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教学设计日期:学校:实验小学授课人:班级:学科:数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导入教学要素3.老师激趣引入,防与学生为敌。(看+听)2.学生回忆算法,防泡沫。(听+讲)1.回顾旧知识的内容,防泡沫。(讲+想+听)探索新知8分钟3.指名汇报,防泡沫。(想+听)2.同伴交流,防不参与。(动静转换)1.自己读、算、讲,防假学。(想+做+小动) 总结方法笔算方法 8分钟4.展出作品。(想+做+动静转换)3.六人小组合作,运用图文表达呈现方式,防形式单一。(想+做+小动)2.检查汇报,讨论。防空讲,防泡沫。(动静转换)1.六人小组交流,防形式单一。(想+听+讲+小动 ) 强化成果8分钟4.教师总结。(动静转换)3.团队成果展示,防泡沫,(讲+听+看+小动)2.优秀小组汇报,防空讲。(想+讲)动静转换1. 团队成果展示,浏览作品进行评价,防泡沫,防形式单一。(做+讲+听+想+大动) 6分钟教学目标:1. 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方法,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方法,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算理。课型方式:要素组合课课时形态:标准课学习卡一:同伴合作,互说互教。9 3= 90 3 = 900 3 =算理:90里面有( )个十,( )个十除以3等于( )个十,是( )。 900里面有( )个百,( )个百除以3等于( )个百,是( )。 学习卡二: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1.列竖式并计算。:9003 9639633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解答后小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深入组中帮扶弱势群体,收集有效资源。3.汇报笔算方法。1.总结算法算理:先从( )位除起。 商最高位写在( )位上,除到( )位,商就写在( )位上。2.学习卡三:1、每人出2道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题目,考你的同伴。2、小组内互相批改。 1.小组内互相说算法,强化算法算理: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百位上除好后还要把十位、个位上的数分别移下来继续除。2.汇报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与反思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自然、合理,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与探究,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加信息量。在合作中通过讨论、同伴互教,效果很大,参与度高。通过互说算法算理,使学生把算法算理加以强化建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学设计日期:学校:实验小学授课人:班级:学科:数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复习导入教学要素3.老师激趣引入,防与学生为敌。(看+听)2.学生谈算法,防泡沫。(听+讲)1.回顾旧知识的内容,防泡沫。(讲+想+听)探索新知3 7分钟3.指名汇报,防泡沫。(想+听)2.同桌交流,防形式单一。(动静转换)1.自己读、算、讲,防假学。(想+做+小动) 巩固算法方法 5分钟4.展出作品。(想+做+动静转换)3.六人小组合作,运用图文表达呈现方式,防形式单一。(想+做+小动)2.检查汇报,讨论。防空讲,防泡沫。(动静转换)1.六人小组交流,防形式单一。(想+听+讲+小动 ) 强化成果13分钟4.教师总结。(动静转换)3.团队成果展示,防泡沫,(讲+听+看+小动)2.优秀小组汇报,防空讲。(想+讲)动静转换1. 团队成果展示,浏览作品进行评价,防泡沫,防形式单一。(做+讲+听+想+大动) 5分钟教学目标:1. 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商1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商1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商1的算理。课型方式:要素组合课课时形态:标准课学习卡一:189 3 = =算法算理:1、除要一位一位地除,先除( )位,再除( )位,最后除( )位;除到( )位,商就写在( )位上。 2、百位不够商1,就除到( )位,商写在( )位上。学习卡二:1、你会算吗?8162 = 357 4 =2、 同伴互相批改。3、 算法算理:1、除要一位一位地除,先除(百 )位,再除( 十 )位,最后除( 个 )位;除到( 哪一 )位,商就写在( 那一 )位上。 2、百位不够商1,就除到( 十 )位,商写在( 十 )位上。学习卡三:1、考考你的同伴!每人出1道百位不够商1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题目。2、 小组内互相批改,把成果贴到大卡。3、 汇报,展示浏览。学习卡四:你学会了吗?算法算理:1、除要一位一位地除,先除( )位,再除( )位,最后除( )位;除到( )位,商就写在( )位上。 2、百位不够商1,就除到( )位,商写在( )位上。2.汇报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与反思商是三位数的算法算理与商是两位数的一样,在复习中引入新课,激起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与探究,最后建立算法算理的模型,让学生牢牢掌握算法算理。在合作中通过出题考同伴、同伴互教,参与度高,扫除学困生不会的问题。通过互说算法算理,使学生把算法算理加以强化建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教学设计日期:学校:实验小学授课人:班级:学科:数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问题导入教学要素3.老师激趣引入,防与学生为敌。(看+听)2.学生谈算法,防泡沫。(听+讲)1.直接让学生解决问题,防泡沫。(做+想+听)探索新知8分钟3.指名汇报,防泡沫。(想+听)2.总结算法算理,防假学。(动静转换)1.自己解决、算、讲,防假学。(想+做+小动) 总结方法笔算方法 4分钟3. 六人小组合作,运用图文表达呈现方式,防形式单一。(想+做+小动)教2.检查汇报,讨论。防空讲,防泡沫。(动静转换)1.六人小组交流,防形式单一。(想+听+讲+小动 ) 强化成果12分钟3.教师总结。(动静转换)2.优秀小组汇报,防空讲。(想+讲)动静转换1. 团队成果展示,浏览作品进行评价,防泡沫,防形式单一。(做+讲+听+想+大动) 6分钟教学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商的中间、末尾为什么要商0.课型方式:要素组合课课时形态:标准课复习学习卡一:你会解决吗?教教你的同伴。树上一个果都没有,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多少个?学习卡二:你发现什么?09 = 08= 04 = 0100 = 学习卡三:1.你会解决吗3天产鸡蛋306个。前3天平均每天产多少千克?2.除要一位一位地除,从高位除起,先除( )位,再除( )位,最后除( )位;除到( )位,商就写在( )位上。3.十位不够商1,就商( )。4.同伴互相批改。1. 出示数学信息:这些鸡2天共产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2.学生独立列算式:98623.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然后同桌交流估计的方法。4.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吗?5.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1.小组内互相说算法,强化算法算理:除要一位一位地除,从高位除起,先除( )位,再除( )位,最后除( )位;除到( )位,商就写在( )位上;十位不够商1,就商( )。2.汇报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与反思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学生学得扎实。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算法算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在合作中通过讨论、同伴互教,效果很大,参与度高。通过互说算法算理,使学生把算法算理加以强化建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生活中的连除问题教学设计日期:学校:实验小学授课人:班级:学科:数学内容:生活中的连除问题复习导入教学要素2.学生谈算法比较算法,防泡沫。(听+讲)1.复习基础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讲+想+听)探索新知3分钟3.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想+做+小动)2.同伴交流,防形式单一。(动静转换)1.先自主练习,小组交流,指名汇报,防泡沫。(想+听)。 总结方法笔算方法 分钟2.检查汇报,纠正。防空讲,防泡沫。(动静转换)1.先自主解决问题,防假学。(想+听+讲+小动 ) 强化成果17分钟3. 教师总结。(动静转换)2.优秀小组汇报,防空讲。(想+讲)动静转换1. 小组内说,防泡沫。(做+讲+听+想+大动) 5分钟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解答。课型方式:要素组合课课时形态:标准课1.复习 3456 60432出示问题情境,学习卡一:(同伴合作)寻找关键字,列式解答。3. 学生自主学习。4.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学困生适当的指导。方法一:(1)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2)再算出每层放多少本? 方法二:(1)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2) 再求出每层放多少本?2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学习卡二:1、学校有一栋3层的教学楼,每层有4个教室。这栋楼上一共有540人。平均每个教室有多少人?2、每组多少人?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主解决,再在组内汇报交流。其他组员注意倾听,有好的建议或问题及时在组内提出。学习卡三:课本P11“想想做做”第1、3、5、6题。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主解决,再在组内汇报交流。其他组员注意倾听,有好的建议或问题及时在组内提出。1. 小组内互相说算法,强化算法算理。2.汇报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与反思在教学中,让学生弄清每一步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加深理解。发现有部分学生第一步用乘法计算(43),但让他们不能说出这个算式的实际所表示的意义。在自主学习中合作,通过讨论、同伴互教,效果很大,参与度高。通过互说算法算理,使学生把算法算理加以强化建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年、月、日教学设计日期:学校:实验小学授课人:班级:学科:数学内容:年、月、日复习导入教学要素3.老师出示目标,防与学生为敌。(看+听)2.学生谈问题,防泡沫。(听+讲)1.通过预习,找出已知点和未知点,防泡沫。(讲+想+听)探索新知8分钟3.指名汇报,防泡沫。(想+听)2.同伴互考,防形式单一。(动静转换)1.自己读、算、讲,防假学。(想+做+小动) 巩固训练 3分钟3.先整体练习,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想+做+小动)2.检查汇报,讨论。防空讲,防泡沫。(动静转换)1.学生自主练习,防假学。(想+听+讲+小动 ) 谈收获15分钟3.教师总结。(动静转换)2.优秀小组汇报,防空讲。(想+讲)动静转换1. 小组内说,防泡沫。(做+讲+听+想+大动) 4分钟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大小月的判断方法。2感受数学的气息和科学的魅力。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教学难点:从知识的本源知道大小月的知识,掌握其判断方法。课型方式:要素组合课课时形态:标准课一、求知角1.预习书本P1718。思考:一年有( )个月,其中有31天的月份有( ),有30天的月份有( )。今年的上半年有( )天,下半年有( )天。2.试做“想想做做”的题目。3.揭示课题,认定目标。1. 同伴交流预习成果。2.教师巡视,小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深入组中帮扶弱势群体,收集有效资源。3.汇报学习成果。4.巩固概念。(1)强记法。 (2)拳记法。 (3)儿歌法。 (4)记大月。1. 完成“想想做做”P18第12题。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用什么办法计月的天数的。然后集体讨论。还有学生当时生成的问题2.小红的生日在9月,这个月有( )天。2年=( )个月4个星期=( )天3日=( )小时25个月=( )年( )个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与反思通过预习导入新课,自然、合理,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求。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理解水平的差异,我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掌握今天的新知。在合作中通过讨论、同伴互教,效果很大,参与度高。通过互说收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平年和闰年教学设计日期:学校:实验小学授课人:班级:学科:数学内容:平年和闰年复习导入教学要素3.老师激趣引入,防与学生为敌。(看+听)2.学生谈算法,拿出预习作业,小组交流,错的订正,防泡沫。(听+讲)1.回顾旧知识的内容,防泡沫。(讲+想+听)探索新知3分钟3.全班交流,反馈强化。2.同伴交流,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防形式单一。(动静转换)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防假学。(想+做+小动) 总结方法笔算方法 分钟2.检查、汇报。防空讲,防泡沫。(动静转换) 1.有个人学习、有同伴合作,有观察、有计算,防形式单一。(想+听+讲+小动 )强化成果17分钟3.教师总结。(动静转换)2.优秀小组汇报,防空讲。(想+讲)动静转换1. 团队成果展示,浏览作品进行评价,防泡沫,防形式单一。(做+讲+听+想+大动) 5分钟教学目标:1. 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2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教学重点: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课型方式:要素组合课课时形态:标准课一、复习旧知看2011年的年历卡填一填。这一年是大月的月份有( ),是小月的月份有( ),2月份有( )天,今年是( )年。二、求知角1.预习书本P1921。2.试做“想想做做”的题目。3.揭示课题,认定目标。1探究活动一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2004年和2005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哪一天出生的?探究活动二认识平年和闰年,2004年和2005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04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1. 观察19972008年的2月的天数,完成问题。先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你还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2. 那么公历年份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呢?各小组在19972008年这12个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3. 教师总结算法,强调“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1. 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小组合作写到大卡上。2. 汇报展示。3. 教师点评。评价与反思通过复习、预习导入新课,自然、合理,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与探究,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加信息量。“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个难点,我用快速除法来训练,效果很好,参与度高。通过以图文结构展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日期:授课人: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巩固提高小 结教学要素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内容: 平移和旋转有了上节课的知识,学生对新知识很感兴趣。 4分钟对新知识掌握很快。18分钟能很快很好的判断平移和旋转。15分钟 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好。 3分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教学难点:课型方式:要素组合方式。课时形态:标准课1、用玩具小汽车演示平移的过程,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玩具小汽车发生了什么变化?2、指出:像小汽车这样从一头移到另一头,叫做平移。(板书;平移)3、再次演示,要求学生在感受小汽车平移过程的同时注意汽车轮子的运动。4、指出:像轮子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板书:旋转)5、揭题:平移和旋转1、说明:在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出示P24页例题图,解释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2、做“想想做做”第1题,判断所提供的图中物体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1)独立思考。(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3、做“想想做做”第2题: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交流4、做“想想做做”第3题:你会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吗?1、出示P24例题图教师说明:虚线表示平移前的位置,实线图表示平移后的位置。2、观察小房图,设疑:你能看出小房图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吗?你是怎么看的?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明确:看图形平移了几格,不是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图形平移的距离实际是图形中每个点的平移距离。小结:要看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的点,再数一数中间有几格就可以了。说说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吗?日期:授课人: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巩固提高小 结教学要素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内容: 美丽的花边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 4分钟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很好。18分钟感受生活中的图案的美。15分钟 合作后,学生在小组的学习卡上写成果。 3分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型方式:要素组合方式。课时形态:标准课1、谈话:班级举行手抄报比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设计出了不同的作品。2、欣赏两张手抄报:陈震的作品版面文字密密麻麻,瑶瑶的作品在每一个小板块之间有简单的花边,版面清晰而美丽。3、提问:请同学们当评委,说说谁的作品更漂亮。为什么?4、揭示课题。1、初步感知出示例题图的花边。分组讨论:这几条花边有什么特点?猜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尝试操作谈话:同学们对美丽的花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自己也尝试画出一条美丽的花边?出示教科书“画一画”第一个图案,请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指导。3、再次操作。学生再次尝试,做教科书“画一画”第2个图案,教师巡视,注意对学困生的指导。学生相互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1、欣赏作品(课前收集的花边)2、评价总结教师总结鼓励:平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多,瑶瑶就是一个爱动脑筋、敢创作的的学生,所以她能把普普通通的手抄报,通过小小的花边装扮得非常漂亮。谈话:我们班又该更换黑板报了,老师还想装扮一下我们教室的宣传栏,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创作的美丽的花边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好不好?日期:授课人: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巩固提高小 结教学要素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内容: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让学生运用学过的估算来算一算。 4分钟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边添写1个0。)学生掌握较快。18分钟学生难呢过很好的独立完成。15分钟 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快。 3分钟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课型方式:要素组合方式。课时形态:标准课1、谈话:我们班的小朋友每天都喝牛奶,今天我们一起到三年级看看他们的牛奶是怎样分配的,好吗?2、出示例题图及问题:三年级有117人,每人1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1、教学例题(1)列算式。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这个信息。板书: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列式:1210= ( )(2)探讨1210的算法谈话: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10箱牛奶一共有多少瓶?2、教学“试一试”出示问题: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同学喝?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列式:1230= ( )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里相互讨论,谈出自己的想法。在班内交流,得出最佳方案。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改正错误。分析每组题之间的联系。2、做“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回答,讨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得到的数的后边添写2个0)3、做“想想做做”第4题4、做“想想做做”第5题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2、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练习册日期:授课人: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巩固提高小 结教学要素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学生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的知识打好基础。 4分钟2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笔算的方法,让学生很好的掌握。1通过动手操作及多媒体形象演示,调动学生感观,突破教学难点。18分钟练习设计有一定的梯度,既有基础的又有综合性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最后一题具有开放性,发散了学生的求异思维。15分钟 3分钟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课型方式:要素组合方式。课时形态:标准课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奶”问题也不例外。2、出示例题情境图3、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想、做、讲)出示问题: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列出算式:2812= ( )1、明确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订牛奶到底要交多少钱呢?(算一算)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3、小组交流: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看、想)4、整理汇报: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1)28+28+28+28=336 (连加)(2)先算半年要多少钱,再算一年要多少钱?286=168,1682=336 (连乘)(3)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多少钱,再合起来。2810=280,282=56,280+56=336 (乘加)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再算出正确答案。4、做“想想做做”第5题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日期:授课人: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巩固提高小 结教学要素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内容: 乘法估算情境图很好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4分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乘积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学生学得很快。18分钟中间算式的得数比上边算式的得数大,比下边算式的得数小。可以用上下的算式来估算中间的算式。这个难度较大,个别学生没掌握好。15分钟 经过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 3分钟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教学难点:课型方式:要素组合方式。课时形态:标准课谈话:(出示例题情境图)今天,明明邀请我们去他家美丽的牧场参观。通过他的介绍,你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明明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1、谈话:估算一下,明明家1天大约可挤奶多少千克?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估算的?4、引导评析:你觉得他的估算方法是否合理?(教师对学生估算中的合理之处应给予充分肯定)5、计算验证:我们估算的对不对呢?请你用竖式计算进行验证。(提醒学生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6、比较交流:比较笔算和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笔算,再口头估算加以验证。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每组3道题,上下两题可以口算,中间1题要列竖式计算,然后把3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在班内说说自己的发现。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独立估算,完成连线。同桌交流估算方法。集体交流,指出: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他们相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4、出示:5842 3162 6839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2、指导阅读:“你知道吗?“3、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日期:授课人: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巩固提高小 结教学要素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大部分学生都掌握比较好,个别学生还需加强。 4分钟用算式来验算,学生掌握得好,但用文字表述还不够顺。18分钟学生完成得较好。15分钟 本节课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学得很开心。 3分钟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型方式:要素组合方式。课时形态:标准课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例题情境图)2、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出算式吗?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1、探讨算法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2530的积呢?谈话: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交流计算方法:2、掌握方法。介绍方法:教师边讲述边板书:提问: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列式计算?为什么?4、揭题,板书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说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1、做“想想做做”第2题的第1组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改正错误。2、做“想想做做”第3题理解题意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两题的得数,看看与原先的想法是否一致。3、做“想想做做”第4题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计算结果。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的第2、3组题。日期:授课人: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巩固提高小 结教学要素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内容: 观察物体 通过让学生观察了解搭积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分钟 通过不同的活动,在动手中积累知识。18分钟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15分钟 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好。 3分钟教学目标:1通过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会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课型方式:要素组合方式。课时形态:标准课1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呢?(多媒体课件动画出示一个正方体)2聪明的小鸭用正方体拼搭成了以下几幅图。(电脑出示例题中的三幅图)1、数一数。观察这三幅图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2、搭一搭。小组合作:试着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出与例题相同的3个物体。3、看一看。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4、画一画。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5、比一比。1、 做“想想做做”各自默读题目。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做哪几件事?(摆物体、观察物体、回答问题)独立操作、观察媒体出示不同的拼搭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独立拼搭,比一比哪一组拼搭出的符合要求的立体多?全班交流。谈话:同学们,“拼拼摆摆”乐园的活动将接近尾声,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赶快给自己评一评,看看这堂课,你又获得了几颗星? 总评:学生积极发言。结束反思: 练习做得又好又快。反思: 学生很开心地学,看像是理解了,但在课堂上认识千米大多数只停留在感性上,还没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思:引入课题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学习兴趣高昂。情境导入日期:学校:田阳县实验小学授课人: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内容:千米的认识内容班级授课人教学要素5105巩固练习探索新知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转化。2.培养学生观察,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课型方式:要素组合方式。课时形态:标准课总评总评:1知道1千米=1000米(1)读数1千米,1000米(对比)(2)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3)生活中的1千米。 2进率在回头看看刚才的同个径赛项目,哪几个项目可以用“千米”作单位的?(1)学生小组交流(2)代表汇交流结果(3)谁能出几道题让大家用另外一种形式来写的吗?(请你做小老师考一考同学们)1你参加过跑步比赛吗?(1)学生说一说(2)你能把它们有顺序地排一排吗?(学生说,老师板书)2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另外的几个径赛项目。(小黑板出示)1千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1)你们能不能也把它们排一排呢?(2)你为什么把1千500米排在了最前面呢?引出课题:千米的认识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千米有了什么认识?1做一做2练习二第1,2题3练习二第3题。 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畅谈收获学生非常积极发言。结束反思:练习时学生很快就能做好。反思: 对于“吨”的单位多数应在课外实践中认识就比较到位。反思:学生听到猜老师的体重立刻提起精神,投入学习状态。复习旧知日期:学校:田阳县实验小学授课人: 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内容:吨的认识内容班级授课人教学要素5105巩固练习探索新知 1吨产生的意义出示情景图:小动物过桥(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想,小动物们过桥碰到了什么困难了?你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困难吗?(2)小组交流(3)汇报交流结果引出课题:吨的认识2感知大质量单位“吨”(1)活动:背一背(2)你在哪见到过“吨”这个质量单位?哪些物体约重1吨?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合适?3吨与千克的关系1吨=1000千克复习旧知。(1)老师想请小朋友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请你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看谁说得最接近?(学生说一说,老师体重是65千克,你猜对了吗?)(2)说一说与千克有关的重量单位还有哪些呢?(3)测老师体重为什么不用克呢?(4)谁来说说,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教学目标:1认识吨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单位换算。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相应问题。教学重点:建立吨的概念和意义课型方式:要素组合方式。课时形态:标准课总评总评:总结:谈谈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收获?1做一做第1,2题2练习一第1,2题 日期:授课人: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内容:轴对称图形复习导入教学要素探究新知3分钟 组织练习20分钟小结15分钟2分钟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课形方式:要素组合课时形态:标准课1根据下图中一半的图形,你能猜出图中画的是什么?(1)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再图中指出。(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 2实验。(1)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再打开。(2)学生动手操作(3)把你们剪的图形在沿折痕对折,你发现了什么?1揭示概念。(1)象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2)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出你所剪的图形的对称轴。(3)这些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2巩固概念。A、把下面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1)同桌合作完成并交流。(2)全班交流。B、把上面的轴对称图形在折一折,画出它们的对称轴,数一数各有几条对称轴。(1)同桌合作完成并交流。(2)全班交流。强调圆为什么有无数条对称轴。3小结。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是由什么决定的?1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2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智力抢答。4推理游戏:下面应该是什么图形?5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一张方格纸,怎样剪一剪刀,得到一个十字形。(如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日期:授课人: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复习导入教学要素探究新知3分钟 组织练习20分钟小结15分钟2分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这样的几分之一,会实际操作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化媒体运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会计模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警察学院《矿物加工仪表与过程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动力设备调节及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电影学院《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控制与调节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华北电力大学《民法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健康职业学院《工程测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光电显示技术》OLED原理
- 2022年重庆江津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A卷)
- 反恐安全政策
- 创新教学任务
- 浅谈脓毒血症的集束化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优质课件(含视频)
- 架子工班组承包协议
- 化验室化学试剂台账范例
- 杨家湾220KV变电站工程预算表
- 第七课:构图的形式
- 六类网线检测报告(共9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