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资料.doc_第1页
课外阅读资料.doc_第2页
课外阅读资料.doc_第3页
课外阅读资料.doc_第4页
课外阅读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是最浪漫的修养 P2-42 淡极始知花更艳春风化雨读无痕 P5-93 有效评价,提高中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益 P10-134 扎实 有效 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应然追求 P14-185 我的课外阅读观 P19-296 如何将课外阅读向纵深处推进? P30-377 有效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P38-428 反思课外阅读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P43-479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P48-5510 浅谈中学生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P56-61阅读是最浪漫的修养文/郭学萍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正是校园里紫薇花开最浪漫的时节。那些玉白的、淡紫的,浅红的花儿,一树一树,开放在读书长廊前的草地上。花的美妙,使夏末秋初的校园变得生动起来。按照惯例,八月二十八、二十九日两天,是全校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的日子,我给家长们培训的主题是阅读是最浪漫的修养。我希望通过自己短短一个多小时的陈述,让每一个家长都明白:课外阅读不是可为而不可为的“个人行为”,而是非为不可的“国家要求”;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额外负担,而是与课内学习平起平坐的份内任务;课外阅读不是可今天读可明天读的断断续续,而是每个学生必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直至终生。家长们听得都很认真,我希望他们都能真的听到心里去,并能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未来的实际行动。接着,我又和他们就“亲子阅读”这一话题聊了很长时间。我的观点是:一、营造家庭阅读环境,增加孩子翻书、阅读的机会我们都知道,让孩子养成一生阅读的好习惯,阅读环境非常重要。而环境,除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空间之外,我们每天所接触的讯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化,也都是环境的一部分。所以说,仅仅把家里变成图书馆的模样还不行,还必须有一个家庭成员人人阅读的氛围,这非常重要。要让孩子拿起书,父母必须自己先拿起书。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过,“我能想象的天堂的模样就是图书馆的样子。”而我想说,这个家庭图书馆中的成员,至少应该有三位,那就是爸爸、妈妈,还有孩子。二、让阅读成为享受,千万别让看书变成孩子的惩罚近些年来,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深深了解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所以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从城市到乡村,都有许多怀揣盛大热情的儿童阅读推广人。这些努力虽然达到了某些效果,但有些活动就只是活动,并没有养成孩子长期且自发性的阅读兴趣。因为这些活动都是在学校的场域中发生,是课程的一部分,当孩子回到家后,若家长没有在生活中示范,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真正乐趣所在,那么学校的活动可能就会像放烟火一样,稍纵即逝。假如整个晚上父母都在看电视,却叫孩子进房读书。或者孩子不乖闯祸了,父母对他的处罚是进房读书!孩子无形中就会认为,看书是一种惩罚,是痛苦的,对书本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畏惧之心,何来享受而言?三、要怎样帮孩子选书?有趣为先,还是有价值为先那天,我正在读五年级的儿子津津有味地看一本漫画书可怕的科学,我觉得是不是有点“浅”了,儿子却理直气壮地说:“这套漫画丛书曾三度荣获国际科普图书最高奖安万特青少年奖。安万特科学图书奖是由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世界最著名的科普图书大奖。史蒂芬?霍金的果壳里的宇宙曾获2002年安万特科学图书奖,难道大科学家霍金的书也浅吗?”后来我发现,是我自己对阅读的认识“浅”了。作为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会陷入阅读的功利。许多家长也是这样,习惯站在成人的立场,选择所谓“有价值”的图书。其实,喜欢是阅读的最好理由。不要怕现在的“浅”影响孩子未来的“深刻”。试想一想,我们每个人的阅读都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吗?四、从阅读到创作,将想象力和创造力落实的最佳工具我爸爸,这是每一个学生在习作时都会遇到的题目。我们且看国际级图画书大师安东尼?布朗是如何写的: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绳索(还不会掉下去)。他敢跟大力士摔跤,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我爸爸的本领真的很大我们常说,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具有一种非凡的气质,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读者的童年经验,让孩子在熟悉中亲近,让大人在回忆中微笑。读完这本书后,也请孩子闭上眼睛想一想,在他们很小很小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觉得自己的爸爸威猛高大、无所不能?记得我儿子在看完这本图画书后,也尝试着进行了创作。虽然画作非常笨拙,语言也非常稚气,却让我怦然心动。他让我愈发相信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某个特定科目的技能培养,而是一种素养,必须经由每天的生活习惯缓慢养成。这种生活习惯,当然包括阅读习惯。五、家长除了要帮孩子买书外,也要为舍得为自己买书“没有时间”成了今天许多人不读书的借口。清代才子张潮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现在,我们很多成人忙得似乎连这样的福气也没有了。其实,不是等找到时间才去阅读,而是当我们阅读了以后才会有了阅读的时间。这些年,我总是不断地买书。太忙没时间看也没关系,把书买回家摆着,总有闲暇来的时候,你便会随手拿起一本翻翻。就这样,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你买回来的书或仔细,或囫囵地看过一遍。我一直认为,亲子阅读应该不局限于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有的时候,一家几个人,在晚饭后的一段共同时光,每个人都能手持一卷,哪怕是各看各的书,但这样的一段共读时光本身,美妙无言。六、不要让讲故事变成说教,经验需在成长中慢慢沉淀我一直不喜欢看国产的动画片,但是我却非常喜欢看迪士尼动画片,如玩具总动员、虫虫危机等。究其原因,后者没有痕迹太重的说教。我们很多老师和家长(这当然不可避免地也包括我),在孩子看完故事,或者自己给孩子念叨完故事之后,总是习惯性地加上一段评论,顺便训诫一下孩子:“你看,小熊都会自己整理东西,不像你玩具都乱丢!”其实,讲故事就是讲故事,不要附带太多的解释与教训,或者顺便批评指责孩子。这样一来共同享受的快乐气氛,马上就会荡然无存。如果我们成人真的想讲点什么,最多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自己类似的经验。我们要相信即便孩子还不会流畅地表达,但是好的故事一定能带给他们很多的感受,那些阅读的经验需在成长中慢慢沉淀。最后,就用我们学校的阅读口号作为这次交谈的总结,那就是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回归浪漫,在阅读中我们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淡极始知花更艳春风化雨读无痕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五(5)班指导教师:郭学萍日子不疾不徐,生活按部就班。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生命因此变得美丽非凡。回忆起自己幼时的读书经历,想读书时却无书可读,是怎样的一种窘境!而今的孩子,迫于学习的种种压力,想读书时却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自由阅读,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依然清晰地记得,在我刚刚接手三(5)班的时候,一位晨报记者问我:“新学期,你有什么新打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带着孩子们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厚实他们的积淀;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我看来:阅读,是一道功夫茶,讲究泡茶的学问和品饮的功夫。课外阅读的整体推进与深化,需要教师教育观念的彻底转换,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内功和张力,需要教师掌握切实可行的指导方略,需要教师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入手,让孩子们的每一个日子都能与好书为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书香四溢的童年!一、建立“班级图书银行”解决书源问题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个人的藏书量跟不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了快捷地让学生读到新书、好书,我们建立“班级图书银行”,号召学生把自己的书存入“班级图书银行”银行,享受“存两本看十本”(只要存进两本书就能阅读十本书)的待遇。聘2名“银行行长”,11名支行行长(我们班共有55个孩子,按照每5个人一组,共设立11个支行)。每个支行行长负责收集本支行里5名成员的书籍,按每人2本来计算,每个支行就有10本图书,由支行行长登记造册,然后全部纳入班级“图书银行”。为了保证图书的质量,对每一位“储户”都有具体的要求:“储户”存入的书必须是有阅读价值、自己读过、喜欢的书。“储户”凭“储存”卡,可以向本班“图书银行”借阅图书。这样,既便于班级中图书的更新,又便于学生的借阅。二、推荐“班级阅读书目”引导阅读方向推荐书目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因为阅读有着强烈的个人趣味。成人的感动是基于各自不同的生命经历,而这些经历并不能够嫁接给孩子。于是,我们必须选择与孩子的梦想有关的书,与他此时此刻最深的痛苦与希冀密切相关的书。而且这些书,并不一定以伤感的面目出现,它可能是开怀大笑,用笑来表达另一个深刻但可笑的真理。也许是自己对儿童文学一贯的情有独钟,作为一名不愿长大的成人,我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和孩子们一起,读孩子们喜欢看的书。比如朱德庸的绝对小孩,比如几米的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比如迪米特尔茵可夫的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等等,都是我的最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努力克服自身的阅读局限,在书目推荐时,注意做到文学书和知识读物的均衡,图画书和文字书的均衡,有趣和有益的均衡。三、设计“图书漂流卡片”分享阅读体验“图书漂流”,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为了分享阅读体验,我专门设计了一种“图书漂流接力卡”。这张“图书漂流接力卡”就贴在每本书的扉页,由“漂流首席”(也就是图书拥有者)填写书名、作者名以及推荐理由。当这本书进入“班级图书银行”后,就开始了它的旅行。每一个借到这本书的同学,都要求在表格上写下自己的“读书感言”。至于“读书感言”的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必苛求。例如,在读完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友情,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正义,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勇者无惧教师应该相信孩子的智慧,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智慧。有时,看看别人的读书感言,温习他人的读书之道,令人心怀温暖和感激,因此更加充满了读书、看书的心情。四、开展“特色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给灾区孩子写信。2008年5月27日,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不久的一个早晨,我在金陵晚报上看到了一则通告,晚报记者号召全市中小学生给灾区的孩子写信,送去我们的祝福和祈愿。于是,我就利用课外阅读课,和孩子一起交流了自“5.12”以来,我们的点点记忆和感动,最后鼓励全班所有的孩子都给灾区孩子写一封信,并冒雨送到了报社。晚报的记者很感动,把这件事报道了出来。班上一名叫田昕宇的同学,他不仅写了信,还寄了书。现在,他和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周文佳成了好朋友。书,成了他们友谊的桥梁。创编文明小童谣。2008年夏季,为了配合“文明南京”的创建活动,金陵晚报专门开辟了一个童谣专栏“文明小童谣”。我以此为契机,并开始带着孩子们读童谣,写童谣。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一下子就被我调动起来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全班至少有15位同学创作的童谣在金陵晚报上发表。后来,我又网购了金子美玲的童谣集向着明亮那方。从此,读童谣,写童谣,成了五(5)班的阅读特色。五、构建“微型阅读课堂”提高指导效率。所谓的“微型阅读课堂”,是相对于标准的一堂课40分钟而言的。既然是“微型阅读课堂”,是指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指导的具体内容,较为宽松地把握阅读指导的时间,最好在20分钟时间内解决阅读指导问题,剩下的时间让孩子自主阅读。教师应尽量避免以自己的阅读成见来影响学生,把阅读课堂还给学生,少一些“控制”,多一些“引导”,让孩子可以专心于阅读本身,完整地享受故事,而不会被课堂上老师的许多没有必要的解释、提问或花哨的引导所干扰或误导。六、坚持“师生共读经典”实现教学相长我们的口号是:“天天古诗文,每天十分钟”。在这十分钟时间里,采取教师大声范读、学生跟读或者优生领读等多种形式诵读。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引导学生抄写自己所吟诵的古诗词。这样,既练习了书写,又加强了记忆。日久天长,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日益丰厚。如今,每天午饭后12:301:00,是全校“真空阅读”时间,教师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午间共读。我愿和孩子们一起,小手拉大手,阅读同步走。我愿把自己对课外阅读的这份执著和热情进行到底,让自己辛苦并快乐着。七、利用“网络博客平台”推进亲子阅读“明天校运动会,接着就是五一的三天假期,祝每一个孩子快乐!我把14位博求小书虫读书笔记发在了“大家语文网”我的博客上,如果有兴趣可以上去看一看,然后我就满怀希望地期待着五一过后,能看到更多精彩的亲子阅读笔记!”这是我在2008年4月29日给三(5)班全体家长发的一线通内容。5月4日早读课的时候,我把全班孩子的博求小书虫收上来,以最快的速度浏览了一遍,然后挑选出14本亲子阅读做得比较认真的家庭进行了表扬。家长们看了我的博客,同时也欣赏到了一些做得好的亲子阅读笔记,于是倍受感染和鼓舞。就连以前很少愿意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长,也放下身段,享受亲子阅读带来的那一份美好和惬意。八、完善“阅读评价体系”推动持续阅读认真填写博求阅读小书虫。我个人以为:读书应该是不拘泥于形式的,但也离不开必要的形式。因为,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精心地呵护和培育。比如课外阅读,我让孩子们每一个星期做一次读书笔记,这不是阅读的根本目的,其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这样一种有形的形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某种习惯。在教师的及时评价表扬中,慢慢滋生出阅读的兴趣。我相信,以一个教师的阅读热情,会对孩子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就如我在每一个春天都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但我从不奢望每一颗种子都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可是我坚信,一定会有那么几颗种子,在生命的夏季,开出美丽的花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求孩子们每周填写一次博求阅读小书虫,并作及时地反馈、评价和交流。精心设计“班级读书排行榜”。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推行“班级读书排行榜”,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们的读书排行榜出现了很大差距。毕竟,孩子们孩子们在校时间有限,大量的阅读时间还是在家里。为此,我们必须利用好孩子在家的时间,让孩子真正的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于是,我们提出:孩子们认真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在家里考级。家长任意提与书本内容相关的问题至少3个,考察孩子阅读情况,允许孩子重考,然后评出等级三星、二星或一星。最后将书名(加书名号)和等级写在小标签上,带回学校贴在“读书排行榜”上。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热爱读书的班集体,总会不断地有奇迹发生。自三年级以来,全班共有40多名同学的文章获奖、发表。其中王紫霄同学在全区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闻歆、蒋思宇两位同学在全区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王欣冉、丁佐伊等四名同学荣获南京市中小学生诗歌朗诵二等奖;吕崇杉获南京市青少年“科学小博士”一等奖;吴振羽、陈昊煊同学在江苏省第三届中小学生“红领巾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李渊松在“文曲星杯“中小学暑期读书征文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三等奖;陆溪和王辰然两位同学在全国小学生语文能力测试中荣获一等奖虽然,在应试的大环境下,语文有时显得那么无足重轻,但我依然会为每一个爱读书的孩子默默祝福,祝福他们拥有一个书香漫溢的童年!有效评价,提高中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级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改变学生课外阅读观念,扩充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势在必行。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课外书,而没有相应的督促机制和评价体系,很难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和阅读的质量,那么提倡和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最终将成为空谈。所谓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而课外阅读评价就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各种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对课外阅读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寻求改进其途径的一种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根据江宁区2008年教育科研规划“个人课题”: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性评价的实践研究,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当前横溪中心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在建立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探索,力使形成对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评价方式,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导向与激励为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我们在建立课外阅读有效评价体系时一是是坚持“重过程”评价: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二坚持“模糊性”评价: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二、定量与定性评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语文学习方式,评价起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也不明白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仅仅是停留在诸如“读了哪些书?”“读过多少名著?”“你知道有哪些大作家?”“XX书中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话?什么人?”等等一类的问题来最终“判定”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认为孩子知道的书名多、作家多,能说出一本书中几句话、几个人,就等同于课外阅读优秀。这是片面地、单一的,并不能完全对学生作出科学的评价。国此,我认为,教师要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要从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入手,综合两项最终来评定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定量评价。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联系我们农村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学生学习现状,我们学校分阶段制定出了每个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以此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阅读量。然而,学生读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读很难评定出来,因此,对于必读书目就要靠量化评价。如:为了激发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积极性,我们在中年级实施了“星级古诗背诵家”评定活动。古诗的内容可以是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也可以是其它书籍上的,然后到老师处背诵古诗,背出10首古诗为一星级古诗家,并在班级中公布;20首为二星古诗背诵家以此类推,100首为十星级古诗背诵家。没有想到的是,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背诵更难的古文了。这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够做到不断努力。因此,我们把这种方法也运用到年级段所规定的必读中外名著活动中,根据学生阅读的量来评出“星级中化名著讲师”“星级外国名著讲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性评价。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读书应该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因此光有一些定量的评价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对学生读书的定性的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我们形成了小小读书卡家庭阅读反馈表,包含了书目名称、作家简介、内容缉要、读后感想等栏目,让学生阅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分,并将学生分数的动态表在班级网页或者班级墙报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三、活动与能力评价,促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文章时学过的语言材料,掌握程度基本停滞在“理解”这一学习水平上,很难自动上升为“运用”这一学习水平。“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积累再丰富,如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转化为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我们注重在学生学习课文或者读完一篇文章后适当做一些迁移性练习,把课外知识引用到课内,从而对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做一定的评价。例如,我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之前,先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情节和三国人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为检查学生阅读的质量和他们运用的能力。我让学生来说说诸葛亮为何许人也?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学生就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说了出来。这课学完后,我又进行了一个三国故事会,让学生来讲讲三国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并且对学生们在课上表现进行打分,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的深化,从而能强化阅读的效果。学生学习、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达到了什么样程度,结果如何,需要进行总结性评价。课外阅读一段时间也需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单纯运用考试的方式是比较枯燥的,更何况课外阅读的开放性、广泛性的特殊性也不允许采用单一的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只要是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我采用的是在读书交流会中对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科普类、动画类、文学类,进行介绍书籍或谈自己阅读感受的交流活动。在评价中,对较差的学生,多从该学生身上挖掘一些优点,提出一些不是很高的建议;对较好的学生,则重点抓住优点予以肯定,提建议时要求高一些,促使各层次学生精益求精。这样评价时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又让学生互相了解了很多新书,为以后读书指明了方向,真可谓一举两得。当然,以上的这些方法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希望通过我以上的一些评价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扎实 有效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应然追求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但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况并不容乐观。我们曾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现象:阅读范围狭窄。在看电视、玩游戏与看书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前两者。而在学生最爱读的课外读物中,排名前两位的赫然是长篇漫画和幽默故事。阅读目的不明。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是休闲性的,阅读后连文章的内容都记不清。众多学生认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阅读的时间。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缺乏家庭阅读的氛围。大多学生家庭藏书不足,不少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应怎样指导孩子去读。为此,我们希望能够改变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开展多彩活动叩开阅读大门之匙。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非个个浓厚,如何让他们通向广阔的阅读空间?靠教师的强制定然不可取,能够焕发多数人热情的多彩活动便成了当仁不让的“金钥匙”。1晨诵午读。早晨,听学生们琅琅诵读精选的古典诗词;中午,看学生们静静阅读自选的经典作品,这是我们开展“晨诵午读”活动对学生养成广览博读以及享受阅读的关照。2作家进校园。当孩子们听说自己耳熟能详的作家将会从书本中走来与自己见面,他们眼神中会毫不掩饰地流露出的期待和愉悦,他们会提前大量地阅读作家的作品,他们会三五成群地交流对这位作家的了解这一切告诉我们“作家进校园”是促进学生海量阅读的良好契机,而学校则需要促进和升华这种阅读热情得以延续、持久。3“书香飘万家”。学校与街道、社区及居委会合作,邀请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通过宣传阅读的意义、途径和方法,促成家庭之间、小区之内建立阅读组合,旨在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从而进一步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与深化。4速读比赛。这是一个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固定程式、高效率地读完指定的几篇书目,然后在班级考查评比的基础上开展校级的比赛。虽带有一些“强制性”“功利性”的色彩,但却不可否认的是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克服了过去那种读书漫不经心的现象,而且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能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步培养了学生专注、勤奋、善思、上进的阅读品质。5师生共读。我们鼓励教师经常逛逛书店、上网搜索一些畅销新书,自己先读,之后再和学生聊一聊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读后的感受。学生们最易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推荐,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去阅读。同样,学生一旦有了新书,也会抢着向老师介绍。如此循环往复的阅读,特别有助于形成师生间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6亲子阅读。多数父母把空余时间花在了看电视或娱乐上,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而读书恰恰是沟通的最好桥梁。教师多给家长传递一些读书的信息,告诉他们学校正在开展哪些读书活动,班级中最近推荐读了什么书,孩子阅读的情况如何,哪些书可以购买给孩子,哪些书适合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旦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重视起来,定能尝到亲子阅读的甜头。我校曾有位家长说:“亲子共读能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我和孩子间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彼此交谈,相互了解,促进信任”7读书争卡。当学生有了浓郁的阅读热情,当他们的阅读量得到了不断的增长,如何了解他们阅读的效果,如何促进他们更持久、用心地阅读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读书争卡”活动的开展是我们做出的有益尝试。学校根据推荐的“必读和选读书目”,设置了“阅读考级”题库,考题均为一些相对简单的主观题和需简要表达阅读理解、感受的客观题,根据学生阅读情况设“小书童”“小书友”“小书迷”三个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则根据自己阅读的篇目提出考级申请,按规定的相应时间和地点参加考级。如果是学生自选的阅读书目,则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进行考级。当学生通过考级领到相应的奖品“启航卡”,那份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定能将他们带到阅读的更高、更远处。二、广觅丰富书源奠定阅读路径之基。单就家庭和学生个体而言,其藏数量总是有限的。除了通过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之外,如何让学生不为无书、少书阅读而发愁,如何有效利用学校、家庭以及学生已有的书籍资源,使可阅读书籍资源发挥更多、更广的作用呢?建立和完善班级图书角。1班内借阅。发动学生每人拿出两至三本书,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样班级藏书量能达一至两本书。安排学生专人登记、管理,定期充实、更新其中的一些书目。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涉及面,增大其阅读量,同时也没有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2互借互阅。全校各班级将图书角的图书进行翔实的登记,制成图书目录。其他班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跨班进行借阅。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班内漂流。各班级在图书角设立图书漂流区域,图书来源主要依托于本班学生及任课老师。每本图书在“首漂”前须由书主在书的扉页留下简短的“推荐心言”或“阅读感言”,我们鼓励“漂友” 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制成小书签夹在书中“转漂”,以此促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阅读的交流与探讨。班间漂流。学校阅读推广员根据各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精选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内容,并详细列出了各年级共读书目,再与新华书店联系打折团购,然后通过图书漂流解决共读的书源问题。如:五年级12个班每个班选择一种进行阅读。在第一轮阅读完毕后中,班级之间整体互换阅读,一班的书漂到二班,二班的书漂到三班每个孩子只要花一、二十元买一本书,就可以读到12本不同书。除此之外,班级内部,小组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类似的漂流,这样的方式极大的丰富了书源,节省了资源。漂流点传漂。在学校的阅览室、教学楼空置处设立“漂流点”,并在此设图书放置、求漂留言、新书推荐等区域。图书来源一方面依托学校定期、定量放置,一方面由本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自发参与“传漂”。选定学生管理员对漂流点的图书适时进行清点、整理与修复以及收集登记、留言等情况。举行“淘书乐”活动。“让闲置的图书再溢书香,与童年的伙伴分享快乐”是我们开展“淘书乐”活动的初衷。学生们不仅能借此淘到自己心仪的图书,还能使手中富余的图书找到归宿。为了进一步丰富书源,学校邀请新华书店在“淘书乐”活动举行时进校让利售书,这些经过学校审核的数百种几千册优秀图书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校会给所有学生淘得图书加盖“悦读”印章以作纪念。这一活动特别有益于学生养成以书会友、与书为伴的良好阅读习惯,让他们真正明白“书只有捧在手上读才能散发出缕缕清香”。三、设定有力机制保障阅读活动之重。开设阅读课。学校将各班级周四上午的语文课设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是落实课外阅读活动最有力的保障。每一位语文教师于学期初始均会对本学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推荐哪些书目、交流哪些主题、共读哪些经典等制定出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必读和选读书目。学校由语文学科教师团队在众多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中研究、甄选出百余册作品,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与选读书目,并根据此编写出课外阅读校本教材,供学生参考阅读。各班级可结合实际情况对该书目进行增删,让学生自主选择,各取所好、所需。颁好阅读奖。积极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到市、区、学校开展的“书香少年”“阅读之星”评比以及各类读书竞赛活动,小到教师为学生所写的一句评语,我们都尽可能地体现积极的评价。如在学生阶段阅读之后通过发放“启航卡”的方式,在学生读书卡上写“你真是个小才子(小才女)!”“你真会读书!”这样激励性的话语,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更深的读书欲望。“阅读之星”的评比更是体现了评价的公正性,结合平时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采取让学生在班级中自荐、投票选举的方法产生后进行表彰。在此基础上,由班级推荐到学校参加校级“书香少年”的评选。减轻作业量。如何保障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如何不让读书变成学生课余生活中一项负担?这是我们所需要关注也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有效提高日常教学的效率,力求当日学习任务当堂完成,不作重复、低效的练习,不留或少留课后作业,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们手捧图书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夜晚,已然成为了教师们的共识和为之努力的目标。四、落实有效指导促进阅读深化之魂。真正的阅读是“获取原料,生产思想、完成构建”的过程。阅读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量”的积累活动,不只是“汲取”,更为重要的在于思考、创造,在于“生产”和“输出”思想。扎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是推进学生进行持久、深入阅读的关键所在。1荐品结合,强调“有始有终”。很多教师在推荐学生读某本书后,往往便不了了之。我们提倡教师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能够就这本书在课外阅读课上再进行阅读交流、或开展读书报告会。这样既从某种程度上检验了前期阅读推荐的效果,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动力,其益处多多,不言而喻。2多荐综品,强调“有分有合”。教师就某一主题类的书目在课外阅读课上和课内阅读拓展时对学生进行推荐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再综合进行主题阅读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不同作品的不同之处和相通之处,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兴趣与能力。如让学生在阅读了淘气包埃米尔窗边的小豆豆奶酪中的青蛙这类“淘气包”系列书籍后,一道来聊聊“你眼中的淘气包”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和思想的美餐中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3同书异教,强调“有扬有抑”。同一年级组数个班级的教师分成两三个组,分头集体备课,就同一本课外书进行阅读推荐或指导。课堂上,学生享有并充分享受“围绕或一本书、或一个故事、或一个话题、或一个人物”进行自由交流、尽情表达的阅读体验过程。课后,在研讨的基础上,教师相互借鉴启发,从而提炼出不同设计中的精妙之处加以总结,形成一批较为成功的课例。4多人共教,强调“有张有弛”。学生读完一本课外书后,年级组内的两名或三名老师分别紧扣其中的某一角度、层面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全面、多元阅读的魅力。阅读是一抹霞光,它能绚烂一个人的心扉;阅读是一泓清泉,它能润泽一群人的灵魂;阅读是一粒种子,它能萌发每个人的希望让我们以阅读的名义,不断前行,开启每一个孩子值得永久回忆的美好童年!我的课外阅读观文/郭学萍就语文教学而言,其最终的落脚点不在课内而在课外。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小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因此,在课外阅读全面振兴的今天,如何把课外阅读向纵深处推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重视。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而言,什么东西最应该被重视起来?普遍的观点是:兴趣培养最重要!这也是课外阅读能否向纵深处推进的关键。一、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明确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过去一般认为儿童阅读的目的就是学文化,学知识。人们往往从“识多少字”、“读到多少知识点”“学到多少写作方法”等量化指标来判断儿童阅读的成效。由于阅读过程中过强的功利意识,以及对“知识”概念的狭隘理解,影响了孩子的阅读趣味、品位和质量。让孩子爱上阅读,它不是站在成年人社会需要的立场上为孩子设立标准和发展框架,而是充分观察和研究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尽可能提供机会,并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长袜子皮皮、床边的小豆豆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淘气包马小跳能畅销全国了。当然,教师在个人的阅读习惯中,常常会建立起自己的阅读偏好,或者会对某些书籍形成刻板化印象。例如,卡通书对孩子是无益的,只有经典作品对孩子才是有益的,等等。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该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实际阅读状况,例如,许多卡通书都是有益有趣的。1990年、1991年来自32个国家二十多万名儿童参加国际教育成果评估协会的考试,结果芬兰儿童的阅读分数最高,而芬兰儿童最普遍的消遣书刊是什么呢?59%的芬兰儿童几乎每天都看一本漫画书。这说明我们在选书时不能犯“因噎费食”的错误。教师应避免以自己的阅读偏好来影响学生,平时要留意儿童读物的出版资讯:关注媒体上的推荐图书,但又不为媒体所左右;关注获奖的儿童图书,但又要考虑专家眼光和孩子兴趣之间的距离。在班级为学生选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好由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组成选书委员会,大家一起来商定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也是培养孩子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2、课外阅读要能迎合孩子的时尚需求时尚类图书这几年成为许多出版社的热门选题。走进书店,几米的绘本、朱德庸的漫画铺天盖地。几年前,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横扫童话世界,成为中国几千万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郑渊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童话大王”。几年后,魔法母亲JK罗琳的哈利波特惊现于大陆我国童书市场,孩子们“我为书狂”,每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丛书;每人都梦想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可是,也有人一提到时尚文学,就不屑一顾,把时尚文学看成是经典文学的对立产物,这种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在一定的社会中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道理。时尚文学注重实际、追求新异、适合当代人阅读心理。当今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这些知识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情易于浮躁,难以求得宁静,人们已经没有很多耐心去读那些经典作品,更愿意读短时间内可以把握的小品、散文、小小说等。这些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时尚文学作品,正是反映了重效率、重实际、求新颖的时代特征,以其简约、生动、有趣、个性化的风格吸引了读者,适合当代人心理的需要。适当地阅读自己喜爱的时尚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在沉重的学习氛围中缓解一下心情,有什么不好?3、课外阅读要能适应孩子的现实生活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只是把学生当成马驹,关进马厩,拴上木桩,秣以干草,那么能指望他膘肥体壮吗?能指望它日行千里吗?余秋雨先生也曾说过,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是浪费生命。他还说,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阅书、阅人、阅生活和阅自然相结合,课外阅读和真实的生活就贴近了。孩子们参与和体验生活的乐趣和热情将会影响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阅读也就变得更有吸引力。要正确利用现代媒介指导孩子阅读,不要畏电视和网络快餐阅读如虎,要引导孩子阅读适合他们的“电视和网络快餐”。要充分利用纸质媒介和现代媒介,现代电视、网络媒介阅读方便快捷,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大,可以培养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而纸质书籍可以用来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习惯。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陪同孩子们看央视的百家讲坛、电视诗歌散文和百科探秘等。当然,在儿童生活的现实中,也有不少“不健康的成份”,谁也没有办法把这些东西从儿童的视野中完全屏蔽掉。可是,孩子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并没有变坏。因为他们会把这些成分放在自己认识世界的大背景、大知识下处理,相生相克,达到“生态平衡”。所以,在儿童阅读中,有这么一些“不健康的成分”并无大的坏处,倒是读书过于纯净,生活过于狭窄的人,心理常会有缺陷。“书呆子”不是因为读书多而呆的,而是因为读书过纯而傻的。孩子的阅历越丰富,所形成的心理品质就越健康,因为他有对外界刺激相应的图式。倒是深藏宝刹的纯洁的小和尚会在突如其来的“女人是老虎”面前困惑、失衡。4、课外阅读要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水果、粮食、蛋禽、蔬菜都不可缺少。所以,“时尚阅读”也好,“快餐阅读”也罢,都是一种需要,大人不必以成人的世故和功利作出限制,这是孩子们成长中的自然需求。当然,从发展的角度来说,阅读经典,对于完善人格,丰富人生底蕴,引导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引领时尚阅读的同时,还要不忘经典阅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孩子阅读适合他们的古今中外的经典,向他们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一册在握,展读之间,仿佛在赴一次精神的华宴,读到沉醉处,灵魂中的欢悦与外面葱笼的绿意相融相映,物我两忘。这般情形,怎一个“乐”字了得!这样的阅读,是有思想的阅读,触及生命内在真实的阅读,激发“真、善、美”的阅读,它促使孩子们审视自身与周围的世界,使他们渴望“诗意的栖居”。二、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追求课外阅读的理想境界当应试的痕迹依然很深,课外阅读,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当一切都沾上了功利的色彩,课外阅读,便不再是一种享受。固守教育的本质,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是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梦。想起这样一句话:在云朵之上,我们不是天使,但我们的内心拥有轻盈的翅膀。1、淡化目标,无为而读考试猛于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遮上一层“为了学习、为了成绩”的面纱,就难以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家长和学校面前。即使一部分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语文教师,也是出于“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语文成绩才能上去”和“课外阅读能提供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问题是,以这样的功利面目出现的课外阅读,能否真正适合儿童的成长需要,能否满足他们的心灵饥渴?这也许就是很多儿童畏惧“名著”、“读本”,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成绩本身是很多学生的困扰,而当课外阅读与之挂钩时,就不再是一种享受了,阅读带来的兴趣也随之消失殆尽。因此,提倡“无为而读”,就是“不为应试而读”。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重在培养孩子们爱好阅读的兴趣、亲近书籍的习惯。兴趣和习惯一旦养成,能让人终身受益。阅读,不是硬性的规定,不是绑紧的绳索,而是像候鸟在冬季向南方迁徙,像鱼儿逆流而上回到故乡,是一种自然的需要,一种放松的状态。它是一个人的天性。只有真正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充分的兴趣的那种阅读,才会让人获益,捆绑重重的阅读是不自然的,不是真正的阅读。“无为而读”,看似荒谬,实则蕴含了课外阅读的真谛。也许这种说法极具理想色彩,实际教学中很难做到。然而,矫枉亟须过正,从长远看,还课外阅读以本来面目,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享受与升华,拥有一颗丰富而细腻的心灵。2、强化指导,自主阅读初涉书海的小学生,需要有经验的水手一路相助。要把课外阅读向纵深处推进,仅仅满足于激发一点兴趣、开列一些书单、口授几条要领是不行的。教师既要做书单开列者,更应成为与孩子们的“书友”、“书伴”;既要做兴趣激发者,更要做意志磨砺者。引发阅读兴趣,是目前课外阅读指导中最重视的事情,是课外阅读指导成功的一半。而另外的一半,却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在现代生活中,影视、网络等媒体异常丰富多彩,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胜过书刊。有些书籍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的确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有帮助,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想方设法引发阅读兴趣的同时,在磨砺学生的阅读意志上下功夫。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要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行读书节、报告会等阅读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