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 chemotherapy 对所有病原体 包括微生物 寄生虫 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化疗药物治疗病原体所致疾病 应注意宿主机体 病原体和药物三者之间在防治疾病中的相互关系 抗菌谱 antibacterialspectrum 抗微生物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广谱抗菌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的抗菌药窄谱抗菌药仅对一种细菌或少数几种细菌有抗菌作用的抗菌药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indexCI 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化疗指数 LD50 ED50化疗指数越大 表明该药物的疗效越好 毒性越小 抑菌药 bacteriostaticdrugs 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的作用杀菌药 bactericidaldrugs 不但具有抑制细菌生长 繁殖的作用而且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 在体外培养细菌18 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最低杀菌浓度 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 MBC 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 9 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杀菌浓度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effect PAE 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 当抗生素浓度下降 低于MIC或消失后 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抗微生物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inhibitionofsynthesisofcellwall 二 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interferedthepermeabilityoftheplasmamembrane 三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modificationofproteinsynthesis 四 影响核酸代谢 modificationofnucleicacid DNAsynthesis 二 耐药性的种类 固有耐药 intrinsicresistance 天然耐药性 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 获得性耐药 acquiredresistance 不再接触抗生素可消失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染色体而代代相传 成为固有耐药 三 耐药的机制 1 产生灭活抗微生物药物的酶2 抗微生物药物作用靶位改变3 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4 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它们的化学结构中均含有 内酰胺环典型的 内酰胺类抗生素非典型的 内酰胺类抗生素 典型的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 1 抑制转肽酶活性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天然D 丙氨酸 D 丙氨酸的结构相类似它们可以和青霉素结合蛋白在活性位点通过共价键结合当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s结合后 转肽酶被抑制阻止了肽聚糖的合成 细胞壁缺损引起细菌细胞死亡 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 2 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活性 内酰胺类抗生素取消自溶酶抑制物细菌裂解死亡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细菌生成 内酰胺酶药物对PBPs的亲和力降低药物不能在作用部位达到有效浓度 PenicillinG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药疹 皮炎 血清病 溶血性贫血防止发生过敏反应的措施 应详细询问病史 用药史 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必须进行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一旦休克发生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Quinolones是一类含有4 喹诺酮基本母核的合成抗菌药 第一代 1960年代 的萘啶酸 nalidixicacid 等抗菌谱及临床应用范围均较窄 现已不使用 第二代 1970年代 的吡哌酸 pipemidicacid 等在抗菌谱方面有所扩大 但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 目前已少用 第三代 1980年代 有氟哌酸 norfloxacin 等一系列药物 抗菌谱进一步扩大 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类quinolones 第三代喹诺酮类的化学结构与第一 二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主环6位引入氟原子 故亦被称为氟喹诺酮类 fluoroquinolones 第四代 1990年代 为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等新氟喹诺酮类 抗菌作用机制 Quinolones药物的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DNA回旋酶 gyrase 细菌DNA分子的长度一般超过1000 m 需要形成负超螺旋 negativesupercoils 结构才能装配到尺度更小 1 2 m 的细菌细胞中去 但负超螺旋结构在细菌DNA复制和转录时必须先行解旋 导致过多的正超螺旋 positivesuperhelix DNA形成 DNA回旋酶的功能则在于使其恢复负超螺旋结构 DNA回旋酶为2个A亚基和2个B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A亚基先将正超螺旋后链切开缺口 B亚基结合ATP并催化其水解 使DNA的前链经缺口后移 A亚基再将此切口封闭 形成DNA负超螺旋 Quinolones类药物则作用在DNA回旋酶A亚基 通过抑制其切口和封口功能而阻碍细菌DNA合成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近年发现 quinolones药物的作用靶位除细菌DNA回旋酶外 也包括DNA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 拓扑异构酶 为2个C亚基和2个E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在DNA复制后期姐妹染色体的分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其中C亚基负责DNA断裂和重接 E亚基催化ATP水解和DNA前链的后移 在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拓扑异构酶 在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DNA回旋酶 真核细胞不含DNA回旋酶 但含有拓扑异构酶 quinolones在高浓度时对其有抑制作用 耐药性 细菌对quinolones先天性耐药频率极低 但后天获得性耐药却发展很快 临床常见的耐药菌包括假单胞菌 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其耐药性在本质上是由于染色体突变 1 编码DNA回旋酶的gyrA基因突变细菌DNA回旋酶A亚基变异对quinolones的亲和力2 cfxB和nfxB基因突变特异孔道蛋白表达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喹诺酮类在菌体内积蓄量3 norA基因表达主动泵蛋白表达药物泵出菌体quinolones在菌体内积蓄 代表药物及其应用 诺氟沙星 又称氟哌酸 是第三代中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物 具广谱抗菌作用 体外对多重耐药菌亦具抗菌活性 对penicillin耐药的淋病奈瑟菌 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 口服吸收率仅35 45 粪便排出量最高可达给药量的53 在肾脏和前列腺中的药物浓度可分别高达血药浓度的6 6倍和7 7倍 在胆汁中的浓度也明显高于血药浓度 所以 临床主要用于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敏感菌的感染 效果良好 也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和眼部感染等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环丙氟哌酸 第三代quinolones药物 抗菌谱与norfloxacin相似 口服吸收较快但不完全 可广泛分布于许多组织或体液中并达有效治疗浓度 在胆汁中的浓度可超过血药浓度 用于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37 t1 2为3 3 4 9h ciprofloxacin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很高 其对铜绿假单胞菌 肠球菌 肺炎球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军团菌 淋球菌及流感杆菌的抗菌活性也比较高 对某些耐aminoglycosides及第三代cephalosporin的耐药菌株仍有抗菌活性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泌尿道 胃肠道 呼吸道 骨关节 腹腔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常见胃肠道反应 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偶见变态反应 关节痛及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静脉滴注时血管局部有刺激反应 第二节磺胺类抗菌药一 磺胺类抗菌药的共性 磺胺类 sulfonamides 药物为广谱抑菌剂 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 较敏感的菌株有化脓性链球菌 肺炎球菌 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 嗜血流感杆菌 鼠疫杆菌 大肠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奴卡菌属 沙眼衣原体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放线菌 肺囊虫 疟原虫等 药理作用 由于叶酸不能透过细菌细胞膜 许多细菌不能利用现成的叶酸 必须依赖自身二氢蝶酸合成酶 dihydropteroatesynthase 催化蝶啶 pteridine 和对氨基苯甲酸 para aminobenzoicacid PABA 合成二氢蝶啶 dihydropteroicacid 再与谷氨酸盐 glutamate 生成二氢叶酸 dihydrofolicacid 并在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下转变成四氢叶酸 tetrahydrofolicacid sulfonamides药物与PABA的结构相似 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因而阻止了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 继之四氢叶酸合成减少 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宿主细胞利用从食物中得到的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 不需要二氢叶酸合成酶 因此sulfonamides药物不影响人体细胞的叶酸代谢 作用机制 细菌对sulfonamides的耐药性可通过质粒转移或随机突变产生 耐药性通常是不可逆的 其原因可能在于 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经突变或质粒转移导致对sulfonamides亲和力降低 使之不能有效地与PABA竞争 某些耐药菌株降低对sulfonamides的通透性 细菌通过选择或突变而产生更多的PABA 削弱sulfonamides对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 耐药性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rimethoprim TMP 是一个强大的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抗菌谱与sulfonamides相似 通常与sulfamethoxazole SMZ 合用 抗菌作用与机制 大多数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对其敏感 但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二氢叶酸还原酶可催化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 trimethoprim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导致四氢叶酸生成减少 因而阻止细菌核酸合成 与哺乳动物二氢叶酸还原酶相比 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对trimethoprim的亲和力要高得多 故药物的选择性强 Trimethoprim与磺胺药合用可双重阻断四氢叶酸合成 二者合用产生显著的协同抑菌效应 第三节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第一节四环素类抗生素一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共性 四环素类基本化学结构相同 均具有骈四苯母核 仅在5 6 7位上的取代基有所不同 有天然产品和半合成产品两类 天然产品有金霉 药理作用 Tetracyclines抗生素为快速抑菌剂 常规浓度时有抑菌作用 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呈杀菌作用 其抗菌谱包括常见的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 立克次体 螺旋体 支原体 衣原体等 对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在众多常用tetracyclines抗生素中 以米诺霉素的抗菌活性最强 多西环其次 四环素最差 作用机制 Tetracyclines的抑菌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Tetracyclines进入细胞后 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 阻止蛋白质合成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并抑制氨酰tRNA与mRNA 核蛋白体复合物结合 从而抑制肽链延长和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另外 tetracyclines也能引起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使细菌细胞内核苷酸和其他重要物质外漏 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耐药性 1 与抑制因子结合抑制因子失活由质粒或转座子编码的排出因子 TetA E TetK和TetL 在细菌细胞膜表达促进药物排出细胞外2 tetracyclines与核蛋白体保护因子 TetM和TetO 结合tetracyclines与核蛋白体不能结合3 细菌产生灭活酶 第二节氯霉素类抗生素 作用机制 Chloramphenicol可作用于细菌70S核蛋白体的50S亚基 通过与rRNA分子可逆性结合 抑制由rRNA直接介导的转肽酶反应而阻断肽链延长 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由于哺乳动物线粒体的70S核蛋白体与细菌70S核蛋白体相似 高剂量的chloramphenicol也能抑制哺乳动物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 产生骨髓抑制毒性 对哺乳动物胞质80S核蛋白体抑制作用较弱 而且chloramphenicol在rRNA上的结合区域 在功能上与erythromycin的结合区域相连 故二者间可因竞争结合而产生拮抗作用或交叉耐药性 耐药性 细菌对chloramphenicol的耐药性主要是通过R因子编码的chloramphenicol乙酰转移酶获得的 此酶使chloramphenicol转化为无抗菌活性的乙酰化产物 铜绿假单胞菌 沙雷菌及大肠杆菌对chloramphenicol的耐药则与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有关 即使chloramphenicol不易进入菌体而产生耐药性 这种通透性改变也可能是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基础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 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2 灰婴综合征3 其他 在6 磷酸葡萄脱氢酶缺乏的患者则容易诱发溶血性贫血 可引起末梢神经炎 球后视神经炎 视力障碍 视神经萎缩及失明 也可引起失眠 幻视 幻听和中毒性精神病 偶见各种皮疹 药热 血管神经性水肿 及接触性皮炎 结膜炎等 长期口服chloramphenicol可因肠道菌群被抑制而使维生素K合成受阻 诱发出血倾向 还能引起二重感染 第一节大环内酯类 天然大环内酯类 14元环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erythromycin 16元环大环内酯类 螺旋霉素 spiramycin 乙酰螺旋霉素 acetylspiramycin 麦迪霉素 Medemycin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 14元环大环内酯类 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 地红霉素 dirithromycin 15元环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16元环大环内酯类 罗他霉素 rokitamycin 米欧卡霉素 miokamycin 交沙霉素 josamycin 大环内酯类抗菌机制 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能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23SrRNA的特殊靶位的蛋白质结合 选择性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由于细菌与哺乳动物体内的核糖体不同 因而不会对哺乳动物细胞造成损害 大环内酯类耐药机制 1 靶位改变这是细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 位于质粒和染色体上的甲基化酶结构基因 可介导合成甲基化酶 使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23SrRNA上的一个腺嘌呤残基甲基化 使大环内酯类不能与50S核糖体亚基的作用位点结合而呈现耐药性 大环内酯类耐药机制 2 产生灭活酶质粒介导的红霉素酯酶大环内酯2 磷酸转移酶3 主动外排机制增强或膜通透性降低耐药基因编码了具有能量依赖性主动外排功能的蛋白质 将大环内酯类外排 或者降低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使细胞内的药物浓度降低从而引起耐药 大环内酯类常用药物特点 红霉素 erythromycin 第二节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谱类似红霉素 主要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敏感对革兰阴性需氧菌基本无效 但对革兰阴性厌氧菌作用较强 如对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 炭疽杆菌及厌氧链球菌有强的抗菌作用 与敏感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 通过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使肽链延长受阻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第三节万古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主要代表药物万古霉素 vancomycin 去甲万古霉素 norvancomycin 替考拉宁 teicoplanin 万古霉素类抗菌谱 对革兰阳性菌 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敏感的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和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 MRSE 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去甲万古霉素是抗脆弱拟杆菌作用最强的抗厌氧菌抗生素 万古霉素类抗菌作用作用机制 抑制细胞壁合成而杀灭细菌万古霉素类能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五肽D 丙氨酰 D 丙氨酸末端牢固结合 这种结合抑制了转肽酶 阻止了肽聚糖的进一步延长和交联 减弱了肽聚糖的合成对正在分裂的细菌呈现快速杀菌作用 万古霉素类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引起皮疹和过敏性休克耳毒性 在肾功能不良患者或使用剂量过高时可出现肾毒性 较少 主要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出现其他 偶有粒细胞减少 静脉给药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第一节抗疟药 Antimalarialdrugs 常用抗疟药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氯喹 chloroquine 甲氟喹 mefloquine 奎宁 quinine 青蒿素 artemisinin 蒿甲醚 artemether 青蒿琥酯 artesunate 双氢青蒿素 dihydroartemisinin 咯萘啶 malaridine Antimalarialdrugs 主要用于阻止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伯氨喹 primaquine 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药物乙胺嘧啶 pyrimethamine 磺胺类和砜类 常用抗疟药 Antimalarialdrugs 乙胺嘧啶 pyrimethamine 药理作用 抗疟作用用于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作用持久控制症状方面奏效慢能起到一定的阻止传播作用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缓慢而完全 4 6h血药浓度达高峰 主要分布在肾 肺 肝和脾等组织 消除缓慢 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 t1 2为3 5天 第二节抗阿米巴病药 Drugsusedinthechemotherapyofamebiasis emetine diloxanide etc 常用抗阿米巴病药物 对肠内 外阿米巴都有效的药物依米丁 emetine 去氢依米丁 dehydroemetine 对肠内阿米巴有效的药物二氯尼特 Diloxanide 卤化喹啉类喹碘方 chiniofon 双碘喹啉 diiodohydroxy quinoline 氯碘羟喹 clioquinol Drugsusedinthechemotherapyofamebiasis 对肠外阿米巴有效的药物咪唑衍生物甲硝唑 又称灭滴灵 Metronidazole 替硝唑 tinidazole 尼莫唑 nimorazole 奥硝唑 ornidazole 氯喹 chloroquine 第一节抗病毒药概述 一 病毒简介二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按病毒种类分类 广谱抗病毒药 抗RNA病毒药和抗DNA病毒药 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 抗疱疹病毒药 抗艾滋病病毒药 抗流感病毒药 抗肝炎病毒药等 按药物来源和化学结构与性质分类 化学合成药物 生物制剂 按作用机制或靶点分类 阻止吸附穿透药 抗体 干扰脱壳药 金刚烷胺 抑制核酸合成药 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 逆转录酶抑制药 抑制蛋白质合成药 干扰素 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饰药 蛋白酶抑制药 干扰组装药 干扰素 金刚烷胺 抑制病毒释放药 神经酰胺酶抑制药 等 第二节广谱抗病毒药 一 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 利巴韦林Ribavirin二 生物制剂干扰素Interferon胸腺肽 1Thymosin 1转移因子Transferfactor 利巴韦林Ribavirin 又名病毒唑 virazole 是人工合成的鸟嘌呤类似物 干扰素Interferon IFN性质与基本药理作用 性质与种类 蛋白质 为一类强有力的细胞因子 目前已被证明有抗病毒作用的IFNs有三种 即IFN 和 产生 几乎所有细胞均能在病毒感染及多种其他刺激下产生IFN 和 而IFN 的产生仅限于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干扰素Interferon IFN性质与基本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IFNs具有抗病毒 免疫调节和抗增生作用 IFN 和 具有抗病毒和抗增生作用 可刺激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IFN 的抗病毒和抗增生作用较弱 但免疫调节作用较强 干扰素Interferon IFN抗病毒作用 广谱 可抑制绝大多数动物病毒 DNA病毒敏感性较低 IFNs作用环节 对病毒穿透细胞膜过程 脱壳 mRNA合成 蛋白翻译 病毒颗粒组装和释放均可产生抑制作用 病毒对IFNs的敏感性 主要作用环节因病毒而有所不同 不同病毒对IFNs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干扰素Interferon IFN抗病毒作用机制 IFNs与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 进而影响相关基因 导致抗病毒蛋白的合成 已知IFNs诱导的酶有三种 蛋白激酶 导致延长因子磷酸化 抑制病毒肽链启动 Oligoisoadenylate合成酶 激活RNA酶 降解病毒mRNA 磷酸二酯酶 降解tRNA末端核苷 抑制病毒肽链延长 IFNs通过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而抗病毒感染 第三节抗RNA病毒药 一 抗艾滋病病毒药二 抗流感病毒药 一 抗艾滋病病毒药 目前已批准临床用于抗HIV的药物有三类 一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二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三 HIV蛋白酶抑制药 一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s NRTIs 为嘧啶或嘌呤类似物 齐多夫定 zidovudine ZDV 地丹诺辛 didanosine DDI 双脱氧肌苷 拉米夫定 lamivudine 斯塔夫定 stavudine 扎西他宾 zalcitabine 双脱氧胞苷 abacavir 二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Non 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s NNRTIs 奈韦拉平nevirapine地拉夫定delavirdine依法伟伦efavirenz为人工合成化合物 其化学结构迥然不同 三 HIV蛋白酶抑制药 沙奎那韦 saquinavir 利托那韦 ritonavir 奈非那韦 nelfinavir 英地那韦 indinavir 安泼那韦 amprenavir 洛匹那韦 lopinavir 第四节抗DNA病毒药 一 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Acyclovir伐昔洛韦Valacy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持续改进社区环境承诺函4篇
- 2026年施工材料损失赔偿合同
- 2025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结构层次划分课件
- 2025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建筑特色课件
- 2025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ABCC 式词语场景运用课件
- 广联达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管理学》安徽专升本考试知识点全覆盖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6年医院织绣馆合作合同
- 道具制作工创新意识竞赛考核试卷含答案
- 纸面石膏板制备工安全管理知识考核试卷含答案
- 智慧树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西南民族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灌溉系统】-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棉花各生长阶段田间长相图片
- GB/T 32473-2016凝结水精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
- GB/T 19494.3-2004煤炭机械化采样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 遗传学试题库及答案-(12套-)
- 硫酸包装说明和使用说明书
-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新闻写作》期末考试题库
- DBJ53T-69-2014云南省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专业(管理)人员配备标准
- 清淤工程施工记录表
- 名字由来作文-完整版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