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2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的病例分析.doc_第1页
0102 2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的病例分析.doc_第2页
0102 2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的病例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的病例分析林志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本文通过对2例肺部感染且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时,是否需要抗真菌治疗。病例1:患者,男,53岁,2009年4月29日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5年,复发20余天入院,查体:T 36.5、呼吸 22次/分、脉搏 110次/分、血压 145/95mmHg,桶状胸、叩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啰音。辅助检查:4月2日DR:支气管炎并肺气肿,X线示:1、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2、肝脏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示:1、三尖瓣轻度返流,2、左室舒张期顺应性减退。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17.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3.9%,复查DR示:双下肺炎症。肺功能: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此次发病20余天,当地给予大剂量激素及解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有血吸虫病史,吸烟35年,20支/日,已戒1年。入院诊断为:1.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2.阻塞性肺气肿、3. 肺心病(代偿期)、4. 肺部感染。入院后予美罗培南(1g 静滴 1/8小时)抗感染及解痉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5月2日真菌培养报告:白色念珠菌,未予抗真菌治疗。5月4日患者体温38.6,予冰袋冰敷,查血象示:白细胞计数 1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6.7%,患者口腔出现白膜,予氟康唑(负荷剂量为0.8g qd,维持剂量 0.4g qd)静滴,碳酸氢钠250ml加制霉菌素100万单位漱口。5月5日真菌(霉菌)涂片检查:阴性,5月10日痰真菌培养:未见真菌。5月9日因患者连续5天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考虑为药物热,停用抗菌药物及氟康唑。5月11日患者发热时间较前缩短,情况好转。5月15日患者病情好转予以出院。病例2:患者,男,54岁,2009年12月18日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8天,发热、气促14天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0/60mmHg,双下肺触诊语颤增强,双下肺叩诊呈实音,双中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左侧较右侧明显。心率70次/分。辅助检查:肺部CT:双肺渗出性病变:考虑感染。血沉:18mm/h;血常规:WBC12.1109/L,NE71.9%,LY11.3%,MO14%,肝肾功能:总蛋白57.1g/L,白蛋白29.2g/L,总胆红素17.8umol/L,直接胆红素17.2umol/L,ALT49.4U/L。血气分析:PH7.487Pco230.3mmHgPO254mmHg。胸片:双肺感染。普通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在当地医院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化痰、护肝等治疗5天,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2g 静滴 1/8小时)、左氧氟沙星(0.5g 静滴 qd),氨溴索化痰、异甘草酸镁护肝等治疗。12月21日患者咳嗽较前有所减轻,咳痰,量不多,为白色痰液,无发热,食欲较前好转了,病情较前明显好转。12月22日复查CT,与上次肺部CT比较,双肺的病灶较前略有吸收,但病变性质不明确。12月21日、22日、23日三次痰培养示:白色念珠菌,不能确定肺部病变是否真菌感染,建议患者行肺活检检查以明确,但患者拒绝行肺活检,未予抗真菌治疗。12月28日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无咳痰,无发热。12月30日复查CT示:双肺病灶经治疗后较前明显好转吸收,继续抗感染治疗。2010年1月5日患者病情稳定予以出院。分析:美国感染病协会2009年念珠菌病治疗指南指出,气道分泌物常可分离出念珠菌,是气道或口咽部定植菌,大量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包括尸检均表明,对于侵袭性念珠菌病,呼吸道分泌物(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有念珠菌生长的预测价值极低,不应作为开始抗真菌治疗的依据。念珠菌性肺炎和肺脓肿极罕见,诊断需要组织学证据,不应仅依据气道分泌物分离出念珠菌而开始抗真菌治疗。因此,在病例1中使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一次痰培养示白色念珠菌并不是用药依据,而在病例2中三次痰培养示白色念珠菌,并未予抗真菌治疗。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宿主因素包括: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5x109/L,且持续10d;2、体温38或36,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 :1)之前60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2)之前 30d 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3)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4)患有艾滋病;5)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6)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7)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长期住ICU,长期使用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分级可分为:拟诊、临床诊断、确诊。病例1中,患者5月4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8.6,入院前曾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具备一项宿主因素,同时患者经积极的抗菌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具有肺部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具备两项次要临床特征。因此,该患者符合拟诊的诊断标准,可试验性地予抗真菌治疗。 5月9日因患者连续5天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考虑为药物热,停用抗菌药物及氟康唑,患者病情逐步改善。因此,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不成立。病例2中,患者虽三次痰培养示:白色念珠菌,但患者不具有宿主因素,并且患者经积极的抗菌药物治疗后,效果明显,双肺病灶明显吸收,考虑到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念珠菌的诊断意义低,因此未予抗真菌治疗。患者经积极地抗菌药物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予以出院。因此,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到的念珠菌不能作为开始抗真菌治疗的依据,需根据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进行分级诊断,以决定是否抗真菌治疗。参考文献1 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