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反思性教学在西方国家蓬勃兴起。近几年来,培养反思型教师也成为了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教师的教是为了学,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也就尤为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批判教育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将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界定为:学习者对自身物理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学习特征进行反向思考,不断积极主动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外显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意识;2、反思技能;3、反思毅力。随后对高中学生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首先,在反思意识这一维度的调查中,绝大多数高中生对于反思的价值和作用有较为清楚,认为进行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够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但是大多数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练习中没有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其次,在反思技能这一维度调查中,在评价技能方面,超过半数的高中生不能够评价物理学习效果和分析学习过程中的原因,表现出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自我监管、自我归因的能力较差,在交往技能方面,学生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反思、或通过文献资料进行反思方面做的较好,并表现出高中生更愿意与同伴交流讨论来反思物理问题的倾向性,但是反思水平较低、缺乏反思的力度。实践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实践来实现自我反馈、自我调节的能力欠缺。分析技能方面,学生在解题后的反思方面做的不够;策略技能方面,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一些有效反思的方法。针对高中学生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运用物理日记,养成反思习惯,加强反思意识;展示思维,进行对比,利用交流讨论提高交往技能;指导学生利用概念图完善认知结构,提高策略技能;加强学生在习题解题后的反思,提高分析技能;通过目标评价,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提高评价技能。关键词:高中生 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 反思意识 反思技能 反思毅力AbstractIn the early 1980s, reflective teaching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western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cultivating reflective teacher also became a hot issue in our education research . And teachers teaching is to learning, raising students reflective learning abi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efer to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using the theories of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metacognitive theory and critical education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article defined physical reflective learning capability as: process in learning physics themselves, and the ability of contrary thinking of the characters in relative matters (such as materials, information, thoughts, results) during the pocess, with constantly planning, inspection,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control and adjust ability. Physical reflective learning ability contains three aspects: 1. consciousness of reflections; 2. skill of reflections; 3. perseverance of reflections. Next,auther investig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reflective learning.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reflections, mos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vation for value and effection of reflection are clear, concidering that physical reflective learning can promote physical knowledge learning, but most students don not have the habit of reflection either in class or in after-school practice . Secondly, in evaluation skills, more than half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will not evaluate physical learning effects and analysis the reason of learning process, presenting inadequacy of the self-supervision, self-attribution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learning; in communication skills, better work had been done in reflection with classmates, or teachers, or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showing the tendency tha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discuss with classmates in reconsidering the physical problems, but the tendentiousness and level is low, lacking of reflective strength. In practice skills, the ability of self-feedback and self-adjustment by practice is inadequate; In analysis skills, it ist enough to reflect in solving problem ; In strategy skills, most students have not mastered some effective reflective method. Aiming at reflective learning situation in physic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 physical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advances some strategies of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physical reflective learning ability : physical diary application, reflection habits nurturance,and reflection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Display thinking and contrast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can be performed during the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 strategy skills can be improved by completion of students concept map with instruction; analytical skills can be enhanced by strengthening students reflection in the exercises, evaluation skill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goal evaluation, self-monitoring, self-reflection . Keywords: high school ability of physical reflective learning reflective consciousness reflective skills reflective perseverance目 录摘 要11绪论31.1问题提出的背景31.1.1反思型教师教育的兴起为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1.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为学生反思性学习提出了现实的要求31.1.3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思潮为学生反思性学习提出了更大的挑战31.2国内外有关反思性学习的研究综述31.2.1国外反思性学习研究情况31.2.2国内反思性学习研究情况31.3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32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32.1反思32.2反思性学习32.2.1反思性学习概念的内涵32.2.2反思性学习过程(模型)32.3物理反思性学习及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界定32.3.1物理反思性学习的涵义32.3.2物理反思性学习对于物理学习的价值32.3.3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特点32.3.3物理反思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联系与区别32.3.4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概念及其结构33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理论基础3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反思性学习33.2元认知理论与反思性学习33.3批判教育理论与物理反思性学习34高中学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34.1问卷调查的目的34.2调查问卷设计思路和样本的选取34.3问卷调查的处理及统计结果分析34.3.1高中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总体情况分析34.3.2物理反思性学习中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反思毅力的相关分析34.3.3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物理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反思毅力方面的差异分析34.4问卷调查结果结论分析总结34.5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35培养高中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案例35.1培养学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35.1.1运用物理日记,养成反思习惯,加强反思意识35.1.2展示思维,进行对比,利用交流讨论提高交往技能35.1.3指导学生利用概念图完善认知结构,提高策略技能35.1.4加强高中生在习题解题后的反思,提高分析技能35.1.5通过目标评价,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提高评价技能35.2培养高中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案例36研究结论与反思3参考文献3附录一 高中学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调查问卷3附录二 关于物理反思性学习的谈谈提纲3致谢3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31绪论1.1问题提出的背景1.1.1反思型教师教育的兴起为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杜威、萧恩等人的影响和推动下,20世纪80年以来,“反思”一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教育文献中被广泛应用,有关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反思性教师教育”相应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动向。1以美国为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学者对反思教学的生命力表示怀疑,但是到90年代初期已“没有声称自己是不关心培养反思性教师的教师教育者了”。近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了对“反思教学”或“反思型教师教育”的学术探讨,以“反思”导向的实践层面的教育改革正处在形成中。2反思型教师教育理论认为反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机制,蕴藏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反思型教师不仅仅要掌握课堂教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还要对日常教学活动保持一种质疑的心态,能够自觉主动地对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特点等更广泛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各种疑惑和问题。只停留在教学层面上的反思是不够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过程并不只是教师教学过程,其中很主要的一方面是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和发展的过程。随着教学法、反思理论和对学生学习心理过程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认识和监控,提出学生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强调学生可以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进行学习,它是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能否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监控自己的学习,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和思维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只有做到教学双方都主动反思,才能真正从“反思”层次上达成素质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要求。1.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为学生反思性学习提出了现实的要求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3,并且纲要还特别强调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他们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于是走向自主学习便成为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到物理学科,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学生“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4。”但从目前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物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较为难学的学科,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比较难教的学科。课堂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要求学生回答问题都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知中出现的缺口和易错处也是老师指出的,学生并没有自己意识到自身思维活动中的残缺。相反,学生总是在老师的思维圈子中获得一个又一个正确的结论和思考过程,没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再思考。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课标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差距,就使得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以适应社会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等现实问题。而具有自主性、探究性、批判性等优点的反思性学习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由此可见学生具备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提高反思性学习的能力是开展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1.1.3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思潮为学生反思性学习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和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国家、企业乃至个人发展的优势,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和科技。这既提供了依靠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正因为如此,强调学习,进而强调学会学习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学会学习是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埃德加富尔则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感慨:“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5学会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因此落后的填鸭式的、反复记诵式的学习方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那么,怎样才算学会学习呢?答案是:在学习方式上,由知识性的记诵学习转变为智慧式的、创新性的学习;在教育目标上,由单纯的学习知识转变为启迪智慧,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享受幸福生活的过程。一言以蔽之,形成反思性学习习惯是对学生的必然要求。1.2国内外有关反思性学习的研究综述1.2.1国外反思性学习研究情况对反思这一概念较早论述的有洛克(J.Loke)、斯宾诺莎(B.Spinoza)等人。而对于反思的理解和论述并没有从此停止。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首先对反思问题作了系统论述。他从其经验主义哲学基础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在这样的经验主义教育观下,学生才是教育的中心,他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强调经验中的反思成分,主张儿童“从做中学”,通过探究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建构其知识体系。并在1933年出版的我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一书中,对反思行为作了界定。在杜威的影响下,萧恩(Shon,D.)于1983年发表反思性实践者一书,着重论述“反思性实践”、“反思性行动”;1987年又著有指导反思性教师一书,反思教学于是逐渐成为教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萧恩意识到职业教育中存在着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病,而要有效去除这个弊病,萧恩认为需要从“理论实践”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转向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成为“反思性实践者”。6 在萧恩引进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后,国外许多学校教育系开始根据这一概念来设计教师教育和职业提高的课程。反思性学习最初只在教师教育和护士教育中实施,为了发展职业技能。后来则推广到学生学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在“反思文化潮流”的推动下,反思性的教与学已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展开,被大量地运用于教师职前和在职教育、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校本课程开发等领域。美国学者范梅南(Van Manen)将反思性学习的水平分为:技术性合理性水平、实用行动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7后期他又将反思性学习分为四种水平。认为第一种水平的反思是建立在普通思维基础上的反思,反思与行动相分离;第二种水平的反思是对事件的反思;第三种是对自己和别人经验的反思;第四种是元认知。美国学者瓦利(Valee)对近些年来声称以“反思性教学”为理念而设计的各种教师教育计划和课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各种不同性质,并将“反思性教学”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这五种类型分别为技术性反思、行动中对行动的反思、深思熟虑的反思、个性化的反思和批判的反思。”8目前,国外学者在反思性教学和教师反思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埃拜(J.W.Ehy)、爱德华兹(A.Edwards)与布郎托(D.Brunton)拉博斯凯(V.KLaboskey)等各自的反思性教学模型;凯琳(J.P.Killion)和托尼姆(G.R.Tonem)以萧恩的阐述为基础按照反思的时间将反思划分为:行动后的反思(reflection-on-action)、行动中的反思(reflection-inn-action)、为了行动的反思(reflection-for-action);K.F.Ostermam&R.B.Kottkamp(1993)提出教师反思的四个环节: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验证9;G.M.SparkLanger(1993)提出教师反思的三种成分:认知成分(the cognitive element)、批判成分(the criticelement)、教师的陈述(teachernarratives);布鲁巴赫(J.W.Blubacher,1994)提出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行动研究等等。”总之,国外的研究成果较多,且比较系统和成熟,但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师教学的,涉及到学生学习的很少。再具体到学科方面的研究更加寥寥无几。1.2.2国内反思性学习研究情况 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教育史中有关反思性学习的论述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其中学记中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里的自反,也就是指自我反省的意思。而儒家对于“内省”的描述主要是针对道德修养的方法上,如孔子的学生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内省是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内省依靠的是自觉,不自觉也就难于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内省的结果,对人产生重要的心理作用,“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内省之后如果问心无愧,心安理得,就增强了道德行为的信心和勇气。内省没有复杂的条件随时都可以进行,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0之后虽然众多儒家教育思想中都有渗透反省的道德修养方法,但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有关反思的观点多为经验性的见解。 迄今研究对象针对于学生反思而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期刊文献为数不多。主要有:徐荣豹在发表的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2000年)一文中对反思、反思性数学学习的涵义和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反思内容做了较为深入讨论11,郑菊萍在上海教育科研上发表的反思性学习简论(2002年),该文较为详细的阐述反思性学习的涵义与基本特征、反思性学习的模型与基本环节和反思性学习的实践要求 12。张定强、赵宏渊在课程教材教法发表的论数学反思能力(2005年)中分析了数学反思能力的基本含义、特征、发展特点以及与其他数学能力的关系13。此外还有姚卫国在生物学教学上发表的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2007年),黄杏芳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发表的浅谈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2005年)等等。在物理学科方面,叶招环在教学与管理发表了试论反思性物理学习(2001年),文章中提出了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反思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对所涉及的思想方法、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14;卢新文在物理教师上发表的反思性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2004年)中阐述了反思性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广阔性、深刻性、创新性等品质的影响15;桑张法运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反思能力(2001年)一文简要地探讨了反思的内涵以及学生物理反思能力的培养途径16。至于相关专著,据笔者了解,只有针对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方面的。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出版了反思性教学,尝试性地对反思性教学进行研究,并试图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反思性理论”研究体系、实践模型。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靳玉乐主编的反思教学是继熊川武的反思性教学之后的又一本对反思性教学理论系统化阐述的书。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反思性学习的研究可以借鉴反思性教学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出版的反思性的译著主要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美)理查帕森斯(Richard,D.Parsons kimberlee)著的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2005年);托马斯里根(Timothy G.Reagan)等著,沈文钦译的成为反思型教师(2005年)等。在优秀硕博论文方面,关于物理学科的反思性学习的有:孙立立的普通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4年)该文针对大学普通物理的学习,主要研究了大学生普通物理反思性学习中反思内容,进一步提出了包括七个阶段的反思性学习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普通物理反思性学习模式的实验17。南京师范大学刘文庆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反思能力的理论与实践(2005年)则从理论上探讨了影响反思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培养高中生反思能力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了高中生反思习惯、反思能力现状调查,从实践层面上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反思能力实施策略18。在其他学科方面主要有以下论文:四川师范大学杨东明的高中历史反思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2008年),将历史反思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进行对比,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有性质提出培养历史反思性学习的具体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反思性学习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做了初步研究19。云南师范大学凡萍的中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索(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王朋的大学生反思性英语学习研究(2006年),等等。1.3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研究目的:针对现实课堂中对学生反思性学习的重视不够,本论试图通过对高中学生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阐述反思、反思性学习以及相关概念进行细致的阐述,(2)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了解学生反思能力现状对高中二年级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反思毅力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内容:以往的教学研究注重站在教师的角度研究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反思性学习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通过学生自觉对物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向思考、探究,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将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1)反思、反思性学习、物理反思性学习涵义和特点,在建构主义理论、元认知理论、批判学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物理反思性学习的价值及物理反思性学习的模型。(2)当前物理教学中学生反思状况调查,首先应用对教师访谈的方式初步了解物理反思性学习在学生中的开展情况,其次采用自编的学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对高中学生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反思毅力等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掌握当前教学中学生反思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等,为下面的研究打下基础。(3)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分析总结,归纳出高中生在物理反思性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4)物理教学中开展高中生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策略。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培养高中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策略。2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2.1反思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反思”词条的解释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20。”历史上不同学者对于反思内涵的阐述主要有:洛克将反思看作一种心理活动,是“我们心灵的内部活动”,这种心灵对自已内心作用的反省就如同人们从外部经验获得知识一样,是另一个独立获得知识的来源21。斯洛沙宾将反思理解为一种认识论方法,认为观念本身是认识的结果,是理性认识的对象,对于作为认识结果的观念的再认识和对于这种再认识之所得观念的再认识,这种理智向着知识的推进,即是“反思”22。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哲学观的角度把反思看作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23。杜威将反思理解为一种思维活动,对于反思行为作了界定:“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24如何做到在经验的获得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杜威提出,最好的思维方式就是反省思维,这种思维是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并进一步指出思维始于困惑、困境或混乱,结束于清晰、一致、确定,反思就是在这两种情境间进行的,反思是个体经验不断改组和改造不可缺少的环节25。从以上可以看出,尽管不同时期学者们对于“反思”含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业已形成共识的是: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性思维,并且是一种深刻的、带有批判性的理性思维。反思的对象是自己思维本身或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在头脑中业已形成了的理论、思想、观点、方法等思想客体,而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思维活动,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反思”的突出特征批判性。反思的批判性是指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善于独立思考问题,以批判的态度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够有根据地作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质疑判断的思维品质。反思者对各种不同的主张、观点进行权衡、评判并寻求证据,将有助于消除疑惑,所以反思的这种反向思考不是回忆,回忆只是对头脑中已有认识的回想与复述,不具有批判的品质。当然反思除了具有批判性的突出特征外,还具有自主性、探究性、调控性等品质。2.2反思性学习 2.2.1反思性学习概念的内涵对于反思性学习,学术界目前没有统一的界定。对于“反思性学习”的理解的分歧主要在于反思的内容是什么,一般学者认为反思性学习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进行学习”,26或者认为是“对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反思来进行学习”。27而南京师范大学的涂荣豹指出,反思性数学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28。笔者试图给出反思性学习操作性定义,将其界定为:学习者自觉地对学习活动过程以及学习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的事物(如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学习特征反向思考,并以批判地态度进行审视、评价、探究,不断地调节与改进,以促进学习实践的合理性的学习活动。 2.2.2反思性学习过程(模型) 图2.1反思性学习的模型(1)反省阶段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一环节,是反思的开端,其发生的前提是学生有反思的意识,能够自觉进入反思。(2)评判阶段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如方法是否恰当,答案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等。如果认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是完善的,就进入总结提高阶段,否则就进入了发现、界定问题阶段。(3)发现、界定问题阶段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内心产生怀疑、困惑、焦虑等不适感受,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能够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的情境。界定问题阶段学生广泛搜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对它们进行认真地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假设。(4)确定对策阶段通过分析,认识了问题的成因之后,学生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通过接收大量新的信息,不断挖掘新信息的内涵和外延,产生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方法。由于这时学生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有针对性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实践验证阶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通过实践检验以上阶段所形成的概念和策略方法。这时,如果能够解释或解决当前的疑惑,说明检验成功,问题解决了,于是进人总结提高阶段;如果不能,或者在检验过程中遇到新的具体问题,从而,又进人反思的第一环节,开始新的循环。(6)总结提高阶段学生通过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探索、深化延拓等方法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在以上几个阶段中,察觉问题阶段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反思集中体现在界定问题阶段,但它只有和其它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这几个阶段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2.3物理反思性学习及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界定2.3.1物理反思性学习的涵义物理反思性学习就是反思性学习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学科中的运用,是学习者对自身物理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学习活动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事物(如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以批判的态度进行审视、评价、探究,不断地调节与改进,以促进物理学习实践的合理性的学习活动。2.3.2物理反思性学习对于物理学习的价值(1)提高物理思维品质物理学习的过程要经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能够解决物理问题的阶段,这个认识过程中主要靠的是思维。无论是找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得出物理概念的抽象概括能力,还是通过观察物理实验引入物理规律归纳推理能力,或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等等,这些思维能力都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思维水平。物理反思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接受了大量的物理信息后能够再回过头来想一想、看一看,强调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冲破原有思维过程中的障碍或者克服由于先前思维定势而产生的错误概念。例如,在学习“加速度”后反思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它和“速度”、“速度改变量”及其他物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在解完一道物理题后,反思这道题目考察了哪些知识点?在整个解题的思维过程中的关键是什么?哪里出现了思维障碍?有没有技巧和方法可寻?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头脑中产生了这些问题就促使学生探究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物理反思性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周密性、广阔性、深刻性、创新性的培养,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是有帮助的,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29(2)提高物理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活动物理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难学”“学得累”问题和学习效率问题密切相关30,而在物理反思性学习中,学习者需要自觉地监控自身的学习过程,反思并调整学习行为,根据自身的认知风格、学习特点寻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物理的途径,适用条件化策略知识,如按合理步骤解题、按照一定程序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种学习活动的自动化、熟练化、简缩化能使学习新知识变快,解决问题时能迅速抓住要害,同时也使学习能够比较轻松自如,神经系统工作时的消耗较少。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从盲目的物理学习活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3)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31具备这样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表现为实事求是,能够超越权威、挑战权威。而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书本就是权威,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教材上所写的内容全盘接受、深信不疑,会逐渐养成一种懒惰、依赖的习惯。就拿物理实验来说,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在学生进行实验是往往按照教师、课本要求按部就班进行操作,缺乏这样一些思考:实验原理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实验装置是否能满足实验设计的理论要求?实验中的某些仪器是否可以不用或是用其他的仪器代替?等等。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例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2006年12月第2版)物理必修一中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的大小可以认为等于盘和砝码所受的重力大小,书中注释为以盘和砝码的质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为条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可以近似地等于砝码和小盘所受的重力。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细绳对小车的拉力与砝码、小盘的重力不相等?差了多少?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2.3.3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特点当将反思性学习应用于物理学科,就会表现出物理反思性学习一些特有的品质,在肯定了反思是一种深刻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笔者将从物理思维的角度探讨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特点。(1)批判性罗伯特恩尼斯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考,着重于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32”批判性思维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批判性思维是反思性的。一旦学习者反思自己的想法,批判性思维就开始了。在前面已经提到“反思的突出特征就是批判性”,而这种特征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更是凸显出来。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自然运动外,所有其它形式的运动都只能在外力强迫下才能进行。两千年后伽利略提出了质疑并根据他的理想实验,得出推论:“一个运动的物体,假如有了某种速度以后,只要没有增加或减小速度的外部原因,便会始终保持这一速度这个条件只有在水平的平面上才有可能,因为在斜面的情况下,朝下的斜面提供了加速的原因,而朝上的斜面提供了减速的原因。由此可见,只有在水平面上运动才是不变的。”伽利略首先提出了惯性运动这一思想,但存在着局限性,他只承认圆惯性运动,而不承认直线惯性运动,未能将惯性运动推广到一切运动上。所以还不能说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在伽利略逝世两年后,笛卡儿提升、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他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他强调惯性运动的直线性,虽在他的这一在叙述中包含了不受任何力的思想,但却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所以说笛卡儿的观点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惯性定律。随后牛顿继承了伽利略重视实验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和笛卡儿的研究成果,并将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真正揭示了力与运动的严密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伽利略和笛卡儿都没能解决的。由此了解到,探讨力与运动关系的牛顿并不是第一人,但他却真正揭示了力与运动的严密关系,所以在揭示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善于反思前人观点,独立思考、提出质疑,能够客观地思考正反两反面论据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卢瑟福通过对汤姆逊原子模型的质疑,建立了原子的核式模型;爱因斯坦看到洛伦兹等人埋头钻研电动力学遇到的重重困难时,以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对牛顿力学的基础质疑,提出了相对论时空观,从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同样由于对狭义相对论完美性的质疑,促使他进一步开始了广义相对论的研究。(2)深刻性由于物理学研究对象和物理现象的复杂性,对于物理概念、规律的正确理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准确的掌握物理规律的实质和应用,就需要回过头来认真的思考自己的认知过程,甚至要从错误中发现问题。思维的越深刻,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也就越深刻,运用也就越自如。33 图2.2例:质量为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速率为的子弹水平地射向木块,子弹在木块作行径距离后相对于 木块静止,此时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为,如图2.2假定子弹在木块内所受阻力是均匀的,求当子弹相对于木块静止时,(1)子弹和木块一起运动的速度;(2)木块滑行的距离.此问题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子弹打击木块”的常见物理模型,学生在解答第二问中对子弹应用动能定理列出(为子弹打入木块后,子弹与木块一起运动的速度),或者对子弹和木块分别应用动能定理,对子弹有对木块有,消去后有。这两种方法的错误在于是以地面为参考系还是以木块为参考系,若以地为参考系,则子弹相对于地移动的距离为,而不是,因此应写成若以木块为参考系,则它不是一个惯性系,不能直接应用动能定理,除非引入惯性力。从错误中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缺陷可以加深对于物理概念或者物理规律的认识。(3)灵活性物理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善于应用不同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34学生在内化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各部分知识容易割裂开来的,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不能认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例如搞不清楚力、动量、功、能量的关系,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由于不能将这些知识系统化,也就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而在物理练习后,能够思考一下这个题目是不是还有别的更好地方法,对于将知识系统化是大有裨益的。例全国高考题(节选)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大小.这个题目学生往往会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解答,但应用动量定理的方法会更加简单,通过这样的思考比较两种解法,体会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定理的区别和联系。2.3.3物理反思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联系与区别(1)物理反思性学习与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它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采取各种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物理反思性学习体现的重要品质是自觉性、主动性,它要求学生自主的监控、调整学习(思维)过程,所以可以看出物理反思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2)物理反思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与接收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从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来看,物理反思性学习具有科学探究的性质,在学生发现问题之后,要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深究,试图从多个渠道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在新的实践中验证。物理反思性学习离不开探究的过程,不经过探究的反思是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的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与被动学习时相对的,而反思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和表现之一。研究性学习强调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它与接受学习是相对的。所以这两种学习形式强调了不同的侧重点,反映了不同的学习价值取向。物理反思性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其自主的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研究生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其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2.3.4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概念及其结构(1)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概念物理能力广义上指顺利进行并完成物理学研究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狭义上指物理学习中必然获得发展的、直接影响个体完成相应物理学习任务的心理特征35。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对自身物理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不断积极主动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2)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结构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能力主要由反思的技能与毅力构成。”钟志贤老师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一文中根据反思过程中不同的性质与作用,反思能力的构元分为了: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和反思毅力36。笔者根据反思性学习的模型和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内涵将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外显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意识: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物理反思学习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中小学生mixly创意编程 第8课 双路抢答器-教学设计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试模拟题
- 2024-2025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10 散文两篇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1
- 昌平非开挖管道施工方案
-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 云南省保山市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后作业(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第二课 陶瓷装饰韵味无穷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工艺
- 宁夏石嘴山市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河南省新乡市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预防地质灾害知识培训课件
- 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与载流子传输机制
- 病媒生物防培训课件
- 影像学检查技术课件
- 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题目解析及范文:“如果……就不妙了”转变为“即使……也没什么”
- 2025至2030年中国油用牡丹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 CJ/T 151-2016薄壁不锈钢管
- DR操作常规文档
- 四渡赤水战役解析
- 委托肉类加工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