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捕食者说》有感.doc_第1页
读《捕食者说》有感.doc_第2页
读《捕食者说》有感.doc_第3页
读《捕食者说》有感.doc_第4页
读《捕食者说》有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捕蛇者说爱莲说松树的风格有感 朱 治 情标题中的三篇文章,对于一个具有初级中学文化水平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记得学习标题中的三篇文章,最早是在中学生的课本中,当时老师的讲习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逐步淡忘消失。之后参加工作步入社会,虽然也从各种媒体上读到看到过,但是并没有怎么认真的仔细琢磨他的深刻意义。今天,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列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教材专门学习,我的感觉是:三篇文章虽然写作的时间和作者身份不同,但是,他们具有共同之处,作者三人均是与永州有关的人物。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和松树的风格的作者陶铸均是永州籍人氏,他们均是永州历史文化名人;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虽不是永州籍人,但他在永州零陵郡为官10年,他写的事情发生在永州零陵境内,他是永州历史文化标志性人物。而且特别难得的是他们三人虽然所处的时代和官职不同,但是,他们均具有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心,他们的文章向人们传递一种乐观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人来说显得尤其珍贵。下面,我把这次重新学习三篇文章的心得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共勉。一、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心连心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选择。 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这是孔子告诫君王执政的历史名言。在唐朝李世民夺取政权以后,经常以孔子的这句话用来告诫众臣。李世民不仅这么说,而且也这么做。在他执政期间,全国推行轻谣薄赋休养生息政策,他关心体恤民情,劝课农桑,把唐朝推向鼎盛,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贞观之治”。他在位二十三年,国力强盛,社会安宁,国家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繁荣景象。可是,并不是唐朝所有帝王都与李世民一样,能够尊重体恤民意,密切联系实际,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柳宗元生活的唐宪宗君王就不是这样,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代皇帝,他的皇权是在宦官俱文珍的帮助下取得的。在他继位的十五年中,由于地方藩镇势力的不断壮大,中央集权统治权力削弱,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阶层的矛盾日益加深,地方官僚集团不顾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能力,大肆加重税赋,盘剥压榨、强取豪夺,他们抵制和抗拒唐顺宗皇帝推行的“永贞革新”,使不堪折磨的农民出现了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局面。柳宗元自幼随父宦游各地,亲眼目睹了各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树立了革除弊政改善民生的政治理想。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顺宗皇帝的支持下,他追随王叔文、王坯等人推行“永贞革新”,“永贞革新”由于得不到宪宗皇帝的支持而失败。革新运动失败后,柳宗元等人被罢官贬职遣派到边远州任“司马”(史称“八司马”),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捕蛇者说正是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的背景下,被贬职永州期间书写的一篇散文。他通过描写永州地方一名捕蛇农夫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唐宪宗执政时期农民受苛捐杂税压榨的生活惨状,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苛政猛于虎的贪婪本质,从中可以看到柳宗元痛恨统治当局力图改变现实却无力回天的郁闷心情。同时从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唐朝帝国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历史的经验再次昭示: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是决定统治者执政地位稳固的关键因素,人民群众与统治者的关系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关系。捕蛇者说虽然没有直接说出这个原因和规律,但是,柳宗元在文章中揭露的统治当局残酷压迫农民是封建统治者走向衰亡的必然规律。因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权是建立在地主阶级少数人压迫和剥削农民大多数人的基础之上,他们要维持中央庞大的腐败的国家机器运转,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要维持自己的存在,他们的手只有伸向最广大的农民群众,从农民群众的口袋中攫取钱财。当农民群众不堪忍受、生活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奋起反抗,甚至推翻地主统治阶级的政权。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历史上任何阶级政党和统治集团,他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代表最广大农民无产阶级的利益,他与人民群众具有天然的血肉关系。因此,在他依靠广大人民的力量夺取政权以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党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共同的利益和愿景是:希望国家和中华民族日益昌盛强大,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这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把党和人民凝聚在一起,使他有别于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政党及统治者。要实现这个远大理想和目标,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将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不渝的根本组织路线和工作方法。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的革命建设事业才能取得最后胜利,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才能最终实现。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虽不能从正面解答我们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但是,他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反面给我们揭示了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捕蛇者说一文告诫我们:决不能步历史后尘,脱离和欺压人民群众,重蹈政权更迭覆辙。二、风清气正、为政清廉是人民群众对执政者的要求和期盼。“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周敦颐从人们喜爱鲜花的天性出发,阐叙了自己钟爱莲花的独特原因。他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花素雅形象的描绘一时成为千古绝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恬淡品格成为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崇尚的高贵品格。周敦颐一生独爱莲的雅趣成为他为人出仕、做官施政、专研学说追求完美的人生准则。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是周敦颐出仕“弃官”的故事。说的是周敦颐受舅父郑向举荐他到分宁县任主薄,有一件案子拖了很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解决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他。”他调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不敢和他争论,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这个故事说明了周敦颐为官清正,坚持真理,不趋炎附势取媚上级的高贵品格。联想到我们如今的公检法执法单位,有多少能够做到不避权势,秉公执法,能够排除外界干扰公正司法的?遇到这种情况时,又有多少不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又有多少能够像周敦颐一样有勇气“弃官”抵制的?周敦颐一生辗转在多个地方为官,曾经担任桂阳县县令、南昌知县、合州通判、虔州通判、郴州的知州、做了广东转运判官,最后因为有病请求改任南康军的知军。周敦颐性情朴实,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己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周敦颐虽然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僚,但是,他却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品行端正,以理服人,所到之处深受民众颂扬爱戴。他在黑暗腐朽的封建官场中能够淡泊名利、保持清正廉洁与他的个人修养及道德品格关系极大,他用莲花的高洁品质规范约束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行为趋同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严于律己提高自身修为的精神品质颇值得后人学习敬仰。最难能可贵的是周敦颐在担任地方官职忙于政事的情况下,能够潜心专研儒佛道各家学说,开创了北宋理学,奠定了理学开山鼻祖的地位,成为继孔孟以后弘扬儒家学说的一代宗师。周敦颐是永州的历史文化名人,他是道州人的骄傲,同时又是北宋以来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样板,他的理学思想一直影响到清朝。他的且行且学,潜心专研,淡泊名利,严于律己、洁身自爱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后人敬仰。爱莲说是周敦颐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文章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脱俗的胸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不仅表达了周敦颐洁身自爱的心声,而且成为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崇尚追求的道德品格,这种优秀的道德品格和高洁的人格也是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人格。我们党作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执政党,面临着各种污泥浊水和糖衣炮弹的腐蚀,面临着发展市场经济商品交易物欲横流的严峻考验,面临着各种利益格局大调整的考验,想要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使党风民风及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仅仅依靠行政法律手段规范约束各级领导干部,使之“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时称“制度反腐”,这还做的不够,还必须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加强培养各级领导高尚的道德品格和高洁的人格,把法治(敬畏)和人治(律己)有机地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三严三实”要求,就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思想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像陈克杰、胡长清、陈良宇、曾锦春一类的腐败,充分说明领导干部如果道德品质败坏、个人修为极差,就会成为金钱美色的俘虏,如果领导干部私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成为败坏党风政风民风最大的罪魁祸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想要刹住“四风”,从根本上扭转党风政风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必须从每一个党员做起,从加强党性修养做起,从内心修为做起,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和高洁的人格。周敦颐是一个千古称颂的文化名人,他在爱莲说一文倡导的莲花品格是人格修为的最高境界。古往今来具有“出淤泥而不染”品格的仁人志士很多,古有屈原、陶渊明、杜甫、李白、于谦,包括周敦颐,今有雷锋、焦裕禄、郭明义、杨善洲等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周敦颐等古辈人尚且能够从高从严要求自己,为政清廉作出无愧于人民群众的政绩成就,难道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做不到吗?冰清玉洁、洁身自爱的谦谦君子形象难以企及,光明磊落,清正廉洁,胸怀坦荡的执政形象应当不难树立。我坚信: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洗礼,党风政风及民风必将出现根本性好转,风清气正的社会面貌必将逐步实现。三、松树的风格是陶铸留给党员同志最可珍贵的精神食粮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陶铸的功绩早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史册之中,人民铭记他,敬仰他,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是他一生留给人民的精神财富。陶铸既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者和实干家,又是一名具有很高文化涵养的文化人,他生前著作颇多,在我们党内是文武兼备的通才。读陶铸的著作其中最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文章当数松树的风格,把他的这篇散文列为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教材再合适不过。读松树的风格给人们影响最深刻的是“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陶铸同志把松树的风格引申为共产主义风格,正如文中所说: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回想我们党最近发生的“四风”问题,与这种风格格格不入,特别是“四风”当中的享乐之风,奢靡之风更是背道而驰。深究其原因是我们有的党员同志放松了学习,他们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之中,对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及其拜金主义津津乐道,趋之若鹜,这种恶习已大有蔓延之势。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遏止,将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极大破坏。联想到新一届党中央在全国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反腐风暴,下重手出重拳整治“四风”问题,对党内存在的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我们从心中感到十分宽慰。 重温学习松树的风格对我们今天参加学习活动的人来说,就像一副良药,只要坚持学习,仔细咀嚼,入脑入心地吸收消化, “四风”问题产生的毛病就会消失远离我们。重温学习松树的风格就是要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当遇到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自觉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第一的位置,当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时候,不惧怕危险,挺身而出努力维护人民群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