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入库检验规范.doc_第1页
来料入库检验规范.doc_第2页
来料入库检验规范.doc_第3页
来料入库检验规范.doc_第4页
来料入库检验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来料入库检验规范1、 目的通过对来料进行检验测试,确保来料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防止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来料投入使用。2、 适用范围适用于臭氧事业部所需的生产物料和辅料的质量验收。三、职责1.仓库:负责外协、外购件的来料送检,不合格品的隔离及数量点收,合格品的入库及数量点收;2.采购部:购买物料,负责不合格外购物料处置、与供方进行质量沟通并跟踪其快速处理,适当协助质检部检查;3质检部:按照本规范或进货检验指导书的要求对外协外购件的品质和材质进行检验,并按照具体的要求输出相应的检验记录;对不合格品做出判定,对合格品下发合格证并安排来料入库。4. 研发中心:负责参与外购、外协件的不合格评审及尺寸质量等不合格的最终判定;四、检验步骤及流程 1.供应商送货与仓库对接,仓库必须依据单据资料和供应商的送货清单对物料进行外包装、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做初步的验证,不符合退回供应商。2.符合供货清单的物料暂存在待检验区,仓库开具报验单给质检部门。3.质检部门收到报验单后核对并确认物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并按照对应的检验规范或检验指导书(技术协议,图纸,检验资料)进行检验作业。4.检验完成后,出具相应的来料检验报告存档,合格物料做合格标签,物料不合格标示不合格标签。5.检验员应及时输出检验记录或不合格反馈信息,并将检验的最终结果及时传递给采购人员。来料检验流程图五、各类物资检验要求 1.原材料类 来料检验员依据相关的采购协议的具体要求对于原材料的随货质量证明文件、外观、尺寸、材质及机械性能等进行测试;其中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检测要求根据材料的具体分类及实际使用要求进行确定;尺寸抽检按照AQL4.0进行。 2.标准件的检验要求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或工具检验频次备注1质量证明符合相关的采购协议的要求(报验单物料描述)目视 1次/批2外观外观检验不得有机械损伤、锈蚀、变形、裂纹、碰伤等缺陷。 2、表面镀层符合选型要求(报验单物料描述)。目视按照AQL4 3 尺寸1、按照报验单物料描述对物料进行 尺寸验证;2、按照相关国标、技术 文件要求验证关键尺寸;卡尺、螺纹规、 牙规等 按照AQL43.电极玻璃管的检验要求序号检验项目检验内容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工具备注1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等检查产品合格证目视2产品外观划伤允许轻微划伤存在,单根累计长度不得超过200mm目视+钢卷尺裂痕不允许存在裂痕目视3尺寸外径每支测量五个点,公差为设计值0.1mm千分尺内径、厚度测量两端,公差为设计值0.05mm游标卡尺长度设计长度2mm钢卷尺4性能说明:对来料玻璃管,检验频次:每批次抽检5%,合格率80%以上视为合格,否则不合格,检验时请带手套,禁止手直接接触玻璃管。4.橡胶密封件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或工具检验频次备注1质量证明 符合相关的采购协议的要求目视 全检2外观相关的采购协议及GB/T3452.2 O圈外观质量检测规范 目视 按照AQL43尺寸按照报验单物料描述对物料进行尺寸验证;2、按照相关国标、技术文件要求验证关键寸; 柔性尺、卡尺 按照AQL45.电器元件入库检验要求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或工具检验频次备注1质量证明随货提供合格证明。目视 全检 备注1、22型号规格型号符合选型要求(报验单物料描述) 目视按照AQL43外观元件或组件无破损、残缺、划伤、污染、等外观缺陷。 目视 按照AQL44附件物料所配带的附件符合选型要求(报验单物料描述) 目视按照AQL45性能验证相关的采购协议或技术文件 试验验证 按照AQL4备注:(1)随货质量证明按照物料具体使用要求,对于有防爆、防雷击、防辐射、防水、防尘、防霉变、防化变等电器元件提供产品合格证及相应的性能检测报告;(2)对于产品认证的物料,在证书有效期内,提供一次即可,在换证时重新提供;6.压力表进货检验员依据相关的采购协议及标准的具体要求对于到货物料的随货质量证明文件、外观、附件等进行检验。7.铆焊件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或工具检验频次备注1供方检 验记录1、核实供方提供的自检检验记录及重要件材质报告; 2、核实供方提供的焊接操作记录; 目视 全检2产品外 观表面应光滑平整,表面允许大面积凹凸但最大不允许超过3mm目视、钢板尺、直角尺、线坠等 按照AQL4焊缝外观无气孔、咬边、裂纹、飞溅、焊瘤、夹渣等焊接不良 目视 按照AQL43尺寸外廓尺寸、形状轮廓、安装尺寸、构成尺寸进行检测验证 卡尺、直角尺、卷尺等 按照AQL44性能图纸中有特殊要求的进行相应功能测试如:探伤、煤油渗透等检验 磁粉、煤油等 1次/批备注:(1)铆焊件公差,首先按照图纸尺寸公差要求(2)铆焊件供方提供自检记录(对于批量生产的物料,提供三件即可),质检员对物料进行相应尺寸的验证,并将验证的数据结果及判定填写在供方提供的自检记录中.8.油漆、油品、化学品类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或工具检验频次备注1质量证明 随货提供合格证明目视 全检2型号批号型号及批号符合要求(报验单物料描述)其中油漆供方提供的色板与保存的色板相符目视 按照AQL43外观外观包装密封良好,无洒漏现象目视 按照AQL49.机加工件 来料检验员依据相关的技术文件(图纸、工艺等)的具体要求对于机加工件的规格型号、外观、尺寸及硬度等要求进行测试。 注:针对机加工件图纸上有硬度要求的物料,需进行硬度测试,对于内部测试条件不满足要求的,需要厂家提供硬度测试记录/报告10.其它类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或工具检验频次备注1质量证明按照报验单信息及相关的技术文件确认供方提供的质量证明目视 全检 2型号规格型号符合选型要求(报验单物料描述) 目视按照AQL43外观金属件表面无锈蚀、机械损伤等外观缺陷;非金属件表面无破损,碎裂等外观缺陷;划伤、污染、等外观缺陷。 目视 按照AQL44尺寸检测按照报验单物料描述对应的尺寸进行测量卡尺,千分尺等按照AQL45功能测试 按照报验单物料描述对物料相应的功能进行进行测试 试验验证 按照AQL4注:对压力有特殊要求的物资:提供压力证明文件七、检验工具的选择要求1.检验工具的选择原则 A、保证测量精确度; B、保证测量的经济性,从计量器具成本、耐磨性、检验时间方便性等来考虑合理性;2.具体选择 A、 根据零件的公差选用,取测量精度系数为二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B、 根据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选用; C、 根据零件的大小选用; D、 根据零件的表面质量选用; E、 根据零件的批量来选用;7.3精度选择原则 A、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及以上的原则确定以下量具精度具体的选用原则; 序号 公差(T) 选用原则 量具精度选用 1 T0.1 1/5T 0.02 千分尺、百分表等 2 0.1T1 1/3T 0.05 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 3 1T 1/2T 0.5 钢卷尺、钢直尺等 备注:选择时需要参考被测产品的实际使用要求B、公司现有量具精度表 量具 公司现有量具的测量精度(mm) 百分表 0.01 JJG34-2008 外径千分尺 0.01 JJG21-2008 游标卡尺 0.02 JJG30-2002 高度尺 0.02 JJG31-1999 内径千分尺 0.01 JJG-2003 钢直尺 0.05 JJG1-1999 钢卷尺 0.05 JJG4-1999八、确定检验数量的原则1.到货物料依据相关的采购协议或者技术文件确定的检验频次进行抽样检验,其中特殊物料遵循以下原则。2.免检原则(1)为提升检验效率确保检验效果,对于一些物料实施免检,免检原则如下1) 对于供货质量稳定的供应商,具体要求连续一段时间内供货数量超过30件,供货次数不低于3次的物料(时间不低于2年);2) 供方自检自控能力强,能够以工装或工艺保证产品质量良好、稳定的物料;(2)免检物料的确定及维护1) 进货检验员识别免检物料,并收集相关信息,提报质检部负责人;2) 质检部负责人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免检物料清单;3.根据公司采购物料的重要程度及到货数量规律确定以下原则1) 到货数量5件以下的物资全检,且根据使用情况和物资种类不同,对物资检验项次进行区分,关键项次全部验证,非关键项次实施样本确认;2) 非重要物资按照通用进货检验规范通用抽样检验规范确定具体的检验数量。九、检验实施要求1.进货检验员在实施检验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的采购文件或技术文件中确定要求进行检验。2.对于异常需及时反馈给采购部和质检部,必要时联系研发选型人员现场确认。3.检验完毕后需要标识检验状态,并对不合格的进行隔离。4.物料尺寸检验要求,验证外形尺寸及带有公差的尺寸。十、检验记录的输出及归档1.进货检验归档内容A、 报验单B、 供方随货资料(质量证明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