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丹田贯气法是内功.pdf_第1页
少林丹田贯气法是内功.pdf_第2页
少林丹田贯气法是内功.pdf_第3页
少林丹田贯气法是内功.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少林丹田贯气法是内功 包括内家拳 的辅助功 初习内功 许多人最感困难的是丹田取得得气感 所谓得气感即意守丹田或引气 下沉丹田时 丹田处有一股气流跳动 往往有一些人 虽练了很长时间的功 但 毫无丹田得气感 究其原因 既有练功不得法 也关于各人身体素质 丹田贯气 法即是针对上述情况的一种辅助功法 可以练丹田内功的前后行之 具体练法分 三步 第一步 两腿微曲站立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微成内八字 十趾抓地 舌尖轻抵 上颚 悬顶 竖项 微收颔 含胸拔背 沉肩垂肘 提肛松采 松小腹 两手自 然下垂于两腿侧 全身放松 意守丹田 虚心涵空 两眼平视远方或垂下眼帘视 鼻端 第二步 接上势 两手紧握成拳 分别移向后背 以背食指根部 即拳尖 抵住 各一侧的肾俞穴 本穴在第十四脊椎 即腰二椎下凹窝 左右向外各量一寸五分 按之有痛胀感 即为此穴位 要用力 以穴位感到有力或痛胀为宜 然后晃动 腰腹部 先左扭 前仰 右扭 后俯 顺时针成 1 圈 幅度要尽量大 共 晃动 80 100 圈 接着逆时针晃动 80 100 圈 当然 如感晃动太吃力 可循序 渐进 量力而行 注意 晃动时 一定要晃动腰腹部 以小腹丹田部位带动腰部晃动 头部要保持 端正 保持内功身法要求 千万不要以头部去带动腰腹晃动 否则不仅感到吃力 更会导致内气上浮 头晕 脑胀 晃动后稍停 意守丹田 可以两拳尖在两肾俞穴揉动 30 40 下 要用力 以穴 位有酸胀热感为宜 第三步 接上势 两拳变掌 从肾俞穴分别经两胁前移 紧贴小腹 拇指紧按小 腹上缘 余四指向下 紧按小腹下缘 两手虎口相对 中间突出丹田部位 然后 上下拦动小腹 30 40 次 此时意守丹田 气沉小腹 切不可上浮 评论 0 00 妖道小徐 3 级 2008 10 18 楼兰王的是少林网络版的 这玩意没用 评论 0 00 人 韦木 主 2 级 2008 10 18 易精经 评论 0 00 灰色尘埃 3 级 2008 10 18 现在的内功 有是有 但别人都把那当宝 现在就是 入个门派都难 何况还要找师傅 一般的硬气功 在大的武术学校就有学 不过 身体不好的人学不好 评论 0 00 狼牙 4 级 2008 10 18 一 内养功 练者先备一个一寸厚的坐垫放好 然后宽衣解带 正身盘膝而坐 自然盘 单盘 双盘均可 鼻脐相对 全身放松 精神集中 姿势端正 双目微闭 双肩 下垂 不能塌腰 舌抵上腭 自然呼吸 双手掌心朝天结一手印上下重叠 男左 手在上 右手在下 女反之 吸气时意想一股真气自百会穴进气贯注丹田 微 微提肛 呼气松肛 似守非守丹田 进气要缓慢 绵绵长长 功中一切顺其自然 排除杂念 不受外界干扰 放松入静 无忧无虑 使内气随着人的意识引导而贯 通到全身各个部位 初练时每次练半小时 后逐渐延长至 1 2 小时以上 每日 练 2 次 收功 一掌贴于丹田 另一掌覆于其上 男右掌在内 左掌在外 女反之 以肚脐为中心 两手向下向右再向上向左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每三圈放大一 次 渐放渐大 上至心窝下至耻骨两侧至腰侧为限 共 36 圈 然后每三圈缩小 一次 渐缩渐小 沿逆时针方向运行 最后收在丹田处 意念全身之气渐渐收拢 在丹田成团 然后发散至全身四肢百骸 两手掌心对搓发热 擦面 鸣天鼓 36 通 叩齿 36 通 将口水咽入丹田 然后再缓缓起立步行片刻即可 二 炼丹功 炼丹法是为了巩固并加强丹田气感 热感 分为四个步骤来操练 分述如 下 第一步 将丹田处的气团 想象成一个圆球 红色并发光 气团周围还弥漫着灵气 1 以腹正面为平面 意念气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 并逐渐带动弥漫着 的灵气 旋转 36 圈或 72 圈或 108 圈 注意体会转动时的热感 然后逆时针旋 转 36 72 108 圈 2 以会阴到百会的连线为轴 水平面为平面 气团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6 72 108 圈 再反方向旋转 3 以左右两腰侧的连线为轴 身体侧面为平面 气团先向下向后向上向前 旋转 36 72 108 圈 再逆反向旋转 最后收功 同内养功 注意这里气团的 旋转 并非 运行 旋转是指气团在原位围绕一根直线轴 转动 如转动地球仪 运行指气团离开原位 形成一定的运动轨迹 以上 1 3 分别以身体正面 水平面及身体侧面为平面 下同 有两点很重要 一是炼丹第一步必须在内养功有成效 即丹田热感 的基础 上才能加练 二是气团的旋转必须是缓慢而均匀的 不能忽快忽慢 要耐心地体 会它的旋转 由于是以意引气 故不能急燥 否则可能出偏差 第二步 第一步练习纯熟 气感很强后 可改练第二步 方法如下 1 以肚脐为中心 以身体正面为平面 气团作顺时针圆周运行 渐行渐放 渐大 左右至两髋骨 上至心窝 下至耻骨 为最大 共 36 周或 72 周 气向 上提时配合吸气 气向左向下时配合呼气 注意 1 气团运行均匀 缓慢 要耐心体会 2 转圈要尽量成圆形 不能转弯抹角 然后反方向运行渐收渐 小收至肚脐 配合呼吸 圈数同上 2 带脉运行 先将丹田之气向前引向肚脐 然后向右腰运行 呼气 接着 将气向后腰命门向左腰侧运行 吸气 再从左腰侧经肚脐向右腰侧运行 呼气 如此缓慢运行 36 周或 72 周 再逆方向运行 36 周或 72 周 最后回收丹田 3 将丹田气沿任脉向下引向会阴穴 呼气 再引向长强 上提命门 吸气 从命门向前透出至肚脐 再沿任脉向下 呼气 如此运行 36 周或 72 将气引 回丹田 最后收功 同内养功的收功 下同 注意 1 必须等第一步练习纯熟后方可改练此步 不可操之过急 2 气的运行必须缓慢 均匀 第三步 第二步练习纯熟后 可改练第三步 1 以身体正面为平面 以中脘穴与中枢穴连线的中点为中心 引气运行 渐行渐放渐大 共 36 周或 72 周 左右扩至两肋 上至天突 下至耻骨 先顺 时针运行 再逆时针运行 配合呼吸 2 以带脉运行为原型 引气向上螺旋顺时针运行 渐升渐高 至与天突穴 同高的水平面为止 36 圈或 72 圈 然后反方向运行 渐降渐下 回复至带脉 再收回丹田 注意配合呼吸 3 呼气 将其气从丹田降入会阴 吸气 从会阴引气到长强 沿督脉经命 门 中枢至大椎穴 呼气 再将气前透至天突穴 沿任脉向下经中脘 肚脐 丹 田 向下至会阴 再吸气 如此周而复始 可行 36 或 72 周 第四步 第三步完成后 气感已很强烈 并能意领气走 气随意行 这时外在的锻炼 排打起着决定性作用 此时气通大小周天已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现将气的运 行路线及呼吸的配合详述如下 1 带脉运行 36 或 72 圈 2 小周天行功 呼气 将丹田之气向下沉入会阴 吸气 将会阴之气经长 强 闭后阴 沿督脉上经命门 中枢 大椎 后枕至头顶百会穴 呼气 引百会 气向前经印堂 人中 天突 膻中 中脘 向下降至丹田 如此提降沿小周天运 行 共 36 周或 72 周 然后在带脉行功及小周天行功纯熟的基础上加练大周天行功 大周天行功方 法如下 呼气 将丹田之气沿两足三阳经向下降至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