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总结(必修二).doc_第1页
文言文总结(必修二).doc_第2页
文言文总结(必修二).doc_第3页
文言文总结(必修二).doc_第4页
文言文总结(必修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一、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gu)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i)稽(j)山阴之兰亭,修禊(x)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ng),所以(21)游目骋(ch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夫(f)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q)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n)得于己,快然(31)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 d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作品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饮酒一杯,咏诗一首,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清明爽朗,和风习习。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恬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他们做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作品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会:集会。3、会kui 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4、修禊(x)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6、毕至:全到。毕:全、都。7、少长:年少的年长的。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8、咸:都。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10、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引申为高。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18、是日也:这一天。19、惠风:和风.和畅:缓和。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21、所以:用来。22、骋:使奔驰(使动用法)23、极:穷尽。24、信:实在。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26、取诸:从中取得。27、悟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30、静躁:安静与躁动。暂:短暂,一时。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32、(曾)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曾:竟然。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36、向:过去、以前。37、陈迹:旧迹。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40、期:至,及。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44、喻:明白。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文言知识古今异义1.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3.是日也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4.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表凭借,用来。;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一世古义: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 胸前; 心里存着; 打算。8.向之所欣古义:过去,从前。今义:对着9.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修辞修辞手法:互文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句式a) 判断句修禊事也死生亦大矣其致一也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c)省略句映带(于)左右列坐(于)其次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引以(之)为流觞曲水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小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死生亦大矣, 大事,形容词作名词。映带左右。环绕,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喝酒,名词作动词。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 动词的使动用法。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使感叹产生,动词的使动用法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形容词作动词。一词多义(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2、 一样。例:其致一也3、将.视为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 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6、修守战之具:整治7、余独好修以为常:修身养性(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4、期(j)年之后:周、满 、满一年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七)之 1、 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4、 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5、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八)犹 1、还,而且,仍然。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好像。例:亦犹今之视昔通假字趣舍万殊 “趣”通“取”, 取向。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游目骋怀二、赤壁赋壬(rn)戌 (x)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1不兴。举酒属(zh)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o)窕(tio)之章。少(sh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n)而歌之。歌曰:“桂棹(zh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o),不绝如缕。舞幽壑(h)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妇。苏子愀(qi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舻(l)千里,旌(jng)旗蔽空,酾(sh)酒临江,横槊(shu)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o)于江渚(zh)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o)樽(zn)以相属(zh)。寄蜉(f)蝣(y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哀吾生之须臾(y),羡长江之无穷。挟(xi)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zhn)更酌 (zhu)。肴(yo)核既尽,杯盘狼籍(j)。相与枕藉(ji)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漂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客人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苏轼的容色改变,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苏轼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杯盏重新饮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补:(后)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o)。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h)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o)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go)之下,揖(y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的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写作背景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注释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2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在壬戌。3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4徐:舒缓地。5兴:起,作。6属:通“嘱(zh ),劝人喝酒。9少焉:一会儿。11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1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13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14遗世独立:超越尘世,独自存在。16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18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1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湘夫人20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21倚歌而和(h)之:合着节拍应和。倚:依,按 和:同声相应。2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23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24缕:细丝。25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26泣孤舟之嫠(l 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27愀(qio 巧)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29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3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33缪:通缭盘绕。34郁:茂盛的样子。37舳舻(zh l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38酾(sh)酒:斟酒。39横槊(shu ):横执长矛。40侣鱼虾而友麋鹿:把鱼虾、麋鹿当做好友。侣 :伴侣,这里用作动词。麋(m):鹿的一种。41扁(pin )舟:小舟。43寄:寓托。44蜉(f)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45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46须臾(y):片刻,时间极短。47长终:至于永远。48骤:突然。49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50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51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52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5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5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ng ):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55适:一作“食”享有。56更酌:再次饮酒。57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58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59枕藉:相互枕着垫着。60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通假字1、举酒属客 (“属”通“嘱” 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 盘绕,环绕)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6扣舷而歌之 (扣通“叩”,敲打)古今异义1、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越过。今义:欺辱,欺侮。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辽阔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5、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体育竞技活动。6、知不可乎骤得古义:屡次,数次今义:急速,突然。词类活用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3、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4、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5、泣:泣孤舟之嫠(l)妇(使动,使哭泣)6、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7、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8、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9、东: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往东)10、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11、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12、.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13、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14、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三、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hng)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xu)窈(yo)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ng)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f),余弟安国平父(f)、安上纯父(f)。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注释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也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讲,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瑰丽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危险遥远的地方,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惑的地方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由此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把那些(有关的)传说弄错而不能说出真名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而要谨慎地采取传闻材料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我的弟弟安国,字平;安上,字纯。(父(f)通甫。甫,是古代对男性的一种书面尊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安石记。(也作“临川王某记”。这里“某”是古人写文章时惯用的谦称)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4.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5.问其深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7.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8.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9.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11.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14.往往有得。 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15.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走。文言固定句式1.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的人。)2.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3.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省略句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8.(余)遂与之俱出判断句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此余之所得也4.所谓华(hu)山洞者,以其乃华(hu)山之阳名之也5.今言“华(hu)”如“华(hu)实”之“华(hu)”者,盖音谬也倒装句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多义词1. 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