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一座铜像》.doc_第1页
评课稿《一座铜像》.doc_第2页
评课稿《一座铜像》.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课稿一座铜像一、深刻把握教材特点一座铜像是一个英雄故事,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座铜像的来历:比利时小英雄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勇敢拯救了整座城市。每一篇教材都有自身的特点,而英雄故事的特点是什么呢?课的开始,朱老师先让学生们写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名字,孩子们的心里有雷锋,有毛泽东,有张飞,有关羽等,可见他们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积淀的,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小孩。老师把这些名字摆成了一个英雄谱,再让学生来回忆这些英雄留在你心中的样子,回忆他的功绩,将英雄故事的三个要素:英名、形象、功绩呈现给学生,也明确了课文的目标要求。从“英雄”这样的概念整体进入课文,紧紧抓住了教材的特点,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但是花的时间多了点,感觉还可以紧凑些。二、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在自读思考的时候,老师布置了自读要求:找一找英雄叫什么名字?画出描写他形象和功绩的句子,提醒学生:老师希望听到教室里的朗朗书声。读书,光看不行,要读,不管读得好听不好听,读了能传到耳朵,传到脑子,培养学生出声朗读的习惯。在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时,提醒学生看看自己划得对不对,赶快划下来,补一下,这是补充的好时机。当学生的语速过慢时,提醒他读书的速度要像说话一样。“要学好,眼睛要和文字做朋友。”“读书要向说话靠拢,不向唱歌靠拢。”将学习的方法适时地教给学生。课堂上,老师慈祥的笑容,一声声富有激情的“谢谢”,让学生们感到和蔼可亲,课堂氛围民主和谐。三、抓住线索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找出了英雄的名字、形象和功绩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布鲁塞尔城人民还要给小英雄塑一个像,可能会找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考,是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撒尿的小孩形象作为英雄形象呢?老师让学生重点读第三小节,找出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动作“跑”,再读书思考:每次怎么跑,跑去干什么?第一次是连蹦带跳地跑去欢庆胜利,第二次是发现火药味急忙跑,发现了燃烧的导火线,第三次是沿着深沟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大火药库,三次跑,情况越来越危急。这样的设计,紧紧抓住情节发展的线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当时情况的危急,从而更加突出小英雄的“急中生智”,很着急,又轻松地解决了。用大家容易接受的形象来否定撒尿形象,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再通过读书思考,进一步肯定这一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撒尿形象正是小英雄形象的特别之处,也是人们选择这一形象作为纪念的意义所在。四、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如:学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一分钟选背英雄故事的三个部分:形象,三次跑,急中生智,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个游戏,将这三部分内容串进老师讲述的故事珍贵的礼物中去。这种形式的训练,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听故事的特点,又给了学生一个语言训练的机会,让他们把书本语言内化,再通过说话讲故事,把内化的东西表达出来,艺术化地处理复述的过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