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7 頁,共 26 頁(一) 测量技术基础 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就是把被测量与复现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量值的过程。按其比较特点,可将测量进一步分为检验和测量。检验的特点是:只能确定被测量是否要规定的极限范围之内(即合格性判断),而不能得出被测量的具体数值; 测量的特点是:测量结果为被测量的具体数值(以测量单位的倍数或分数表示)。测量过程包括四要素:被测对象、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等。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其真值的一致程度。任何测量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测量误差,但是,只要误差足够小,就可以认为测量结果是可靠的。呎寸传递是指标准长度与被测长度之间的联系关系。按基准概念,呎寸传递关系可表示为:国际基准 国家基准 工作基准 工作器具 被测零件。第一節 常用量具及仪器一、 量块和极限量规量块有时称块规,多制成长方体,量块有两个非常光洁且平面度很高的平行平面,这是它的测量面,上测量面中点到下测量面的垂直距离是量块的工作呎寸。极量规 (通止规) 用来判断零件的加工误差是否在极限范围之内。它分别按被测实际呎寸的两个极限呎寸制造。按最大实体呎寸制造的称为通端;按最小实体呎寸制造的称为止端。测量时分别使用通端和止端,能被通端通过又不能被止端通过的被测呎寸才是合格的呎寸。二、 游标尺和千分尺(1). 游标尺按其用途可分为三类:光标卡、光标深度尺和光标高度尺。(2). 千分尺常用的有: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和深度千分尺。三、 百分表和千分表百分表和千分表的结构相类似,只是分度值不同。前者为0.01mm,后者为0.001mm和0.002mm。四、 万能精度密量仪万能精密量仪包括万能测长仪、工具显微镜、投影仪和光学分度头等。第二節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测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总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单纯从获得结果的方式来理解测量方法,它可按不同特征分类。一、 按获得结果的方式分类 (1). 直接测量被测几何量的数值直接由计量器具读出。(2). 间接测量被测几何量的数值由实测几何量的数值按一定的函数关系式运算后获得。二、 按比较的方式分类(1). 绝对测量被测量的整个数值可以直接从测量器具上读出。(2). 相对测量(比较测量)测量时先用标准器调整计量器具的零位,再由刻度尺读出被测量几何量相对于标准器的偏差。三、 按同时测量被测几何量参数的多少分类(1). 单项测量分别而独立地测量工件上各个几何量。(2). 综合测量同时测量工件上某些相关的几何量的综合状态,以判断综合结果是否合格。综合测量的效率高,能反映工件上一些误差的综合结果,适用于只要判断工件是否合格的场合,当需要分析加工过程中产生废品的原因时,应采用单项测量。四、 按测量时是否有机械测量力分类(1). 接触测量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表面以机械测量力接触。为了保证接触的可靠性,测量力是必要的,但它可能使测量器具或工件产和变形,从而造成测量误差。尤其对于软金属或薄结构等易变形工件,接触测量可能因变形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或划伤工件表面。(2). 非接触测量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表面不接触,不存在机械测量力。五、 按测量目的分类(1). 主动测量(工序测量)在零件加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其测量结果用于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决定零件是否需要继续加工或调整机床,以便及时防止废品的产生。(2). 被动测量零件加工完成后进行的测量,其测量结果主要用来发现并剔除废品。六、 按被测件与测量头在测量过程中的状态分类(1). 静态测量测量时,被测表面与测量头相对静止。(2). 动态测量测量时,被测表面测量头之间有相对运动,它能反映被测参数的变化过程。七、 按测量条件的情况分类(1). 等精度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不变。例如由同一个人,用同一台机器,在同样的条件下,以同样方法,同样仔细地测量同一个量,求测量结果平均值时所依据的测量次数也相同,因而可以认为每一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程度都是相同的。在一般情况下,为了简化测量结果的处理,大家采用等精度测量。(2). 不等精度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可能完全改变或部分改变。显然,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程度各不相同。第三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一、 测量误差的概念(1). 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正确值之差,即:测量误差测得值正确值(真值),按测量误差出现的规律分:A. 系统误差:它是由一个或几个确定的因素引起的误差,有一定的规律性,可根据其产生原因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予以消除,或减小它的影响。B.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它是由不易控制的多种因素造成的误差。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具有有随机性。C. 粗大误差:指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计的测量误差,即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造成粗大误差的原因,有主观上的原因,如读数不正确或操作不正确;也有客观上的原因,如外界突然干扰。(2). 精度是和误差相对的概念。由于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因此笼统的精度概念已不能反映上述误差的差异,从而引出如下概念。A. 精密度指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时,所得测量结果彼此之间符合的程度。它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B. 准确度指在规定条件下,测量中所有系统误差的综合。它反映系统误差的大小。理论上对已定系统误差可用修正值来消除,对未定系统误差可用系统不确定度来估计。C. 精确度指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若己修正所有已定系统误差,则精确度可用不确定度来表示。一般来说,精密度高而准确度不一定高,反之亦然;但精确度高则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3). 按误差本身因素分A. 绝对误差:即前述测得值与正确值之差值。例如用一根毫米钢尺测量某一工件长度,钢尺可准确到0.5mm,若读数为25mm,可知该工件的实际长度必在24.5mm和25.5mm之间。绝对误差只能用以判断对同一呎寸测量结果的精密程度、而不适用于不同呎寸。例如,测量100mm和1mm的长度,两者的绝对误差均为0.1mm,显然,前者需用精度高的测量手段测得,后者则很容易实现。B.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测得值的比值为相对误差。二、 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1). 计量器具误差:例如: 百分表传动机构放大不准确,滑动面间隙和磨损引起回程误差等。(2). 接触误差(基准误差):探测头与被测表面接触处粗糙度大,受测量力产生接触变形;被测面有陷下去、塌边、毛刺、划痕等都会引起测量误差。(3). 测量方法引起误差:操作方法不正确、测量原理不完善等都产生误差。(4). 环境条件误差:温度、湿度、振动、汽压以及灰尘都会使精密测量产生误差。(5). 测量人员引起的误差: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的主观因素,如技术熟练程度、操作经验、连续工作时间长短、思想情绪和工作责任心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总之,产生测量误差的因素很多,测量时应找出主要因素,并采用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测量的精确度。三、 减少误差的措施(1). 系统性误差:例如,百分表机构传动不准确,读数偏大。可采用校准方法,与高一级标准量具比较,确定误差量值。计算出相应的修正系数,用来对测量读数进行修正。(2). 随机性误差:例如,测量时测量力不稳定,温度波动,视觉误差等的综合影响,具有随机性特性。可以采算术平均值原理,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3). 粗大误差:在一系列众多的测得值中,人个别的数值超出了随机误差应有的范围,该误差可看成是粗大误差。例如,操作时外界突然振动,测量操作失误,读错示值等均可能导致粗大误差的出现。对粗大误差的处理原则是按一定规则予以剔除。最简便的方法采用3准则。(二) 形状和位置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是针对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而言的。所谓形位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所谓形位公差是指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包括:代号及其标注法(GB1182-80)、朮语及定义(GB1183-80)、未注公差的规定(GB1184-80)和检测规定(GB1958-80)。基本概念一. 属语及定义要素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1. 理想要素与实际要素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或者说理想要素是没有任何误差的要素。如素线、平面、圆柱面、圆锥面、球面统称为轮廓要素圆心、球心、轴线、中心线、中心面统称为中心要素。中心要素对应于轮廓要素的存在而存在,在实际零件上是不能直接看到中心要素的。中心要素通常由轮廓要素来体现。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实际要素是通过加工后得到的,由测量要素来代替。由于测量误差,测量要素并不是实际要素的真实状况。2. 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图样上给出的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也就是需要测量形位误差的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分为单一基准要素、组合基准要素、三基面体系、基准目标)。单一基准要素是作为单一基准使用的单个要素组合基准要素是作为单一基准使用的一组要素三基面体系是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基准平面组成的基准体系,它的三个平面是确定和测量零件上各要素几何关系的起点基准目标是为构成基准体系的各基准平面而在要素上指定的点、线、面。理想基准要素简称为基准,它是确定要素间几何关系的依据,分别称为基准点、基准直线(轴线)和基准平面(中心平面)。附图()3. 单一要素与关联要素图样上仅对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或者说关联要素是指相对于别的要素有位置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例如,有直线度要求的轴线,有平面度要求的平面属单一要素;相对于底平面有平行度要求的轴线或平面则为关联要素。同一要素既可以是被测要素,又可作为基准要素;被测要素既可以是单一要素,也可以为关联要素;输廓要素和中心要素既可以作为被测要素,也可以作为基准要素,而被测要素一定是指实际要素。二. 形状和位置公差形位公差 是单一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形位误差以零件几何要素进行分类。因此,对这些要素的形状误差以及它们之间相对位置的误差,都分别进行了分类,分为单一要素的形状误差和关联要素的位置误差两类。在几何要素中,单一要素的形状误差又分为直线度误差、平面度误差、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等。关联要素的位置误差也分为定向误差、定位误差和跳动误差。定向误差有平行度误差、垂直度误差和倾斜度误差;定位误差有同轴度误差、对称度误差和位置度误差;跳动误差有圆跳动误差和全跳动误差等。非直线的各种曲线,可概括为线轮廓度误差;非平面、圆柱面、球面等各种曲面,可概括为面轮廓度误差。综上所述,形位误差分为两大类共14个项目。形位公差是用来限制和控制形位误差的,因此形位公差自然也分两大类共14个项目。有关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和符号见表1-1。表1-1 形位公差项目及其符号分类项目符号分类项目符号形状公差直 线 度位置公差定向平 行 度垂 直 度平 面 度倾 斜 度圆度定位同 轴 度圆 柱 度对 称 度位 置 度线轮廓度跳动圆 跳 动面轮廓度全 跳 动三. 形位公差带如何限制实际要素的变动范围是研究形位公差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实际要素在空间占据一定的形状、数值、方向和位置,必须用具有一定形状、数值、方向和位置的各种平面区域和空间区域来限制它。用于限制实际要素形状和位置变动的区域,称为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带可以是平面区域,也可以是空间区域,既是区域就有一定的形状、数值、方向和位置等。1. 公差带形状由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项目特征所决定,共有十种形状,见表12-2。2. 公差带大小是指公差带的宽度t或直径t的大小,由形位公差值t决定。3. 公差带方向是指评定被测要素误差的方向。4. 公差带位置分为固定和浮动两种。所谓浮动,是指形位公差带的位置随着被测要素实际尺寸的变化而浮动。所谓固定,是指公差带的位置不随被测要素实际尺寸变化而浮动。表12-2 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序号公 差 带形状适 用 示 例1两平行直线给定平面的直线度2两平行平面面的平面度3两同心圆圆度4两同轴同柱面圆柱度5两等距曲线线轮廓度6两等距曲面面轮廓度7一个圆平面内点的位置度8一个球点在空间的位置度9一个圆柱轴线的直线度10一个四棱柱给定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线的直线度四. 形位公差代号及标注方法在技朮图样中,根据功能需要,对形位公差有特殊要求(包括高精密和低精度)时,均应在图样中按规定的标注方法注出;无特殊要求时,不必标注。当无法采用代号标注时,允许在技朮文件中用文字说明。1. 形位公差代号形位公差代号包括:形位公差有关项目的符号、形位公差框格和指引线、形位公差数值和其它有关符号以及基准代号的字母和有关符号。形位公差框格分成两格或多格,形状公差只需两格,位置公差需两格以上。框格内从左到右填写以下内容(图12-2):第一格 形位公差项目的符号(表12-1)。第二格 形位公差数值(单位mm)和有关符号。如表示最大实体状态; 表示公差带是一个圆或圆柱体;()和()分别表示被测要素有误差,只许中间向材料外凸起和向材料内凹下;( )和()分别表示被测要素有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等等。第三格和以后各格 基准代号的字母和有关符号。基准代号(图12-3)由基准符号(用加粗的短划表示)、圆圈、联机和字母组成。圆圈内填写大写的拉丁字母(不得用E、I、J、M、O、P),当字母不够用时,可加脚注,如A1,A2B1,B2,等。公差框格中的数字和字母的高度与图样中的数字相同。2. 指引线指引线由直线和箭头组成,指引线可从框格的左端和右端引出,详见表12-3。表 12-3 框格指引线画法内容画法图例说明结构指引线由指示箭头和指引线构成指引线可以曲折,但不得多于两次指引线与框格的连接自框格的左端或右端引出为简便起见,允许自框格的侧边直接引出3. 被测要素的标注法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公差带宽度方向或直径方向,箭头与尺寸线对齐表示中心要素,箭头与尺寸线错开表示轮廓表素。详见表12-4。表 12-4 被测要素标注法内容画法图例说明指引线与被测要素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指示箭头应指在被测表面的可见轮廓线或其引出线上对于轮廓要素,该指引线的箭头不得与尺寸线对齐,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指示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当箭头与尺寸线的箭头重迭时,可代替尺寸线的箭头若中心要素尺寸线于图样中其它处出现过,则指示箭头可与该要素的空白尺寸线对齐当被测要素为单一要素的轴线或多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面时,指示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在线4. 基准要素标注法与被测要素基本相似。详见表12-5。表 12-5 基准要素标注法内容画法图例说明结构基准符号为粗短划,用联机与框格相连基准代号由基准符号、圆圈、联机和相应的字母组成符号线宽约2b无论基准代号的方向如何,其字母均应水平画写基准符号与框格的连接从框格的另一端引出,或用基准代号标注基准符号用的联机也允许自框格的侧边引出当用基准代号标注要素时,还应在相应的公差框格中按一定顺序填写与基准代号中一致的字母基准符(代)号与基准要素的连接当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基准符(代)号应紧靠基准表面的可见轮廓线或基引出线对于轮廓要素,基准符(代)号的联机不得与尺寸线对齐,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当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基准符(代)号的联机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当基准符(代)号与尺寸线的箭头重迭时,可代替尺寸线的箭头当基准要素为单一要素的轴线或多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基准符(代)号可直接靠近轴线或中心线标注形状公差与公差带形状公差是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这是指对零件的单一实际要素几何形状的精度要求,也是指零件上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与其理想形状的相似程度。相似程度越高,形状误差越小,则形状精度越高。限定单一实际要素形状误差的量是形状公差值;限定形状误差变动范围的是形状公差带。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度和面轮廓度等六个项目。一. 直线度直线度是指被测实际直线直的程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零件上的直线包括圆柱面、圆锥面和平面上的素线,面与面的交线,以及轴线、对称中心线等。由于加工误差,这些实际直线都可能产生直线度误差,因此它们实际上都是空间曲线。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对被测实际直线有时需要限制某一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有时需要限制某个方向上的误差;有时需要限制某两个方向上的误差或者任意方向上的误差。1. 给定平面内的直线给定平面,是指圆柱(锥)面的轴截面或者是平面的纵、横截面。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实为平面曲线。(a) (b)图12-4 素线直线度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图12-4所示,图(a)为标注,图(b)为公差带图。表示圆柱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间。或者解释为圆柱面素线要求直线度,公差值是0.02mm,公差带是在圆柱轴向平面内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形状和方向)。实际圆柱面上任一素线都应位于此公差带内(合格条件),即直线度误差不得大于公差值0.02mm。图12-5的标注,表示在同一表面的两个方向上给定不同的直线度公差时,在该表面两个方向上的任一直线必须分别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和0.05的两平行直线之间,只许纵向素线的中部向上凸起。(a) (b)图12-5 导轨直线度横向和纵向素线是导轨面分别与横向和纵向截面的交线,该交线分别在各自截面内,均为平面曲线。因此应在同一被测要素两个不同方向的截面内,用形状为一对平行直线的公差带分别控制实际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故公差带也是在给定平面内定义的,见图12-5(b)。由于机床导轨是狭长的工作面,且纵横向精度要求不同,故而采用直线度公差控制,不采用平面度标注。2. 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主要控制面与面的交线即棱线直的程度。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棱线实际上也是一个方向空间曲线,任意方向上都存在误差。根据零作的使用要求,有时只需控制三维侳标中的一个方向直线度误差;而有时需要控制二个方向上的误差。给定一个方向时,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时,公差带是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t1t2的四棱柱内的区域。图12-6的标注,表示三棱尺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2mm、垂直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四棱柱内。(a) (b)图12-6 三棱尺直线度3. 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即公差带的形状是一个圆柱体,其直径为公差值t。圆柱体的轴线依存于圆柱面,圆柱面弯曲或扭曲,则其轴线必然弯曲或扭曲,因此轴线也是一条空间曲线。对于圆柱体特别是细而长的轴件往往根据使用要求,需要控制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圆12-7的标注,表示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0.04mm的圆柱面内。公差值前注表示任意方向,框格指引线与d直径尺寸线对齐仅表示d圆柱面的轴线。(a) (b)图12-7 轴线直线度二. 平面度平面度是指被测实际平面平的程度。是限制实际表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由于实际平面高低不平,可将其看作空间曲面。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形式,即以公差值t为距离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图12-8的标注,表示平台上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平行平面内。平台中部只许下凹。(a) (b)图12-8 平台平面度三. 圆度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实际圆是一封闭的平面曲线。圆度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圆12-9的标注,表示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mm的两同心圆之间。圆度公差值只作为两同心圆的半径差,不限定圆的半径值。而且公差带同心圆的圆心不一定与零件轴线重合,但要求圆的截面与轴线垂直。因此在标注圆锥体的圆度时,公差框格指引线箭头必须与轴线垂直,如图12-9(b)所示。图12-9圆度四. 圆柱度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一项综合指标。实际圆柱面在正截面的圆是封闭的平面曲线,轴截面的素线是平面曲线,轴线往往弯曲或扭曲。因此圆柱度是综合控制圆柱面的圆度、素线直线度以及素线间的平行度。它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图12-10的标注,表示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a) (b)图12-10 圆柱度由于上述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四项指标,都是针对被测要素自身的形状公差,不涉及基准要素,因此,它们的公差带都是浮动的。五. 轮廓度1. 线轮廓度线轮廓度是指对曲线形状精度的要求,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在线。理想轮廓线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如图12-11(b)所示,在截面上有三条曲线,中间的一条曲线为理想曲线,以公差值t为直径,以理想曲线的位置为圆心从左向右作一系列的圆,再分别作一系列圆的上、下包络线。则上、下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称为线轮廓度公差带。它的特点是上、下两包络线对理想曲线对称布置,两包络线之间各处的法向距离相等,其为公差值t。(a) (b)图12-11 线轮廓度图12-11的标注,表示在平行于正投影的任一截面上,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直径公差值为0.04mm,且圆心在理想轮廓在线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图中的理想轮廓线由理论正确尺寸22、R10、R25来确定。可见理论正确尺寸是指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该尺寸不附带公差,其实际尺寸由给定的形位公差控制,在图样中标注时用框格框位,以示区别。2. 面轮廓度面轮廓度是指对曲面形状精度的要求,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理想轮廓面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图12-12的标注,表示实际轮廓面必须位于一系列球的两包络面之间;诸球的直径为公差值0.02mm,且球心在理想轮廓面上。(a) (b)图12-12 面轮廓度线、面轮廓度虽属形状公差项目,但有时可以标注基准,具有位置公差的特征。当轮廓度公差不标注基准时,一般仅控制实际轮廓的形状、公差带是浮动的(闭合的轮廓度除外)。检测时,只需用轮廓度公差带去套,实际轮廓在公差带内即合格。当轮廓度公差标注有基准时,则综合地控制实际轮廓的形状和方位,公差带是固定的。当轮廓度是以位置公差形式给出时,则理想轮廓由理论正确尺寸相对于基准而确定。既具有理想形状又具有理想位置,实际被测轮廓既是单一要素又是关联要素。检测时应用既能确定形状,又能确定位置的量规来检验。国际上对形状公差值未作强制性规定,尽推荐了一些数据供选用时参考。直线度和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的推荐公差值分别见表12-6和表12-7。轮廓度公差未作推荐。(摘录GB1184-80附表1)主参数L(mm)公差等级123456789101112公 差 值(m)1010161625254040636310010016016025025040040063063010000.20.250.30.40.50.60.811.21.520.40.50.60.811.21.522.5340.811.21.522.5345681.21.522.534568101222.534568101215203456810121520253056810121520252040508101215202530405060801215202530405060801002002025304050608010012015020030405060801001201502002503006080100120150200250300400500600表12-7圆度、圆柱度公差值(摘录GB1184-80附表2)主参数d(D)(mm)公差等级0123456789101112公 差 值(m)36661010181830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2503153154004005000.10.10.120.150.20.250.30.40.60.81.01.21.50.20.20.250.250.30.40.50.611.21.622.50.30.40.40.50.60.60.811.222.5340.50.90.60.8111.21.5234560.8111.21.51.522.53.54.56781.21.51.522.52.53457891022.52.53445681012131534456781012141618204568911131518202325276891113161922252932364010121518212530354046525763141822273339465463728189972530364352627487100115130140155位置公差与公差带 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是限制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在方向或位置几何关系上的误差。按几何关系为定向、定位和跳动三类公差。一. 定向公差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定向公差又分为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三项。1. 平行度平行度是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平行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平行度公差的特点是公差带与基准平行。按被测要素及基准要素的不同形式,分为面(被测)对面(基准)、面对线、线对面和线对线四种平行度要求。当基准为平面时,被测要素只能在唯一的方向上有平行度要求;若基准为轴线,则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轴线可以有一个方向上、也可以有二个方向上、或者有空间任意方向上的平行度要求。图12-13的标注,因属面对面的平行度且给定一个方向,所以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面之间的区域。当上表面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时,则为合格。或者说上表面对下表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公差值0.05mm为合格件。(a) (b)图12-13 面对面平行度误差不大于公差只说明了一个大小问题,而用公差带概念来说明标注示例,表达了数值、形状、方向和位置。含义确切、明了,以下都用公差带概念解释示例。图12-14的标注,因属于线对线的平行度,且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因此公差带是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t1t2,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四棱柱内的区域。图12-14(b)表D的轴线必须位于正截面为公差值0.1mm0.2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四棱柱内。(a) (b)图12-14 线对线平行度图12-15的标注,属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标注表示任意方向。因此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图12-15 线对线平行度(a) (b)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图12-15(b)表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2. 垂直度垂直度是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垂直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垂直度公差的特点是公差带与基准垂直,即呈90的状态。按被测要素及基准要素的不同形式,可分为面(被测)对面(基准)、面对线、线对面和线对线四种垂直度要求。当基准为平面时,面或线相对该基准平面产生垂直度误差的可能方向,有一个方向,有二个相互垂直方向,或者有空间任意方向;当基准为线时,面或线对该基准直线只可能在某一个方向上产生垂直度误差。(a)(b)(a)(b)图12-16 面对面垂直度图12-17 线对面垂直度上页图12-16和图12-17的标注分别表示面和线对面的垂直度,都是给定一个方向。二者公差带都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图12-16(b)表示右侧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图12-17(b)表示d的轴线必须在给定投影方向上,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a) (b)图12-18 线对面垂直度图12-18的标注,表示线对面的垂直度是任意方向,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图12-18(b)表示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3. 倾斜度当被测要素与基准等距或者说成0时,定作平行度;当被测要素与基准成90时,定作垂直度;当被测要素与基准成一定倾斜角度(除去0和90)时,则为倾斜度。倾斜度是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倾斜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倾斜方向由理论正确尺寸(角度)确定。图 12-19 的标注,因属面对面的倾斜度,且给定一个方向。因此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平面成理论正确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图 12-19 表示斜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8mm,且与基准平面45角的两平行平面之间。(a) (b)图12-19 倾斜度倾斜度公差的特点是公差带与基准成一定理论正确角度。其余与垂直度类似。定向公差可以同时控制有关形状误差。如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平面的垂直度误差和平面的倾斜度误差,都可以同时控制平面度误差或者平面上的素线直线度误差等。因此,规定了定向公差的要求,一般不再规定形状公差。只有需要进一步限制形状误差时,才提出形状公差的要求,但形状公差值一定要小于定向公差值。二. 定位公差定位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1. 同轴度同轴度是限制被测轴线偏离基准轴线的一项指标。被测轴线相对基准轴线可能产生平移、倾斜、弯曲等误差。这将影响零件的回转精度、装配要求。在公差值前加注,表示在360的任意方向上均有同轴度的要求。同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关于同轴度的基准,可以选择某一圆柱面轴线作基准,为单一基准。也可以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圆柱面轴线组成公共基准线,即组合基准。图12-20的标注,表示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a) (b)图12-20 同轴度之一图12-21的标注,表示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且与公共基准轴线(A-B)同轴的圆柱面内。(a) (b)图12-21 同轴度之二2. 对称度对称度是限制中心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偏离基准中心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一项指标。有面对面、面对线、线对面和线对线四种情况。对称度公差带有两平行直线、两平行平面或一个四棱柱。公差带相对基准中心平面(或中心线、轴线)对称配置。图12-22的标注,表示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图12-22(b)表示槽的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公差值0.1mm,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a) (b)图12-22 对称度(面对面)图12-23的标注,表示D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且相对(A-B)公共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a) (b)图12-23 对称度(线对面)所谓公差带对称配置,是指公差带两平行平面与基准中心平面的距离各为公差值的一半,因此,对称度的公差带是固定的。3. 位置度位置度是限制被测点、线或面的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变动的一项指针。(1). 点的位置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以点的理想位置为中心的圆或球内的区域。对于薄板零件上的轴可看作圆心“点”,如图12-24的标注,表示实际圆心在板上任意方向的位置都不能超出以理想位置为圆心,以0.3mm为直径的圆的范围。所以公差带形状为一个圆。(a) (b)图12-24 点的位置度(2). 线的位置度多用于控制板上孔的位置误差。孔的位置度有三种情况:孔位、孔间和复合位置度。孔位位置度如图12-25所示,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区域。D孔的轴线要求按基面A、B、C定位,0.1表示公差带直径为0.1mm的圆柱,其轴线是孔的理想位置,即要垂直于基面A到基面B和C的距离要等于理论正确尺寸。(a) (b)图12-25 孔位位置度孔间位置度如图12-26所示,由三孔组成的孔组,要求控制各孔之间的距离。三个孔轴线的理想位置用理论正确尺寸确定,致于孔组在平面上如何定位,没有严格要求,可以用尺寸公差定位。公差带为圆柱面内的区域,与图12-25相似。要求三个D孔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mm且以理想位置为轴线的诸圆柱面内。(a) (b)图12-26 孔间位置度(3). 复合位置度是指一组孔同时要求孔间位置度和孔组对基准定位,并且要求前者的精度高于后者。如图12-27所示,上框格是孔位位置度公差,4个0.1mm公差带是以三维基准面A、B、C和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作出四个圆柱。下框格是孔间位置度公差,4个0.05的公差带相对于基准A方向(不受B、C约束),以孔间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作出四0.05mm圆柱。4个D孔的实际轴线必须分别于直径为公差值0.1和0.05mm的两圆柱的重迭部分内。4个0.05mm孔间位置度公差带可同时分别在4个0.1mm孔位位置度公差带图中浮动,可平移也可转动。如图12-27(b)所示。(a) (b)图12-27 复合位置度引入复合位置度,上、下框格可提出不同位置度要求,能同时满足孔组定位精度要求低、而孔与孔之间位置精度要求高的不同位置精度要求,使位置度的应用更灵活,技朮经济效果更好。三. 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跳动公差是根据检测方法来定义的。检测方正确合理,简单易行,对被测零件形状、位置误差有综合控制能力。跳动公差控制对象必须是回转体零件的回转面或端面与基准轴线的功能关系。跳动公差分圆跳动和全跳动两种。1. 圆跳动圆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面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a)(1). 径向圆跳动径向圆跳动是反映圆柱面各点距离轴线回转半径的变化量。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轴线的任一测量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在线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如圆12-28的标注,表示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面内(由指示器测出)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不大于公差值0.05mm。(b) (c)图12-28 径向圆跳动图12-28中,图(a)的基准轴线是右边的小轴轴线A。图(b)的基准轴线是左、右两小轴的公共轴线(A-B),但它们的公差带图相同。如图(c)所示。径向圆跳动公差综合控制了圆柱面的圆度误差和对基准的偏心。因此从径向圆跳动中排除偏心或成分就可求得圆度误差。(2). 端面圆跳动端面圆跳动是反映端面上各点绕基准轴线回转时沿轴向的变动量。端面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直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t的圆柱面区域。图12-29的标注,表示当零件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在左端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由指示器测出)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不大于公差值0.05mm。(a) (b)图12-29 端面圆跳动(3). 斜向圆跳动除圆柱体的圆柱面和端平面以外其它回转表面,如圆锥面或圆弧面要控制其实际轮廓相对基准轴线的位置误差,也可用跳动公差。由于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不是径向也不是轴向,这种圆跳动称为斜向圆跳动。如图12-30的标注,表示斜向圆跳动公拑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t的圆锥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法线方向。图12-30(b)表示圆锥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圆锥面上的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a) (b)图12-30 斜向圆跳动2. 全跳动(1). 径向全跳动径向全跳动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如图12-31的标注,表示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图a基准轴线是右端的圆柱轴线A,图b基准轴线是公共轴线A-B)作无轴向移动地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平行于基准轴线的直线移动。在d整个表面上的跳动量不得大于公差值0.2mm。(2). 端面全跳动端面全跳动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12-32的标注,表示端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地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直线移动。此时,在整个端面上的跳动量不得大于0.05mm。(c)图12-31 径向全跳动(a) (b)图12-32 端面全跳动四. 跳动公差与圆度、圆柱度、同轴度及垂直度公差之间的关系径向圆跳动是一项综合性公差,它不仅控制了同轴度误差,同时也包含了圆度误差。当被测圆柱面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时,由于被测要素存在圆度误差,因此会出现径向圆跳动误差;当被测要素为理想圆,但存在同轴度误差时,也会出现径向圆跳动误差。由此可见,只要存在同轴度误差,则被测要素必然存在径向圆跳动误差;反之,存在径向圆跳动误差时,并不能说明一定有同轴度误差。通常零件的圆度误差比同轴度误差要小得多。同时,由于径向圆跳动误差检测较方便,因此,在生产中常以径向圆跳动代替同轴度公差。这种代替实际上相对地提高了同轴度精度要求。径向圆跳动误差合格时,同轴度误差肯定会合格。径向全跳动公差能综合地控制被测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和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当径向全跳动误差合格时,同轴度误差也一定合格。由此可见,通过测量径向圆跳动和径向全跳动误差,如从误差中排除同轴度误差,便可分别得圆度和圆柱度误差。端面全跳动公差带与回转体端面垂直度公差带一样,均为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一对平行平面,其轴向位置都随被测端面实际位置而变动,二者都同时控制被端面的平面度误差的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只要定的公差值一样,其控制效果完全相同,二者可以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端面圆跳动误差被包含在径向全跳动或端面垂直度误差中。如给定公差值相同,垂直度合格,端面圆跳动一定合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市政b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山西省高三开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后勤面试考试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养老护理员四级考试卷子及答案
- 中一班的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度上海市八年级上册9月月考数学试题 参考答案
- 宁波八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及答案
- 中职化学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专利法相关知识测试题附答案:发明或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测试卷有答案
-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基于IPv9技术的商务港交易平台构建:设计、实现与展望
- 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技术试题(含答案)
- 2026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动牵引车司机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秋季安徽合肥市建投集团招聘2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创意笔筒产品设计与制作方案
- 人保新员工岗前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公务员考试《常识》高分题库完美版附答案详解
- 装修直播培训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