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理论讲解 第六章 移动平均线.doc_第1页
K线理论讲解 第六章 移动平均线.doc_第2页
K线理论讲解 第六章 移动平均线.doc_第3页
K线理论讲解 第六章 移动平均线.doc_第4页
K线理论讲解 第六章 移动平均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线理论讲解 第六章 移动平均线第一节 移动平均线简介一、移动平均线的含义首先确定样本数的大小,然后便须采取相同数目的样本建立移动平均数;例如数据库内共有10个数字,你决定建立由5个数字构成的样本,然后从样本库中的第1个数字加到第5个然后除以5,此后每加入一个数字都要把最前面的数字减去,以保持样本数据个数维持在5个不变,这就是移动平均数的真谛,在除旧添新的过程中,移动平均数也跟着变动,将每日的数据连结起来就构成了一条弯曲起伏的移动平均线。二、移动平均线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建立移动平均的观察呢?1、当日股价上下波动大,不容易看出趋势,若将一定期间内的股价加权平均,则知道目前股价的平均成本,再与当日股价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成本的变动趋势,当移动平均数开始逐渐抬高股价说明买入成本在逐渐抬高,获利者相对减少,短期内如要继续上涨则需机器更强烈的买方意愿,否则卖盘增加,股价将下跌。当移动平均线开始扣低点数时,成本越来越低,则能激起买方意愿,则股价上涨机会相对增加。2、道琼斯理论已为世界各国投资大众所接受,移动均线系统则是将该理论数字化,我们可以从变化中推测短、中、长期的变化趋势,以便早作对策。3、移动平均线的样本可依使用者的喜好与信任度自行选择,不一而同;有些投资者认为一些市值相对较小,但流通市值所占比例相对大的中小盘股易被主力机构操纵均线走势,想要选取大家不常用的样本数据出奇制胜,笔者认为投资者只要掌握了移动平均线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能够对大的趋势做出判读,大可不必在样本的选择上浪费时间。第二节 移动平均线种类移动平均线与道琼斯理论一样依时间的长短分为短、中、长三种,现就三种均线分别选择投资者较常使用的样本做简单说明1、短期移动平均线包括1日、5日、10日均线此类均线对行情变化最为敏感,起伏 很大,遇到大的单边行情,均线可能与当日指数相差很远;如遇到震荡行情则可能出现扭曲现象,没有一定的轨迹可寻。例如10日均线,这是被投资人广泛使用的一条均线,它确实能反 映股价短期的成本变动情况与趋势,可作为短线操作的依据之一。2、中期移动平均线包括20日、60日均线20日均线俗称月线;采用此样本并作为操作依据的投资者认为了解股价一个月的平均变动成本,便有可能将资金作较长期的投资,不需要频繁操作,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此种均线有效性极高,尤其在局势尚未十分明朗的时候,确实能够起到预先显示股价变动方向的作用。3、长期移动平均线包括120日、240日均线120日均线俗称半年线,通常用它来解释股价中长期变动趋势,但目前内地A股市场仍然不够成熟,短线投机盛行,行情变化极为迅速,因此这种样本较不适合日常操作,使用者相对较少。240日均线俗称年线,它是机构制定年度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他们通常将未来一年国内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状况、公司状况绘制成图表后进行仔细研究,辅以其他参考资料制定未来投资策略。第三节 移动平均线八法则这八条法则中前4条属于买入时机,后4条属于卖出时机:1、均线从下降转为水平,且有向上抬头迹象,而股价从均线的下方突破均线时便是买入信号。2、股价趋势走在均线之上,股价下跌而没有跌破均线又再度上升亦为买入信号。3、股价跌至均线下方,而均线短期内仍为继续上升趋势是买进信号。4、股价趋势走在均线之下时突然暴跌,距离均线非常远,极有可能再向均线靠拢,亦为买进时机。5、股价在上升中且走在均线之上,却离均线愈来愈远(股价连续数日大涨),表示近期购买股票者皆以获利,随时有可能获利回吐,故卖出较妥。6、均线波动从上升趋势逐渐转为水平,且股价从均线下方突破均线时,抛压较重,为卖出时机。7、股价趋势在均线之下,回升时未超越均线,均线已有从趋于水平(减缓跌势)再度转向下移的趋势, 须卖出持有股票。8、股价在均线上徘徊,且均线继续下跌,宜卖出。长期实践表明,上述八项法则中的第三项、第八项与实盘配合效果一般,运用时具有一定风险,如非特别熟悉此均线的使用方法,建议尽量回避这两项原则,降低使用风险。若同时将第1与第2条合并使用,第6条与第7条合并使用会发现:均线从下降转为水平且有向上波动趋势,股价从均线下方向上突破均线,回跌时若不跌破均线则是运用短期均线操作的最佳买入时机;反之,均线从上升转为水平而有向下波动趋势时,股价从均线上方向下突破均线,回升时无力穿过均线,是运用短期均线操作最佳卖出时机。法则中的第4与第5条虽然可以使用,但没有明示投资人股价距离均线多远才可买进或卖出可谓一大缺憾,幸好用乖离率补救,这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介绍。第四节 均线的助涨与助跌短期均线与中长期均线朝同一方向移动,通常将持续数日或数月才会发生反转,改朝另一方向移动。因此股价从均线下方向上突破,均线也开始向右上方移动,可以看作是买方防线;股价回跌至均线附近自然产生支撑力量,有望再度拉升。短期均线向上移动速度较快,中长期均线向上移动速度较慢,但都表示一定期间内平均成本增加,买方力量若仍强于卖方,股价回跌至均线附近便是买进时机;这是均线的助涨功效,直到买方力量转弱,涨势逐渐缓慢下来。同理股价从均线上方向下突破,均线也开始向右下方移动,成为买方防守线,股价回升至均线附近自然产生阻力,表示卖方力量大于买方,即供给大于需求,成本线逐步降低。因此,在均线向下压迫时,股价回升至均线附近便是卖出时机,均线此时有助跌作用,股价若下跌缓慢或回升,均线开始减速移动,股价若在与均线接近,均线便失去助跌意义,将有重返均线上方的趋势,不需急于卖出。第五节移动平均线间的关系长期、中期、短期均线移动方向有时趋于一致,有时不一致,可从两方面来介绍:一、趋于一致,下面分别从不同方向介绍1、空头市场经过长期下跌后,股价与10、20、60、120均线之间的排列关系必是股价距10日均线最近,以下依次排列。此时股市进入另一循环,股价回升,跟着股价从下跌转为上升的均线必是10均线,首先向上翻转,随着股价继续回升,20日与60日均线才开始依次转向上方移动,至于要使240日均线转变方向移动,则表示原始移动转变,多头市场来临通常可持续一年以上时间,然而多头限于客观环境并不都能使股价上涨趋势维持太久,也就是股市仅出现次级移动,股价上升几星期或几个月,而短期与中长期均线亦向上移动。当次级移动结束后,股价在朝原始移动方向行进,均线则从短期均线、中长期均线依次向下移动。2、多头市场经过长期上涨后,股价与各条均线之间的排列关系亦是10日、20日、60日、120日,股价向下跌6,最先翻转的一定是10日均线,随后其他各条均线才依次向下移动,若240亦转变方向移动,则表示空头市场来临。空头有时力量有限,仅能造成两星期至两、三个月的次级移动,短期与中长期均线则跟着向下,次级移动结束后,股价再朝原始方向行进,均线则从短期、中长期依次向上移动。二、趋势不一致股价进入整理盘旋后,短、中、长期均线很容易与股价交错在一起,盘旋愈久,越易发生短期均线在中长期均线之上,在均线下方时则表示近几个月与几天内买进股票平均成本趋于一致,有时中长期均线成本高于短期均线成本但不稳定,表明股市缺乏弹性,静待买方或卖方打破僵局,使行情再度发生变化。另一种不调和现象则是中长期均线向上移动,股价与短期均线向下移动,可以说上升趋势并未改变,只是回档,直至股价与短期均线相继跌至中长期均线下方,而中长期亦有向下反转迹象,则趋势改变,或是中长期均线仍向下移动,股价与短期均线则以向上移动,可以说下跌趋势并未改变,只是反弹行情,直至股价与短期均线先后重回至中长期均线上方,而中长期均线亦有向上反转迹象,趋势才改变。第六节 综合建议事项均线系统至此已详尽介绍完毕,在此提供综合建议事项:1、既然建立均线系统,就必须相信由数字变动中提供的买进与卖出时机。不要怀疑线路图,若半信半疑,不但会贻误大行情,错失赚钱良机,甚至会产生反抗心理,与大势逆行,损失惨重。2、每间隔一段时期验证各种不同样本的均线系统是否有错误,若有立刻重新修正,使资料长期保持正确性,避免发生误差。3、这种数字游戏的要点便是防患于未然,必须参考并观察未来几天所要扣除指数的趋势。以10日均线为例,若未来10天内开始从高指数调至低指数,10日均线有两种走势;其一是加速抬头;其二是下降速度趋缓,若10天内开始从低指数涨至高指数,亦有两种趋势:其一是上升速度趋缓;其二是加速下降,其他均线也是如此。4、在未来所扣关键性指数处做记号,作为操作时的重要参考依据。5、均线趋缓时,一是行情可能发生重大改变时刻,需运用现有资料对行情进行仔细判研,以确定未来变动趋势。购买股票长期来看是一项投资,却分为正确投资与错误投资两种。短期而言,则是投机,随着投资大众偏向而形成股价波动,赚取差价是唯一目标。只不过,A股投资者多以短线为主,买点与卖点尤其重要,技术性分析方法顺理成章成为主流。即是投机 ,风险就大,以短线为进出目标的投机客为将风险降至最低,就要慎重选择买进与卖出时机。实际就是一种势的选择,抓住低点 与高点就是掌握大势,移动均线系统就具有此特色。不论长期或短期均线都充分表示出某特定时间内股价变动情形与趋向。然而股价变动,时如波涛凶猛异常,时如浪花平淡无奇,若用最简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