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认读生字。二指导诵读,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2检查生字读音。(1)带拼音认读。(2)去掉拼音认读。3指名朗读,检查是否正确、流利。4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意思?5反馈讨论:(1)这个人来到小亭边做什么?(2)为什么他只听到鸟叫声,而看不见鸟儿?6再次朗读,读出树木茂密,环境清幽的意境来。7背诵诗歌。一指导书写,检测效果1卡片认读,组词。2学生看笔顺描红4个生字:侧、耳、深、但。3认读词语。4练写字词。5听写生字词。识字8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正确书写: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小黑板。主要板书安排;识字8。作业设计: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加偏旁组词。课外:朗读、背诵韵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二学习声旁“包”1出示书包,学生回答,引出“包”。2板书“包”。三学习4个象形字1看图启发。(1)图上画了些什么人?(相机出示生字新词)(2)图上的同学,正将“包”字与哪些偏旁组合?讲解:“包”是声旁,其他是形旁。2学习生字。(1)“包”加上“火”变成“炮”,“炮”可以组什么词?(2)“包”加上“艹”变成“苞”,“苞”可以组什么词?(3)“包”加上“饣”变成“饱”,“饱”可以组什么词?(4)“包”加上“氵”变成“泡”,“泡”可以组什么词?3齐读生字新词。四指导练习写字。1出示范字,让学生观察。2分别指导。3教师范写。4学生练写。二作业1抄写部分词语。2练习读儿歌。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给“包”找朋友。2读生字新词。二学习儿歌1借助拼音自由读。2教师范读。3指名读,正音再练练。4观察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色。(1)图上画了哪些景物?(2)按照顺序连起来说一段话。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练写生字1指导观察:满、吐、嘴。2重点指导:满、嘴。3教师范写。4学生练写。四课堂练习1扩词:满()()()嘴()()()2加偏旁组词:包()()()()()()练习5教学目标:1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2区别4组形近字。3读一读句子,初步了解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4熟记成语。5读背腊梅花。6写好上下结构的字。7观察图画,展开想象,会用几句连贯的话表达自己的愿望,再练习写一段话。教学重难点:说话、写话训练。教具学具准备:投影,小黑板。主要板书安排:练习5。作业设计:课内:填表、组词、写字、说话、写话、读背。课外:读背。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2指导。(1)出示“脸”,让学生读准字音。(2)教给学生音序查字法。a.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大写字母。b.在的下面找到音节lian,看清后面的页码。c.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lian,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脸”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3练习。(1)按老师教的方法,分别查“祝”和“忘”。(2)学生试填表格。4反馈。(1)检查学生查字典,填表情况。(2)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2指导。(1)指名读。出示:己已。a.按书写笔顺分别说说两字的笔画名称。b.说说它们异同。c.口头组词。3同步骤学习其他几组形近字。4练习。(1)分组出示卡片,集体认读。(2)口头扩词,选择一个写下来。5反馈。(1)检查学生组词情况。(2)出示卡片,指名读读这几组字,并组词。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1审题。2指导。(1)出示小黑板。(第一句话)(2)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让学生试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4)出示:我喜欢跳绳、跑步和滑雪。请学生认读。(5)指名读这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6)老师告诉学生:同一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3反馈。出示句子,让学生换个说法,意思不变。(1)我家有电视机,有收录机,还有冰箱。(2)果园里有苹果,有梨子,还有柿子。二教学第四题1审题。2指导。(1)认读要写的字:克、苍、家。(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3)指导书写。3学生练写,师巡视。4反馈。表扬写字认真并写姿好的学生。第三课时一教学第五题1审题。2指导。(1)学生自由读成语。(2)指名试读。(3)教师范读。(4)教师结合插图讲解成语的意思。3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2)同位练习背诵。4反馈。(1)集体背诵。(2)指名背诵。二教学第六题1审题。2指导。(1)学生自由读儿歌。(2)指名试读。教师范读。(3)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这首诗的意思。3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2)指名读。(3)练习背诵。5反馈。(1)检查背诵。(2)指名背诵。第四课时教学第七题一审题1揭示说话的话题,让学生弄清话题的意思,知道说话时该针对着什么话题说。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问题。二指导1指导观察。(1)启发学生弄清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2)指名回答。2指导说话。(1)你长大了想当什么?(2)你为什么想干这个工作?(3)联系自己,展开想象。(4)提供句式:我长大了想当(),因为()。我长大了想当(),因为()。三练习1指名练说。2练习写话。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读读自己写的内容。要好好学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具学具准备:词卡、投影。主要板书安排:13要好好学字毛主席:问、说、听、写小八路:回答(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作业设计:课内:抄写字词、说话、组词、填空。课外: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1板书课题,齐读。2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1)画出生字词。(2)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抽读生字词,正音。(3)指名分节读课文。(4)齐读课文。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毛主席在()遇见()。毛主席教导他们要()。三精读课文1出示投影,引导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2细读第一段。(1)自由轻声读。(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学什么?“才”是什么意思?这里强调什么?(3)齐读第一段。(4)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3细读第二段。(1)指名读。(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3)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比较句子: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明了什么?(4)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4细读第三段。(1)指名读。(2)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3)这是谁对谁说的?(4)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5)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6)指导朗读。四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用“参加”说一句话。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词语卡片。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拼音。(拼音略)岁刘泽参二总结全文1指名读课文。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么想的?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四课堂练习1读写词语延安革命参加点头毛主席毛泽东2组词延()刘()过()划()3扩词贵()()()腰()()()革()()()席()()()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例:毛主席(弯下腰)写字。()爸爸()看起报纸来。()小白兔()走进家门。练写生字。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坳:山间平地.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绵延:连续不断.(三)集中识字.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n担心)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四)巩固练习.1,游戏:识字大餐.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五)作业设计.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第二课时复习检查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岖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总结补充.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第三课时(一)检查复习.1,朗读课文.2,检查认字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2)找朋友:给生字口头组词.(二)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井战士肩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八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用比较的方法记住:旦担良粮站战开井土士房肩3,指导书写.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三)巩固练习.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朱担粮军井战士肩2,给生字组词.粮( )军( )井( )肩( )战( )士( )担( )板书设计:战士们藏扁担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14.梅兰芳学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要苦练基本功。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小黑板。主要板书安排:14.梅兰芳学艺“不是料子”勤学苦练京剧大师作业设计:课内:抄写字词、组词、填空、选择拼音。课外: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三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2.解题。(1)指名拼读“兰”,正音。告诉学生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家。(2)学习词语“学艺”。指名读“艺”,说说“学艺”是什么意思。(3)指名把题目意思连起来说一遍。四初读课文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难读的字注上记号,多读几遍,长句子画出来,多练读。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片。3.试读课文。(1)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指导儿化和长句子。4范读课文。读后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五作业1练读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词语卡片。2画去不正确的读音。lanshengjingzezu兰nan神shen紧jin者zhe注zhu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2)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2细读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2)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3)理解“世界闻名”和“大师”的意思。(4)学过第一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3细读第二段。(1)自由轻声读第二段。(2)初步理解句意。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3)进一步理解句意。a.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了什么?b.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先看图,再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梅兰芳怎么做的句子。“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指导读第二句话。c.用“”线画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结果的句子。梅兰芳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4再读第三段。(1)齐读课文。(2)说说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3)第三段中哪个词语说明了梅兰芳成为京剧大师是付出了艰苦努力的?(终于)(4)指导朗读。三指导背诵1齐读课文。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3看板书引导背诵。四课堂练习1扩词。神()()()决()()()底()()()艺()()()2口头填空。梅兰芳常常()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水底游动发鱼儿。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指名读课文。2指名三人逐段背诵课文。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三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2抄写词语。苦练或者水底明亮决心终于空中眼神3组词。三()决()者()住()兰()块()都()注()4数笔画填空。或:共有()画,第二画是()。底:共有()画,第五画是()。练:共有()画,第六画是()。神:共有()画,第四画是()。15孔繁森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具学具安排:生字卡、小黑板,投影。主要板书安排:15孔繁森接孤儿到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优秀的援藏干部作业设计:课内:抄写生字词、组词、填空、写出同偏旁的字、复述课文。课外:朗读课文、默写词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二初读课文1自由练读。(1)画出生字词,正音。(2)画出长句子,多读,读通。(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相机指导。3范读课文。4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是什么事?三教学生字词优部市失养医(1)指名读生字,正音。(2)指导分析字形。(3)学生按笔顺描红。四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词。2听写词语。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节。(1)指名读第一节。(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理解“优秀”。(3)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节。2细读第二节。(1)自由读。(2)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3)指名读第三句话。比较句子:孔繁森抚养他们。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抚养”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都是说什么?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了什么意思?这说明什么?(4)指导朗读。3细读第三、四节。(1)指名读。(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3)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引导学生比较近义词:请求、恳求。(4)“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感动”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感动地流泪?(5)范读歌词。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6)指导朗读。三总结课文。1齐读课文。2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3填空:孔繁森收养了(),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孔繁森真是一个()、()的优秀干部。四课堂练习。1口头扩词。求()()()医()()()2复述课文。(1)出示提纲。a.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b.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c.孔繁森去医院献血。d.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2)学生练习复述。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词语。2组词区别。都()市()失()部()布()夫()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求献血感三作业1描红。2抄写生字。3读一读,再抄写。干部失去来到献血医生答应知道感动4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讠()()匸()()阝()()心()()16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投影、小黑板。主要板书安排:17大禹治水走遍吃尽挖通劈开制服洪水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代代相传作业设计: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填空。课外:朗读、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孔繁森一文,知道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2板书课题,指名读。3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三学生自由练读课文。1检查自读情况。(1)抽读生字词。(3)指名逐段试读课文。2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3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四细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3)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读。五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了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六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2指名读。3说说记忆方法。4学生练写。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卡片。2齐读第一节。二继续细读课文1细读第2段。(1)指名读。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一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2)学习第二、第三句。a.指名读。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b.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了什么?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的九?它表示什么?d.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e.指导朗读。2细读第三段(1)指名读。(2)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段表示数量的词。这些数量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4)指导朗读。3细读第四段。(1)齐读。(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英雄?(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4)齐读课文第四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三练习背诵课文。1引导背诵。2自由练背。3指名背诵。4齐背课文。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读多音字口头组词。没mei ()倒dao ()mo()dao ()2口头扩词。治()()()久()()()理()()()伟()()()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三课堂练习1读一读,再抄写。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地形父亲引导伟大英雄2按要求填空。洪:有()画,第七画是()。父:有()画,第三画是()。理:有()画,第十画是()。姓:有()画,第三画是()。四作业1抄写生字。2背诵课文。练习6教学目标1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2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3熟记成语。4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习运用。5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6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7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教学重难点:学习用音序发查字典。教具学具准备:字典、小黑板、挂图。主要板书安排:练习6。作业设计:课内:查字典、认读词句、写字、读背、说话。课外:读背成语、谚语。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2指导。(1)出示“迎”。(2)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a.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b.Y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c.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3)让学生口头组词。3练习。(1)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2)按要求填表格。4反馈。(1)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2)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2指导(1)指名读。a.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b.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2)出示卡片“答应”。(3)“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就说它们是近义词。(4)学生齐读“同意”、“答应”。(5)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6)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7)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8)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3练习。(1)指名读三组词。(2)齐读。4反馈。(1)指名认读词语。(2)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三教学第三题1审题。2指导。(1)出示第一句话。(2)指名读。(3)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4)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3同法学习其他句子。4练习。(1)填空式练说:毛泽东是()。孔繁森是()。梅兰芳是()。居里夫人是()。(2)口头填空,把句子说通顺。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1审题。2指导。(1)认读汉字。(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3)指导书写。3练习。学生练写,老师巡视。4反馈。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二教学第五题1审题。2指导。(1)学生自由读成语。(2)教师范读。(3)理解成语的意思。3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2)同位练习背诵。4反馈。(1)集体背诵。(2)指名背诵。第三课时一教学第六题1审题。2指导。(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试读。(3)教师范读。(4)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5)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学生反复练读。(7)学生自由背诵。(8)同位背诵。3练习。(1)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2)齐背三句话。4反馈。(1)检查朗读。(2)指名背诵。第四课时教学第七题一审题二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3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4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5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三练习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四课外延伸 17 登鹳雀楼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提示课题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二、范读课文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四、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楼入穷目更层登鹳雀依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2读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指名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朗读课文。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六、识字、写字指导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目:比“日”多一横。更:第一笔横较短,是间为扁“日”,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笔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层:外面是“尸字头,里面是“云”字。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八、复习生字,巩固练习1认读生字(包括要认识的字)。2练习背诵。以个人、小组、全班等形式练习背诵。3完成课后练习3。 18.青松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第一课时一、旧知导入1、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二、初读求正确、流利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三、学习生字1、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2、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一读理解诗意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2、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谈时间》梁实秋课件
- 亲有过谏使更课件
- 护理人员生物污染预防
- 经济管理系工作总结
- 公司级安全培训频率课件
- 公司级安全培训模板课件
- 零售行业招聘年终总结
- 青年医生病历汇报
- 语言表演教学汇报
- 舌系带过短护理
- 咖啡基础培训课件
- 创伤急救(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 陈德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一
- 抖音短视频运营一周选题表(每周选题策划)
-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表
- 海南经济特区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 人体解剖学动作分析
- 某水利水电工程二期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
- 防错原理及案例课件
- DB37-T 1997.1-2019.物业服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