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欲 擒 故 纵 迷 途 知 返体验教学的尝试浠水实验高中 姚加兵 438200 主题与背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现行的高考理综试题中化学实验所占的分量大,难度大,能力要求高,是学生化学成绩提高的瓶颈部分。化学实验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关注。学生实验课是学生所期盼和喜欢的课,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喜欢还不够深入,在很大程度上还仅仅浮于表面:动手多思考少,活泼多严谨少,冲劲足规范少,缺少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尤其对实验中“量”的观念非常淡漠。如何利用学生对实验的激情,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实验背景下必然遇到的教学问题。 情境描述一次学生实验: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和CaCl2课前要求:(1)每个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交老师审阅(老师不作评价,做到心中有数);(2)全班分成13组(4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对各自方案进行交流、分析、讨论、评价。修正完善,形成统一方案交老师审阅(老师不作评价,只是以此为准提供所需仪器、药品);实验过程:学生进实验室按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老师巡视,不做评价,记录发现的问题)。场景1在实验刚开始时,就有学生问:“老师,该取多少样品?”(教师不做指点,让其自己决定。)有2个小组因为样品量取得太多,导致蒸馏水加到溢出烧杯时样品也没有完全溶解,只得很狼狈相的重做。场景2对“适量”判断感觉困难,大部分学生实验陷入迷茫。因为按大部分同学的设计是加BaCl2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为止,但实际操作中由于产生的BaSO4悬浮于整个溶液中,很难观察到是否还在生成沉淀。所以此时所有学生感觉有点束手无策,意识到设计的不足,有8个组决定修改方案,有2组处于观望之中,基本上是放弃了实验,只有3组还在紧张进行中。场景3鉴于适量操作难以实现,有6个小组想到“过量”易操作,但不知什么时候已过量,有同学只好多多益善,把所有BaCl2试剂都倒入烧杯,Na2CO3溶液和盐酸也如此。但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场景4由于量多,过滤、蒸发很慢,同学有点不耐烦;同时由于盐酸加得过多,导致酸雾弥漫,咳嗽声此起彼伏,学生受到强烈刺激。(老师开启排气扇)场景5临近下课,还有1组还在紧张进行中,明显速度太慢,时间不够用。宣布结果:老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并公布实验结果:只有2个小组能顺利完成实验。(大部分学生对这个实验结果大失所望,教师气氛明显感觉紧张,课堂鸦雀无声。)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初步建立“量”的概念,进一步探讨“量”的控制方法,由此引伸出实验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需要有探究、创新的态度与精神。(学生醍醐灌顶似的领悟了,同时缓和了气氛,觉得大有收获,并信誓旦旦的说以后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要求老师多给这样的实验机会。) 问题讨论这个去杂实验题应该说是个容易题,但基本上都是停留于理论层次,常见于一些课辅资料的书面实验题。所以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时,易达成意见,形成两个方案:(1)取样品加水溶解 加适量的BaCl2溶液 加适量的Na2CO3溶液 加适量的盐酸溶液 过滤 蒸发;(2)取样加水溶解 加过量的BaCl2溶液 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加过量的盐酸溶液 过滤 蒸发。这两个方案理应是可行的,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呢?这值得引起我们教师的思考:首先,从这两个方案来看,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验中的“量”还是有所考虑、有所预期的。但是同学对于老师平时再三强调的量的问题还是没有加以重视,不以为然,缺乏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至考虑不严密、不周全,以为只要所选试剂及试剂的顺序对就行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自然就不知所措了。这在一些实验题的文字表达题中也常常如此,一错再错。其次,在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一遇到问题马上就问老师,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没有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这一新课标理念,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的培养。再次,通过这个实验后学生的表现和反应来看,学生对于这个“量”的控制明显有了刻骨铭心般的记忆,对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正如有学生所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以后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为什么这个实验竟有如此魅力,能解决老师苦口婆心,三令五申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原因何在?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喜欢实验而已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参与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也即参与了学习的整个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另外,从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的操作过程和时间上来看,也说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欠缺的,在实验课中有待于加强。 诠释与研究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后逐步形成的。体验是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体验教学,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所谓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幸福的同时,达到促进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地发展的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案例,我们可得到一些启示:1.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但它只是一种潜在的学习动机,只有使学生在逐步获得新知和发展兴趣的互为因果的过程中得以激发和培养,才能使这种潜在动机指向特定的方向。作为学科基础的化学实验是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的有效手段,所以这样的动机激发过程常能通过实验教学来达成。在本案例中,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结果有所预测,而且充满自信,但正因为如此,真实的实验结果对学生产生的冲击才更大,引起的冲突才更强烈,就更能激发起其探究学习的内驱力。2.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只有主体体验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已有的背景经验,并将之与眼前的情景融通,才能激发真正的情感,并构建新的经验意义。在本案例中,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即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和实践,自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校正,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规律,直至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所以,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没有体验,感知就不会深刻,没有体验就不会有自我构建,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没有体验就不会有创造的发生。3.体验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由“课程是知识”转向“课程是经验”,这是新课程的两大理念。这两个“转变”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学习使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化学实验是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可以说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综上,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要把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以达到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路花砖购销合同协议
- 藏族考试语录 及答案
- vte考试题及答案
- vb大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uc考试试题及答案
- 2-6-Dimethyl-5-methylene-3-oxo-heptanoyl-CoA-2-6-Dimethyl-5-methylene-3-oxo-heptano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R-3-Hydroxylauroyl-CoA-R-3-Hydroxylauro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24-Hydroxycholesterol-d4-生命科学试剂-MCE
- DB61T 557.16-2012 富硒鸡蛋规范
- DB61T 560.1-2013 长柄扁桃育苗技术规程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解析(共五套)
- 《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2》
- 研发项目策划书
- 《花生膜下滴灌技术》课件
- 完整版江苏省政府采购专家库入库考试题库(1-4套卷)
- 产品定制管理制度
- 飞机基础知识-飞机机型分类
- 小学三年级上册《健康成长》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中国移动网络割接管理办法(2020版)
-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课件
- 教师和学校的故事征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