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BSC6900技术关键点-20091216-A-V1.0.ppt_第1页
无线BSC6900技术关键点-20091216-A-V1.0.ppt_第2页
无线BSC6900技术关键点-20091216-A-V1.0.ppt_第3页
无线BSC6900技术关键点-20091216-A-V1.0.ppt_第4页
无线BSC6900技术关键点-20091216-A-V1.0.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1 8 无线BSC6900技术关键点 20091216 A V1 0 INTERNAL Page2 BSC6900是BSC6000 BSC6810后的新一代控制器产品 是华为公司SingleRAN解决方案重要组成部分 它采用业界领先的多制式 IP化 模块化设计理念 融合UMTSRNC和GSMBSC业务功能 有效满足移动网络多制式融合发展的需求 前言 Page3 目录 BSC整体概述多制式演进路径说明BSC6900硬件规格GU共模模块共用的限制GU传输组网 典型组网GU的配置维护解决方案GU下新特性与GO UO的特性差别 Page4 BSC6900整体结构 BSC6900是华为公司SingleRAN解决方案重要组成部分 它采用业界领先的多制式 IP化 模块化设计理念 融合UMTSRNC和GSMBSC业务功能 有效满足移动网络多制式融合发展的需求 BSC6900根据不同网络环境可灵活配置成BSC6900GO BSC6900UO和BSC6900GU三种产品形态 在BSC6900GU形态下 BSC6900作为独立网元接入GSM和UMTS并存的网络 同时提供GSMBSC和UMTSRNC的功能 BSC6900GU接入GSM网络时 遵循3GPPR6标准协议版本 BSC6900GU接入UMTS网络时 遵循3GPPR7标准协议版本 Page5 BSC6900在GSM网络中的位置 BSC6900与UMTS网络中各网元的接口如下 Iub接口 BSC与NodeB之间的接口 Iur接口 BSC与其他RNC之间的接口 Iu CS接口 BSC与MSC和MGW之间的接口 Iu PS接口 BSC与SGSN之间的接口 Iu BC接口 BSC与CBC之间的接口 BSC6900与GSM网络中各网元的接口如下 Abis接口 BSC与BTS之间的接口 A接口 BSC与MSC和MGW之间的接口 Gb接口 BSC与SGSN之间的接口 BSC6900是BSC6000 BSC6810后的新一代控制器产品 注 BSC6900为设备物理名称 RNC和BSC为逻辑名称 Page6 Dual ModeControllerBSC6900 ControllerBSC6000 BSC6810 逻辑架构归一物理架构归一 OM归一化 配置维护告警性能 共资源管理共传输设计 控制面归一BSC用户面优化 XPUbDPUePOUcFG2cGOUcUOIcAOUc 架构归一 硬件能力提升 共传输和无线资源管理 资源池设计 BSC6900关键技术变化 Page7 支持灵活组网和多系统制式平滑演进可以工作在GO UO或者GU模式 实现GSMUMTS共柜模式下 操作维护系统归一 BSC6900产品特点 多制式融合 GSM UMTSco cabinet 软件升级 BSC BSC RNC RNC BSC GSM UMTScabinet Page8 集中网管系统为2G 3G提供数据配置 操作维护 告警管理和性能管理的统一平台单一的网络结构减少分类维护的困难 降低对操作人员的能力要求 同时为运营商节省成本 性能管理 配置管理 操作维护 告警管理 统一的维护平台 2G 3G故障管理更易实现 统一的GENEX工具 2G 3G网络优化 性能评估和故障管理更容易实现 统一的CME管理 2G 3G数据配置的真确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证 BSC6900产品特点 共操作维护 统一的WEB操作维护平台 2G 3G操作维护更直观 可操作性更强 Page9 统一的传输资源管理 带宽在GSM和UMTS间实现共享推荐使用IP模式下的共传输 BSC6900产品特点 2G 3G共传输 Page10 BSC6900多接口共板 支持不推荐使用 Page11 HuaweiLabSimulation BSC6900产品特点 无线资源管理共享 Page12 BSC6900GO容量指标 R11单板配置下BSC6900GSMonlyTC BM分离模式的规格 Abis接口非IP化 如下 更详细的规格信息 请参考 BSC6900产品手册 给出具体的那本书 Page13 典型配置 参数描述 Page14 典型配置 参数描述 Page15 BSC6900UO容量指标 Page16 目录 BSC整体概述多制式演进路径说明BSC6900硬件规格GU共模模块共用的限制GU传输组网 典型组网GU的配置维护解决方案GU下新特性与GO UO的特性差别 Page17 BSC6000和BSC6810到BSC6900的演进 注 从BSC6810RAN10升级到BSC6900 需要先升级到过渡版本BSC6810RAN11 Page18 多制式演进说明 BSC6900根据不同网络环境可灵活配置成BSC6900GSM BSC6900UMTS和BSC6900GU三种产品形态 用户可通过软件模式和License的切换 实现GSM制式 GU制式 UMTS制式的演进 BSC6900GSM兼容现网运行的BSC6000硬件 BSC6900UMTS兼容现网运行的BSC6810硬件 BSC6900GU制式是指BSC6900GSM和BSC6900UMTS通过统一的软件管理 共用操作维护处理单元 OMU 和时钟处理单元 GCU GCG GSM业务单板和UMTS业务单板分别配置在独立插框的形式 Page19 制式演进示意图 GSM业务不变 OMU于GO GSM业务萎缩 OMU于UO Page20 制式演进示意图 小业务容量GU共柜 Page21 多制式演进利旧说明 GSM业务演进为UMTS业务时 用户可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机柜 原插框 原OMU单板 GSM业务处理单板和原接口单板 降低演进成本 当且仅当PEUa单板用作IP传输接口板时 可重复利用 Page22 目录 BSC整体概述多制式演进路径说明BSC6900产品配置GU共模模块共用的限制GU传输组网 典型组网GU的配置维护解决方案GU下新特性与GO UO的特性差别 Page23 产品配置 Dimension 根据客户的传输网络特点 TC网络部署形态选择传输端口类型 配置传输端口数量 可同时支持多种传输端口类型 根据客户具体的呼叫强度确定空面的容量 配置控制面单板数量根据客户的话务量和吞吐量配置TC单板和PCU数量 根据总的单板数量确定框的数量 根据客户的传输网络特点选择传输端口类型 配置传输端口数量 可同时支持多种传输端口类型 根据客户具体的呼叫强度确定空面的容量 配置控制面单板数量 根据客户的话务量和吞吐量配置用户面单板数量 根据总的单板数量确定框的数量 配置规则 Page24 产品配置 Dimension GO场景配置 Page25 产品配置 Dimension 1 固定配置单板 GCUa 2 SCUa 2 TNUa 2 OMUa 1或22 控制面需要的XPUa XPUb数量规格 350TRX XPUa640TRX XPUb需要的XPUa XPUb数量 TRX数量 XPU单板规格3 用户面需要的DPUc DPUd数量规格 960Channels DPUc1024PDCH DPUd4 Abis接口单板的数量 根据TDM HDLC IP各种场景分别计算 规格 TDM 384TRX EIUa OIUa512TRX POUcHDLC 2048TRX POUcIP 2048TRX POUc FG2c GOUc按各种传输TRX数量计算需要单板数量 5 A接口单板的数量 根据TDM IP各种场景分别计算 规格 TDM 3906CIC POUcIP 等效23040CIC POUc FG2c GOUc按传输CIC数量计算需要单板数量 6 Gb接口单板的数量 根据FR IP各种场景分别计算 规格 FR 395Mbps POUcIP 790Mbps FG2c GOUc按Gb接口流量计算需要单板数量 7 Ater接口单板的数量 根据TDM IP各种场景分别计算 规格 TDM 7168Ater CIC POUcIP 等效23040Ater CIC FG2c GOUc按Gb接口流量计算需要单板数量 GO场景配置 简化计算原理和单板规格 说明 产品规格在TR5正式冻结 上述配置做了简化 比如 没有考虑BHCA 在IP传输时按各个接口流量进行计算 真正配置过程以配置手册和正式配置器为准 Page26 产品配置 系统规格 多框下的Dimension规则 1 BSC6900产品进行了控制面优化 因此 XPUa XPUb单板可以和用户面 TC 传输 Abis 接口不再相同的物理插框内 2 控制面 用户面 传输资源简化的计算方法 同上页单框下的计算 先计算整个系统需要的各类资源单板数量 再根据单板的总数量 计算插框数量和固定 SCUa TNUa 单板数量 3 在计算完成各类单板数量后 将每种单板按平均的配置在不同的插框中 Page27 UO场景配置 产品配置 Dimension Page28 产品配置 Dimension 1 固定配置单板 GCUa GCGa 2 SCUa 2 OMUa 22 控制面需要的SPUa SPUb数量规格 BHCA 80K SPUa150K SPUbNodeB 100 SPUa200 SPUbCell 300 SPUa600 SPUb需要的SPUa SPUb数量 max BHCA SPU规格 NodeB数量 SPU规格 Cell数量 SPU规格 3 用户面需要的DPUb DPUd数量规格 Cell 300 DPUeVoiceErlang 3350 DPUeVidioPhone 1675 DPUePS Mbps 335 DPUe需要的DPUe数量 max VoiceErlang DPU规格 VPErlang DPU规格 PS流量 DPU规格 4 接口单板的数量 UO场景配置 简化计算原理和单板规格 说明 产品规格在TR5正式冻结 上述配置做了简化 真正配置过程以配置手册和正式配置器为准 按Iu Iub接口流量计算需要单板数量 Page29 产品配置 系统规格 多框下的Dimension规则 1 控制面 用户面 传输资源简化的计算方法 同上页单框下的计算 先计算整个系统需要的各类资源单板数量 再根据单板的总数量 计算插框数量和固定 SCUa TNUa 单板数量 2 在计算完成各类单板数量后 将每种单板按平均的配置在不同的插框中 Page30 产品配置 Dimension GU模式 各自独立在框内配置 Page31 产品配置 Dimension GU模式 框内混合配置 Page32 产品配置 系统规格 Page33 目录 BSC整体概述多制式演进路径说明BSC6900硬件规格GU共模模块共用的限制GU传输组网 典型组网GU的配置维护解决方案GU下新特性与GO UO的特性差别 Page34 BSC6900硬件 单板 Page35 BSC6900硬件 单板 续上页 Page36 BSC6900硬件 单板 续上页 Page37 BSC6900硬件 单板 续上页 Page38 BSC6900产品多核单板 BSC6900产品支持3类新单板 如下 Page39 BSC6900硬件 单板 BSC6900传输接口单板在不同接口可用单板映射关系 Page40 BSC6900硬件 单板 BSC6900传输接口单板共传输能力 Page41 目录 BSC整体概述多制式演进路径说明BSC6900硬件规格GU共模模块共用的限制GU传输组网 典型组网GU的配置维护解决方案GU下新特性与GO UO的特性差别 Page42 MBSCGO TDM组网 BTS BTS MBSC MSCSever MGW Abis A 信令 TDM E1 Gb FR SGSN Abis 对承载组网的需求 1 提供TDM透传 如PDH网络 SDH网络 TDM微波 2 BSC侧推荐使用STM 1光口 支持MSP保护倒换 OIU单板只支持1 1双端倒换 可靠性 1 单板主备保护 MSP光口保护 接口单板 1 光接口板 OIUa POUc TDM 电接口板 EIUa Page43 MBSCGO TDM用户面流 Page44 MBSCGO TDM控制面流 Page45 AbisTDM组网 说明 1 一颗树 链上的所有BTS需要由同一个MPU管理 HDLC组网同约束 2 MBSC支持BTS跨框 接口单板和控制XPU LAPD终结XPU 跨框 Page46 MBSCGO HDLC 对承载组网的需求 1 基本同TDM组网 但中间接DXX时 建议不要用HDLC组网 可靠性 1 单板主备保护 MSP光口保护 接口单板 1 光接口板 POUc IP POUc TDM 电接口板 PEUa说明 1 只有Abis接口支持HDLC传输方式 2 TC外置 Ater为TDM 时 BM框需要多增加DPU TC 的配置 Page47 AbisHDLC组网 说明 HDLC级联组网时 上级BTS透传下级BTS的时隙 协议栈 对中间承载网络要求 1 基本同TDM组网 2 中间有DXX时 必选保证BTS和BSC两边的时隙顺序一致 一个HDLC内不同时隙之间不能引入时延差 HDLC LAPD OML HDLC LAPD ESL RSL PTRAU Page48 MBSCUO ATM NodeB MBSC MSCSever MGW Iub IuCS 信令 IP ETH SGSN ATM E1 NodeB Iub IuPS 对承载组网的需求 1 提供TDM透传 如PDH网络 SDH网络 TDM微波 2 Iub提供ATM汇聚 NodeB出IMAoverE1 汇聚到RNC的UOIa UOIc光口 主要是欧洲 可靠性 1 单板主备保护 MSP光口保护 接口单板 1 光接口板 UOIa UOIc AOUa AOUc 电接口板 AEUa Page49 MBSC ALLIP MBSC Page50 IP组网 IP地址说明 IP地址的分类 ETH端口IP 支持IP地址1 6个 PPP链路 MP组IP地址 每个PPP链路 MP组需要配置一个IP地址 设备IP地址 接口板上的逻辑IP 选配 最多16 单板 ETH端口IP 设备IP 32个 说明 本端不同IP地址要求不同网段 设备IP地址使用说明 Page51 ETH端口主备 单归属 原理 MBSC主用端口配置IP1 0地址后发送免费ARP LANSwitch学习到MAC 1的转发端口 路由器学习到IP1 0对应的MAC 1地址 发往IP1 0的报文目的MAC打上MAC 1 LANSwitch根据目的MAC 1 把报文发到MBSC的主用端口 主用端口故障触发端口倒换 把IP1 0切换到新的主用端口 重复上述过程 IP地址的配置 MBSC 主备端口使用同一个IP1 0 IP地址随着主用端口倒换 路由器 两个端口为同一个VLAN 二层互通 VLAN上配置三层IP地址 VLANIF 链路故障检测 1 物理层 2 BFD 3 ETHOAM 802 3ah 4 ARP L2 L3合一设备组网 MBSC LANSwtich L2 Router L3 MAC 1 IP1 1 MAC 2 MAC 1 IP1 0 MAC 2 免费ARP 免费ARP Page52 ETH端口主备 双归属 IP地址的配置 MBSC 主备端口使用同一个IP1 0 IP地址随着主用端口倒换 路由器 主备路由器VRRP端口共用一个虚拟的IP1 1 为MBSC的路由下一跳IP 路由器接口上还有物理IP地址 用于路由器之间VRRP协议的通讯 故障检测 物理层检测 BFD检测 路由器不支持VRRP虚IP地址启动BFD检测 需要同时针对两个物理IP地址进行BFD检测 两个BFDsession都故障 才触发端口倒换 ARP检测 对于备端口 可以用ARP对VRRP虚IP地址进行状态检测 ETHOAM 802 3ah 主备端口可以同时启动 Page53 接口单板端口故障时 只倒换端口 不倒换单板 主PIU 备PIU IP1 IP2 IP网络 主PIU 备PIU IP1 IP2 IP网络 18号槽位 18号槽位 19号槽位 19号槽位 ETH端口主备 端口倒换和单板倒换分离 Page54 链路聚合 故障检测 物理层检测 LACP协议 3ms 说明 OSN跨板LAG DLAG 不支持负荷分担模式 MBSC不支持主备模式 当前无法对接 与PTN可以对接 后续VISP规划支持主备模式的LAG LAG三种模式 手工模式 不走LACP协议 静态模式 静态配置TRUNK组和TRUNK成员链路 通过LACP协商哪些端口承担业务 动态模式 动态协商TRUNK组和组内成员链路 MBSC不支持 Page55 主备板间负荷分担 推荐使用设备IP通信 主PIU 备PIU IP1 IP2 IP3 IP4 LIP IP网络 1号槽位 0号槽位 LIP 主PIU 备PIU IP1 IP2 IP3 IP4 LIP IP网络 1号槽位 0号槽位 LIP 负荷分担组网 说明 1 负荷分担时不支持IPPM 2 MBSC侧逐流 SPORT DPORT 负荷分担 有些路由器只支持按 SIP DIP 分担 如果只有一个IP地址对时 导致流量分担不开 需要配置多个设备IP作为业务IP来分担业务 3 Iub Abis接口配置IP逻辑端口时 由于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绑定 所以一个逻辑端口的流量只能走一条路由 不能逐流负荷分担 只能按NodeB BTS分担流量 4 不推荐在Iub Abis接口使用负荷分担方式 Page56 AbisIPoverE1组网 说明 IPoverE1级联组网时 上级BTS终结下级BTS的PPP链路 协议栈 对中间承载网络要求 1 基本同TDM组网 2 中间有DXX时 必选保证BTS和BSC两边的时隙顺序一致 一个PPPlink内不同时隙之间不能引入时延差 3 不同PPPlink之间的时延差不能太大 LAPD OML UDP IP LAPD ESL RSL PTRAU PPP MP Page57 IubATM IP双栈组网 高优先级业务走ATM低优先级业务走IP IPNetwork PDH SDHNetwork AEUa UOIa NodeB SPU DPU RNC IPoverETH ATM IMA FG2a GOUa Page58 IubIP分路组网 说明 支持高 低QoS分路都是ETH接口 如低优先级分路通过XDSL接入 高优先级分路通过PTN等电信级以太网接入 高优先级业务走高QoS的分路 如通过IPoverPPPoverE1 T1接口到NodeB低优先级业务走低QoS的分路 如走FE接口经过IP网络到NodeB IPNetwork PDH SDHNetwork PEUa POUa NodeB SPU DPU RNC IPoverETH IPoverE1 T1 FG2a GOUa Page59 TCPOOL组网 TCPool组网规格 由多个TCS设备组成 统一由主BSC进行控制 最大支持16个BSC组网 每个BSC必须为TC拉远模式 最大支持4个TCS框 TCS框之间通过交叉电缆进行互联 不同的TCS框需要放置在同一个地点 当使用2个机柜放置4个TCS框时 两个机柜需要并排放置 除了主BSC 其他BSC作为从BSC与TCPool连接 对每个BSC的MPS EPS设备 可以通过Ater接口连接到TCPool的任何0到4个TCS框 为了提高网络可靠性 可以将每个BSC的MPS EPS框上Ater接口平均的连接到不同的TCS框上 连接到同一个TCPool的所有BSC 时钟必须为同源时钟 一个BSC的MPS EPS设备不能连接两个或以上的TCPoolBSC6900V900R011C01支持AterTDM 接口板采用EIUa OIUa POUc BSC6900V900R011C02增加支持AterIP overE1 方式 接口板采用POUc 限制 每对接口板不能跨多个TC侧接口板连线 Page60 AterIP组网 Ater接口中间传输还是TDM网络 BM框和TC之间是时隙透传方式 只支持BM TC分离且拉远放置的场景 BM TC分离且本地放置的组网只用在老局点升级 新开局点不采用该方式 老局点从AterTDM升级支持Ater接口传输压缩功能需要更换Ater接口单板 POUc 如果Abis接口是TDM传输 从AterTDM升级支持Ater接口传输压缩功能 BM框需求新增DPU单板 支持Ater接口IP PPP E1 STM 1传输支持AterMUX支持Abis和Ater共接口单板支持4个STM 1光口AterSL AterOML ASL在Ater口通过TDM时隙传输 与AterTDM方式相同 Page61 MBSCAbis传输组网总览 注 不支持TDM HDLC IP混合级联组网 Page62 MBSC接口单板汇总 MBSC接口单板汇总表格 Page63 STM 1MSP保护 注 POUc需要配合新背板使用 用DSPBRDVER查SCU槽位 背板版本号 VER C Page64 AIU单板建议槽位 说明 1 14 15 25 26 27槽位到主备SCU各1GE连线 总共2GE带宽 2 其他槽位到主备SCU各2GE连线 总共4GE带宽 3 建议AIU插在4GE槽位 充分利用背板带宽 如果FG2c GOUc UOIc单板插在2GE槽位 需要降规格使用 Page65 Iub Abis共IP传输 1 共传输主推IPoverETH传输组网 2 对于最后一公里只有E1 如微波 接入资源的站点 推荐在接入层终结IPoverE1 2 AIU接口单板 FG2c GOUc 支持2G 3G共传输 PIU FG2a GOUa 单板不支持共传输 3 推荐2G和3G分框配置 共传输IP接口单板插在3G框 FE MBTS IPnetwork MBSC BTS NodeB FE FE FG2c GOUc GE TGW PTN IPoverE1 FE Page66 Iub Abis共IPoverE1传输 1 承载网络提供TDM透传时 推荐采用IPoverE1进行共传输 2 POUc支持同时接IPoverE1的2G基站 3G基站和2G 3G多模基站 3 推荐2G和3G分框配置 共传输IP接口单板插在3G框 IPoverE1 MBTS SDHnetwork MBSC BTS NodeB POUc CPOS IPoverE1 IPoverE1 Page67 3GATM和2GTDM HDLC共传输 不推荐 1 承载网络提供TDM透传 老的BTS不支持IPoverE1 2 3G采用ATMIMA 2G采用TDM HDLC 在MBSC共STM 1端口 3 从POUc接口单板接入STM 1 把3G的时隙通过面板STM 1互连交叉到AOUc单板 2G使用的时隙在POUc单板直接处理 说明 推荐在运营商的传输设备上就把3G和2G的E1或时隙分离开 Page68 3GIPoverE1和2GTDM HDLC共传输 不推荐 1 承载网络提供TDM透传 老的BTS不支持IPoverE1 2 3G采用IPoverE1 2G采用TDM HDLC 在MBSC共STM 1端口 3 从POUc TDM 接口单板接入STM 1 把3G的时隙通过面板STM 1互连交叉到POUc IP 单板 2G使用的时隙在POUc TDM 单板直接处理 说明 推荐在运营商的传输设备上就把3G和2G的E1或时隙分离开 Page69 AbisTDM HDLC IPoverE1混合组网 不推荐 1 承载网络提供TDM透传 部分BTS不支持IPoverE1 2 TDM和IPoverE1的BTS共存 在MBSC共STM 1端口 3 从POUc TDM 接口单板接入STM 1 把IPoverE1的时隙通过面板STM 1互连交叉到POUc IP 单板 TDM基站的时隙在POUc TDM 单板直接处理 4 POUc TDM 和POUc IP 两种单板都能处理HDLC基站 说明 推荐在运营商的传输设备上就把3G和2G的E1或时隙分离开 Page70 A Gb Iu共传输 1 2G和3G共CN 共BSC 2 FG2c GOUc单板支持A Gb IuCS IuPS共单板 共接口 Page71 目录 BSC整体概述多制式演进路径说明BSC6900硬件规格GU共模模块共用的限制GU传输组网 典型组网GU的配置维护解决方案GU下新特性与GO UO的特性差别 Page72 SingleRAN3 0的组成 BSC6900 CMEV2R9 WEBLMT BTS3900 M2000 NODEBLMT OLD SMT OLD NASTAR PRS 离线工具 离线工具 SingleRAN解决方案组网 WRANOMSTAR Nastar WRANCME iViewLMT RNC NodeB M2000 BSC6900 BTS3900GU Nastar新平台 CMEV2 WEBLMT CMEV2离线版 OMSTAR WRANCME离线版 iViewLMT iViewLMT GSMOMSTAR GBSSCME DelphiLMT GBSC6000 GBTS SingleRAN的演进关系组网 Page73 WEBLMTforGSM UMTS BSC6900 GSMBTS M2000Client BSC6900 UMTSNodeB MBTS GSM UMTS RNCLMT BSC6000 BSC6810 GSMBTS M2000client BSC6000 UMTSNodeB CMEclient GSM CMEclient UMTS CMEClientforGSM UMTS RNC BSC6000LMT OM一张网 BSC6900OM解决方案演进 注 M2000支持从拓扑图中启动WebLMT维护网元 Page74 2G3G统一维护 追求一张网的运维体验现网配置数据使用CME 维护使用WebLMT 集中管理使用M2000 2G 3G一张网操作体验BSC6900在2G 3G同样的设备维护 功能模式和使用感受保持一致 BSC6900对于GSM来说 基本重构了一遍 OM方案需要适配并尽量保持兼容性MBSC更多是以RNC的架构为主 对于GSM来说 模型和接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GSM的维护模式演进要朝着先进的方向 出现了本质的变化面向单网元为主向 面向网络集中维护为主主要依靠LMT演化为M2000 CME WebLMT协同配套的完整解决方案具体体现在功能部署上 强化集中批量处理的功能 弱化了单点维护的功能 前向兼容新的OM体现要尽量兼容老的产品 GSMLMT好的体验分别在WebLMT和CME进行体现 BSC6900OM解决方案演进说明 多模控制器的演进 带来了OM的演进 Page75 WEBLMT 弱化的单点维护LMT在华为OM体系中的定位是 开通和应急情况下的近端 远断单点设备维护方案 这个定位和业界是看齐的 UMTS经过WCDMA整改已经是按此定位部署 GSM中因为历史原因 LMT还是主要维护手段 使得维护的主要功能基本都集中在LMT上 新方案落实时考虑到了革新与继承的关系 LMTGUI配置功能移走 维护功能转移到MML 同时在WEBLMT上保留了大部分原LMT的GUI维护功能 保留原则是常用的并且用MML执行非常复杂的 CME 强化的集中维护CME是主要的配置解决方案 M2000 LMT上只能用MML做配置工作 对GSM来说 变化是从无线配置变为网络级的全配置 对UMTS来说 主要变化是从独立PC服务器部署 变为与M2000SERVER统一部署 集成版的数据库统一从SQLSERVRE切换为ORACLE 单机版是sybase数据库 相对GSMLMT来说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多用户并发 多BSC网络配置 海量数据批量高效处理 三区配置 北向解决方案 2G3G统一体验 BSC6900OM解决方案中变化说明 Page76 OM解决方案中各单元的定位 使用场景 Page77 LMT的变更GUI配置功能转移到CMEBSC6900的MML操作也在LMT中得到强化未来会有更多功能移植到集中网管 跟踪 监控等 在这些集中功能成熟前 LMT仍然继承 GSMLMT功能的变迁 Page78 更强大的多区域方案 当前区 计划区 回退区 支撑当前配置 1 支持典型场景的图形化配置和设备面板 便于初学者操作 支持GBSS所有可管理对象和参数的配置 包括 无线 设备和传输 增强基站和小区的模板管理 使基站和小区的创建效率得到提升 GBSS WRAN同时在一个CME客户端进行管理 全网数据一致性核查 2 3 4 5 6 7 灵活且强大的北向集成接口和方案 Benefit BSC6900版本CME的改进 CME客户端 SingleRAN 2GBSS 3GRAN RNC BSC BSC6900 BSC6900以后 CME已经演进为全面的OM配置解决方案 BSC6000版本的配置需求 多人不能同时使用BSC6000LMT进行数据配置 CME不支持设备和传输配置 CME不支持设备面板和图形化配置模式 CME在GSM领域的演进 Page79 最大的 劣势 在于对GSM的继承性WEBLMT上的配置功能移走部分原有GUI支撑的只支持MML完整运维支撑要依赖CME和M2000现有客户重新学习培训 基于更合理的布局 改变是 阵痛 WEBLMT的功能与性能问题WEBLMT采用BS架构 本地没有数据库 交互时间比GSMLMT要长WEBLMT功能弱化 基于业界的更先进的无客户端架构 这是趋势 CME的性能问题CME单机版处理步骤要比LMT直连模式多CME联机版多网元管理后 交互时间要比LMT直接单网元交互时间长 集中配置 多用户操作和批量操作效率提高 改变是积极的 新OM解决方案的 劣势 Page80 三区配置模式 支持并发操作克服GSMLMT在线单用户配置 不支持协同配置 和不支持 打草稿 式配置的限制 集中的网络级配置克服GSMLMT一次只配置一个BSC的限制 整网配置 GU统一的 一体化的配置 集中模式为翻频 大规模邻区调整优化带来大幅效率提升 BSC内 BSC间 跨版本的基站搬迁 并同时自动邻区数据处理 2G3G的互操作增强MBSC MBTS设备面板一体化 实现G U设备的集中管理 支持MRRU资源手工 自动分配 支持2G 3G间邻区调整的统一处理 GUI增强兼容原GLMT建站向导 新增基站组网 小区载频和时隙占用三个层次的GUI视图 建站操作 资源分配更清晰 统一的平台与M2000融合 GU统一的平台 CME竞争优势体现在 新OSS解决方案竞争力优势 CME Page81 零客户端免安装 跨版本支持相对于GSMLMT的版本耦合 以及不同版本并存问题使用WEB模式带来的优势界面直通自由信息组合功能浏览器协助的文件查阅下载功能支持HTTPS 无缝穿越防火墙组网限制MML增强设计 使MML维护效率提升符合业界趋势标书需求NSN的OSS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浏览器的发展 业界支撑丰富 新OSS解决方案竞争力优势 WEBLMT Page82 目录 BSC整体概述多制式演进路径说明BSC6900硬件规格GU共模模块共用的限制GU传输组网 典型组网GU的配置维护解决方案GU下新特性与GO UO的特性差别 Page83 BSC6900关键交付特性 BSC6900V900R011C02版本在BSC6000V900R008C12和BSC6810V200R011基础上提供以下特性 1 公共部分 Page84 BSC6900关键交付特性 2 业务部分 Page85 特性介绍 BSC容灾备份 应用场景 Abis和A接口全IP组网情况下 大容量BSC单点故障对系统影响较大 采用BSCPOOL特性 提升设备组网可靠性 功能简述 BSCPOOL提供了BSC网元级别的备份方案 通过支持1 1互助备份的方式 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强壮性 支持预先定义的容灾备份 仅在主归属BSC发生故障时 基站和小区将全部迁移到从归属BSC上继续为覆盖区域提供移动网络服务 当故障的BSC或其核心网连接恢复正常时 已经迁移的对象将根据配置的策略迁回 Page86 特性介绍 BSC容灾备份 规格容灾恢复时间 10 20分钟 1 1方案中 整个BSC容灾备份的容量相当于一个BSC的容量 配置限制不支持忙时负荷分担功能 即使主归属BSC负载 包括控制面和用户面负载 高 而从归属BSC负载低 也不触发BTS进行重归属 性能统计不考虑容灾前后的指标的关联性 如果BTS归属到从BSC 话统 告警所有都按照从归属BSC上报 暂不实现LICENSE动态调整 POOL内的BSC需要预留LICENSE规格 或者从归属基站 小区不计算LICENSE资源项占用 只能应用于全IP组网环境 Abis接口BTS侧可以使用IPoverE1或IPoverFE BSC侧必须使用IPoverE1或IPoverFE GE 只能使用内置PCU Page87 特性介绍 BSC容灾备份 BSC间接口容灾备份群组内通过IP路由器组网 BSC间接口的路由包括BSC间直达路由和经由MSC侧的接入路由器的迂回路由 迂回路由可以提高BSC间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BSC间接口主要用于心跳故障检测和BSC之间的双归属BTS信息交换 故障检测采用检测对端BSC的发送心跳信息的方式 心跳信息的内容包括 本端BSCID 主归属业务对象状态 从归属业务对象状态 心跳信息承载于BSC间接口的信令通道上 该通道由多条基于IP传输的的SCTP通道组成 Page88 特性介绍 TCPool 应用场景 TCPool技术支持物理上多个BSC网元共享TC资源 提高编解码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在小容量BSC情况下 可节省20 30 的TC编解码资源 同时可节约客户机房占地面积 降低了小容量BSC组网下的网络建设成本 功能简述 TCPOOL方式支持多个BSC网元共享一个大容量的TC资源池 池内的所有TC编解码器资源在所有的主 从BSC间共享 采用负荷分担工作方式 Page89 特性介绍 TCPool TCPool中TC编解码资源分配TCPool组网时 TCPool由主BSC的1至4个TCS组成 TCPool作为整个系统的TC资源池 所有TC编解码器资源在所有的主 从BSC间共享 采用负荷分担工作方式 Page90 特性介绍 TCPool 硬件连线为了提高网络可靠性 Ater接口采用TDM承载的BSC 可以将每个BM均匀地连接到TCPool的所有TCS上 Page91 特性介绍 TCPool 规格TCPool支持的最大A接口CIC数量为23040 TCPool支持FR EFR HR AMR WB AMR等各种语音编码方式 TCPool组网下 A接口支持E1 T1 Ch STM 1 Ater接口支持E1 T1 Ch STM 1 当BSC的Ater接口采用相同的传输组网时 TCS同一个Ater接口单板的不同E1 T1端口 允许连接到TCPool池区中不同的BSC 在A接口采用相同的传输进行组网时 TCS上同一个A接口物理单板的不同E1 T1端口 允许连接到不同的MSC MGW TCPool组网下 在进行BSC版本升级时 要求先升级主BSC的软件版本 再升级从BSC的软件版本 当从BSC的软件版本低于主BSC的软件版本或者主BSC故障时 TCPool也能为从BSC提供业务 一个BSC只能唯一的连接到一个TCPool TCPool最大连接的BSC数量为16 如果Ater口采用IPoverPPP承载 BSC的一对POUc只能连接到同一个TCS的一对POUc上 Page92 特性介绍 动态关闭小区 应用场景 动态关小区功能主要在900 1800双频网组网情况下使用 功能简述 在指定时间段内 如果话务量较低 如果一个900M 泛指900M频段和850M频段 小区可以承载覆盖范围内的1800 泛指1800M频段和1900M频段 小区的所有话务 则可以关闭1800M小区 减少基站功耗 限制 支持按小区级配置可动态关闭的时间段 日期和时间 由于动态关闭会影响网络的容量 因此一般只在指定的时间段低话务段允许小区进行关闭 例如 凌晨24 00 6 00 其它时间段不能关闭小区 以满足吸收话务的需要 需要人工保证允许关闭小区覆盖被同覆盖小区完全包含 该功能需要基站配套 Page93 特性介绍 动态关闭小区 实现原理 当某小区满足动态关小区条件时 BSC在关闭该小区前 先将该小区内的空闲MS重选到其它小区 将进行业务的MS切换到其它小区 在小区关闭后 BSC会周期性对同覆盖小区进行负荷检测 当被关闭小区的同覆盖小区的负荷持续高于小区负荷门限 重新开启已关闭小区 Page94 特性介绍 Ater接口传输压缩 应用场景 Ater传输压缩是指在BSC的TCS插框拉远放置 且Ater接口传输链路基于TDM网络 物理传输Ch STM 1时 使用IPoverPPP方式承载业务数据 功能简述 pTRAU帧是分组化的TRAU帧 采用IP HDLC传输方式时 使用pTRAU帧传输 Ater接口传输压缩时 使用pTRAUoverIP PPP进行传输 该方案仅限于承载Ater接口上的语音业务 Ater接口上的信令链路和维护链路都保持原来的TDM承载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设置 Ater接口传输模式 为 IP 打开Ater传输压缩功能 通过IP技术进行Ater接口链路复用 可达到降低30 以上的传输效率 Page95 特性介绍 Ater接口传输压缩 规格支持Ater传输压缩后 BSC和TC的系统规格保持不变 AbisIP方式或Ater传输压缩方式下 POUc单板支持Abis和Ater共接口单板 限制Ater传输压缩受License控制 Ater接口中间传输限于TDM网络 Ater传输压缩不支持BM TC分离且本地放置的场景 从Ater接口TDM传输升级支持Ater传输压缩时 Ater接口板如果不支持Ater传输压缩 需要更换Ater接口单板 如果Abis接口是TDM传输 从AterTDM升级支持Ater接口传输压缩功能 BM框需要配置DPUc单板 不支持本地环回 语音环回 如果A接口IP化 TC上移到MGW 则不存在Ater接口 Page96 特性介绍 基于IPOverE1的2G 3G共传输 应用场景 2G 3G混合组网 承载网提供E1 T1透传 采用IPoverE1实现2G 3G共传输 特性描述通过TDM时隙交叉功能 可以实现GSM UMTS数据流量复用在同一个SDH网络上 本特性支持在Abis接口实现TDM共传输 Abis接口的TDM传输时隙被2G 3G共享 GSM9 0新增AbisIPoverE1 T1传输方式 支持2G业务的TDM帧或IP包和3G业务的ATM信元或IP包 在Abis接口的TDM传输上共享 Page97 特性介绍 基于IPOverE1的2G 3G共传输 IPoverE1 MBTS SDHnetwork MBSC BTS NodeB POUc CPOS IPoverE1 IPoverE1 功能原理 POUc单板支持同时接入2G 3G的IPoverE1基站 对于不同BTS和NodeB在PPPlink或MPGroup区分基站 对于MBTS 可以共享一个PPPlink或MPGroup 由不同的UDPPORT区分2G 3G不同的流 2G 3G流量共享带宽 Page98 特性介绍 宽带AMR GMSK 应用场景 窄带语音 传统语音编码采样频率为8kHz 语音频率在200Hz 3400HzWideBandAdaptiveMultiRateCodec宽带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解码 WBAMR的编码采样率为16kHz 语音频率范围为50Hz 7kHz 扩展了低频和高频部分 使得语音听起来更加浑厚和清晰 满足了语音业务向宽带演进的趋势 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优质的语音质量 功能简述 WBAMR使用GMSK调制解调方式 支持6 60k 8 85k和12 65k三种不同的编码速率 均使用全速率信道 配置限制需要获取License才能够使用 MSC允许的 语音版本 支持WBAMR A接口IP化场景 需要MGW支持WBAMR MS支持WBAMR 该功能需要基站载频支持 Page99 特性介绍 A接口UDP复用 应用场景 A接口IP传输 MGW支持UDPMUX CN也叫RTPMUX 功能简述 A接口引入IP传输后 由于用户面数据进行了RTP UDP IP封装 引起传输效率下降 通过将A接口用户面数据的多个RTP包复用到一个UDP报文中 降低包头所占比重 提高A接口传输效率 传输效率可以提高30 40 UDPMux仅应用于A接口 有两种复用方式系统仅对UDP报文进行复用 对更高层的RTP报文不压缩 系统不仅仅对UDP报文进行复用 同时对更高层的RTP报文进行压缩 Page100 特性介绍 多模控制器负载切换增强 应用场景 2G 3G混合组网 根据网络覆盖容量进行更有效进行平衡话务功能简述 GBSS8 1版本已经支持2G 3G的负载切换特性 该特性A Iu接口的切换相关消息来传递负载信息 9 0版本在同一个BSC6900下的2G 3G小区切换过程时可在Iur g接口或内部模块通信直接交互负荷信息 2G 3G负载切换的负载信息更加准确 这样切换性能将得到有效提升 Page101 特性介绍 PS切换 应用场景 降低小区切换时对分组业务的中断时长 为分组业务特别是会话类业务提供Qos保障 功能简述 支持BSC内 BSC间 系统间切换3GPPR6版本引入 分组切换技术通过在小区改变前 在目标小区提前分配无线资源 大大减少小区变更时产生的时延 降低分组业务中断时间 9 0版本分组切换算法采用和NACC NC2同样的判决算法 配置限制将 支持NACC 设置为启用 将 网络控制模式 设置为NC0或NC1 将 PS切换支持 设置为启用 从而启用分组切换功能 将 支持NC2 设置为启用 将 网络控制模式 设置为NC2 将 PS切换支持 的设置为启用 从而启用分组切换功能 SGSN支持分组切换 SGSN与BSC之间Gb接口的BVCRESET和BVCRESETACK消息新增了ExtendedFeatureBitmap字段 该字段携带NSE是否支持分组切换特性的说明 MS上报的无线接入能力携带分组切换字段 标识MS支持分组切换 Page102 特性介绍 TBF提早建立 应用场景 能够缩短几百毫秒 约为TBF建立时间 的上行数据发送时延 提升会话类业务的用户体验 功能简述 3GPP协议R7版本引入 在MS实际数据发送之前提前预分配TBF 从而减少业务接入时延 在二阶段分组接入流程中 如果MS需要预分配上行TBF 则在PACKETRESOURCEREQUEST消息中携带提前建立TBF的标志 指示BSCMS需要提前建立该TBF 并将TBF设置为非活动期状态 在下行分组传输过程中需要建立上行TBF时 MS在PACKETDOWNLINKACK NACK消息或者EGPRSPACKETDOWNLINKACK NACK消息中携带提前建立TBF的标志 BSC建立该TBF之后 同样按照上述过程进行处理配置限制 需要终端支持 Page103 特性介绍 MS接收分集 MSRD 应用场景 终端支持的情况下 提高MS的接收灵敏度大约3dB 增大了下行链路的覆盖距离 提升下行链路的抗干扰性能 增加网络下行容量 功能简述 3GPP协议R7版本引入 MSRD通过双天线干扰消除技术 进一步增强终端接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