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话题作文 自然之美 导写作文素材.doc_第1页
高考语文 话题作文 自然之美 导写作文素材.doc_第2页
高考语文 话题作文 自然之美 导写作文素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自然之美” 导写【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中国古代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有着不同的审美感受,同是欣赏春天的美景,既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审美感受,也有“泪干春尽花憔悴”的审美感受;既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审美感受,也有“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审美感受。其实不只是古人,今人对自然之美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请以“自然之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方向一】讴歌自然之美。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大自然的美其实无处不在。考生可以纯粹地写景,来歌颂自然之美。佳作展示:红叶胜于二月花马诗雨很早就听说香山红叶甲天下,却从来没有机会一睹风采。后来,我在“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的季节里来到北京,自然不能放过这绝妙的观赏红叶的机会。来到景区,从东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静翠湖。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湖水里倒映着如织的游人的身影,倒映着漫山遍野的烂漫红叶。微风轻轻吹过,湖面上荡开一层又一层涟漪,好似一朵朵晚秋的菊花一般,又犹如一张张笑脸。我们沿着石砌的山路,拾级而上。来到“双清别墅”处,听导游介绍,红叶的种类并不限指枫叶。香山红叶,大多不是枫树,而是黄栌树,杂以柿、枫、野槭等树。这些树叶只有在经历严霜之后才在压力的作用下变红,层层叠叠,红黄绿相间,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火似锦。我拾起一些飘落的叶子,细细观察,竟发现叶片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五角形,有的呈山字形,但无论哪种叶面,中间的脉络都非常清晰,显示了生命的痕迹。我们往山顶攀爬,来到森玉笏的亭子。环顾四周,苍松翠柏夹杂其间;极目远眺,远近上下,红叶围绕,层林尽染,绚丽多姿,蔚为壮观。细观身边的树木,无论高大还是矮小,全都缀满了红得通透的叶子,在清风吹拂下,似云似霞,或妖娆或洒脱。登上高峰,我们看到了那形状像香炉般的巨石。参天的古树已经在我们的脚下了,仿佛伸出手就可以触到洁白的云朵。放眼望去,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现在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红叶是秋之叶,是诗之叶,往往催发出诗情。西厢记中崔莺莺“长亭送别”中那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诉尽了千古离愁的哀痛。而“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赤叶枫林百舌鸣,黄泥野芹天鸡舞”“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好是经霜叶,红于带露花”“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等则寄予了诗人的风雅和浪漫情怀。红叶为秋之叶,是生命的姿态。每一片树叶在深秋时节,都要经历严霜的考验,在由青变紫、由紫变红、由红变橙的过程中,产生了“层林尽染”“红叶黄花自一川”的美好景象。备尝傲霜凌风的打击后,尽管与大自然的威力无法抗衡,却还不忘在辞别树枝前喷发出生命最灿烂的光芒,在万物萧瑟之时,点染孤寂的寒秋,昭示出生命的烂漫、辉煌和力量。红叶胜于二月花,它不愧为树之精英,秋之精魂。点评本文是一篇写得比较成功的游记。作者记叙了游香山观红叶的经过,对自然景物有非常生动细致的描写,如写了红叶的形色,并从红叶的意蕴拓展开去,联系红叶作为一种意象给人的感动以及感悟。作者没有囿于景物描写,而是从景物向更深远的层次开拓,将文章写得别具一格。【写作方向二】材料中提到了“中国古代诗人”“审美感受”,这就提示考生可以将自然之美与人文视点结合起来进行写作,如某个地方被古今文人赋予了一种特别的文化内涵而显现出其人文之美,这样就可以将自然美与人文美结合起来。写作时,考生要注意在思想境界上的提高,不要写得肤浅,但也不要写得晦涩。佳作展示:未名湖是个海洋张家康去北京参观学习时,我没事在燕园逛了几次,情有独钟的还是未名湖。从东门入校前往未名湖,要经过体育馆。如果把燕园比做一把名贵的古琴,那体育馆就是琴匣上鎏金的篆刻,是现代艺术与古典质朴融为一体的典范。来到未名湖,首先看到的是声名远播的博雅塔。据说博雅塔原来是座水塔,它有中国古代特有的木榫结构和佛教中的莲花座,青灰的塔身显示出一股厚重和沧桑。博雅塔往南紧邻的就是号称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和名扬海内外的百年讲堂。再前行,便真正走近了未名湖。未名湖很美,平静的水面没有一丝波澜,水面上青烟缭绕,实在是美极了!那水的温润,直击人柔软的心底。弯弯的垂柳和金黄的银杏交相辉映,默默肃立在湖边。树影倒映在闪着片片银光的湖面上。仲秋将尽,远处水面上的荷花已经枯萎了,不远处的野鸭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着,湖面映着博雅塔的倒影。或漫步环湖小路,或小憩于树下石椅,感觉格外有韵味,学子们来了,在湖边僻静的角落坐着一动不动地看书;游客们来了,在湖边最热闹的地方,或休息,或拍照。未名湖是一个神奇的湖,据说,它虽没有活水的注入,却从来没有干涸过。我猜想也许是哪条暗河在默默为它提供水源吧。阿忆在我的生死北大中这样写道:“高中时到北大玩,一次途经燕南园,见一位身材矮小的老者,静静坐在青石板上。看到我们走近,老人拄起拐杖,慢慢绕到燕南园残垣之后,隔墙递过一枝盛开的花朵。”那递花的老人,就是朱光潜先生。也许,只有一位将美学思考浸透整个生命的、可爱的人,才会这样不须情由地将手中的小花,递给陌生的路人。阿忆说:“直到今天,我一直偏执而迷信地认为,那不是自然界中一枝普通的花朵,它分明是人类精神之树的果实,是一代宗师无言的暗示。在即将熄灭生命之火的岁月里,先生不断越过隔墙,把旷世的风范吹进晚辈们的心灵中。”是不是无数这样的大师成就了未名湖的传奇?它无须“朝涂曦霞,暮染烟岚”的斑斓,无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辽远,只那一眼望去就觉得厚重。它的美不只在于形,还在于那意识形态之上的人文与历史之美。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未名湖包含的文化底蕴很深,有人就曾把未名湖比做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若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有一天,那跃起的鱼会是我吗?点评本文从人文景观的角度记叙了作者游览北大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