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公选课答案.doc_第1页
遥感公选课答案.doc_第2页
遥感公选课答案.doc_第3页
遥感公选课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遥感概论公选课试题学院:药学院专业:药学班级:2012级药学一班姓名:唐战勇学号:2012515007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遥感(RS);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或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2主动遥感;又称有源遥感,有时也称遥测,指从遥感台上的人工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一定形式的电磁波,再由传感器接收和记录其反射波的遥感系统。3被动遥感;又称无源遥感,即遥感系统本身不带有辐射源的探测系统,在遥感探测时,探测仪器获取和记录目标物体自身发射或是反射来自自然辐射源的电磁波信息的遥感系统。4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5解译(判读)标志;在遥感影像上,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这些都称为判读或解译标志。6非监督分类;是以不同影像地物在特征空间中类别特征的差别为依据的一种无先验(已知)类别标准的图像分类,是以集群为理论基础,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集聚统计分析的方法7监督分类;又称训练场地法,是以建立统计识别函数为理论基础,依据典型样本训练方法进行分类的技术8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是指在同一区域进行的相邻两次遥感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9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中可辨认的临界物体空间几何长度的最小极限,即对细微结构的分辨率。10波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探测器件接收电磁波辐射所能区分的最小波长范围。二、问答题(30分,每题10分)1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部分组成?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2目前国内外常见的遥感卫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CBERS中巴资源卫星 提供了从20米-256米分辨率的11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可昼夜观察地球,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并宏观、直观,因此,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 ERS卫星 采用了先进的微波遥感技术来获取全天候与全天时的图象,比起传统的光学遥感图象有着独特的优点,是一颗多任务、多学科的科学考察卫星。 RADARSAT-1 它具有7种模式、25种波束,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和多种信息特征。适用于全球环境和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监测等。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它在36个相互配准的光谱波段、以中等分辨率水平(0.25Km1Km)、每 12天观测地球表面一次。获取陆地和海洋温度、初级生产率、陆地表面覆盖、云、汽溶胶、水汽和火情等目标的图像3TM影像的波段是如何划分的?各个波段的重要用途是什么?1.TM1 0.45-0.52um,蓝波段,对水体穿透最强,用于判别水深,研究浅海水下地形、水体浑浊度等,进行水系及浅海水域制图;2.TM2 0.52-0.60um,绿波段,对健康茂盛植物的反射敏感,对水的穿透力强,用于探测健康植物绿色反射率,按绿峰反射评价植物的生活状况,区分林型树种和反映水下特征。 3.TM3 0.63-0.69um 红波段叶绿素的主要吸收波段,可用于区分植物类型、覆盖度、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等,此外该波段对裸露地表、植被、岩性、地层、构造、地貌、水文等特征均可提供丰富的植物信息。 4 .TM4 0.76-0.90um 近红外波段,对绿色植物类别差异最敏感,为植物通用波段,用于牧师调查、作物长势测量、水域测量。5.TM5 1.55-1.75um中红外波段,处于水的吸收波段,一般1.4-1.9um内反映含水量,用于土壤湿度植物含水量调查,水分善研究,作物长势分析,从而提高了区分不同作用长势的能力,易于反映云与雪。 6.TM6 1.04-1.25um热红外波段,可以根据辐射响应的差别,区分农林覆盖长势,差别表层湿度,水体岩石,以及监测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热特征,进行热制图。 7.TM7 2.08-3.35um中红外波段,为地质学家追加波段,处于水的强吸收带,水体呈黑色,可用于区分主要岩石类型,岩石的热蚀度,探测与交代岩石有关的粘土矿物。三、论述题(本题25分) 试论述遥感在某个领域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发展迅猛,与许多学科有联系,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中,地震预报是当今比较热门的应用。地震预报世界性的科学难题之一,自从地震仪发明以来,各国相继展开各种手段发展预测技术。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兴起,为地震预测开辟了新的一章。卫星地震预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热红外增温现象地震时,岩石挤压和断层的摩擦生成大量的热量,并导致红外辐射增强。岩石在不同压力从可见光到红外光的光谱辐射有动态变化,而破裂过程存在遥感特征波段。通过对相应的波谱分析,可以判断地震是否发生以及地震的情况。2.地震InSAR 测量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有相当多的SAR卫星获取了大量图像,并已经被成功用来做干涉应用,如ERS-1/2、Radarsat等。目前,D-InSAR 技术与GPS水准测量等常用离散监测技术联合,用于高分辨率、高精度地捕获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引起的地表位移。3.地震大气分析遥感地震前,岩石破裂,地下各种气体会逸出,地核不断排气,包括氢气、氧气、甲烷、氦气等。通过测量大气成分,并于以往的数据对照,找出变化,可以预知地震的发生。如姚清林利用MOPITT探测仪,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一氧化碳含量异常高,其是2000年6月缅甸地震的前兆。20多年来,随着遥感技术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研究和监测领域,从可见光遥感到微波雷达都应用于地震研究。未来的遥感应该把各种技术综合起来,并大力加强地震前兆与震源关系的深入研究,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