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应用地震学1.4 备课教师:段云卿 1.4 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序:在1.3中讨论了无限均匀完全弹性介质中波的传播情况。当地震波遇到岩层界面时,波的动力学特点会发生变化。地震勘探利用界面上的反射、透射和折射波。一、 平面波的反射及透射同光线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一样,地震波在遇到弹性分界面时,也要发生反射和透射。首先讨论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一) 斯奈尔(snell)定律1费马原理(最小时间原理)波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以所需时间最小来取传播路径。如图,波从P1点传到P2点。速度均匀时,走路径,直线,t最小,s也最小。速度变化时,走路径,曲线,t最小,s不最小。注意:时间最小,不一定路程最小(取决于速度)。P1 P2 路径 路径例1:人要去火车站(见图)。方法从A步行到B,路程短,用时却多。方法从A步行到C,再坐车到B,路程长,用时却少。 A 住处 B 火车站 C 公汽站 步行速度V1 V2V1 汽车速度V2例2:尽快地将信从A送到B 傻瓜路径 经验路径 最小时间路径,满足透射定律: B 沼泽地V2 V1 V2 平草地V1 A2 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波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就发生反射和透射(注:地震透射、物理折射)。(1) 反射定律:反射波位于法平面内,反射角=入射角。注:法平面入射线与界面法线构成的平面,也叫入射平面或射线平面。 O S 地面 法线 入射波 1 反射波 1 ,V1 R 2 2 ,V2 透射波入射角=反射角与下式等价: (1)(2) 透射定律透射线位于法平面内,入射角与透射角满足下列关系: (2)(3) 斯奈尔定律综合(1)和(2)式,有 这就是斯奈尔定律,P叫射线参数。推广到水平层状介质有: (6.1-65)注:斯奈尔定律满足费马原理,上例2中把信由A送到B路径是最小时间路径,它满足透射定律(用高等数学求极值可证明)。(4)说明: 反射定律中说入射角=反射角是有条件的。即:入射波和反射波是同类波,同时为纵波或同时为横波。例如:理论和实验均证明:P波非垂直入射,将产生反射P波,透射P波,反射SV波,透射SV波。 地面 反射SV波 反射P波 入射P波 11 1 , VP1,VS1 R 2 2 ,VP2 , VS2 2 透射P波 透射SV波应用斯奈尔定律,有 (6.1-66)虽然反射SV波是反射波,但,即P波的入射角反射SV波的反射角。(5) 转换波当以一种波入射,产生了与入射波不同类型的反射波或透射波,叫转换波。Note: SH波没有转换波。P波和SV波垂直入射无转换波,非垂直入射有转换波。 O S 地面 法线 入射SH波 1 反射SH波 1 ,VP1,VS1 R 2 2 ,VP2 ,VS2 透射SH波 地面 反射SH波 入射SH波 1 , VP1,VS1 R 2 ,VP2 , VS2 透射SH波 地面 反射SV波 反射P波 入射P波 11 1 , VP1,VS1 R 2 2 ,VP2 , VS2 2 透射P波 透射SV波 地面 反射P波 入射P波 1 , VP1,VS1 R 2 ,VP2 , VS2 透射P波 地面 反射SV波 反射P波 入射SV波 11 1 , VP1,VS1 R 2 2 ,VP2 , VS2 2 透射P波 透射SV波 地面 反射SV波 入射SV波 1 , VP1,VS1 R 2 ,VP2 , VS2 透射SV波思考: P 空气 P 固体 固体 液体斯奈耳定律描述了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的射线方向。(二) 诺特方程1 平面波的反射、透射示意图 当平面纵波P1入射到界面上时, 会产生同类反射波P11,会产生转换反射波P1S1, 会产生同类透射波P12,会产生转换透射波P1S2。 反射波P1S1 反射波P11 入射波P1 1 1 1 , VP1,VS1 x R 2 2 ,VP2 , VS2 2 透射波P12 透射波P1S2 z P19 图6.1-18 (书上角度错,振动方向错) 下面用位函数表示这些波。2平面波位移位函数的表达式注: AB=xsin A BC=Zcos B r=AB+BC xsin+Zcos C x Z设入射波P1的位函数: 注:则同类反射波P11的位函数 注:反射波与z轴方向相反 转换反射波P1S1的位函数 同类透射波P12的位函数 转换透射波P1S2的位函数 (6.1-66A)其中: 下面要用已知的入射波的位函数及界面上的边界条件,表示出、,实际上是求出R、B、T、D。3 边界条件(1)4个边界条件 应力连续:界面两侧正应力要相等 界面两侧剪应力要相等 位移连续:界面两侧x方向上的位移要相等 界面两侧z方向上的位移要相等(2)应用4个边界条件,可得到P19的4个方程 (6.1-66B)物理意义:用位移位函数表示的应力连续和位移连续边界条件。4 诺特方程将(6.1-66A)代入(6.1-66B),得 (6.1-67)这个方程很难解出R、B、T、D,下面研究垂直入射的情况。(三) 平面波法线入射的情况1 位移位反射和透射系数法线入射即=0,由斯奈尔定律可知:,代入(6.1-67),求解,得 (6.1-70)2物理意义(1)平面波垂直入射时,不产生转换波,因为计算结果B=D=0。(2)位移位透射系数,说明透射波与入射永远是同相的。(3)位移位反射系数当时,R0,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当时,RVP1的情况(1) 入射角临界角iPP之后,为满足斯奈尔定律,必须有。在实数域sin2只能在0-1之间,只有在复数域才有。设透射谐波的位移为: 注: (6.1-77) 注:当时,则 (6.1-78)用诺特方程解出的T为复数, 为复数,设, (6.1-79) 将(6.1-78)、(6.1-79)代入(6.1-77),得 (6.1-80)指数函数取负号,代表随Z,UP12的振幅。指数函数取正号,代表随Z,UP12的振幅,不合物理意义,舍去。则(6.1-80)成为: (6.1-81)(3)式(6.1-81)的物理意义: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以后,透射波沿X轴传播,形成滑行波。透射波的相位比入射波超前,即透射波超前传播。滑行波比入射波超前,滑行波以VP2的速度沿X方向传播,又因为VP2VP1,导致滑行波的波前面与反射波和入射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办法
- 税务稽查门店管理办法
- 纽约公寓出租管理办法
- 电子公文盖章管理办法
- 2025政治理论时政热点知识试题库(含答案)
- 软件外包创新-洞察及研究
- 北京市密云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出差安全培训课件
- 2025房屋租赁合同(大产权)
- 2025家居采购合同
- 软件行业薪酬管理制度
- 门急诊管理制度
- 2025年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维保)模拟试题题库(附答案)
- 焰火制作技艺与传承考核试卷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网络系统维护记录日志表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施工合同范本
- 金属冶炼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 SMT主管岗位工作职责
-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数学真题含解析
- 2024年分割公司股权离婚协议正规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