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小镇的早晨鼎湖山听泉莫高窟等精品教案.doc_第1页
第三单元小镇的早晨鼎湖山听泉莫高窟等精品教案.doc_第2页
第三单元小镇的早晨鼎湖山听泉莫高窟等精品教案.doc_第3页
第三单元小镇的早晨鼎湖山听泉莫高窟等精品教案.doc_第4页
第三单元小镇的早晨鼎湖山听泉莫高窟等精品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第九册教案 2005年第三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由课文小镇的早晨、鼎湖山听泉、莫高窟、阅读课文古诗两首、习作3、练习3组成。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小镇的早晨、鼎湖山听泉的第四自然段,莫高窟的第二至四自然段。2 学会本单元的23个生字,绿线内的2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像一样”造句。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字的意境美。4 学习由总到分的叙述方法。5 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练地背诵课文、复述课文。2、 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课后的问题。3、 正确书写生字词,且字迹清楚整洁,形体规范。4、 正确搭配词语,能修改病句。课时安排:小镇的早晨 3课时鼎湖山听泉 2课时莫高窟 2课时古诗两首 1课时习作3 2课时练习3 3课时小镇的早晨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小镇的早晨多美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学习由“分”到“总”的叙述方法。3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小镇的特点。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播放周庄景色的光碟。2 谈话:同学们,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谁能用“小镇的早晨是的“这一句式说一句话吗?3 板书课题:9 小镇的早晨4 过渡设问: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二) 初读课文。1 播放课文录音。2 学生自学课文,师检查自学效果。() 生字正音。恬静 节奏 地平线 波光粼粼 碧绿 悠闲 交响乐 热气腾腾() 指名“说说小镇的早晨是 的”。 恬静相机板书:9小镇的早晨 热闹 多美啊! 紧张(三) 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 “恬静”什么意思?3 边读边想,结合插图,说说这一段围绕“恬静”这一特点写了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4 学生自由练读,在读中揣摩怎样读出“小镇的早晨”的“恬静”。5 指名朗读课文,进行评价。“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这句话朗读可用舒缓平静的语调描绘出小河的静、清、绿。“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这句话中“高高的”、“悄悄地”要读得轻而缓,衬托出水乡小镇的早晨的安静。“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把金色的光辉洒在小镇的楼房顶上,河边的绿树上”这句话要读得舒展、明朗,描绘出被太阳镀上金色的小镇的色彩多么迷人。6 指名试读、师范读、集体齐读。7 批导背诵。() 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边读边想象小镇恬静的图画中有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根据板书提示背诵。(四) 指导写字。(五) 布置作业。练习设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碧绿的()悄悄地()热闹的( ) 急匆匆地( )和谐的( ) 微笑地( )课后作业: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抄写生字词。3、 练习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24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2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二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二) 精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1 回顾第一自然段的学法。() 读读想想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自由练读,揣摩出读法。() 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结合板书提示进行背诵。2精读第二自然段。() 生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学法自学。() 师生讨论。 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写的?展示了小镇怎样的景象 船多 人多相机板书:热闹农副产品多 做买卖的多 结合评价,指导朗读。“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在欢腾的旋涡之中。”这句话生动形象,它集中表现出“小镇早晨”的“热闹”。“置身”的“置”是“放”的意思,“置身”就是“把自己放在”,这个语句朗读要轻短些,“欢腾的旋涡”一词朗读时语调轻轻上扬。“沉睡着的水乡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唤醒了。”这是个被字句,这句话把小镇人格化了,小镇好像从沉睡中醒来,是木船有节奏的摇橹声把它唤醒的。朗读时要用轻快活泼的语调描绘出小镇由恬静转入热闹的变化来。“火苗舔着的大锅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这句话描写得生动逼真,一个“舔”字极富情趣,要重读,要读出小镇的盎然生机。 听录音范读,女生齐读。 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二自然段。3精读第三自然段。() 放手让学生读读背背。() 检查自学效果。 说说课文中“紧张”指的是什么,各行各业的人们是指哪些人。 出示挂图,感知小镇早晨的“紧张”。 各行各业的人们 相机板书:紧张 加快生活节奏 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去镇外湖上捕鱼的渔民们,都急匆匆的走着,脚步声、自行车的丁零声、摩托车的突突声,交织成欢快和谐的交响乐”(“急匆匆”一词要读得轻而短促。“丁零”、“突突”这两个象声词作生动的模拟。“交织成欢快和谐的交响乐”这一短语用明快的语调读,语速放慢些,描绘出小镇街道上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听了很悦耳,很舒服。 指导背诵。这一自然段结构与前两个自然段相同,背诵时根据板书提示,用心体会小镇早晨的紧张、繁忙。指名背诵,集体背诵。2 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谈话: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抓住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三方面来写的,最后作者饱含深情地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小镇的早晨多美啊!”() 回顾课文,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 指导朗读。这是一个感叹句,要读出对水乡小镇的赞美之情。“多美”两字要重读。() 录音范读,集体齐读。()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总结课文。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课文写了水乡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练笔: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一写“你的早晨是如何醒来的”或“你的家庭(你的城市)的早晨是如何醒来的”附:推荐作品: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陈逸飞故乡的回忆板书设计: 恬静9小镇的早晨 热闹 多美啊! 紧张船多 人多热闹农副产品多 做买卖的多各行各业的人们 紧张 加快生活节奏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 2、背诵课文。3、练习册。鼎湖山听泉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2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像一样”造句。3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地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三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清文章脉络。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民间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因而习称鼎湖山。那儿的景色可美啦!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荣睿碑亭、观雪亭等建筑,水帘洞、葫芦潭、飞水潭等瀑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辨识、品味那里的泉水声吧!(二)看课文录像,听课文朗读。(三)初读课文。1 布置自学。2 检查自学效果。() 生字词正音。清纯悦耳 安详 暮色 雄浑 古刹 磅礴 忽清忽浊 肇庆 聆听 蒙胧 汩汩() 释词。清纯 刹 万籁俱寂 磅礴 ()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四)理清文章脉络。1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2 讨论交流后小结:第一段(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第二段(2):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第三段(35):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六) 指导写字。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语。2、 熟读课文。3、 练习册1-3。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2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像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默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二)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 师述: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这时作者听到了什么?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2 作者听到了什么?请你读一读。3 出示课文“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4 作者是如何辨识泉声的呢?引读(师“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生“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5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这样的声音吗?请你们用心去听,细细地朗读,体会,看看你们听到了什么?6 谁最用心,你们听到了什么?集体交流。(1)“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什么?你听过小提琴的声音吗?举例说说,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2)“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女生齐读。(3)“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男生齐读。(4)“飞瀑跌入深潭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的声音?指名读,齐读。(5)你们还听到了什么样地声音?7 这么美妙的声音,你们想亲耳聆听吗?8 听听泉水的声音,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样声音?9 连读全段。10 朗读比赛:一组派一名代表,全班同学作评委。11 请评委发言,评价一下四名同学的朗读。12 连读全段。(三) 尝试背诵。1 老师去掉了几个词,你还读吗?2 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的声音;3 再去掉几个词,你还能读吗?4 出示“那像的,是的声音;5 对着填空题,齐读。(四) 给录像配音解说。1 观看录像。2 谁来配音。作业:背诵课文。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泉声的美妙和泉水之多。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 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到泉水的?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试着将这一段分成三层。2 讨论交流后小结。第一层(第一句)第二层(第二至四句)第三层(第五至九句)3 指名读第一层,说说读了这一层你体会到泉声怎样。(板书:泉声响)齐读这句话。4 自由读第二层,想一想“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泉水怎样?(板书:泉水多)5 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出示句子:()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这两句话中的“涌流”和“流泻”能互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读这两句话,体味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与泉水嬉戏的情趣。() 请同学们看插图,听老师读第三层,你觉得景色如何?美在哪儿?6 指导朗读。(二)精读课文第三段。1 我们“循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请大家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庆云寺。2 请同学简介庆云寺。(三)总结全文。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白天:泉水响、泉水多、泉水长、泉声美黑夜:泉声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课后作业:1、 有感情地熟读课文。2、 背诵第4小节并默写。3、 练习册及课堂作业本。11莫高窟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3 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4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三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给课文分段。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二)初读课文。1 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2 生自学课文。3 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词正音。威风凛凛 精妙绝伦 瑰丽 记录 银弦 艺术殿堂 腐败 敦煌 佛像 惟妙惟肖 描摹 遨游 帛画(2)释词。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瑰丽 描摹 引人注目 举世闻名(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三)给课文分段。1 提问:() 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五) 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第二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第二段。1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2 学习第3自然段。() 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讨论交流自学效果。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朗读体会,想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