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问题.doc_第1页
聚焦解决问题.doc_第2页
聚焦解决问题.doc_第3页
聚焦解决问题.doc_第4页
聚焦解决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解决问题,打造魅力课堂曾有人将数学的英文单词Math拆开为Mental Abuse To Humans(对人类的精神虐待),以示对数学的恐惧。也有人很励志地说:“全靠数学的打击,才有了现在如此坚强的自己。”一、关于“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课标中对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问题解决只是课程目标达成的一个维度。课标总目标的“问题解决”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方式,是展开课程内容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学生应该掌握和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也是我们的课程目标。问题解决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决数学学科的问题,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今天探讨的“解决问题”就属于后者。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里面只是一个小点。我们往往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其中新授课又可以粗略分为: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教学、几何形体教学、数学思考教学等等。(2)“解决问题”与“应用题”:从实质上说,“解决问题”教学和“应用题”教学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学会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在编排上有很大不同。原来的应用题相对独立于其他知识而单独编排,与其他知识联系不够紧密,应用题的解法有固定的套路、格式,从而导致学生不去分析数量关系,机械地套用格式,学生遇到问题就开始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等非思维性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和应用意识培养不利。现在的教材将应用题教学与运算教学紧密结合,重视用运算去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是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都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方法。”解决问题关注的是:当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数学思想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模型的建立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解题技巧,还有运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分析。要把握的3个不变和2个变。3个不变是:基本概念不变,基本数量关系不变,核心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把握不变。2个变:过程中要有情境;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策略由单一变为个性化。二、研讨如何进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1)“解决问题”教学的定位: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找出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探索,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处理问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如何从问题中发现隐含的关系,学会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获得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教育价值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用数学的态度看待世界。解决问题教学的三大要求:一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二是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合作交流,养成反思、评价的习惯。(2)“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四化”:问题情境生活化;问题解决活动化;解决策略多样化;学习方式开放化。1、情境导入。问题情境应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目标性、趣味性、开放性、现实性等特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基于真实任务的数学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将数学问题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看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参与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2、探究新知。阅读理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分析解答。(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构建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明确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画图、列表、猜测与尝试、情景模拟、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先独学尝试。“没有独学的合作是低效的合作。”再交流展示。加强画图指导。“方法多样化,更要方法最优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问题得到解决还不够,还要说出他们是怎样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情境模拟、摆学具、画图等,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再结合图用概括的语言表征数学问题,将自己的理解以外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反思梳理。一般可组织学生思考3个问题,逐步让学生学会回顾与反思的方法: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用到了什么方法?解决的思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点拨提升。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哪里最容易出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来避免这个错误?3、巩固练习。4、总结回顾。(3)激励与评价只要花点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我相信你肯定能想出来。不要害怕出错,因为人变聪明往往是从错误开始的,让我们在错误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换一个角度思考,你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每一次展示都是你成长的记录,希望你认真对待,给自己留下美好的记忆!关注和评价学生的几个方面: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4)习惯和意识认真审题习惯、画图习惯、验证意识、倾听的习惯、表达说理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三、用方程解决问题学生从五年级开始学习方程,这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对小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它将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会用代数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并发展学生的代数思维呢?(1)由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所发生的变化:一是思维对象的改变。思维对象由原来的运算发展为对关系的思考,其中不仅包含计算,还包含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代数思维是顺向思考与逆向思考的结合,将未知与已知同等对待,一同纳入问题的分析之中。三是思维程序模式的改变。代数思维程序是先将等价的现象、数量关系进行描述,通过抽象进行数学化表达,进而解决问题。史宁中教授曾说,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模型思想(从信息中建立等量关系),二是化归思想(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优化思想)。(2)方程教学的重点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着力培养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从信息中建立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3)学生学习中的问题1.方程有无优势的理解。“方程是打开学生解决问题的另一扇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都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2.难以从信息中提取等量关系。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将思维对象从数值计算转移到抽象的数量关系,将已知与未知一起放入算式参与运算,这一思维方式还未形成,需要逐步适应。3.等量关系与方程不对应。用方程解决问题建模的全过程:先让学生用自然语言阐述要解决的问题(审题);再抽象成数学语言(画图);然后找出等量关系;最后用数学符号列方程并解决问题。4.列出方程不会解。“选加毋减,宁乘毋除”(4)教学建议1.聚焦思维对象,重视寻找等量关系。建议在简易方程单元教学结束时,安排“等量关系”一课,就如何找等量关系进行讨论,系统总结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明晰方法有助于灵活选择。找等量关系常用方法: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如:爸爸今年33岁,比小明年龄的3倍还多6岁,小明今年几岁?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常用的公式。如:长方形的周长是34厘米,长是12厘米。宽是多少厘米?根据关键句。果园里有桃树240棵,梨树棵树的2/7和桃树棵树的3/8一样多。梨树有多少棵?2.重视用不同形式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从多方面入手,如:根据信息写数量关系;画示意图或线段图。开始阶段要求先列等量关系,再列方程。数形结合不仅有助于清楚地分析数量关系,还有助于学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明、形象化。3.逐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算数方法重在让学生用已知去表达未知,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从问题入手、或从条件入手。方程要把相等的两个量或事物表示出来,已知和未知均按照相应关系表达出来,都要参与其中。教学中,“不要过于强调已知、未知,而要强调用数学符号把等量关系表达出来。这是根本,是学生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