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考冲刺阶段各地实验试题精选精讲.doc_第1页
08年高考冲刺阶段各地实验试题精选精讲.doc_第2页
08年高考冲刺阶段各地实验试题精选精讲.doc_第3页
08年高考冲刺阶段各地实验试题精选精讲.doc_第4页
08年高考冲刺阶段各地实验试题精选精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8年高考冲刺阶段各地实验试题精选精讲一、力学实验1(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二检)(1)如下图所示,甲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mm,乙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mm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小车放在光滑水平轨道上,一端挂有钩码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与小车相连(图中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接通电源,让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实验中得到了一条纸带,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经测量第6个和第7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729cm,第7个和第8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831cm,则打第7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7=_ms实验中用同样方法测出其它各点的瞬时速度,描点作出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算得小车010s时间内加速度大小a=_ms2;在图线右部分发生明显弯曲,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答案:(1)29.75mm 3.205mm(2)0.78m/s 1m/s2 钩码质量不远小于小车质量。2(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四市二检)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_环节。(2)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选用器材其中他选用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_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D各面粗糙程度不同,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3)在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二:术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该实验应该记录的数据确_;如何根据数据分析并判断该同学的观点_。3(盐城二检)(1)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的直径时,测得的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d=mm。另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cm。图甲图乙(2)某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W, W2, W。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读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速度传感器PLOQ图甲图乙请你简要说明为什么不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 让小球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释放,测出物体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小球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1、2、3、4、,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怎么做? 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为什么?答案:(1)d= 2.706 (或2.705 、2.707 ) L= 5.015 (2)因为对物体做的功W与物体初始位置到测速器的距离L成正比。 下一步应该绘制L-2图象 不会; 摩擦力和重力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也与距离L成正比。4(苏、锡、常、镇调研)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自行车的初速度与其克服阻力作功的关系.实验的主要步骤是:找一段平直的路面,并在路面上画一道起点线;骑上自行车用较快速度驶过起点线,并从车把手处自由释放一团很容易辨别的橡皮泥;车驶过起点线后就不再蹬自行车脚蹬,让车依靠惯性沿直线继续前进;待车停下,记录自行车停下时的位置;用卷尺量出起点线到橡皮泥落地点间的距离、起点线到终点的距离及车把手处离地高度.若自行车在行驶中所受的阻力为并保持恒定. (1)自行车经过起点线时的速度;(用己知的物理量和所测量得到的物理量表示)(2)自行车经过起点线后克服阻力做功;(用己知的物理量和所测量得到的物理量表示)(3))多次改变自行车经过起点时的初速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则每次只需测量上述物理量中的和,就能通过数据分析达到实验目的.5(珠海一检)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 的实验,如图,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纸带小车橡皮筋打点计时器木板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 木板倾斜的目的是为了 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所示的纸带回答);ABFGHICDEK 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橡皮筋做功10个间隔距离x(m)10个间隔时间T(s)小车获得速度vn(m/s)小车速度的平方vn2(m/s)21W0.28800.21.442.0722W0.41760.22.094.3633W0.48960.22.455.9944W0.59040.22.958.7155W0.64800.23.2410.50物理量数据次数v2(m2/s2)Wn(w)012345246810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的功Wn和物体速度vn变化的关系应是Wn 。请运用表中测定的数据在上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象,并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答案:(1)交流电源(或电源)1分(2) 平衡摩擦力 1分 (3)B 2分 (4)GK(学生只要取匀速部分均为正确)2分 (5) 2分作图:要求明确标注坐标轴的物理量,合理设置标度,并用尺规作图2分所作图线应通过原点,分在误差容许的范围内,图像是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Wn与vn2成正比分6(南京4月调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a)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让一个摆球由静止开始从A位置摆到B位置,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应该守恒,即mv2 = mgh直接测量摆球到达B点的速度v比较困难现让小球在B点处脱离悬线做平抛运动,利用平抛的特性来间接地测出v如图(a)中,悬点正下方P点处放有水平放置炽热的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作平抛运动在地面上放上白纸,上面覆盖着复写纸,当小球落在复写纸上时,会在下面白纸上留下痕迹用重锤线确定出A、B点的投影点N、M重复实验10次(小球每一次都从同一点由静止释放),球的落点痕迹如图(b)所示,图中米尺水平放置,零刻度线与M点对齐用米尺量出AN的高度h1、BM的高度h2,算出A、B两点的竖直距离,再量出M、C之间的距离x,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的质量为m(1)根据图(b)可以确定小球平抛时的水平射程为 cm(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出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v0 = (3)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球从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 = ,动能的增加量EK= 答案:(1)65.0 (64.0-65.5) (2) (3) ,7(上海七校调研)如图1所示是一个实验装置,光滑斜面上高为h的A处有一小球自静止开始下滑,抵达水平面时,立即遇到一系列条形布帘的阻挡,经过一定的位移x后停下。先保持高度不变,用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球做实验得到数据如表1所示。再用质量一定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处释放小球,得到数据如表2所示。h/m0.100.150.200.250.30x/m0.150.230.300.370.45(1)在图2中画出m-x和h-x图像。(2)联系有关物理知识,结合图像,判断小球所受阻力有何特点?(3)在h-x图像中,若小球质量为0.2 kg,则布帘对小球的阻力大小为_N,由此可推算出m-x图像中的h约为_W。答案:(1)图略,(2)大小恒定,(3)1.33,0.108,8(上海浦东)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的横杆能够绕竖直轴旋转,横杆在转动过程中,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横杆会越转越慢。在横杆的一端装有宽度为d0.005m的竖直“挡光圆柱”,当“挡光圆柱”通过光电门时,光电门就记录挡光的时间间隔,“挡光圆柱”宽度与挡光时间之比,可以近似认为是“挡光圆柱”在该时刻的速度。横杆每转一圈,“挡光圆柱”通过nt(103s)vd/t(m/s)v2(m2/s2)12.7781.803.2422.8263.1332.8773.0242.9312.9152.98863.0492.6973.1132.5883.1812.4793.2552.36103.3332.25光电门记录一次挡光时间。横杆挡光圆柱光电门在一次实验中记录下横杆转动圈数n和每次挡光的时间t,并计算出“挡光圆柱”在该时刻的速度以及速度的平方(部分数据如表中所示)。请计算表中当n5时,v2_m2/s2;如果继续测量“挡光圆柱”的速度,那么当n15时,“挡光圆柱”的速度为_m/s。则“挡光圆柱”速度大小与横杆转动圈数n的关系为_。答案:2.80 m2/s2;1.7 m/s;9(上海浦东)在一次研究型课的活动中,某小组提出了测量一种棉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的课题,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运用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钩码和一把米尺进行测量的方案。首先,他把钩码直接悬挂在这种棉线上,结果棉线没有断,而且没有发生明显伸长。然后该同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和计算,得出了该棉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请你根据该同学已具有的上述器材,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方案的示意图(标出需测量的量);(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3)棉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的表达式是:F_。答案:(1)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方案的示意图lL/2L/2m(标出需测量的量);(2)棉纱线的长L和刚好拉断时两悬点间的距离l。(3)。10.(南通一检)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图甲所示,图示的读数是 mm; 甲乙 科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下面我们追寻科学家的研究足迹用两种方法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理论探究: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有关运动学公式,推导在恒定合外力的作用下,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请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写出你的推导过程。 实验探究: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_ _ _;b _ _;如图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丙ABCDEFx1x2x3x4x5答案:104.05(或104.10也得分) 推导: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由运动学公式得v22v12=2ax,由功的定义式W合 F合x,三式联立得W合 a.平衡摩擦力 b.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2分,其它正确也得分) 钩码的重力和小车的总质量 11(无锡期末)某同学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将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一个力传感器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并用另外一个传感器对木块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表1是她记录的实验数据。木块的重力为10.00N,重力加速度g=9.80m/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答案人有3位有效数字):表1实验次数运动状态水平拉力F/N1静止3.622静止F4.003匀速4.014匀加速5.015匀加速5.49(1)木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N;(2)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实验次数5中监测到的加速度 m/s2。答案:(1)4.01, (2)0.401 (3)1.45 12.(临沂一检)让小车拖着纸带从某一倾斜的木板上滑下,启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如图11所示的点迹已知打点周期为,点迹间各段长度已标在图上若要求得该过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下列计算公式中最合理的是:A由得 B由得C由得 D由得13.(南通八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A和B,用跨过定滑轮的细 绳 相连开始时B放在水平桌面上,A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从静止开始释放让它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始终碰不到滑轮,A着地后不反弹不计滑轮与轴间摩擦及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用此装置可测出B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 ; (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字母表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 答案:(1)天平,刻度尺; (4分)A距地面的高度h,B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s,A、B的质量mA、mB;(3分) (2)14.(盐城六校联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题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方法A:由, 取平均值g=8.667 m/s2;方法B:由取平均值g=8.673 m/s2。(1)从实验装置看,该同学所用交流电的电压为_伏特,操作步骤中释放纸带和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方法B中有_。因此,选择方法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系统或偶然)误差。(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试举出两条)。答案:(1)从实验装置看,该同学所用交流电的电压为 _220 伏特,操作步骤中释放纸带和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_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 _ S1、S6; 方法B中有S1、S2、S3、S4、S5、S6。因此,选择方法 _B (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 _偶然 (系统或偶然)误差。 (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试举出两条). 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 S1、S2、S3、S4、S5、S6 长度测量;交流电频率波动; 数据处理方法等。15(上海嘉定二检)(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铅笔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2)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后,为算出其初速度,实验中需测量的数据有_和_。其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3)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根据图示,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A)1.0 m/s (B)10 m/s (C)2.0 m/s (D)20 m/s答案:(1)A、C、E,(2)x、y,x,(3)C(2)某探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有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是否有关。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A)表面光滑的长木板(长度为L),(B)小车,(C)质量为m的钩码若干个,(D)方木块(备用于垫木板),(E)米尺,(F)秒表。(1)实验过程:第一步,在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时间t,就可以由公式a_求出a。某同学记录了数据如右表所示: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发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质量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_(填“改变”或“不改变”),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为_。第二步,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置来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因此通过测量出木板顶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倾角a的正弦值sinah/L。某同学记录了高度和加速度的对应值,并在坐标纸上建立适当的坐标轴后描点作图如下,请根据他所作的图线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m/s2。进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为_。答案:(1)a,不改变,9.81,agsina,(2)控制变量法,16.(梅州、揭阳联考)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7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E分别是每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取g=9.80m/s2)根据纸带可以得到:1 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_ m/s22 若重锤质量为m,则重锤下落到B点时的动能Ek=_ J3 通过比较重锤在B点的动能和重锤下落到B点时减少的势能,说明机械能是否守恒?_(填“是”或“不是”),若不是,那么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1)a= 9.69 m/s2 (3分); (2)Ek= 1.89m J(3分); (3)不是;(1分) 空气阻力以及纸带受到的打点计时器对它的阻力(3分)17(南京月考)某同学在应用打点计时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获取一根纸带如图,但测量发现0、1两点距离远大于2mm,且0、1和1、2间有点漏打或没有显示出来,而其他所有打点都是清晰完整的,现在该同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2、3、4、5、6、7六个点到0点的长度hi(i=2347),再分别计算得到3、4、5、6四个点的速度vi和vi2(i= 3456),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hv20(1)该同学求6号点速度的计算式是:v6= (2)然后该同学将计算得到的四组(hi ,vi2 )数据在v2- h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坐标点,将四个点连接起来得到如图所示的直线,请你回答:接下来他是如何判断重锤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的?(说明理由)答: 答案:(1) (2)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从0点到任意i点有 得到: 关系是一条直线 斜率为2g,所以只要在直线上取相对较远两点,计算出斜率,与2g比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相等即可。二、电学实验1(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二检)一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某金属丝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金属丝R(常温下,乜阻约9),、电压表V(0-3V,内阻约3k)、电流表A(0-300mA,内阻约 1)、温控箱(能显示温度并可调节温度)、直流电源(3V,内阻可不计)、开关、导线若干另有滑动变阻器Rl(10,2A)和R2(200,1A)供选用 (1)实验中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要求电压变化从零开始,多取几组数据,通过图象求出电阻的平均值请在右边虚线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上述器材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选填R1”或R2”) (2)实验中改变温控箱的温度,分别测出了金属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如下表所示)请在下面坐标图中描点作出该金属丝的R一t图象从图象中可以发现金属丝的电阻及和温度t的关系式为R=_答案:(1)R1(2)R=0.32t+82(盐城一检)某同学要测量一节旧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仅有一个电流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REr实验次数12345R()4.010.016.022.028.0I(A)1.000.500.340.250.201/I(A-1)1.02.02.94.05.0(1)若利用图象确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则应作 (选填“R- I”或“R- 1/I”)图象;(2)利用测得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适当的图象;(3)由图象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4)利用该实验电路测出的电动势E测和内阻r测与真实值E真和r真相比,理论上E测 E真,r测 r真(选填“”、“3(盐城二检)(1)一只标有“18V,10W”的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若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来测量这只灯泡的电阻,则测出的阻值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工作时的电阻。UIPPMPOMPUOMPU1OMPI1UOMPIUOMPNUOMP(2)在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得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上P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U1和I1,PN为图线中P点的切线,P、N两点横坐标之差和纵坐标之差分别为U和I。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灯泡的电阻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而增大B小灯泡的电阻是定值,不随所加电压的增大而变化C电流为I1时,小灯泡的电阻RU1/I1 D电流为I1时,小灯泡的电阻RU/I (3)请你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只标有“18V,8W”的灯泡L工作时的实际电阻值。12VA输出电压为12V的交流电源B单刀双掷开关一只C电阻箱一只(0999,额定电流1A)D交流电流表一只(00.6A)E导线若干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答案:(1)32.4(1分);小于(1分)(2)AC (2分) 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3分) (3分)a按原理图连好电路,电阻箱阻值调至最大值b单刀双掷开关置于1位置,读出电流表读数Ic将单刀双掷开关置于2位置,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读数仍为Id读出电阻箱的阻值R,即为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4.(盐城一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设计一个防盗系统,现有如图所示为小型电磁继电器的构造示意图,其中L为含铁芯的线圈,P为可绕O点转动的铁片,K为弹簧,S为一对触头,A、B、C、D为四个接线柱,电磁继电器与传感器配合,另外还有可选零件自动报警器、与门、或门、非门等逻辑元件,开关、导线或干、电源,需用交变电源的防盗系统主要防止盗贼从三个部位进入,请选出合适器材并用连线画出设计电路图,并简单说明其工作原理。1KACBDPLSO警报器1RRRKKKE,rKACBDPLSO警报器1KKE,rRK1RR答案:5.(苏、锡、常、镇调研) 现要尽可能精确地测量一量程为3V的电压表的内阻(内阻约50000).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请写出主要器材的规格,画出实验电路图并简要叙述测量电压表内阻的方法.(2)实验室有00.6A3A规格的常用电流表和03V15V规格的常用电原表,其内阻均未知,另外有电源、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约为50)、开关、导线这些器材,若只选用这些器材,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诸说明理由6. (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四市二检)现提供以下器材:电压表V1(量程6V,内阻约为30kW)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约为3kW)电池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定值电阻R1=3kW滑动变阻器R2 (最大阻值为20W)电键s一个,导线若干利用用以上器材:(1)能较准确地测出所给的两只电压表中的哪只电压表曲内阻_(选填“V1”或“V2”);(2)根据你的选择,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标注所用器材符号);(3)实验中,要读出的物理量有_(写出物理量名称井用相应字母表示);(4)请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对应的字母表示被测电压表内阻的表达式Rv=_。7(珠海一检)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和U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压):I/(A)0.120.210.290.340.380.420.450.470.490.50U(V)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02.00(1)在左下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可用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变化范围010)、电源、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2)在右下图中画出小灯泡的UI曲线 (3)若将该小灯泡接在电动势是1.5V,内阻是2.0的电池两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简要叙述你的方法,若需作图,可直接画在答题卷上的图中)答案:(1)由于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值远小于电压表的内阻(如:电压为2.00V时,其阻值R灯=),为减少由于电表接入电路引起的系统误差,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为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滑线变阻器应连接成分压电路,实验电路如图所示3分 (2)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在UI坐标系中描点,并将这些数据点连接成一条平滑的曲线,如图所示(如果不是平滑的曲线,不得分) 3分(3)作出电源的UI图线,它与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坐标就是小灯泡的工作点,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IU=0.270.28W(在此范围内都给分)(没有画出电源的UI图线,不得分;图像正确,但功率计算错误的得2分)4分8(南京4月调研)有以下的可供选用的器材及导线若干条,要求尽可能精确地测量出待测电流表的满偏电流A待测电流表A0:满偏电流约为700800A、内阻约100,已知表盘刻度均匀、总格数为NB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0.1C电压表V:量程3V、内阻3k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200E电源E:电动势约3V、内阻约1.5F开关S一个(1) 根据你的测量需要,“B电流表A”、“C电压表V”中应选择 _(只需填写序号即可)(2) 在虚线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3) 测量过程中,测出多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中待测电流表A的指针偏转了n格,可算出满偏电流IAmax = _,式中除N、n外,其他字母符号代表的物理量是_.答案:(1)C(2)电路如图所示(3),U为电压表读数,Rv为电压表内阻9(上海浦东)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与电流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改变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也会随之改变。pdcyhppdcyhpdcyh2.0U/V1.53.02.03.00I/A图b1.02.5ErVASR图a(1)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出了6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b中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压随电流变化的UI图线。I(A)0.801.201.602.002.402.80U(V)2.602.402.202.001.801.60(2)根据实验得到的UI图像,可知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消耗的最大功率是_W。此时变阻器的电阻为_。(3)现有两个小灯泡L1、L2,它们分别标有“4V、3W”、“3V、3W”的字样,两个电阻箱,一个电键,与图a中相同的电源多个(只能串联使用)。请设计一个电路,使两灯泡同时正常工作,且电路总功率最小,请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两电阻箱应取的阻值。答案:(1)请在图b中画出UI图线。pdcyhppdcyhpdcyh2.0U/V1.53.02.03.00I/A图b1.02.5(2)_W;_。(3)请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两电阻箱应取的阻值。4V、1W3V、3W0.51610 (连云港一检)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0.810m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4W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mm(2)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电阻丝外,还有如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4.5V,内阻很小;B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0.125 W;C电流表A2:量程03.0A,内阻0.025 W;D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3k W;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W;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0 W;G开关、导线等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_,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3)根据所选的器材,在答案卷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4)若据伏安法测出电阻丝的电阻为Rx4.1 W,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_ Wm(保留二位有效数字)答案:(1)_0.530_;(2)_B_;(2分)_F_;(4)_11.2106_10. V(1)_0.530_;(2分)(2)_B_;(2分)_F_;(2分)(4)_11.2106_(4分)ARxRSE11(广州六校)从下表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器材(代号)规格电流表(A1)电流表(A2)电压表(V)定值电阻(R)电阻(R1)滑动变阻器(R2)电池(E)电健(K)导线若干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量程500A,内阻r2=150量程10V,内阻r3=10k阻值为600阻值约100,作保护电阻用总电阻约50电动势1.5V,内阻很小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图中器材要标明器材的代码。A1RA2R2R1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r1=_,式中各符号的含义是:_。答案:如图所示:,I1、I2分别是电流表A1、A2的读数。501510512. (汕头)(1)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 mm(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某电池的 电动势E和内电阻r由于该电池的内电阻r较小,因此在电路中接入了一阻值为2.00的定值电阻R0闭合开关K,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相应的示数,得到了如下数据(R和U分别表示电阻箱读数和电压表读数): R/40.0020.0012.008.006.005.00U/V1.891.781.661.571.431.351.52.12.01.91.81.71.61.31.4图乙 图甲 为了比较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该小组的同学准备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电压表读数U,则图象的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应该是_ 计算出与各组数据对应的该物理量并填在表格中,在图乙所示的图象中作图,利用图象得到 E =_V,r = _答案:(1)9.102(9.1019.103)(4分)0.300.200.1001.52.12.01.91.81.71.61.31.4(2)电压U与电阻R的比值(或电流I)(2分);表格中各电流值分别为0.047、0.089、0.138、0.196、0.238、0.270(2分);图象如图所示(2分);2.00(1.982.02)(2分),0.45(0.400.50)(2分) 13.(南通一检)某课题研究小组,收集了数码相机、手机等用旧了的各种类型的电池,及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的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个待测元件,一是电阻R0(约为2k),二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mA)。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R0ESVA1R1 A电压表V(量程4V,电阻RV 约为4.0k)B电流表A1(量程100mA,电阻RA1 约为5)C电流表A2(量程2mA,电阻RA2 约为50)D滑动变阻器R1(040,额定电流1A)E电阻箱R2(0999.9,最小分度值0.1)F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为了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组的一位成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并选取了相应的器材(电源用待测的锂电池),其设计或器材选取中有不妥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滑动变阻器R1、电流表A1已损坏,请用余下的器材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请你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标注所用器材符号)为了便于分析,一般采用线性图象处理数据,请写出与线性图象对应的相关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VSR2E用A2替换A1 14(无锡期末)吴亮同学是一位电学实验爱好者,他向老师要了好多电学实验器材(见表2),准备来探究一段某种材料的电阻,表3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他在实际测量的时候大约每隔2分钟测量一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表2 (1)在下面方框内画出吴亮实验的器材编号器材名称规格1电流表0.6A/3A,内阻小于0.12电压表3V/15V,内阻大于9k3学生电源使用3V直流4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5 5开关6导线 7定值电阻100电路图;(电路中不需要的器材不要画在图中)表3 (2)在方格纸上作出电阻丝的U-I图线;序号电压表示数/V电流表示数/A10.400.0420.800.1031.200.2241.400.3051.600.4061.800.56(3)由序号为5的这组数据计算出电阻丝的电阻测量值为R测 ,如果考虑到电表的内阻对测量的影响,则此时电阻测量值R测跟电阻真实值R真相比较,应是R测 R真;(选填“”、“”或“=”)I/AU/VO0.100.200.300.400.500.501.001.502.00(4)所画出的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