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编织袋》质量标准.doc_第1页
《塑料编织袋》质量标准.doc_第2页
《塑料编织袋》质量标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料编织袋质量标准第一节 制订塑料编织袋质量标准依据1、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塑料编织袋、复合塑料编织袋的产品技术要求和塑编行业质量标准。、根据产品包装袋的要求,以及本公司生产编织袋设备、工艺特点、性能等。、根据公司塑料编织袋产品工艺配方的标准。公司聚丙烯塑料编织袋产品主要原材料配方:2、主要原材料配方(参考数据)聚丙烯 %填充料 %回收粒料 %注剂 %备注 72 20 7 13、各类型圆织机设备纱锭直径规格要求如下:坤羽四梭圆织机:6070mm恒力四梭圆织机:7080mm恒力六梭圆织机:90100mm赛奥六梭圆织机:8090mm。第二节塑料编织袋质量标准规范1、外观质量项 目技 术 要 求稀 挡间隔100mm内,经纬丝断缺不超过2根褶 皱宽3mm,长度100mm的折叠不多于3处清 洁由油或其它原因造成100mm2以下的明显污点不多于3处缝 合不允许出现缝线脱针、断线、未缝住卷折现象复 合不允许出现复合宽度不足、明显脱落、气孔或硬块折 边202mm缝针密度101mm缝底线距551针袋开口100印刷图案间偏差5mm印刷图案两边留白4.5cm印刷图案下沿留白121.5cm印刷图案上沿留白171.5cm2、袋的型号、允许装载质量、线密度、经纬密度型 号B型C型允许装载质量,kg31-5051-60组织单经平纹单经平纹线密度tex111111经密度纬密度根/100mm39393939注 1、1tex=1g/km,塑料编织袋A(标准的附录)。用扁丝技术指标见附录2、当线密度、经纬密度改变时,各向的拉伸强度必须达到对应型号产品的指标。3、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3、袋规格和袋的允许偏差项 目袋 规 格允 许 偏 差长度, mm950 970+5宽度, mm550+6重量, 克/条120+2袋单位面积质量, g/m2105+8复合膜厚度, g/m220+0.54、物理性能型号指指标项目B型C型布的单位面积质量,g/m2 不小于90105拉伸负荷N/50mm不小于经 向650800纬 向650800缝 边 向-缝 底 向300350剥离力,N/30mm 不小于3.0耐热性, 80跌落性试验, 次3抗老化, 天90注: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GB/T8946-1998塑料编织袋和GB/T8947-1998复合塑料编织袋均为1998年生效的老标准,我们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1、取样。以GB/T8946-1998塑料编织袋为例,在5.5.3中规定,要求在编织袋经向、纬向、缝边向、缝底向各取试样两块,长300mm,宽约60mm,再修正到50mm,如果最后一根超过半根则留之。缝向试样的两边缝线应适当留长,各打三道结。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试样宽度要从60mm修正到50mm,最后一根是否超过半根很难判断。有时候这根单丝可留可不留,造成对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往往一个检测员取样时留,另外一个不留。经常造成检测结果的偏差,以兰德梅克实验室接受西北塑料编织袋厂的委托检验为例,其编织袋要求拉伸强度大于1470N,每一根单丝强度要求大于160N,这根单丝是否保留对拉伸强度检测结果影响达到了10%,显然这其中的误差难以控制。另外,用剪刀的烦琐修正过程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往往取一个试样要经过10-30分钟才能完成。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这种情况,兰德梅克实验室专门开发了一种双刃取样刀,配合钢板尺,一刀下去,几秒钟内完成取样,不但绝对光滑,而且正好是50mm的宽度,这样基本避免了因为取样造成的人为误差。经过多次应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取样后要按GB/T1039要求,需在232,常湿状态稳定试样4小时。2、拉伸试验按照标准要求,将稳定好的试样置于LDX-200电子拉力机的上下两夹具中(上下夹具距离为200mm),使试样纵轴与上、下夹具中心连线相重合,并且要松紧适宜,以防止试样滑脱和断裂在夹具内。在微电脑操作面板处设定试验的参数:试验速度为200mm/min、试样长度为200mm,并且按照仪器说明输入要求的输出结果,应该选择强度、最大力值、断裂伸长率参数。按“试验”键,此时设备会自动运行,试样断裂后夹具会自动回归原位,这时电脑上会显示运动曲线和各种结果。此时可以打印结果。3、剥离试验对于复合编织袋来说,涂膜与编织布之间的强度是很重要的,这就是“复合”的意义。那么何谓剥离强度,又如何测定呢所谓“剥离”形象地说就像宰杀牛羊时剥皮那样,把两个被粘的层互相剥开来。剥离力和拉伸力、剪切力都不同,它不同时施加于整个粘接面上,而是只加于一条线上。所以剥离强度的定义不是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而是:“使粘接件破坏时,单位宽度所能承受的最大剥离力。其单位是牛顿/米(N/m)。根据被粘物性质的差异,剥离强度的测定法包括:(a)T形剥离;(b)180剥离;(c)90剥离;(d)爬鼓剥离等。180剥离用于刚性材料(如钢板)与挠性材料试片的测定;90剥离专用于钢板与橡胶试片的测定;爬鼓剥离则用于蜂窝夹心材料的测定。对于压敏胶还有专门的剥离测试(GB/T27921998)。对于复合编织袋来说来说,剥离强度主要指挠性材料所用的T形剥离;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笔者的实际操作经验,复合编织袋的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如下:制样 将样品分经向和纬向各取两块宽度30.00.1mm,长度200mm的试样。用手或者胶粘带将膜与布预先剥开50mm,被剥开部分不得有明显损伤。取样后要按GB/T1039要求,需在232,常湿状态稳定试样4小时。测试 将试样剥开部分的两端分别夹在LDX-200(材料试验机)电子拉力机的上、下夹具上,使试样剥开部分的纵轴与上、下夹具中心连线重合,并松紧适宜。试验时,未剥开部分与拉伸方向呈T型。设定试验参数,其中速度为300mm/min。按“试验”键,设备自动运行,屏幕会显示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