否具有某种价值及价值大小所做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所以 价值评价也叫做价值判断 96 2 价值评价的特点 评价性认识与事实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前者是主体对某种客体的属性是否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或利益的一种认识 其着眼点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 因此 在评价活动中 必须考虑主体的利益和需要 必须把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作为内在尺度运用于所评价的客体 后者则是主体对客体的客观属性 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它不涉及认识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种认识活动中 认识主体必须是中立的态度 因此 科学认识本身是价值中立的 前者是多元的 面对同一客体 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利益和需要出发 会得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后者则是一元的 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97 与人民 人类整体要求或利益相一致的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价值冲突怎么办 两害相权取其轻 98 三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评价作为主体对自身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 在自身改造世界 实现价值的实践过程中 始终起着明确指引实践目标 实践方向 实践过程的作用 以便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制约 引导并驱动着主体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 更全面 可持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99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 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100 正确的价值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而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则起着错误的规范和导向作用 101 102 四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1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人类的一切活动 总的来说都是以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为主题的 它们是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所谓真理原则 就是人类必须追求和服从真理 即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行为必须 合规律性 合乎 客体尺度 所谓价值原则 就是人类必须满足并实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 即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行为必须 合目的性 合乎 主体尺度 103 2 真理和价值的区别 真理侧重于客体性的原则 价值侧重于主体性的原则 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理论的 逻辑的把握 以理论的方式达到主客体的统一 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功利性把握 以实践的方式达到主客体的统一 真理要求主体按客观规律办事 体现的是 合规律性 原则 价值要求主体按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办事 体现的是 合目的性 原则 真理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 即真理是一元的 不会因人而异 价值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 价值是多元的 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价值评价 104 3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4 坚持真理和价值辩证统一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将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两者都不能偏废 真理与价值相互引导 相互过渡 一方面 真理的发现和利用必然创造巨大的价值 使真理走向价值 求真 而 得善 另一方面 价值的实现必然推动人们更深入全面地揭示真理 使价值走向真理 获善 而 求真 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要以真理为前提 而真理又必然具有价值 真理与价值相互包含 相互渗透 一方面 真理中包含着价值因素 真理本身就具有价值 另一方面 价值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 价值以真理为基础 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真理的认识和运用 105 106 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认识与实践 或曰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际 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这一重要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 全面贯彻我党的思想路线 107 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当代中国 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108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1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现实具体情况出发 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2 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旧的思想框框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以达到新的实事求是 即要从不合时宜的观念 体制和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式的乃至错误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3 与时俱进就是要求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109 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只有不断解放思想 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邓小平指出 解放思想 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就是实事求是 今后 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 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就是说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不能离开实事求是漫无边际地解放思想 否则就会背离客观实际 即背离实事求是 陷入主观主义 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在我国新时期的发展与创新 110 111 二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112 113 重视理论创新 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宋史 王安石列传 2008年3月18日 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后 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 就凤凰卫视记者问及他对5年前的 非典 及当年冰灾的感受时说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 这就必须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需要勇气 决心和献身精神 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 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 后者就是果 5年前 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 就是天变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