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站风险评价案例.doc_第1页
制氧站风险评价案例.doc_第2页
制氧站风险评价案例.doc_第3页
制氧站风险评价案例.doc_第4页
制氧站风险评价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阜康冶炼厂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5、环境风险评价5.1概述 所谓“环境风险”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因人类行为,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行为,或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引起的,具有不确定特征(突发性)和可能对人类健康、生命、财产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的环境实践发生的概率。环境风险评价是在分析项目事故发生概率和预测事故状态下的影响程度基础上,对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事故源)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后应急措施,使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项目风险度达到可接受水平。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中的有毒物质、易燃物质、爆炸性物质名录表和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对照本项目生产的原材料和产品,均属于危险化学品。因此,对该项目进行风险评价。5.2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风险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有关规定,拟建项目装置及贮存罐区不存在重大危险源,且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环境敏感区,因此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2、风险评价范围拟建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有关规定,确定风险评价范围为风险源强周围3km范围。5.3主要物料风险因素分析本项目生产过程中贮存有一定量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液氧、液氮等产品属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具有高压特性,过程复杂,在管理上、技术上等方面都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本节主要根据物料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毒理学数据”表征了本工程使用和贮存物料的危害性及毒性。5.3.1火灾危险性分类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等有关资料为依据,确定本工程主要物料的火灾危险类别,见表5-1。5.3.2主要物料危险特性分析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等有关资料为依据,确定本工程主要物料的火灾危险类别,见表5-1。表5-1 各物料火灾危险等级序号物料名称火灾危险等级物料状态备注1液氧/液体2氧气/气体3氮气乙气体4液氮/液体拟建项目涉及到的危化品有氧、氮和氩。其具体危险特性分析如下:表5-2 氩(液氩)理化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国标编号22011CAS号7440-37-1中文名称氩英文名称argon分子式Ar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的惰性气体分子量39.95蒸汽压202.64kPa(-179)熔 点-189.2 沸点:-185.7溶解性微溶于水密 度相对密度(水=1)1.40(-186);相对密度(空气=1)1.38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5(不燃气体)主要用途用于灯泡充气和对不锈钢、镁、铝等的电弧焊接,即“氩弧焊”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普通大气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致死亡。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即时使用。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表5-3 氧(液氧)理化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国标编号22001CAS号7782-44-7中文名称氧英文名称oxygen别 名氧气分子式O2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量32.00蒸汽压506.62kPa(-164)熔 点-218.8 沸点:-183.1溶解性溶于水、乙醇密 度相对密度(水=1)1.14(-183);相对密度(空气=1)1.43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第2.2类 (不燃气体)主要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表5-4 氮理化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国标编号22005CAS号7727-37-9中文名称氮英文名称Netrogen分子式N2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量28.01蒸汽压1026.42kPa(-173)熔 点-209.8 沸点:-195.6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密 度相对密度(水=1)0.81(-196);相对密度(空气=1)0.97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第2.2类(不燃气体)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表5-5 液氮理化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国标编号22011CAS号7727-37-9中文名称液氮英文名称Liquid netrogen分子式N2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液体分子量28.01蒸汽压1026.42kPa(-173)熔 点-209.8 沸点:-195.6溶解性微溶于水密 度相对密度(水=1)0.81(-196);相对密度(空气=1)0.97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2.2(不燃气体)主要用途用作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如在常压下汽化产生的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氮气。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禁止将液体冲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处。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寒服。 手防护:戴防寒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防止冻伤。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灭火方法:本品不燃。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氮蒸发,但不可使用水枪射至液氮。5.4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分析5.4.1拟建工程主要危险部位和因素表5-6 拟建工程主要危险部位和因素序号装置名称作业特点危险有害物料名称主要危险、危害1空压系统管道、输送器积炭燃烧、爆炸2精馏装置精馏液氧爆炸3精馏装置管道运输液氧泄露、火灾、爆炸4输送装置管道运输氧、液氧火灾、爆炸5成品罐区贮存、贮运氧、氮、氩中毒、火灾、爆炸5.4.2重点装置事故风险因素分析1、空压机系统装置风险因素分析在空气压缩机操作过程中,其火灾爆炸事故多发生在轴瓦及排气管道和设备中(管道、冷却器、油分离器和缓冲器等)。积炭燃烧的机理较复杂,危险性又大,因此,必须引起重视。管道中产生积炭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压缩机出口空气温度高,一般气缸内温度通常可达到150160,甚至更高。润滑油的蒸汽在高温高压的空气流中氧化热裂解为炭,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氧化过程加剧。通常温度在140160时,氧化过程只需几个小时即可完成。润滑油不符合要求,油质差(如使用再生油时),闪点低,故产生大量油蒸气被带入管道内。润滑油的用量太大或油水排放不及时,将油水带入管道内。空气被污染(净化处理不好),含水等杂质与润滑油发生反应生成炭。管道内积炭火灾、爆炸过程如下图所示。氧化裂解气积 炭氧化积炭内积聚氧化热爆炸生成的一氧化碳达到爆炸极限自燃着火继续氧化燃烧矿物质润滑油图5-1 积炭燃烧爆炸过程图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压缩机出口管道各段冷却盘管、缓冲器里面产生了积炭物,在一定温度下,在含氧气流(空气中的氧)的作用下,即可引起氧化反应生成炭和裂解气。当积炭越厚,温度越高,压力越大时,则氧化反应越快。如果向外界散发的热量低于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时,则导致积炭层内的温度不断升高,并引起自燃,进而又使管道和设备内的存油继续蒸发和热裂解,直到产生燃烧。由于积炭的自燃并促使油的氧化和燃烧,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当达到爆炸极限时,则引起爆炸。2、贮存危险因素分析各种压力贮罐有不少介质是具有腐蚀性的。这样的容器往往因为介质有轻微腐蚀而没有采取防腐措施;或有防腐措施,但因种种原因而失效,结果因腐蚀而减薄,也有些是因为机械磨损或局部流速过高而产生冲刷,以至局部区域壁厚严重减薄。由于罐壁被腐蚀而减薄最后导致容器在运行中发生爆炸事故。3、重大危险源辨识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根据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的4类物质品名。本项目所涉及到的物质均未列入重大危险源的4类物质中,因此本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虽然不存在重大危险源,但建议建设单位应根据具体危险性,从工艺、使用、储存等方面完善防护措施,并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在现有制度与监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监控、管理。5.5风险事故概率分析5.5.1典型事故调查1、V-6/8-1空压机破坏事故1979年10月19日湖南省株洲市联碱厂空压机操作工发现该机运转时有异常响声,维修人员进行了检查,但未发现不良情况。10月20日上午,操作工又发现异常响声,厂部召集机械员、维修工再次进行观察、判断,异常响声又不存在。加之该机无备用零件,又无备用机,不想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就令操作人员继续使用,到中午12时,操作人员离开岗位吃饭时,即发生机毁事故,现场发现曲轴箱破裂,一根轴折断、打坏两个活塞、两个气缸,造成一万余元的损失。事故原因分析:(1)解体检查后分析认为,因二段排气活门螺母松动,在进排气过程中,导致活门底板与螺栓来回串动,将底板中心块及螺杆折断,芯块掉入气缸,当活塞向上时,顶到气缸盖,将机身打坏。(2)维修人员技术不熟练,在反复检查时未能发现事故隐患。(3)厂部重视安全生产不够,该机即没有备品备件,又无备用压缩机,也未计划停机做全面检查修理。2、美国某厂空气压缩机爆炸工厂的空气压缩机出口侧捕集器中积存有油和吸入侧过滤器中积存有异物,捕集器旁路部分发生爆炸。压缩机着火原因很复杂,不能简单地确定。美国政府矿山局认为压缩机着火的原因有下述几点:(1)油急速大量放出。(2)高压管线中积存的油迅速蒸发。(3)生成烃类分解物。(4)由于催化反应放热,空气压缩的冲击波等引起着火。3、氧气系统突然着火(英国)操作工在打开氧气集合系统的针阀时,突然着火。这次事故是由2000磅压力的氧气点燃了针阀阀杆和填料部分上的润滑油引起的,烧坏了针阀。操作工穿的80% 聚脂和20% 棉的衬衣被烧着,烧伤了手和胸部。事故原因:(1)对在氧气系统周围必须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以保证安全操作这一点缺乏认识。(2)没有掌握保证安全制造、安装和操作的有关标准、程序和其他原始资料。4、分馏塔爆炸1984年6月2日19时40分驻昆解放军化肥厂空分车间大检修基本结束后,对6000m3/h空分装置的分馏塔用酒精进行正常的清洗脱脂时,发生爆炸事故,当即死亡1人,烧伤1人,分馏上塔体遭到破坏。该厂全厂停车大检修于5月底结束,已开始正常生产,为加大负荷满量开机,空分正做开车前的最后收尾工作。6月2日,以郝某为组长的五人小组用酒精对分馏塔进行清洗脱脂,工作从16时开始,进行到19时多时,已用酒精8桶多(约1.5t)。作业中有分工,有一定的安全措施,1人进塔配戴防毒面具,1人监护,2人在外用泵送酒精并轮换作业,使用的照明是36V安全灯。1人入塔清洗,工作已结束离开分馏塔时,即发生爆炸,此人当场死亡,1名监护人被烧伤,烧伤面积为30%。分馏塔爆炸后,上塔与主冷器间破裂,塔体向东南较大倾斜,上塔顶爆破,70层塔板变形破坏,所有连接管扭断破裂,分馏塔上塔更新费40万元,加上重新配管及施工费用共计需80万元左右。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该厂进行了紧急抢救,当晚召开了事故分析会,根据两次事故分析会分析结果,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如下:当工作到19时40分时,易挥发的酒精蒸汽已达爆炸范围(3.3%9%,闪点为12.78)此时遇火源闪爆。火源可能来自:(1)施工人员所拿安全灯破碎,或者安全灯跳火花;(2)施工人员(死者)穿化纤服产生的静电火花。5.5.2最大可信事故通过对国内外空分装置发生事故的分析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分析,可以确定压缩机系统爆炸和氧气罐爆炸为发生概率最多的事故,且氧气罐爆炸的危害较大,故最大可信事故确定为氧气罐爆炸。5.6氧气罐爆炸风险预测预测内容氧气罐爆炸对敏感点的影响。预测结果及评价图5-2 氧气罐爆炸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蒸汽云的TNT当量为 706.659292035398kg。考虑地面反射作用后:死亡半径为12 m;重伤半径35.2 m;轻伤半径为63.1 m;财产损失半径为24.6 m。距项目3km范围内无居民聚集区,仅在西侧2km处有一林场,常驻人员较少,故事故对环境敏感点基本无影响。5.7风险事故防范措施(1)氧气厂的主要生产间和汇流排间,其围护结构的门窗,应向外开启。(2)液氧泵、冷箱内设备、氧气管道和阀门、与氧接触的仪表、工机具、检修氧气设备人员的防护用品等,必须严禁被油脂污染。(3)氧气放散时,在放散口附近严禁烟火。氧气的各种放散管,均应引出室外。(4)氧气设备、管道上的法兰间的跨接电阻应小于0.03。(5)其他企业的电网架空线不准通过氧气厂区上空。(6)电缆沟底面坡度不小于0.5%,在最低处应设集水井和排水设施。(7)电气线路和设备的绝缘必须良好,裸露带电导体处须设置安全遮栏和明显的示警标志与良好照明。(8)电气设备和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有金属外壳的电缆,必须采取保护性接地和接零。(9)携带式照明灯具的电源电压,不准超过36V,在金属容器内和潮湿处的灯具电压不准超过12V,有爆炸危险场所灯具必须是防爆型。(10)深冷低温运行的设备、容器和管道,应用铜、铝合金或不锈钢等耐低温材料制作,外设保冷层。(11)设计、安装低温液体的管道,应采取避免低温液体在管道内、阀门前后积存的措施。(12)空分装置的液空、液氧排放地坑时,地坑内衬必须用有一定强度的耐低温金属材料制作。禁止用普通碳素钢板做地坑内衬,坑内不准有积水或积油。(13)在生产与检修作业中,要采取可靠措施,严防氮气、稀有气体等造成窒息事故。(14)大型压缩机放空管道应采取加固措施。(15)盛装液化空气的容器,其充装量应按规定执行,以免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因充装过量,致使超压而引发爆炸。(16)由于钢厂煤的影响,液化气体装置应注意烃类气体的影响,空气入口安装检测报警仪。5.8减缓措施1、主要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减缓措施及应急预案由于危险品的运输较其它货物的运输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确保安全。为此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及运输时间。 危险品的装运应做到定车、定人。定车就是要把装运危险品的车辆,相对固定,专车专用。凡用来盛装危险物质的容器,包括槽(罐)车不得用来盛装其它物品,更不许盛装食品。而车辆必须是专用车,不能在任务紧急、车辆紧张的情况下使用其它车辆等担任危险物品的运输任务。定人就是把管理、驾驶、押运及装卸等工作的人员加以固定,这就保证了危险品的运输任务始终是由专业人员来担负,从人员上保障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被装运的危险物品必须在其外包装的明显部位按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l9090)规定的危险物品标志,包装标志要粘牢固、正确。以便一旦发生问题,可以进行多种防护。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一日发生意外,在采取应急处理的同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和环保等有关部门,疏散群众,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积极协助前来救助的公安、交通和消防人员抢救伤者和物资,使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运输危化品汽车的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在出车前必须检查防护用品和检查是否携带齐全有效,在运输途中发现泄漏时应主动采取处理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在切断泄漏源后,应将情况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若处理不了,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请求支援。2、火灾减缓措施及应急预案该工程储罐区消防系统采用固定式冷却水喷淋系统。储罐的消防冷却水量按一次着火需要最大量计算,并按规范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厂区内设立独立的消防水池。各建筑物配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储罐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手动报警系统。在储罐上设置感温电缆,当温度升高时报警,在经人工确认后,可由值班人员首先启动消防水泵,然后启动泡沫消防泵,顺序打开着火罐前的电动阀门,对着火罐进行灭火和冷却保护,同时对相邻罐朝着着火罐的一侧进行冷却保护。在每个罐附近设置现场手动报警按钮,当手动报警时,经值班人员确认后,即可人工启动泡沫灭火系统进行灭火,启动冷却水系统对储罐进行冷却。5.9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为保证企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化学事故发生,并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的危害和损失。根据原劳动部、化工部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等规定,本工厂应成立以厂长为总指挥,副厂长为副总指挥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工程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组。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实施细则,组织专业队伍学习和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防患于未然,以便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本环境风险分析的结果,对于本项目可能造成环境风险的突发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纲要,见表5-7,供项目决策人参考。表5-7 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危险源情况详细说明危险源类型、数量、分布及其对环境的风险2应急计划区装置区、仓储区、临近地区。3应急组织企业:成立公司应急指挥小组,由公司最高领导层担任小组长,负责现场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和善后处理。临近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企业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管制和疏散4应急状态分类应急响应程序规定环境风险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状态分类,以此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5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生产装置和罐区: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消防服等;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中毒人员急救所用的一些药品、器材;化工生产原料贮场应设置事故应急池,以防液体化工原料的进一步扩散;配备必要的防毒面具。临界地区:烧伤、中毒人员急救所用的一些药品、器材。6应急通讯通告与交通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通告方式和交通保障、管理等事项。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如手机、固定电话、广播、电视等7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价由专业人员对环境分析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对事故性质、严重程度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后果进行评估,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事故,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8应急防护措施消除泄漏措施及需使用器材事故现场:控制事故发展,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清除现场泄漏物,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临近地区: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措施及相应的设备配备。9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保护公众健康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制定毒物的应急剂量、现场及临近装置人员的撤离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临近地区:制定受事故影响的临近地区内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公众的疏散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10应急状态中止恢复措施事故现场: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秩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回复生产措施;临近地区:解除事故警戒,公众返回和善后回复措施。11人员培训与演习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事故出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演习;对工厂工人进行安全卫生教育。12公众教育信息发布对工厂临近地区公众开展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教育、应急知识培训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13记录和报告设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14附件准备并形成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理有关的附件材料。第七章 环境风险评价7.1风险识别7.1.1环境风险因素识别根据项目建设情况,经对主要设备运行特点情况分析,拟建工程环境风险因素识别见表71。表71 现有及拟建工程生产设施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因素识别名称风险因素风险类型污染物名称对人群危害烟气除尘系统操作不当、设备事故泄漏二氧化硫中毒转化塔触媒损坏或反应温度过低,转化率下降泄漏二氧化硫中毒设备没有正常维护引起的管道开裂泄漏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中毒镍电解车间停电、轴流排风机故障车间无法排风三氧化硫中毒硫酸罐硫酸罐、管道开裂泄漏硫酸灼伤煤油罐开裂并遇明火着火烟尘伤害7.1.2拟建工程物质风险识别拟建工程投产后主要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外排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等。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对上述物质进行风险识别。(1)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英文名称:sulfur dioxide,别名:亚硫酸酐,分子式:SO2,分子量:64.06,是无色气体,具有窒息性特臭,蒸汽压:338.42kPa/21.1,熔点:-75.5沸点:-10,溶于水、乙醇,相对密度(水=1)1.43;相对密度(空气=1)2.26,性质稳定,属有毒气体、氧化剂。吸入二氧化硫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急性毒性:LC506600mg/m3,1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家兔经眼:6ppm/4小时,32天,轻度刺激。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2)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英文名称:Sulfur trioxide,别名:硫酸酐,分子式:SO3,外观为针状固体或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分子量:80.06,熔点:16.8 沸点:44.8,性质稳定,属酸性腐蚀品。-10时密度为2.29g/cm3,20时为1.92g/cm3。SO3是一种强氧化剂,特别在高温时它能氧化磷、碘化物和铁、锌等金属。SO3极易吸收水分,在空气中强烈冒烟,溶于水即生成硫酸并放出大量热。SO3健康危害表现与硫酸相同。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3)硫酸硫酸英文名称:Sulfuric acid,别名:磺镪水,分子式:H2SO4,分子量98.08,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蒸汽压:0.13kPa(145.8),熔点:10.5、沸点:330.0。相对密度(水=1)1.83;相对密度(空气=1)3.4;稳定性:稳定,属酸性腐蚀品。硫酸是无色油状具有强腐蚀性的液体,常用的浓硫酸的浓度是98,密度是1.84g/cm3,能以任意比例溶于水。它具有以下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吸水性是指浓硫酸极易吸收水分,它可以吸收空气和其他物质中的水分,所以可用来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脱水性是指物质中并没有水,而是浓硫酸将某些含氢、氧元素的化合物按个数比21将氢氧元素脱去。由于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有机物、硝酸盐、碳化物、氯酸盐等物质接触会发生放热反应。人体任何组织接触到浓硫酸都会引起组织破坏和严重烧伤。毒性:属中等毒性。急性毒性:LD5080mg/kg(大鼠经口);LC50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4)盐酸盐酸别名为氢氯酸,分子式为HCl,是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分子量为36.46,蒸汽压为30.66kPa(21),熔点为-114.8/纯,沸点为108.6,可与水混溶,溶于碱液,相对密度(水=1)1.20;属酸性腐蚀品。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急性毒性: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腐蚀性。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5)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别名有:苛性钠、烧碱、火碱、固碱等,分子式为NaOH,外观为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分子量为40.01,蒸汽压:0.13kPa(739);熔点:318.4 沸点:1390。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相对密度(水=1)2.12,属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钠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氢氧化钠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燃烧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拟建工程物质风险识别见表72。由表72,根据化学物质的特性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中,附录A.1表1有毒物质、附录A.1表1易燃物质、附录A.1表4爆炸物质分别进行识别,表中物质均未列入。根据表71和表72可知,工程生产设施主要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为操作不当或生产设施没有维护引起的火灾和泄漏;拟建工程物质风险因素为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表72 工程物质风险识别一览表物质名称有毒物质识别易燃物质识别爆炸物质识别识别界定特征标准特征标准特征标准二氧化硫LD50:6600,大鼠吸入。附录A.1表2中未列入25LD50200(大鼠经口);5LC502(小鼠吸入)。沸点:-10,不可燃。附录A.1表3中未列入。沸点:20闪点:55无爆炸浓度限值,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爆炸的危险。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低于一般毒性物质三氧化硫LD50:18,小鼠吸入。附录A.1表2中未列入。沸点:44.8,不可燃。附录A.1表3中未列入。无爆炸浓度限值,附录A.1表4中未列入。一般毒性物质硫 酸LD50:80,大鼠经口附录A.1表2中未列入沸点:330,不可燃。无爆炸浓度限值,附录A.1表4中未列入。一般毒性物质盐 酸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附录A.1表2中未列入沸点:108.6,不可燃。附录A.1表3中未列入。无爆炸浓度限值,附录A.1表4中未列入。一般毒性物质氢氧化钠无沸点:1390,不可燃。附录A.1表3中未列入。无爆炸浓度限值,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可燃性液体7.1.3最大可信事故的源项分析及影响程度根据调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降低了生产事故、特别是火灾和爆炸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概率。根据调查,近几年发生的硫酸装置事故及危害情况见表73。表73 国内有关硫酸及二氧化硫事故调查时 间企业事故原因危害情况2000.7.7河北省正定县磷肥厂生产设备陈旧、天气条件恶劣、造成硫酸管道突然破裂。附近大片庄稼、蔬菜受污。未造成人员伤亡。2001.5.26广东湛江皇冠化工有限公司弃置在露天硫酸储存罐由于长期受到日晒雨淋的侵蚀,底部裂口。雨中形成酸雾,90人吸入硫酸雾而中毒灼伤。2003.5天津市硫酸厂转化换热器损坏,反应温度过低,转化率下降至85。大量二氧化硫气体超标排放,未造成人员伤亡。2004.7.25江苏省江都市宜陵镇磷肥厂硫酸罐法兰接口橡胶圈损坏。造成60吨硫酸泄漏。硫酸挥发至空气中,附近的三四百户居民疏散,未造成人员伤亡。2004.11.9湖北宜都楚星集团雷击停电吸收塔故障二氧化硫意外泄漏108人入院、18人中毒,没有生命危险。2005.9.10盐城庆松硫能有限公司检修中因一段对流管漏水,二氧化硫尾气泄露,二十几名受害群众被送往医院救治。由表73可见,目前国内硫酸装置发生的事故主要有硫酸泄漏、二氧化硫超标排放。经分析本工程物料特性,本项目所用化工产品以酸碱腐蚀性物质为主,因此,硫酸泄漏和二氧化硫废气事故排放是本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上述化学物质发生泄露时,逸入大气或者进入地表水体,将产生污染事故。表74 国内有关盐酸泄露事故调查时间企业事故原因危害情况2004.5.8内蒙古包头段35t盐酸罐车被撞泄露公路两侧树木叶子发黄、当日死亡。未造成人员伤亡。2004.11.23武汉市洪山区左岭镇盐酸贮藏罐发生爆裂导致泄露,泄露的盐酸约有2吨紧急调运石灰与盐酸进行中和,并疏导村民处于上风处,未造成人员伤亡。2004.12.13深圳横岗电子厂搬运一个容量约1吨的盐酸储罐时,连管突然开裂盐酸液泄露150名工人吸入挥发气体后感到不适送院。2005.4.28安徽蚌埠市丰原集团玉米加工厂盐酸中转罐罐体底部突然损坏,35t盐酸泄露事故使用氢氧化钙粉对泄露盐酸进行压盖、中和,未造成人员伤亡。2005.11.2天津武清金龙化工厂销售公司存储的液体双氧水和盐酸泄露混合后,产生的有毒化学气体造成的约方圆一公里地区空气污染。约有米的王庄军民小学传达室的一对老年夫妇因窒息被送往医院抢救根据表73、74中二氧化硫、硫酸、盐酸泄漏事故的调查,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储运设施缺乏维护,造成罐体或管道开裂引起硫酸泄漏;二氧化硫超标排放主要原因是设备缺乏维护或职工违章操作造成反应温度不能满足催化要求,从而使装置转化率下降,造成二氧化硫超标排放;此外,运输设备出现交通事故也是发生泄露事故的因素之一。7.2硫酸泄漏风险分析7.2.1硫酸泄漏量计算根据项目硫酸装置能力为1481.8t/a计算,硫酸罐发生泄漏,假定泄漏时间10分钟,硫酸泄漏速率计算公式可采用下式:式中:QL液体泄漏速度,kgs;Cd液体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取值为0.62;A裂口面积,m2,取值0.20.05=0.01m2;硫酸密度,按1.84t/m3取值;P容器内介质压力,Pa,105;P0环境压力, 101325 Pa;g重力加速度,9.8ms2;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2.0m。由计算可知,硫酸泄漏速率为0.072kg/s,10分钟泄漏量约43.2kg。硫酸在地面形成的液体厚度0.005m推算,泄漏的硫酸在地面形成的面积为4.7m2。7.2.2泄漏硫酸蒸发量计算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有关内容,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其蒸发总量为这三种蒸发之和。结合项目硫酸物料性质特点分析,本项目蒸发量以质量蒸发为主,质量蒸发速度Q3按下式计算:式中:Q3质量蒸发速度,kg/s;a、n大气稳定度系数,见表75;p液体表面蒸气压,Pa;M分子量,g;R气体常数;J/molk;T0环境温度,k;u风速,m/s;r液池半径,m。表75 液池蒸发模式参数稳定度条件n不稳定(A,B)0.23.84610-3中性(D)0.254.68510-3稳定(E,F)0.35.28510-3根据计算,各种大气稳定度条件下,硫酸蒸发速度见表76。表76 不同大气稳定度硫酸蒸发速度稳定度条件质量蒸发速度(kg/s)2.5m/s1.5m/s0.5m/s不稳定(A、B)0.00350.00230.0009中 性(D)0.00410.00280.0012稳 定(E、F)0.00440.00300.0013由表76可知,硫酸蒸发速度随着大气稳定度和风速不同变化,大气稳定度越稳定,环境风速越大,蒸发速度越大。根据以上计算,蒸发总量按照下式计算:Wp=Q1t1+Q2t2+Q3t3式中:Wp液体蒸发总量,kg;Q1闪蒸蒸发液体量,kg;Q2热量蒸发速率,kg/s;t1闪蒸蒸发时间,s;t2热量蒸发时间,s;Q3质量蒸发速率,kg/s;t3从液体泄漏到液体全部处理完毕的时间,s。Q1(闪蒸蒸发液体量)和Q2(量蒸发速率)均简化取0,评价按照事故处理完成时间为10min计算,计算结果见表77。表77 硫酸蒸发总量计算情况稳定度条件2.5m/s1.5m/s0.5m/s不稳定(A、B)2.111.390.57中 性(D)2.461.650.70稳 定(E、F)2.661.820.817.3硫酸泄漏影响及防范7.3.1硫酸泄漏风险分析根据不同稳定度硫酸雾产生量计算,采用面源模式计算在BE类稳定度、小风、有风时各气象条件下硫酸雾轴线浓度贡献值预测结果见表78。40 表78 硫酸泄漏事故状态下小风、有风时硫酸雾轴线小时浓度贡献值稳定度风速(m/s)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B3.00.14920.14780.14630.14470.14310.14140.13960.13770.13570.13350.13120.12860.12580.12270.11930.10040.09470.08790.0790.06592.00.22380.22170.21940.21710.21470.21210.20940.20660.20350.20020.19670.19290.18870.18410.17890.15070.14210.13180.11860.09881.00.44760.44330.43890.43420.42940.42430.41890.41310.4070.40050.39350.38580.37750.36820.35780.30130.28420.26360.23710.1976D3.00.49360.48520.47650.46750.45820.44840.43820.42750.41620.40430.39160.37810.36350.34760.33020.31070.28830.26190.22860.18112.00.74040.72780.71480.70130.68730.67260.65730.64120.62430.60640.58740.56710.54530.52150.49530.4660.43250.39280.34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