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doc_第1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doc_第2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doc_第3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doc_第4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山东省高密市东关小学 邱敦美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小学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学会了本课生字、词语熟读本课课文二、教学课题1、能借助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感悟。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4 在理解、品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悟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5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关注史记,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三、 教材分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尽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全文内容概括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司马迁的赞美。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朗读好父亲临终前的话语和描写司马迁的遇难后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教学准备:阅读四、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品词析句法,”六字”教学法/index/2011-05/12/content_944690.htm1、 通过教师提出引领全文的大问题,带动学生思考,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并作适当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从而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情感。2、 适当播放相关图片及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并渲染课堂气氛。3、寻觅空白,拓展写话,强化语言训练。 本文重视事件表述,轻具体细腻描写,给想象或写话训练留下较大的拓展空间。因此教学时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情景。 教师要以诗意语言熏陶感染学生,促动学生对主人公行为的认同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们知道下面的成语来自哪本书吗?出示课件指鹿为马 破釜沉舟四面楚歌 运筹帷幄卧薪尝胆 韦编三绝毛遂自荐 负荆请罪纸上谈兵 完璧归赵/st/html_doc/57429.htm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而史记的创作过程,更是一部人生的苦难史,奋斗史。 (二)出示导学题纲:学生自学(出示课件)1、课文一共4个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小标题。2、课文哪些句子让你特别感动,画出来,有感情读出来。说说为什么感动?3、由“发愤”一词你联想到了什么?(词语、成语、名言、古诗、名人等等)、对司马迁来说,发愤是什么?(三)小组合作学习: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四)集体交流:1、(出示课件)“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_奥斯特洛夫斯基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你会想到哪些经典话语?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你还会想到哪些词语?(拼搏、奋斗、奋发、抗争、发愤)这么多词语凝成一个词,就是 “发愤”。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发愤”到底是什么呢?两千多年前,一个伟大的灵魂司马迁用其一生的心血进行了诠释。 2、通览课文感受“发愤” 1、发愤是什么?让我们走进司马迁。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发愤”对司马迁来说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初步说出课文大致内容。(发愤是司马迁牢记使命,忍辱负重,究其一生,写成的辉煌巨著史记) 3、学习课文品悟“发愤”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发愤源自年少年梦想) (1)、发愤战胜厄运,厄运缔造奇迹,奇迹成就强者,强者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段漫长的砺炼过程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年少时的司马迁是如何追梦的?板书:少年梦想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什么梦想? 师生交流: 英雄之梦是啊,滔滔的黄河水养育着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染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此时你读出一个什么样的司马迁?(迷恋英雄、熟谙历史、充满幻想) 齐读第一自然段 (基调是祟敬与赞叹,语气平实上扬。)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发愤源自于临终时的承诺) 英雄的影响让司马迁热血沸腾,史学的魅力让司马迁四处游历,父亲的临终嘱咐又让他感受到什么?出示课件: 你读出什么?学生品析 读出父亲的一份悔恨谁来读? 读出父亲的一份遗憾谁来读? 他泪流满面的带着悔恨,带着遗憾,谁来读? 这是一个老人,一个史学家,临终时的话,大家一齐读 师:这样的嘱托时刻牢记,这样的遗愿时刻谨记,这样承诺他怎能忘?板书:父亲嘱托 于是他引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发愤源自于人生的价值) 师: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就在司马迁义无反顾地编写史书,向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 (1)生默读课文 (2)提问:什么是横祸?这飞来的横祸指的是什么? /view/706178.htm 所以他(引说)悲愤交加 所以他想(引说)血溅墙头 所以他要(引说)了此残生 痛苦与耻辱同在,梦想与嘱托共存,他何去何从,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他该怎么办?为什么?选择“生”:父亲的遗愿。生读 选择“生”:人生的价值。 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劳累,选择了孤苦。这句话在古文中这样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齐读 (4)思考: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轻于鸿毛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鸿毛指什么? 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而死。泰山指什么? 板书:忍辱负重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勉励自己,我一定要引读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指导读。 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正对天发誓的司马迁,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深藏屈辱,不屈不挠的司马迁。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5)围绕提供情境,通过想象进行描述。 师:因此他选择了编写史记,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劳累,选择了孤苦,课件出示: 那是一个风沙满天的清晨,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 (6)师生交流 (7)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你们丰富的想象,绚丽的话语中我分明看到了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发愤、发愤、发愤。(学生齐说) 这发愤分明源于对父亲的一句承诺 这发愤分明彰显出生命的价值 这发愤分明浓缩出司马迁生命的结晶,谛造出生命的奇迹。 板书:实现理想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发愤缔造奇迹) 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枯燥的数字,想想看它意味着什么? 什么叫前无古人? 想想:史记是什么?史记是 师:史记是什么?鲁迅先生这样说:出示: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生读 (要用赞叹的语气来读,其中的两个数字“13年”“52万”要重读,还有“发愤”、“辉煌巨著”也要特殊强调。师:离骚是屈原的作品,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鲁迅将史记与离骚相提并论,是对司马迁极高的评价。史家的绝顶之作,不压韵的离骚。史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 让我们再一起读读鲁迅对史记的评价。/s/blog_436196580100pnuf.html4、全课小结叩问“发愤” 师:环境越是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英雄人物把困难挫折当作是一笔财富。他们用行动来诠释着发愤是什么?可以说发愤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发愤是左丘明眼睛瞎后写成的国语;发愤是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后写出的兵法。出示: 发愤是海伦 发愤是贝多芬 发愤是 这无数个发愤谛造了无数个英雄,无数个英雄的人生经历凝成了无数句震耳发馈的话语,给我们以启迪,催我们奋进。自由大声读 出示: 扼住命运的喉咙贝多芬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 贺拉斯 学生齐读/question/341455463.html 五、布置作业拓展“发愤” 师: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激情澎湃,一定也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因此,今天的作业就是 (出示作业) 1、把你的感受不拘形式地写下来.写成一首诗,也可以是一篇读后感 2、推荐阅读史记的小故事。 /zgzdlnfcs/blog/item/227bedd76bf2c5d5a044df7a板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 少年梦想 父亲嘱托 忍辱负重 实现梦想六、 教学反思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一直是我教学的主旨。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了两个问题统领全文,其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其二: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对于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学生们通过阅读很快找到原因:1.家乡黄河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从小对他的熏陶;2.父亲的影响让他喜欢历史;3.父亲临终的嘱托让他想要完成父亲的遗愿。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喜欢历史,要尽孝道。对于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学生理解为“一场飞来横祸”造成。通过教师补充“李陵事件”,使学生了解司马迁是一个正直、勇敢,不同流合污的硬汉子,是个是非分明的客观的史官;接着抓住“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理解司马迁所受的屈辱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他想象一个男子汉一样光明磊落的活着,可是现实却不容他如此;他想象男子汉一样壮烈的死去,可是父亲的遗志没有完成,理想没有实现,他只能忍受着悲愤苟活着,“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他是一个伟丈夫。因为开始提出的问题准确地把握了课文的重点,贴近了文章的主旨,有利于学生深入地读书感悟、熏陶、内化,充分地开发文本的教育资源。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潜心会文和表情朗读课文,感悟、体验司马谈临终时“泪流满面”的遗嘱,司马迁受酷刑时“悲愤交加”的情景,使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震撼,司马迁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效果很好。七、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