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doc_第1页
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doc_第2页
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doc_第3页
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审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基于苏州市1994-200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学生姓名高嘉苓学 号06030509专 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冯彩职 称讲师学 历博士研究生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一)选题背景吸引外资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我国弥补国内资金不足、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所具有的良好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全球的投资者置身于这一片热土。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到68.3万家,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9454亿美元,直接吸纳的就业达到4500万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主要包括就业创造效应、就业替代效应、就业损失效应和就业转移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一个地区的就业效应究竟有多大?哪个效应才是最重要的?怎样的产业结构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江苏省苏州市作为我国招商引资的典型外向型经济城市,大批外资企业的涌入无疑为当地百姓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了更深入地研究FDI对苏州市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的影响,有必要对目前苏州市外资的规模和特点、外资创造就业的现状与未来进行考察与分析。(二)理论意义 充分就业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FDI对经济、就业的各方面效应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选择该题的理论意义主要是为了探查经济发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就业的多种效应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主要包括就业创造效应(外资企业由于增加生产而创造了就业岗位,以及外资带动了前后产业链的发展,从而由这些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就业替代效应(由于竞争加剧,为了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国内企业不得不减少自身员工。甚至一些企业因此而破产倒闭,导致就业者失业)、就业损失效应(外商投资企业在实现并购、整合、重组的过程中,因精简人员而丧失的就业机会)、就业转移效应(外商投资和东道国企业的合资并购,挽救了某些濒临倒闭的企业,从而转移了原有企业员工的就业)。那么,FDI对一个地区的就业效应究竟有多大?哪个效应才是最重要的?怎样的产业结构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同时,本文将利用FDI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理论,通过分析FDI对就业量的四大效应,提出相关实现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金融政策,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外资就业效应理论,尤其是FDI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贡献理论。(三)现实意义2009年我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9454亿美元。巨大外资引入的同时,大批外商投资企业亦在国内遍地开花,它们创造了无数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了社会稳定。作为苏州市国家开发区之一的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截止到2009年底,已有13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它们共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而苏州市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园区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3万元和1.3万元。区内90%农户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95%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上岗就业,社会保障覆盖面达100%,企业参保率达100%。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提高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提高劳动力素质、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改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苏州只是我国地区招商引资案例中较为成功的一个。还有许许多多的沿海城市(包括内陆城市)尚处于外资引入困难或使用不当、对经济促进不大的窘迫境地。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我国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问题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和尊严,更与国家社会的繁荣与安定紧密相连。因此,研究苏州市的成功经验,对促进其它地区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为下一步提高地区就业量、直至提升我国总就业量提供了实证依据。二、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经济学家在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关系领域的研究成果作简要的回顾和评述,可以使我们在清晰把握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FDI与就业效应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出一些基本结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基本前提和逻辑起点。FDI 和就业相关关系的文献如下:(一)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Magnus Blomstrom(1997)以美国和瑞典为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就业的影响,认为美国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就业有负面影响,而瑞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就业有正面影响1。Tombazos(1999)发现澳大利亚从东亚地区的初级产品进口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Mickiewicz & Radosevic(2000)对中欧四国对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及斯洛伐克的研究表明:FDI对劳动需求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FDI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存在相关关系2。Misun和Tomsik(2002)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FDI对匈牙利和捷克的国内投资有较强的挤入效应,从而带来了就业的增加,而FDI对波兰国内投资则有较强的挤出效应而使就业减少3。(二)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国内的相关文献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研究:1.关于FDI促进就业总量的研究曹安定和张庆君(2004)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构成就业总量变动的原因,且这种原因是单向的;长期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与非农就业量之间的确存在线性的长期的稳定关系,而且影响显著4。万欣荣等(2005)以利用外资最为活跃的广东省就业市场为例,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的总就业确实存在显著影响5。徐皓(2006)的研究显示,FDI对东盟国家的就业效应很突出。1986-1989年,外资企业为马来西亚创造了68万个工作岗位,1994年其制造业中外资企业雇员人数为52.92万人,占其总雇员人数的43.7%。日本1987-1988年在亚洲的投资企业中,聘用的当地职工占其职工总数的95% 以上6。2.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研究李雪辉和许罗丹(2002)以我国深圳的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集中区域工资增长的影响,反映了FDI对外资集中区域熟练劳动力需求的强度。熟练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将间接刺激东道国加大对熟练劳动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受资国劳动力素质7。魏乐(2004)以韩国为例分析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韩国的外资导向由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为韩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管理人才8。赵江林、江锦凡、张二震与任志诚等人(2004)的研究也认为外资企业通过对员工培训以及将一些生产环节外包,对其战略联盟企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使得雇员在外资及其相关企业工作期间积累了各种技能,并随着人员流动而产生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从而促进了劳动力素质结构的提升9。三、论文结构安排(一)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1.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2.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二)苏州市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现状的分析1.苏州市外资的引进现状2.苏州市当前的就业形势3.以苏州为研究样本的意义(三)苏州市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1.变量设定和区间选择2.模型建立3.分析研究方法与实证检验(四)实证结论分析1.就业创造效应分析2.就业替代/损失效应分析3.就业转移效应分析(五)政策建议1.继续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创造就业机会2.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改善苏州市的软环境3.促进产业关联,拉动产业链就业4.利用技术、人才外溢鼓励自主创业5.调整外资引导策略,改善经济结构四、参考文献1 Magnus Blomstrom.1997.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Home Country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Beg working paper5102 Tomasz Mickiewicz, Slavo Radosevic, Rums Warplane. The Value of Diversity: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in Central Europe During Economic RecoveryJ.University of Tartu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ction discussion paper,2000:5613 Jan Misun,Vladimir Tomsik.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rowd In Or Crowd Out Domestic Investment.J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2002(40):811054 曹安定,张庆君.外商直接投资对非农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5 万欣荣,史卫,方小军.外国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实证分析以广东省就业市场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05,(2)6 徐皓.东盟国家利用外资问题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7 李雪辉,许罗丹.FDI对外资集中区域工资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2):18218 魏乐.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分析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9 赵江林.江锦凡.张二震.外资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