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doc_第1页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doc_第2页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doc_第3页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doc_第4页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1)积极方面: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抵御侵略;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发展小农经济;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文化经济交流等.(2)消极方面:决策失误;政治暴政;官场因循守旧、政治腐败; 官僚机构膨胀;文化思想专制(明清文字狱); 个人权利缺失; 妨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阻碍社会进步,明清开始落后于西方、世界潮流.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顶峰)明朝:内阁的出现()背景:明太祖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负担过重()概况:明太祖:置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明成祖:内阁出现参与决策地位上升内阁“票拟” 皇帝“批红”()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清朝影响皇权的主要是什么制度因素?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在位置、机构、官员品级、官员职能等方面有何特点,如何理解这些特点? 位置:宫中。 机构:简单。 官员品级:低。 官员职级:上传下达,无决策权。 ()一句话概括:军机处。 皇帝在宫中的办事机构。 ()理解: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法定中央机构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带有私人性质的或顾问或办事的机构,皇帝掌握一切大权,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上。(一)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条件地理环境:以海洋为依托 (三多:海岛多,海岸多,山地多 一少:平原少)经济基础: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平民阶层力量壮大阶级基础: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直接动力)政治基础:城邦制度使公民有机会直接参与政治事务 古希腊几大改革梭伦改革:1.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打破贵族政治垄断)2.机构改革:恢复公民大会(决策权);建立四百人议事会(行政权)和陪审法庭(司法权)3.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打破贵族垄断,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1.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实行比例代表制;彻底否定贵族特权。)2.“陶片放逐法”(公民大会驱逐威胁城邦民主的人)铲除贵族特权,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1.扩大公民权利(改革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2.发放工资(鼓励公民积极参政)3.发放“观剧津贴”(吸引公民观剧)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进入民主的黄金时代积极性:对当时:减少决策失误;减少公职人员以权谋私; 促进经济繁荣;促进文化成就辉煌。对后世: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理论“人民主权”; 模式集体民主管理; 制度议会制、比例代表制、抽签制、任期制、差额选举制等)局限性:阶级局限性: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时代局限性:民主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无法容纳政治、经 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制度局限性: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等参政方式,容易导致国 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罗马法内容:习惯法 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作用:维护统治,影响深远十二铜表法原因: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内容;包括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是习惯法的汇编意义: 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为罗马法奠定了基础;按律量刑、判决,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公民法含义:公元前3世纪以前,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原因:平民与贵族的不断斗争,为缓和矛盾 目的:保护和扩大公民(包括平民)的权利(如:与贵族通婚等)。 万民法:含义: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除奴隶以外)的国际法背景:(1)政治:罗马版图扩张,被征服民族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导致社会矛盾激化。(2)经济:国际交往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公民法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3)罗马皇帝和法学家重视立法。特点:由公民法发展而来,公元3世纪,两者已无区别;比公民法更具有适应性与灵活性。 罗马法影响:维系和巩固罗马统治(如:提供法律依据、缓解社会矛盾、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2)是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提供了立法范本(如:拿破仑法典、英权利法案、美1787年宪法等)(3)当代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原则;影响至近代的中国和日本)(4)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提供理论武器(如: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从罗马法思想中发展而来)。英国光荣革命(1688年)起因国王詹姆士二世统治者引起资产阶级不满过程议会把詹姆士二世废绌,他们把王位传于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威廉与玛丽共现继承了王位。实质一场政变,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意义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一、英国君主立宪制(一)前提: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结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取得胜利胜利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二)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1目的: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资产阶级统治2内容:(1)限制国王权力(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军事权)(2)保证议会权力(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选举权、活动自由等)3意义:确立了限制王权、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三)发展与完善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含义: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形成过程: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退出内阁建立标志:1721年,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保留了君主,但君主“统而不治”。(国家元首,统一的象征,英联邦首脑)。2议会拥有立法权,是最高权力机构。3责任内阁制是核心。(19世纪中期以来,议会作用下降,权力转移到内阁和首相)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英国:内阁是由国王任命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成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而非对国王负责; 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内阁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他们的主张采纳与否取决于皇帝,不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政治前提: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 年)的胜利。 必要性:松散的邦联体制造成美国经济混乱、社会动荡。理论来源:法国启蒙思想传播(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目的: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1787宪法制定内容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含义: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和元首,并有一定 任期的国家政权形式(与君主制对应)。确认了联邦制含义:联邦政府拥有最高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权力,联 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各州在不违宪的情况下有一 定的自治权。确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其它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联邦制既有利于国家统一,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防止专制独裁,保护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给美国带来长期的政治稳定。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影响。局限(1)没有规定人民享有的基本人权(后在1791年宪法修正案中加以补充)(2)承认奴隶制度。(3)不承认妇女、印第安人、黑奴与白人男子相等的的选举权。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制宪背景11789-1870年,君主派与共和派争夺政权,斗争激烈;1870年,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君主派内讧使共和派在议会中取得微弱优势(直因)319世纪上半期,法国工业革命开展,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根因)内容1总统产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权力:行政权、任命权等、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国家元首(外交权)、军队最高统帅内阁宪法特点:总统与议会相互牵制,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的斗争妥协的结果。3国民议会(立法机构) 产生:众议院由成年男子直选产生;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权力:立法权;总统与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需 参议院同意(三)影响:1政治上:标志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法国逐步进入政治稳定期。2经济上: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国(一)背景:119世纪上半期,封建割据状态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已开展)219世纪60、70年代,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统一3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内容1国家结构联邦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大权,各 邦保留一些自治权)2国家政体君主立宪制(1)皇帝:产生: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并世袭权力:国家元首(外交权)、军队统帅、任免权、召集解散议会、签署公布帝国法律(2)宰相(首相):产生:皇帝任命,普鲁士宰相担任权力:政府首脑(最高行政权:主持内阁、 领导联邦议会(3)议会产生: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权力:立法权(须皇帝批准和签署);通过财政预算案(三)影响1积极方面: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一定民主色彩,是重大进步经济上: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9世纪末跻身世界强国2消极方面: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是不完善和不彻底的代议制;皇帝权力重和军国主义传统,最终把德国推入“一战”深渊五、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思考感悟:代议制度是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角度:一,与专制制度相比; 二,与直接民主相比; 三,从群众争取权利的角度; 四,从对经济的推动)1.资阶通过议会实行集体统治,防止专制独裁;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政治稳定。2.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一)王位世袭制:1.含义: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从夏启确立至清结束.2.影响: 取代了禅让制,中国从此形成”家天下”的格局. (二)西周分封制:1.含义: 也叫封建制(封邦建国),不同于社会形态的封建制(从战国开始)。2.目的: 公元前11世纪,西周建立;巩固周王室的统治.3.内容:分封者:周王直接控制王畿,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命令诸侯.被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与人民分封给先王后代,同姓王族(被分封的主体),功臣.权利与义务: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在自己领地建立国家,管辖领地,还可以再分封。结构: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4.影响:略(三)西周宗法制: 1含义:在周王同姓(姬姓)亲族内部实行区别嫡庶系统的法则目的:为了解决贵族间关于权力,财产,土地继承的矛盾;保证王权稳定内容:嫡长子继承制:由嫡长子(正妻所生的最大的儿子)继承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地位余子分封制:其它的各子被降一等分封到各地,一直到士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要服从大宗(注意:大宗有主祭祖先的权力,掌握本族事务,是财产的主要继承者;周王与诸侯是君臣关系,兄弟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周王的大宗地位是绝对的)影响:略特点:带有浓厚的宗族血缘关系色彩。(表现在:王位世袭制、贵族世卿世禄制、父系家长制)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集中,地方有相对独立性。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与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巩固统治。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中国的传统思想之一。宗法制过于注重血缘关系,世卿世禄不利于社会竞争与发展。影响:。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义务划分,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政权。拓展了疆域,开发了边远地区。使周朝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传播周文化,促进民族融合,为华夏族形成奠定了基础。地方有相当的独立性,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 内容: 皇位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中央官制:内容: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职责 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职能部门 影响:中央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之手。 3郡县制(地方)(1)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设郡县;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秦以后,各朝沿用,直到隋废除郡,县沿用至今。(2)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维护秦的统治。(3)内容:郡设郡守,县设县令,县下设乡、里等基层机构;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4)影响: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利于国家稳定。4配套制度: 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的工具。 1积极影响: 对秦朝: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统一政令。 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消极影响: 易导致暴政和腐败,加强对人民的压榨,激化矛盾(秦二世而亡); 发展过程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 汉至元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 七国之乱 推恩令 (内容:允许王国的子弟再分封为列侯) 北宋 收兵:兵权收中央,抽精兵 收权:文官任知州,下有通判监 收财:财政运中央(转运使)影响:解决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带来了”三冗”问题 元朝 行省制 意义: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 汉朝:汉承秦制 成立“中朝” (决策机构) 影响:三公九卿(外朝 )成为执行机构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2唐朝:三省六部制 六部:吏、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