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pdf_第1页
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pdf_第2页
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pdf_第3页
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5 卷第 2 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 年 3 月 Vol 35 No 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13 收稿日期 2012 10 10 作者简介 李苗 1987 女 河北唐山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城乡发展 138 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 李 苗 张杏梅 山西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反映了城市在不同规模层次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程度 这能更 好的认识一个地区城市体系所处的阶段 对于把握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采用位序 规模法则 通过对 2010 年环渤海地区 17 个沿海城市人口数据进行研究 表明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中特大 大城市规模突出 中小城 市比重偏小 各城市的空间作用小 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完善和优化环渤海地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环渤海 城市体系 规模结构 位序 规模法则 中图分类号 K901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9115 2013 02 0138 04 DOI 10 3969 j issn 1009 9115 2013 02 044 Studies on the Structure of Coastal Cities System in the Bohai Rim LI Miao ZHANG Xing mei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China Abstract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 reflects the hierarchy of cities in different siz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or dispersion It giv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 regional urban system in the stage and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rank size rule the urban population data on 17 ports in the Bohai Sea area in 2008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of the urban system of large cities is remarkable and the numbers of smaller proportion of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is lower meantime the role of them is limited In response to thi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Bohai rim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 policies are given Key Words urban system scale structure rank size rule 城市体系是在一定区域内不同规模等级 不同职能性 质 联系密切 相互依存的城市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 能的有机整体 1 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经济系统 城市体系 是区域经济的骨架 不仅造就了一国或一个区域经济增 长和发展的格局 也形成了这种格局的空间特征 研究 城市体系结构特征 设置合理的城市体系 对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渤海经济 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区之一 在经济发展上处于珠江三 角洲 长江三角洲之后 2 但作为北方的经济圈 具有北 京 天津两大直辖市的优势 如何布局环渤海地区的城 市体系 如何合理均衡发展各个城市 成为目前亟待解 决的问题 本文采用位序 规模法则 利用 2010 年环渤 海沿海 17 个城市人口数据对环渤海地区城市体系规模结 构进行研究 分析环渤海地区城市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城 市体系优化提出建议 1 研究对象 环渤海地区位于我国北部沿海 广义上指京 津 辽 宁 河北 山西 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狭义上指京 津 冀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 3 本文从环渤海地区狭义概念出发 选取沿海 17 座城市 即丹东 大连 营口 盘锦 锦州 葫芦岛 秦皇岛 唐山 天津 沧州 东营 潍坊 烟台 威海 滨州 青岛 日照 临沂 该地区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 窗口和前沿阵地 从区域大背景角度考虑城市未来发展 的潜力及发展趋势 本文以环渤海地区 17 座沿海城市作 为研究对象 李 苗 等 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 139 2 研究方法 对于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所有城市按人口 规模排序中的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 就叫做位序 规 模法则 4 这个规律最早是由奥尔巴赫 F Auerbach 于 1913 年提出的 之后 1949 年捷夫 G K Zipf 对其进 行了发展 到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公式为 logPi logP1 qlogRi 式中 Pi 是第 i 位城市的人口 P1 是规模最大的城市人口 Ri 是第 i 位城市的位序 q 是常数 捷夫模式是 q 1 时的 特例 当把一个城市体系中的每个城市落到横坐标为位序 纵坐标为规模的双对数坐标图上时 通过散点图可以对城 市的规模等级作客观的划分 然后对作对数变换后的城市 规模 因变量 和对应的位序 自变量 进行 y a bx 形 式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A 值的大小在坐标图上是回归线 的截距 反映了第一位城市的规模 B 值是回归线的斜率 b 值接近 1 说明规模分布接近捷夫的理想状态 b 值大 于 1 说明规模分布比较集中 大城市很突出 而中小城 市不够发育 首位度较高 b 值小于 1 说明城市人口比 较分散 分布在各等级城市里 高位次城市规模不很突出 中小城市比较发育 各城市在回归线上的位置 即城市规 模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正负离差 对判断各城市的发 展状况和发展前景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3 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特征分析 3 1 环渤海沿海城市规模结构 城市规模是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 在一个区域或 者国家 因各城市所处的内外在条件不同 会形成城市间 不同的职能分工 同时也形成不同的城市规模 主要有人 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种表达方法 5 由于城市用地规模往 往从属于城市的人口规模 所以城市规模常专指城市人口 规模 2010 年 由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 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 的 中小城市绿皮书 依据目前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 对界定大中小城市提出了新标准 市区常住人口 50 万以下 的为小城市 50 万 100 万的为中等城市 100 万 300 万的为大城市 300 万 1 000 万的为特大城市 1 000 万 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 对 2010 年环渤海沿海 17 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进行排序 并 对各城市按照城市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划分 见表 1 表 2 根据新标准 由表 1 和表 2 可以看出 环渤海沿海各 城市中 还没有一座小城市 中等城市 2 座 仅占城市总 数的 11 76 大城市 10 座 占到城市总数的 58 82 特 大城市共 4 座 占城市总数的 23 53 巨大城市 1 座 占 城市总数的 5 88 这表明城市人口分布集中 巨大城市 较突出 城市结构以大城市为主 而中小城市不够发育 呈现典型的大城市集聚特征 表 1 环渤海沿海城市 2010 年市区常住人口排序 城市人口 万人排序名称 人口 万人排序 天津1 029 23 1 营口 142 94 10 大连479 91 2 秦皇岛 130 55 11 青岛479 89 3 威海 129 96 12 潍坊451 39 4 滨州 120 47 13 烟台323 36 5 葫芦岛 109 13 14 唐山247 21 6 日照 101 57 15 锦州149 62 7 盘锦 91 85 16 丹东147 53 8 东营 80 88 17 沧州143 41 9 来源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表 2 环渤海沿海城市 2010 年城市体系规模结构 城市 级别 人口规模 万人 数量 个 比重 人口 万人 人口比 重 巨大 1 000 1 5 88 1 029 2323 61 特大300 1 0004 23 53 1 734 5539 79 大 100 300 10 58 82 1 422 3932 63 中等50 100 2 11 76 172 733 96 小 50 0 0 0 0 总计 17 100 4 358 90100 3 2 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规模分布 表 3 环渤海地区 2010 年城市总人口排序 城市总人口 万人排序城市 总人口 万人 排序 天津1 293 82 1 秦皇岛 298 76 10 潍坊908 62 2 威海 280 48 11 青岛871 51 3 日照 280 11 12 唐山757 73 4 葫芦岛 262 35 13 沧州713 41 5 丹东 244 47 14 烟台696 82 6 营口 242 85 15 大连669 04 7 东营 203 53 16 滨州374 85 8 盘锦 139 25 17 锦州312 65 9 来源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表 3 中环渤海沿海各城市总人口排序 利用城市 位序 规模法则求出 2010 年环渤海沿海城市位序 规模回归方程 logPi 3 262 0 753logRi 相关系数R2 0 871 2 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由回归结果可知 回归线斜率的绝对值 b 为 0 753 b 小于 1 说明环渤海沿海城市规模分布属于相对均衡的分 布类型 人口比较分散的分布在各等级的城市里 高位次 城市规模不很突出 中间位序的城市比较发育 城市分布 第 35 卷第 2 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 年 3 月 140 接近于位序 规模分布 首位城市天津在 Ri Pi 双对 数散点图上表现出明显下沉 说明其规模偏小 高位次城 市的首位作用较弱 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有限 导致系统等级的层次性减弱 东营 盘锦的实际规模也比 它们的理论规模小 从地区城市体系的背景上看 有着可 观的发展前景 青岛 唐山 沧州 烟台 大连实际规模 比理论规模大 说明城市规模发展速度快 其它城市规模 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相当 y 0 753x 3 262 R2 0 8712 0 0 5 1 1 5 2 2 5 3 3 5 00 20 40 60 811 21 4 Ri Pi 图 1 2010 年环渤海沿海城市规模分布双对数坐标图 3 3 环渤海沿海城市规模结构分析 3 3 1 巨大城市规模小 特大及大城市规模突出 环渤海沿海城市人口分布比较集中 巨大城市规模偏 小 特大城市 大城市规模突出 城市规模分布接近位序 规模法则分布形式 人口比较分散的分布在各等级的城 市里 城市体系在空间布局上较均衡 高位次城市规模不 是很突出 巨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只有天津 天津作为环渤 海沿海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 虽然其城市级别已经达到巨 大城市级别 但是相对于环渤海地区整体沿海城市规模来 说 其规模仍然偏小 首位作用较弱 天津的城市集聚和 辐射功能也不强 难以形成影响全区城市的中心城市 对 带动区域城市发展作用不大 从而制约了环渤海地区沿海 城市的整体发展 特大城市 大城市规模突出 占城市总 比重 82 35 其中 天津 大连 青岛也分别成为了河北 沿海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 区域中心城 市 通过结合自身的城市发展优势 可以加强对周边城市 的辐射 带动该区域城市的发展 起到不断完善整个环渤 海沿海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作用 3 3 2 中等城市 小城市比重偏小 在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中 中等城市发育不够 小城 市缺失 城市体系属于断层状态 只有盘锦 东营 2 个中 等城市 占城市总比重的 11 76 没有小城市 这种城市 体系规模结构不利于城市体系形成较稳定的金字塔结构 会导致城市体系的整体功能发挥受阻 使大 中 小城市 之间的联系和依托性变弱 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也会受 到抑制 从而不利于环渤海地区沿海城市的总体发展 3 3 3 城市体系中各城市空间作用较小 环渤海沿海各城市空间分布趋于均衡 高位序城市规 模不是很突出 只有天津一个巨大城市 高位次城市的首 位作用较弱 对区域内城市辐射作用不强 使城市间趋于 相对独立 导致城市空间作用较小 中间位序的城市较多 特大城市 大城市所占比重较大 这种城市体系空间结构 不利于城市间的交流合作 容易形成城市之间关系松散 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 中等城市数量偏少 小城市缺失 城市体系结构不完善 导致城市之间的协作与共享不足 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会日益加剧 城市体系功能不能得到有 效的发挥 这样 将会制约城市体系的整体发展 4 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发展对策 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环渤海沿海城市体 系发展的现状 针对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结合对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特征的分析 提出以 下发展对策以达到不断优化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的目的 4 1 强化首位城市龙头作用 天津市是环渤海沿海地区的首位城市 也是环渤海沿 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其发展举足轻重 但其首位度指数 不高 城市发育严重不足 难以形成牵引全区经济发展的 强大的中心城市 已成为环渤海沿海地区经济腾飞的障碍 因素之一 无论是从完善城市体系等级结构 还是从带动 区域经济发展来看 加快天津市的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应当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进一 步强化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职能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大 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扩大 对全区物资流通和各种信息 人才 科技 资金集散的辐 射功能 逐步成为带动整个环渤海经济发展的引擎 从而 带动全区城市体系向最优的自然结构发展 天津应将自己 放在环渤海经济区国内城市群及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中增加 竞争力 巩固和发展区域增长极的中心地位 4 2 重点发展区域中心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在经济格局中处于枢纽地位 在城市体 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天津 大连 青岛分别成为 了河北沿海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 一方 面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经济优势 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较大 的发展潜力 以规划为引导 以产业为支撑 以基础设施 为突破口 强化其经济职能 增强辐射能力 加强中心城 市与周围城镇的横向经济联系 通过它们的吸引和辐射组 成产生协作网络 信息技术网络 交通网络等 从而带动 区域各城市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县级城市的自身 建设 完善其城市功能 使之成为地方性的第二第三产业 集聚中心 为广大乡村提供充足的物资供应和良好服务 对于实力相对雄厚的县级市 要逐步实现向区域中心城市 的过渡 4 3 积极发展小城市 从本区城市数量结构来看 特大 大城市比重大 中 等城市比重小 小城市缺失 城市体系处于断层状态 由 李 苗 等 环渤海沿海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 141 于缺少小城市 使城市等级规模结构还未形成较稳定的金 字塔结构 因此 加强小城市的建设 完善城市等级规模 结构 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今后应进一步加快小城市建 设步伐 对达到设市标准的市 应实行撤县设市 在发展 过程中应重点建设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不断提升城 市综合竞争力 提高聚集经济要素 整合经济能量的整体 水平 切忌盲目设市 从而失去城市化的本质内容 4 4 加强城市间联系 环渤海沿海城市间趋于相对独立 城市体系中各城市 空间作用较小 6 城市体系需要形成较高的内在经济增长 能力 这种内在增长能力需要体系内各城市相互合作 协 调发展 从而优化城市体系结构 达到整体优化效果 以 此更好的拉动环渤海区域整体发展 一方面逐步加强城市 体系对于区域的影响 引导高级的经济活动向高级的中心 城市集聚 以期利用中心等级优势获得集聚效益 另一方 面引导较低层次的经济活动向次一级城镇或城市扩散 次 一级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