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6 聚合物的结晶态.ppt.Convertor.doc_第1页
chap6 聚合物的结晶态.ppt.Convertor.doc_第2页
chap6 聚合物的结晶态.ppt.Convertor.doc_第3页
chap6 聚合物的结晶态.ppt.Convertor.doc_第4页
chap6 聚合物的结晶态.ppt.Convertor.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聚合物的结晶态 (p148)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6.5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和熔点 6.6 结晶度对聚合物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影响6.7 聚合物的液晶态结构本章例题16.1.1 高分子结构与结晶能力1. 链的对称性 高分子链的结构对称性越高,越容易结晶。(PE, PTFE)2. 链的规整性 主链含有手性中心的无规聚合物,如:无规的PS、PMMA等为非晶聚合物;等规度高结晶能力就大(等规聚a-烯烃)。 例外:聚三氟氯乙烯,具有相当强的结晶能力(结晶度可达90,氯原子和氟原子的体积相差不大,不妨碍分子链作规整堆积)。3. 共聚物的结晶能力 无规共聚物,通常结晶能力低甚至完全丧失;嵌段共聚物,各嵌段相对独立,能结晶的嵌段将形成自己的晶区。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24. 其它结构因素链的柔顺性(结晶时链段向结晶表面扩散和排列所必须的) 链的柔性越好,结晶能力越强。支化 使结晶能力降低。交联 轻度交联使结晶能力下降;随着交联度的增加,聚合物迅速失去结晶能力。分子间力 往往使链的柔性降低,影响结晶能力;但是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时,有利于结晶结构的稳定。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36.1.2 晶体和晶胞 (基础知识) 晶体(crystal):质点(原子、分子、离子等)在三维空间中的周期性排列的固体物质。 晶胞 (unit cell): 晶体结构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具有平行六面体的几何形状。无数个完全相同的晶胞的堆砌就成为晶体。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4 通常用六个参数来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晶胞的三条边(晶轴)的长度a, b, c和它们间的夹角a, b, g。(晶胞主轴通常约定为c轴)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5晶系晶轴夹角立方ab ca b g 90o 六方a bca b 90o g 120o 四方a b ca b g 90o三方a b ca b g 90o正交(斜方)a b ca b g 90o单斜a b ca g 90o b 90o三斜a b ca b g 90o七个晶系的晶胞参数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6 长分子链有各向异性(其原因是主轴方向化学键接,其它两个方向只有分子间力),聚合物晶体中,不出现立方晶格。其它六种晶格(六方、四方、三方、正交、单斜和三斜)存在。 同质多晶现象:结晶条件改变,引起分子链构象的的变化或者链堆积方式的改变,则一种聚合物可形成几种不同的晶型。(如:PE的稳定晶型为正交晶型,拉伸时可变成三斜或单斜晶型。)(修订版p55) 晶格缺陷:结晶时高分子长链结构中的链段不能充分自由运动,妨碍规整堆砌排列;一般由端基,链扭结,链扭转等引起。(修订版p58)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7 高分子形成结晶的两个条件:1)高分子链的构象要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2)链与链之间要平行排列而且能紧密堆砌。 在结晶固体中测定高分子构象的主要方法: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6.1.3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 (p149)81. 聚乙烯(PE) 正交晶系,每个晶胞中有两条链,b轴与主链的锯齿形平面成45o角,通过晶胞的两条链的锯齿形平面相互成直角,链几乎是密堆砌的。(a) 聚乙烯链和晶胞透视图(b) c轴方向顶视图图6-1 聚乙烯的晶体结构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92. 间规聚氯乙烯 (s-PVC) 正交晶系,通过晶胞的两条链,彼此成180o角,链的锯齿形平面都平行于b轴。bca图6-2 间规聚氯乙烯的晶体结构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103. 等规聚a-烯烃分子链在晶体中通常包含交替出现的反式旁式构象序列的螺旋形构象。取代基位阻较小的聚合物采取H31 螺旋构象;取代基位阻增大时,采取H72 螺旋构象。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11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 三斜晶系,晶胞中只有一条链,链与链之间的苯环平面几乎完全彼此紧贴,达到了晶胞中链的平行排列和紧密堆砌。图6-3 PET的晶体结构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125. 尼龙系列 (nylon) 聚酰胺的链构象受到分子间氢键的强烈影响,结果成平面锯齿形的分子链靠分子间氢键联系平行排列成片状结构。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13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14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 (p154)6.2.1 聚合物结晶的形态学 结晶形态学研究单个晶粒的大小,形状以及它们的聚集方式。基本研究工具: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电镜)。 不同的结晶条件下形成的形态极为不同。主要有单晶、球晶、树枝状晶、孪晶、伸直链片晶、纤维状晶和串晶等。15 1. 球晶(spherulite) (p154)球晶是聚合物结晶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形成条件:从浓溶液(1%)中析出,或从熔体冷却结晶时,且不存在应力或流动的情况下生成,一般直径:0.5-100 mm,大的可达cm数量级。球晶是由一个晶核开始,以相同的生长速率同时向空间各方向放射生长形成。高温时,晶核少,球晶大。温差大时,晶核较多,会出现非球形界面。如果同时成核并以相同速度开始生长的两球晶界面为平面;如果不同时间开始生长,或生长速度不同,两球晶界面为回转双曲面。因此,球晶将失去球状的外形,成为不规则多面体。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16不成熟球晶生长为捆束状(并不总是以球形对称的方式生长的),只有成熟的球晶才具有结晶学上等价的径向晶轴。球晶生长过程:成核初期为多层片晶,不断分叉生长,经捆束状形式,最后形成填满空间的球状的外形。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17 在偏光显微镜两正交偏振器之间,呈现特有的黑十字(maltese cross)消光图像(有时还重叠着明暗相间的消光同心圆环,“环带球晶”)。黑十字消光图像是聚合物球晶的双折射性质和对称性的反映。 在与起偏器和检偏器的特征方向相平行的位置出现暗区,而在与之成45o角的方向出现亮区,这就是球晶黑十字消光图像的由来。 研究球晶的方法还有:光学显微镜、TEM、 SALS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18球晶内部结构(TEM):球晶是由径向发射生长的微纤组成,这些微纤是长条状晶片,厚度在10-20 nm之间。分子链总是与球晶的半径相垂直的。片晶与片晶之间为非晶。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19消光同心圆环:是径向发射的晶片缎带状地协同扭转的结果。球晶径向的折射率不变,而切向的折射率则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合成波的光强周期性的变化。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20 2. 单晶(single crystal) (p157)单晶(折叠链片晶):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薄片状晶体。分子链的取向垂直于片晶表面。形成条件:一般是在极稀的溶液(0.01-0.1%)中缓慢结晶时生成,厚度为10 nm 左右,大小一般为几个微米至几十微米。大部分结晶聚合物都可培养出单晶来,几何形状有:正方形(聚4-甲基-1-戊烯),菱形(PE, 尼龙66),正六边形(聚甲醛),长方形(PP)等。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21 影响单晶的形状和尺寸的因素:(修订版p40) 溶液的浓度:为了得到完善的单晶,溶液浓度必须足够稀,使溶液中高分子可以彼此分离,避免缠结,0.01%得到单层片晶,0.1%得到多层片晶。 结晶温度:结晶温度必须足够高,或者过冷度(Tm-Tc)要小(2030 K),使结晶速度足够慢,形成单层片晶;温度降低,或过冷度增加,结晶速度加快,形成多层片晶。 溶剂(不良溶剂有利于生成较大的更为完善的晶体)分子量(分子量大,高温易结晶;分子量小,低温结晶)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22当过冷度或浓度稍高时,晶体生长将不再局限于侧面,还可形成厚度相等的互相重叠的多层晶体(聚合物单晶更常见形式)。多层晶体的形成过程中,螺旋位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一个可以不受限制的连续螺旋生长的台阶(优先生长线),最后形成了螺旋阶梯状的多层晶体。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23形成条件:从溶液中析出结晶时,当结晶温度较低,或溶液的浓度较大,或分子量过大时,聚合物结晶的过度生长将导致较复杂的结晶形式。这种条件下,高分子的扩散成了结晶生长的控制因素,这时,突出的棱角在几何学上将比生长面上邻近的其他点更为有利,能从更大的立体角接受结晶分子,因此棱角处倾向于在其余晶粒前头向前生长变细变尖,从而更增加树枝状生长的倾向,最后形成树枝状晶。其生长不像球晶那样在所有方向均匀生长。而是在特定方向上择优生长。3. 树枝状晶 (修订版p48)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24 孪晶:习惯上指在孪生片晶的不同部分具有结晶学上的不同取向的晶胞的一类晶体。 形成条件:大多从溶液中生长。 在低分子量聚合物结晶中常见,可能是因为数目有限的初始核获得生长变异余地更大。4. 孪晶: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255. 伸直链片晶(Extended chain crystal) 是一种由完全伸展的分子链平行规整排列而成的片状晶体。(其晶片厚度比一般从溶液或熔体结晶得到的晶片要大很多,可以与分子链的伸展长度相当,甚至更大。) 形成条件:主要形成于极高压力下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偏氯乙烯、尼龙等)进行熔融结晶,或对熔体结晶加压热处理。 伸直链片晶的厚度不再随一般的热处理条件而变化,熔点高于其它结晶形态,被认为是热力学上最稳定的一种聚合物聚集态结构。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26 当存在流动场时,高分子链的构象发生畸变,成为伸展的形式,并沿流动的方向平行排列,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生成核结晶,形成纤维状晶。因此纤维状晶也是由完全伸展的分子链组成的。分子链的取向平行于纤维轴。 在搅动的溶液中,当温度较低时,在纤维状晶的表面上将外延生长许多片状附晶(折叠链片晶),形成一种类似于串珠式结构的结晶形态,叫串晶。 这种流动诱发结晶或应变诱发结晶与生产实际中聚合物的结晶过程较接近。6. 纤维状晶和串晶: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276.2 结晶性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28缨状微束模型(fringed micell model,两相模型)40年代提出早期使用的模型实验事实:X射线研究了结晶聚合物,衍射圈上有衍射花样(晶区)和弥散环(非晶区)同时出现,且晶区的尺寸远小于分子链长度,提出两相模型。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p160)29理论要点:结晶聚合物中,晶区与非晶区互相穿插,同时存在;晶区中分子链平行排列,非晶区分子链堆砌完全无序;一根分子链可同时穿过几个晶区与非晶区能解释的事实:聚合物宏观密度比晶胞的密度小(晶区与非晶区共存)结晶聚合物有一定熔限(由于微晶的大小不同)拉伸后,X射线衍射图上出现圆弧形(由于微晶的取向)拉伸聚合物的光学双折射现象(非晶区分子链的取向)物理、化学等性质的不均一性。(非晶区较大的可渗入性)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30不能解释的现象:实际上晶区与非晶区可分,按这个模型是不可分的。癸二酸乙二醇酯球晶用苯蒸气处理余下发散状的晶区。单晶的存在。Keller于1957年从二甲苯得到50 mm菱形的PE单晶,测得晶片厚10 nm,且厚度与分子量无关。 局限:以X射线研究晶体,观察范围仅0.1-10 nm区域,因而得到的只是晶体中原子排列乃至链段排列的微观信息,不可能观测到整个晶体的亚微观信息。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31近邻规整折叠链模型Keller提出近邻规整折叠链模型:伸展的分子链倾向于相互聚集形成链束链束自发折叠成带状结构高分子片晶由多根高分子链结晶而成每根链全部处于晶相中,连续折叠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32证据:晶体分区,分子链在单晶生长面上归整折叠,这种扇形化作用为聚合物所独有符合热力学(表面能小);晶片尺寸小于分子链长度;培养出许多单晶不足:r单晶r理论;X衍射图上有非晶;单晶表面腐蚀后结晶度定为100%,腐蚀前75-80%,证明单晶表面不规整折叠。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33近邻松散折叠链模型Fischer提出:高分子晶体中仍以折叠分子链为基本单元,只是折叠处可能只是一个环圈,松散不规则,在晶体中相连链段仍相邻排列。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34折叠链模型的局限:在多层片晶中,两种折叠方式都存在,分子链可以跨层折叠,即在一层中折叠几个来回后,转到另一层去折叠,使片层之间存在联结链。(它可以从石蜡/PE结晶的过程得到证明)无论Keller模型还是Fisher修正,得到的都是片晶之间被无序充填,而无其它联系,实验:PE与石蜡混合结晶,然后除去石蜡,得到片晶之间有链束连接。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35隧道折叠链模型:由于大多数聚合物晶相与非晶相共存,Hosemann提出了一种折中模型,概括了聚合物晶态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形态,包括伸直链,折叠链,空穴,晶区,非晶区。适合于描述半结晶聚合物中复杂的结构形态。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36 5. 插线板模型 (p163)Flory从无规线团出发,认为聚合物结晶时,近邻规整折叠可能性很小。因为对于PE结晶,速度极快。而PE分子线团在熔体中松弛时间很长,结晶时分子链根本来不及规整折叠,因此晶区中相邻分子的链段可能属于分子中非邻接链段或来自不同分子。结晶时,一个分子可以从一个晶区到另一晶区,再回来,也不是邻接进入。模型象老式插线板。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37 理论要点:分子链完全无规进入晶片,只对局部链段作必要的调整。非近邻折叠 证据:中子散射实验,发现结晶聚乙烯中分子链的均方旋转半径与在熔体中分子链的均方旋转半径相同;在结晶中,分子链基本保持着它原来的总的构象,而只在进入晶格时作局部的调整。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38晶态结构模型的争论焦点是有序的程度,是大量的近邻有序还是极少近邻有序。其实,聚合物晶区中分子链如何折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型描述,高结晶性聚合物从溶液中结晶时,链运动自由,规则折叠较充分,邻位折叠可能占优势;若从熔体中结晶,非邻位就占多数,另外对低结晶的聚合物可能采用缨状胶束。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39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 (p164)6.4.1 结晶速度及其测定方法6.4.2 Avrami 方程用于聚合物的结晶过程6.4.3 温度对结晶速度的影响6.4.4 其它因素对结晶速度的影响406.4.1 结晶速度及其测定方法结晶过程包括:晶核的形成和晶粒的生长结晶速度:成核速度:单位时间内形成晶核的数目。(用偏光显微镜或电镜直接观察)结晶生长速度:球晶半径随时间的增大速度,即球晶的径向生长速度。(偏光显微镜或小角激光散射)结晶总速度:结晶过程进行到一半所需时间t1/2的倒数(即1/t1/2)。(膨胀计法或光学解偏振法)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41膨胀计法 跟踪结晶过程中的体积收缩t1/2: 这点附近,体积变化大,误差小。体积收缩进行到一半所需时间的倒数(1/t1/2),作为实验温度下的结晶速度。 光学解偏振法 利用球晶的光学双折射性质来测定结晶速度。解偏振光强度与结晶度成正比。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42偏光显微镜法球晶尺寸较大,可直接观察球晶的轮廓尺寸,测量球晶的半径随时间的变化;等温结晶时,球晶半径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小角激光散射法 定时跟踪拍摄样品的HV图,便可测出球晶径向生长速度。(可参考Chap10: p304)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43Avrami方程 (描述等温结晶的重要方程)6.4.2 Avrami 方程用于聚合物的结晶过程u:聚合物的比容, u0, u , ut为最初,最终和时间t时的比容。n: Avrami指数,与成核的机理和生长方式有关,等于生长的空间维数和成核过程中时间维数之和。k:结晶速率常数。取两次对数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44结晶的成核分为均相成核和异相成核两类。均相成核是由熔体中的高分子链段靠热运动形成有序排列的链束为晶核。异相成核则以外来的杂质,未完全熔融的残余结晶聚合物,分散的小颗粒固体或容器的壁为中心,吸附熔体中的高分子链作有序排列而形成晶核。因而均相成核有时间依赖性,时间维数为1,而异相成核则与时间无关,其时间维数为0。所以球晶三维生长时,均相成核则n=3+1=4,异相成核则n=3+0=3。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45Avrami方程用于聚合物曾得到非整数值的结果,其在Avrami方程中无物理意义。一般来说,对于Avrami方程,生长球晶彼此相接触前是适用的。半结晶期:两边取对数结晶速率常数: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46曲线在Tm和Tg间,存在最大结晶速度,其温度可由经验式计算(温度单位取 K):6.4.3 温度对结晶速度的影响 (p167)不同温度下可得不同的t1/2值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47聚合物的结晶速度随着熔体温度的逐渐降低,起先由于晶核生成的速度极小,结晶速度很小;之后,由于晶核形成速度增加,并且晶体生长速度又很大,结晶速度迅速增大;到某一适当的温度时,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都有较大的速度,结晶速度出现极大值;此后,虽然晶核形成的速度仍然增大,但是由于晶体生长速度逐渐下降,结晶速度也随之下降。在熔点以上晶体将被熔融,而在玻璃化温度以下,链段被冻结,因此,通常只有在熔点与玻璃化温度之间,聚合物的本体结晶才能发生。(p168)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48区:Tm以下10-30 (过冷区),成核速度极小,结晶速度为零。区:区下限开始向下30-60 。随着温度降低,结晶速度迅速增大,成核过程控制结晶速度。 区:出现最大结晶速度,是熔体结晶生成主要区域。区:结晶速度随温度降低迅速下降。结晶速度主要由晶粒生长过程控制。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496.4.4 其它因素对结晶速度的影响 (p169)1. 高分子链结构链的结构愈简单,对称性愈高,链的立体规整性愈好,取代基的位阻愈小,链愈柔顺,结晶速度愈大。2.分子量相同结晶条件下,分子量低时,结晶速度大。分子量增加,熔体粘度增大,使链段向晶核表面扩散困难,结晶速度下降。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503)杂质能够促进(加速)结晶过程的称为成核剂。成核剂能细化球晶,加快结晶,提高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和透明度,降低球晶尺寸。惰性的稀释剂(如无规聚合物)的存在,降低了结晶分子的浓度,结晶速度下降。4)溶剂有些溶剂能促进结晶过程(诱导结晶)。如:将无定形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结晶速度很慢)浸入适当的有机溶剂,薄膜由于结晶而变得不透明。(小分子的渗入增加了高分子链的活动能力造成的)。6.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516.5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和熔点 (p171) 6.5.1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与熔点6.5.2 影响结晶聚合物熔点的因素(结晶温度、晶片厚度、拉伸、 高分子链结构、杂质等因素)526.5.1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与熔点 (p171) 小分子在0.2 内晶区完全熔化; 而结晶高分子在一个较宽的熔融温度范围(熔限)内边熔融边升温。6.5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和熔点53三个问题: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过程是否为一级相转变?熔点如何确定?熔融过程如何解释?一级相转变 (first order phase transition)在转变处(熔点),两相自由能相等,一阶导数不连续。二级相转变:一阶导数不连续,二阶导数也不连续。6.5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和熔点54为了弄清楚结晶聚合物熔融过程的热力学本质,将结晶聚合物缓慢升温(如每升温1 ,便维持恒温直到体积不再变化,约需24小时),然后测体积变化,发现熔融过程主要发生在3-4 的范围内,而且在熔融过程的终点,曲线上也出现明确的转折。这说明:结晶聚合物的熔融是一级相转变,与低分子晶体的熔化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程度的差别。熔融终点处对应的温度为聚合物的熔点。熔限是聚合物中含完善程度不同的晶体所致。6.5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和熔点556.5.2 影响结晶聚合物熔点的因素 (p172) 结晶温度愈低(结晶不完善),熔点愈低而且熔限愈宽;结晶温度愈高(结晶比较完善),熔点愈高,熔限较窄。1. 结晶温度:56 2. 晶片厚度与熔点的关系结晶性聚合物成型过程中,往往要作淬火或退火等热处理,以控制制品的结晶度。同时,形成晶片厚度和完善程度不同的结晶。结晶的熔点随着晶片厚度的增加而升高。一般认为,晶片厚度对熔点的影响与结晶的表面能有关。高分子晶体表面普遍存在堆砌较不规整的区域,因而在结晶表面上的链将不对熔融热作完全的贡献。晶片厚度越小,单位体积内的结晶物质比完善的单晶将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因此,晶片厚度较小的和较不完善的晶体,比其较大的和较完善晶体的熔点要来得低些。6.5.2 影响结晶聚合物熔点的因素57Lauritzen&Hoffman公式:6.5.2 影响结晶聚合物熔点的因素58 如何准确测得各种不同厚度片晶的熔点? 升温过快,过热效应导致实验值偏高; 升温过慢,可能导致晶片厚度发生变化。 通常采用10 K/min的升温速度。6.5.2 影响结晶聚合物熔点的因素59拉伸对聚合物熔点的影响熔融纺丝时,总要进行牵伸,以提高纤维的强度。对于结晶聚合物,牵伸能帮助聚合物结晶,结果提高了结晶度,同时也提高了熔点。由于要使聚合物能自发地进行结晶,必须使结晶过程自由能的变化小于零。结晶过程熵总是减小,SXA,有时P 1,熔点降低少。对于交替共聚: P1。3)具有在液态下维持分子的某种有序排列所必须的凝聚力。液晶分子常常含有对位苯撑、强极性基团和高度可极化基团或氢键。6.7 聚合物的液晶态866.7.2 液晶的分类 a) 按形成条件不同分类 热致型液晶:通过加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从Tm到清亮点Ti)形成液晶态的物质(有序熔体)。 溶致型液晶:通过溶剂溶解分散,在一定浓度范围成为液晶态物质。b) 按液晶基元所处位置分类 主链液晶:主链即由液晶基元和柔性链节相间组成。 侧链液晶:分子主链是柔性的,刚性的液晶基元连接在侧链上。6.7 聚合物的液晶态87c) 根据分子的排列方式和有序性分类: 近晶型(semectic)液晶基元相互平行排列成层状结构,分子的长轴垂直于层片平面。层内,分子排列保持着大量二维固体有序性,棒状分子在层内可以移动,但不能来往于各层间,层片间可以互相滑动。 向列型(nematic)棒状分子之间只是互相平行排列,它们的重心排列是无序的,只保留固体的一维有序性,棒状分子容易沿着轴向流动取向。(相当好的流动性) 胆甾型(cholesteric)液晶基元相互平行排列成层状结构,长轴在层片平面上,层内分子排列与向列型相似,分子长轴取向经层层累加形成螺旋面结构。6.7 聚合物的液晶态886.7 聚合物的液晶态896.7.3 结构对液晶行为的影响形成液晶的可能性、液晶相的结构形态、液晶的转变温度。1)侧链型高分子液晶 液晶基元的影响 增加液晶基元的长度,通常使液晶相温度范围加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