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课教师教案( 2009 2010 学年 第 二 学期)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教师 周卫鸽 系 部 基础管理部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课题名称 湖 心 亭 看 雪 授课日期第 8 周授课班级08强化班人数47课型讲读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2010年4月10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张岱及其时代背景,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3、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内涵。过程与方法1、在课文学习中理解白描手法并懂得怎么样运用白描手法。2、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感受诗情画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培养对古代诗文的喜爱之情。2、感悟作者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重点1、 多形式朗读课文,读出韵味和感情,熟读成诵。2、 揣摩文中运用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感悟作者游湖的“痴”与雅趣及其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方法自学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法、点拨法、比较阅读法。(同读、同议、同评)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检查预习,铺垫引入 杭州的西湖一直以她的秀丽风光吸引着人们,文人墨客为她魂牵梦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知道多少?(学生吟诵)是啊,同学们,如果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如果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那么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孤寂落寞,那么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内心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1、走近作者2、了解背景 3、认识湖心亭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者听录音,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个字音: 崇祯(chng zhn) 打更(n) 更有此人(gng)毳(cu)衣 雾凇(sn) 沆砀(hndn) 一芥(ji) 拏(n) 铺毡(zhn )2学生个读,师生简评。3学生齐读课文,同桌之间讨论交流预习,参照课文注释,疏通文句,粗知文意。4学生再读课文,试背课文。三、精读文本,感知文意这一部分由“叙事初探张岱情、西湖冬景雪亦奇、共赏奇景品雅趣”三个环节组成。希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共同学习,我们能感到张岱确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景”,并且在这样的奇景中蕴含了作者与众不同的“雅趣”。 (一)、“叙事初探张岱情” 就本文的记叙要素,提两个问题:1、作者晚年写陶庵梦忆,明朝已亡,纪年却仍用“崇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本文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而本文却为什么用近一半的篇幅写人?学生讨论,明确(二)、“西湖冬景雪亦奇”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那么张岱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奇景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赏析文中写景的三个句子,提问:(1)针对第一句话,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得最传神,为什么?这一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点拨,明确,理解(2)第二个句子中“雾凇沆砀”描写了怎样的景致?“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点拨,明确,理解(3)第三个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请你就这几个量词谈谈用词之妙。点拨,明确,理解【细腻的品读,读出内涵,读出妙处。并理解本文的白描手法】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接着“共赏奇景品雅趣”。(三)、“共赏奇景品雅趣”(1)请学生自己去找表现作者情趣的词有哪些?点拨,明确,理解(“独”、“喜”、“痴”三个字)教师适时选择提示以下问题思考:“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作者在巧遇时的心情如何?为什么大喜?体会“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感情?“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文章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含义?“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湖心亭巧遇一事。你们认为作者在写景和叙事的时候融入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交流。师点拨,明确。(师对这一部分小结)四、齐读齐背,师生共读再品味五、比较鉴赏 拓展迁移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一个人,登台长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个人,登高作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人,独往湖心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个人,寒江钓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我们一起回顾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1学生背诵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学生思考,交流,明确。六、课外拓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能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应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愉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学们,我们也试着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中,让我们在景物描写中感受你当时的思想感情。七、作业布置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2、试着运用白描手法,模仿写一段关于雨、霜、或者其它的文字,要注意情感与景的交融。3、就“我看古人之痴”为话题,课后练笔。最后,全体学生和老师齐读湖心亭看雪,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结束了这堂课的教学。八、附录板书设计: 赏雪景寄情山水 品诗人感悟意境 独驾小舟赏雪景 偶逢知己饮亭中在这一环节中,先检查学生搜集到的关于西湖的诗词,学生诵读描绘西湖的诗句。布置了预习,可让学生介绍,也可中途由老师切出,PPT展示。师检查学生预习,教师预设重点字词全班解决。继续读课文,再次感受。教师播放名家诵读录音,让学生由诵读入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精读文本过程中要学生思考张岱在雪中的湖心亭深埋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句子。通过教师点拨、提问,师生共析,理解。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用多媒体显示有关描写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白描手法。进而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师生再次在诵读中体味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特点。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当提示,学生明确。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味异同,加深理解。学生课外练笔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结合多媒体回放一下雪景的画面,结合名家吟咏,将课堂气氛引入高潮。师生活动教师:讲解、归纳、演示、点拨、评价学生:朗读、思考、讨论、分析、背诵讨论与小结张岱的小品从来不爱讲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绘人生。在这篇游记中,作者的态度、举止,也只是静静地观赏、静静地体味。凡是情绪比较活跃的地方,都是从他人写出。见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游湖之“痴”的是“舟子”。他始终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会于心而难以言说,亦令读者有会于心而已。教学后记及改进措施讲完这一课,有一点体会颇深: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