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1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2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3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4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 程 地 质 实 习 报 告(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姓名:董时川 班级:09级桥渡(2)班 学号:20096591 日期:2011-6-30 指导老师:刘传孝、安淑红一、实习目的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环节,能直观反映课堂所讲内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实习过程中,学生可直接观察,认真和描述一些野外地质现象,掌握这些地质现象与工程建筑的关系,开阔视野,丰富和提高想象力,充实课本知识内容。二、 实习要求1、 实习过程中,不但要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而且要作记录和描述,方便时画地质现象素描图。2、 对于地质构造和侵入岩等,要用罗盘量测有关数据,如岩层产状,断层面产状,侵入体延伸方向等。3、 对于实习中遇到的各种不同的岩石(蹭)和矿物,应在其新鲜面上观察其特征,对比分析,结合它们在野外的分布和组合规律,一并掌握并牢记在心。4、 实习结束,必须写实习报告,对实习期间的收获认识和体会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论述。三、实习过程这一次的实习为期两天,6月27号上午我们去了济南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山,下午去了济南长清泰山西北支脉万德灵岩寺。6月28号上午去了位于济南长清区的苏庄,下午又去了济南的范庄,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返回学校,实习结束。四、 实习内容6月27(一)认识馒头山的地层山东省的地层,除缺失的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系和三叠系地层外,其余地层从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本次实习主要观察寒武系馒头组等地层。该地层为华北地区标准地层。所谓标准地层,即可用该套地层与其他工作地区地层对比,若两套地层在岩性、上下接触关系及厚度方面相似,则工作地区可定为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此方法即岩性对比法。 寒武系的形成时代为寒武纪,距今已有56亿年,属海相沉积。该地层一般含有三叶虫化石,为标准化石。山东的寒武系分布广泛,由南向北分布在枣庄苍山藤州一带,泗水平邑费县一带,蒙阴新泰莱芜一带,淄博济南张夏肥城东平一带,露头良好。毛庄组:紫色及紫灰色云母页岩为主,夹鲕状石灰岩层及石灰岩凸镜体。1、 暗紫色云母页岩,夹石灰岩凸镜体,顶部及底部均有鲕状石灰岩一层,化石丰富,厚29米。2、紫灰色云母页岩夹石灰岩结核及凸镜体,厚4米3、紫灰色易碎页岩,厚8米,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4、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8米。5、灰色石灰岩,厚0.2米。6.、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3米。馒头组:紫色页岩和石灰岩,泥灰岩,上部有鲜红色易碎页岩与毛庄组分界,在张夏馒头山一带有煌斑岩侵入体,厚58米(不算煌斑岩侵入体),层序如下:1、黄灰色页岩,厚2米,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2、蓝灰色薄层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厚4米,该层岩石深入山体,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3、灰黄色及灰色钙质页岩,厚13米,;4、杂色页岩,厚8米;5、蓝灰色及灰黄色薄层石灰岩,厚5米,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6、紫色及绿色页岩,厚4米;7、蓝灰色薄层石灰岩,厚2米,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8、绿色钙质页岩夹石灰岩凸镜体,厚3米,风化程度比较大;9、灰黄色及灰色泥质页岩,厚4米,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10、鲜红色易碎页岩,厚13米,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如下图所示为馒头山:(二)观察滑坡现象看完馒头山后,我们又驱车去了济南长清泰山西北支脉万德灵岩寺,在那里,刘老师带我们看了远处山上的一处滑坡,并现场与同学们交流关于滑坡的判别等诸多问题。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滑坡的识别方法: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 可粗略判断它的稳定性。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6月28日(一)观察苏庄背斜 1. 28日上午我们专业全体同学在刘老师和安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济南长清区的苏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背斜现象。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苏庄背斜为一倾斜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角不相等。背斜核部张裂隙发育,岩层破碎,沿轴线向两岸延伸,可见一系列水井分布。在这里必须用罗盘测量两翼岩层的产状。 2.地质罗盘的使用。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我测得的数据为:走向NE221,倾向NE314,倾角45。(二)观察范庄地堑 下午我们去了范庄,在那里看到了正断层组合。地堑指的是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多指大中型的构造大者延长可达数百公里。地堑常成长条形的断陷盆地其边界可以是平直的但更常见的是折线状边界一般由多条高角度正断层联合而成。仅在一侧为断层所限的断陷称为半地堑或箕状构造。(3) 、其它地质现象观察1、岩层接触关系岩层接触关系是判断地壳升降运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张夏馒头山一带可观察到寒武系地层不整合于太古代花岗片麻岩之上,两者之间缺乏元古界,有一古风化层,反应当时地壳有一升降运动2、岩浆岩侵入体的观察。岩浆岩侵入体形态多样,规模有大有小,本次实习可观察到两次岩浆岩侵入体。a.馒头组地层内的侵入体馒头组地的下部,大致为顺层侵入,岩性为煌斑岩,因围岩的接触变质作用,使石灰岩发生轻微的大理石岩化现象。b.张夏火车站的岩脉(墙)张夏火车站旁有一北东走向的岩脉,延伸很远,岩性为闪长玢石岩,两侧为馒头组地层,与围岩接触处有大理岩化现象四、 实习的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很多书上讲述的我们不能理解的东西,经过亲眼目睹与接触后就会容易接受的多。工程地质实习是一个辛苦而充满快乐的工程,烈日的炙烤固然难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