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一)一、名词释义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1、法经 2、决事比 3、五服制 4、官当 5、保辜 6、刺配 7、厂卫司法 8、预备立宪 9、贿选宪法 10、保安处分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唐朝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2、简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刑罚改革3、简述大清新刑律相对于传统刑法典的主要变化三、论述题:(共1题,共20分)论唐律疏议的历史地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横线上。共10题,每题1分) 1汉朝时的判例法叫做 。 A廷行事 B.条例 C.断例 D.决事比 2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于 时期。 A.元 B.明 C.清 D.南京临时政府 3首次规定笞、杖、徒、流、死五刑制度的法典为 。 A.九章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唐律疏议 4古代刑法典中的“名例律”篇为 首创。 A.九章律 B.魏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5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A.法经 B.唐律疏议 C.开皇律 D.宋刑统 6中国近代第一部效法西方的专门刑法典为 。 A.大清新刑律 B.大清现行刑律 C.暂行新刑律 D.中华民国刑法 7在 代,对宗教教徒的审判实行专门管辖。 A.夏 B.商 C.元 D.清 8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最早形成于 时期。 A.汉朝 B.曹魏 C.北齐 D.唐朝 9“训政”理论首创于 。 A.袁世凯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蒋介石 10中国历史上首次正式公开颁布成文法的国家为 。 、晋国 、郑国 、魏国 、秦国二、名词解释题:(共8题,每题5分)1春秋决狱2廷杖3六礼4领事裁判权5秋审6折杖法7保安处分8义绝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唐律疏议中对官僚贵族在刑法适用上规定了哪些特权?2清末预备立宪主要有哪些活动?3简述大清新刑律相对于大清律例在内容上的主要变化。4简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刑罚改革的主要内容。5简述“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 1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届正式国会成立于 时期。 、清末 、南京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2强迫人民分家而居的“分户令”是 颁布的。 A、李悝 B、商鞅 C、吴起 D、汉武帝 3唐朝时皇帝就重大案件或事宜发布的制敕,经整理编纂为有永久法律效力的规范者,被称为 。 、敕 、诏 、格 、令 4中华民国民法是仿照 民法典的编制体例制定的。 、法国 、德国 、英国 、意大利 5在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以身高作为确定刑事责任能力标准的是 。 、西周 、秦朝 、汉朝 、唐朝6清朝刑法典大清律例的基本律文在 皇帝时期最后确定下来,再无大的变化。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C、乾隆 71923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为 。 、国民大会制 、责任内阁制 、总统制兼责任内阁制 D、总统制 8秦朝的判例法被称为 。 、廷行事 、比 、成案 、断例 9大理寺代替廷尉作为中央专职司法机关形成于 朝。 A.汉朝 B.北齐 C.隋朝 D.唐朝10“均田制”最早形成于 。 、汉朝 、西晋 、北魏 、唐朝二、名词解释题:(共8题,每题5分)1马锡五审判方式2会审公廨 3睡虎地秦墓竹简4.“准五服以制罪” 5五听6务限法7明大诰8录囚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1简述春秋时期各国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2清末修律“礼法之争”的双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观点。3简述唐律中“八议”制度的主要内容。4、汉代有哪些主要法律形式?分别指什么类型的法律规范?5简述清代的会审制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四)一、名词释义题:(共10题,每题5分)1云梦秦简 2春秋决狱 3义绝 4八议 5三司会审 6存留养亲 7鞫谳分司 8预备立宪 9.六法全书 10.领事裁判权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1、简述春秋时期各国公布成文法的运动以及围绕公布成文法引起的争论2、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主要法典?这些法典分别创设了哪些重要的刑法制度?(至少举出五项)3、简述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少举出五项)三、论述题:(共1题,共20分)论汉朝刑法的儒家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横线上。选错或未选者,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较为系统并成为后世封建法典的最初蓝本的法典是 。 、禹刑 、吕刑 、法经 D、云梦秦简 2、在中国古代史上,曾经以身高作为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的朝代是 。 、西周 、秦朝 、汉朝 、唐朝 3、由“刑名”、“法例”两篇合并而成的“名例律”,最早出现于 。 、九章律 、北齐律 、晋律 、唐律 4、秦朝的判例法被称为 。 、廷行事 、比 、成案 、断例 5、最早确立“八议”制度的封建法典为 . A、九章律 B、魏新律 C、北齐律 D、晋律 6、清末法制变革后确立的司法审级体制为 。 A、四级三审制 B、四级二审制 C、三级三审 D、三级二审制7、将徒流刑易科为笞杖刑的“折杖法”出现于 。 、唐代 、宋代 、明代 D、元代8、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审级体制为 。 A、四级三审制 B、四级二审制 C、三级三审制 D、三级二审制9、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天坛宪草 D、中华民国约法10、存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丞(宰)相制度于 被正式废除。 A、秦代 B、唐代 C、明代 D、元代二、填空题(每空分,共分)西周时,刑事诉讼被称为 ,民事诉讼则被称为 。春秋时期最早以铸刑书于鼎的方式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为 国和 。秦朝时的判例法叫,汉朝时的判例法被称为 。中国古代的身份(或宗法权益)的继承制主要为 制;财产继承多为_制。中国近代第一次列举了“臣民权利义务”的宪法性文件为 。第一次确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之原的宪法性文件为。清朝于每年秋天举行的对全国各地死罪囚犯集中会审的制度,叫做。盛夏季节集中审录笞杖罪囚犯,迅速决放,以消冤滞的制度,被称为 。近代第一部专门民法草案为,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为 民国时期的民法典改变清末草案的体例,采取“”的编纂体例。三、判断正误,并对错误作出更正。(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划“”。仅判断正确,未说明理由或说明理由错误者,只给分。)1唐律规定,诸制敕断罪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这说明在唐代,皇帝的断罪敕令一般都可以成为判例法,具有永久法律效力。2、“奸党罪”为汉朝首创,主要是为了打击中央官吏与诸侯王勾结的“阿党”“附益”行为。3、唐宋时期刑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审判,明清时期的刑部主要负责复核。4、宋代“翻异别勘”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由原审官重审囚犯翻供案件可能造成的不公正。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四、词语解释(每小题分,共20分)1、五听 2、春秋决狱 3、三司推事 4、领事裁判权五、简答题(共4分)1、简述法经的主要结构、内容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分)2、综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新创立的对中国法制史具有重要影响的刑法制度。(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六)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横线上。选错或未选者,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封建法典为 。 、九章律 、晋律 、北齐律 、永徽律疏 2、中华民国民法在国家与私人利益的关系定位上采取的 原则。 、国家本位 、家族本位 、个人本位 、权利本位 3、中国近代最早的行政诉讼法颁布于 。 A、清末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4、西周时期借贷契约叫 。 、质 B、剂 C、券书 D、傅别 5、“均田制”最早形成于 。 、汉朝 、西晋 、北魏 、唐朝6“八议”入律最早始于 时期。 A、西周 B、西汉 C、三国 D、唐朝7宋元时期的判例法被称为 。 A、比 B、判例 C、断例 C、条例8战国时期,作“改法为律”的重大改革者为 。 A、李 悝 B、商鞅 C、吴起 D、秦始皇 9北齐律共有 篇,为隋唐律的体例蓝本。 A、十八 B、二十 C、十二 D、七 10、中央监察机构从御史台改称“都察院”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二、填空题(每空分,共分)1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在秦国主持变法是 ,在楚国主持变法的是,在魏国主持变法的是。历史上最早正式确立笞、杖、徒、流、死五刑体系的的法典为 。名例律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律。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 、议功、议贵、 、议宾。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 或 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中国封建时代正式颁布的第一部具有行政法典性质的国家典章为 。宋时曾实行讯问调查案件事实与检法用律由不同机构或官员分别负责的制度,称为 。明初,朱元璋仿照尚书的体例,颁布了许多关于打击贪官污吏的刑事特别诏令,合编成书,称为 。 明清时期,遇有特别重大的案件,皇帝下令 和大理寺、都察院、通政使司等九个机关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 。10清末修律的主要负责人沈家本,他负责修律时所担任的具体职务是。三、判断正误,并对错误的作出更正。(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划“”。仅判断正确,未说明理由或说明理由错误者,只给分。)1、在唐朝的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四者中,“令”是指皇帝的诏令。 、唐律中的“同居相为隐”原则适用于所有的刑事犯罪。 、曹锟时期颁布宪法(人称“贿选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正式宪法。 、中国古代在私人财产继承上一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商法实行“民商分立(离)”的立法体制。四、词语解释(每小题分,共20分)1.十恶2.翻异别勘3.秋审4.六法全书五、简答题(共4分)1.简述汉初文、景时期刑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影响。(分)2.简述清末“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七)一、名词解释题:(共10题,每题5分)1则例 2.申明亭 3.永佃权 4.刺配 5.礼法之争6.保安处分 7.贿选宪法 8.保辜 9.五服制 10.决事比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1简述唐朝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2简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刑罚改革。3简述清末法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少列举五项)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论唐律疏议的历史地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八)一、填充题:(每空1分,30空,共30分)1、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 配天,明德慎 ”的思想。2、西周时,司法官员贪赃枉法之类的犯罪,称为“五过之疵”,主要指“惟官、惟反、 、 、惟来”等五种行为。3、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 。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 、宥遗忘。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遗产,出嫁女一般没有继承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 。5、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 。6、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 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梏。7、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季节执行赏罚的制度,此即“ 赏 、 刑 ”。8、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 、议功、议贵、 、议宾。9、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 或 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10、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 、厩库、擅兴、盗贼、 、诈伪、杂律、捕亡、断狱。1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 “ ”。即强盗、窃盗、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坐赃。12、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行的法典。13、 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14、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候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 ;对京师刑部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 。15、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称为 。16、明清时代省级专职司法官员是 ,它是由宋元时代的各路专职司法官 员 演变而来的。17、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文本中华民国宪法。这是贿选总 统 当政时颁布的,人称 。18、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 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 于 时期。19、中国法律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国民党南京政府时期 体系的形成。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1、周礼是周朝的礼仪教材,后人把周代的所有礼仪习惯称为“周礼”。 2、“神判”的意思是神的裁判,“天罚”的意思是天的惩罚。 3、战国时,李悝的法经是我国最早公布的成文法。 4、儒家主张人治,就是主张长官个人意志高于法律。5、法家主张“重刑连其罪”,意思是要严厉打击连续犯、惯犯、累犯。6、法家主张“用刑于将过”,意即在犯罪发生以后果断用刑。 7、北齐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隋唐律改为“十恶”,但前三条略有变化,并取消了“降”一条,增加了“不睦”一条。此种规定一直延续至清末。 8、唐律规定,断罪必须引用律令科比,违者笞三十。 9、中国的版权制度大约从宋代开始。 10、明清时期,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11、明清时代刑律正文后附编的“例” 、“问刑条例”或“定例”,是皇帝就特别类型的刑事案件发布的诏令,相当于刑事特别法规或单行法规,不是判例法。 12、唐玄宗时,高丽商人金无忌与安南僧人陈大秦斗殴,陈大秦伤重不治。长安县令依据高丽和安南的法律、习惯,合理地处理了这起案件,得到朝廷嘉奖。 13、唐宋律规定,断罪无正条时,其应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其应入罪者,则举重以明轻。这一原则与西周时的“附从轻,赦从重”原则相类似。 14、唐律规定,二人以上犯罪,造意者为首。造意者指的是在犯罪中起组织指挥作用的人。 15、清代的斩(绞)监候就是我们今天刑法上的死刑缓期执行,斩(绞)立决就是我们今天刑法上的死刑立即执行。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4题,共20分)1翻异别勘2、务限法3、亲亲得相首匿4、会审公廨四、简答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1、封建时代关于婚姻的“七去三不去”规定,内容是什么? 2、简述“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大致内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九)一、填充题:(每空1分,30空,共30分)1、关于夏商周的刑律,史载:“夏有乱政,而作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 。”2、在周代,后世意义上的“法”的概念尚未形成,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只有“礼”和“刑”。礼刑二者的关系,后人总结为“ ”、“ ”。3、中国古代,在君主之下的中央专责审判机关,夏商周时期叫 ,秦汉时期叫 ,隋唐时叫 。4、仿照周礼六官的构思,中国自隋唐时代即在中央设立吏、 、 、兵、刑、工六部。5、春秋时期,郑国人 私造法律,刻在竹简上,史称“ ”。6、战国时,秦国变法领导人 “ 改法为律”,此后中国历代法典一般称为律。7、云梦秦简中,有关审理案件的原则、治狱程式、调查勘验方面的规定,称为 。8、秦汉的诉讼中,被告或其家属不服判决时,可以要求复审,称为 。9、自汉文帝刑罚改革后逐渐形成的新的五刑是笞、杖、 、 、死。10、唐律中的 制度,即在伤害案件发生后,规定一定的期限,限满时根据被害人的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负担的刑事责任。11、唐代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皇帝特诏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长官共同审理,称为 。12、元朝的法典有大元通制和 、至正条格、风宪宏纲。13、明初,朱元璋仿照尚书某篇的体例,颁布了许多关于打击贪官污吏的刑事特别诏令,合编成书,称为 。14、明清时期,遇有特别重大的案件,皇帝下令 和大理寺、都察院、通政使司等九个机关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 。15、明清时代,地方审判分为州县、 、提刑按察司、 四级。16、我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是1907-1910年间由 主持制定的 。17、我国近代最早的两个宪法性文件是 和 。18、 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19、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是以“ 分治”原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1、周代的宗法政治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治组织与原始宗教组织合一的政治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王者家族首领既是宗教领袖、又是政治领袖。 2、唐玄宗时,高丽商人金无忌与安南僧人陈大秦斗殴,陈大秦伤重不治。长安县令依据高丽和安南的法律、习惯,合理地处理了这起案件,得到朝廷嘉奖。 3、周代的法律适用原则“刑不上大夫”,意思是贵族犯罪不受法律制裁。4、春秋时,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晋国的赵鞅铸刑鼎,是我国最早公布的与其他部门法分离的独立的刑法典。5、法家主张,“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民人不能相为隐”,意思是奖励告奸,包括强令亲属之间互相告讦。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以人民为国家主人的观点。7、汉文帝、景帝废肉刑,是用笞刑和徒刑取代了所有的肉刑。8、曹魏明帝时,陈留王(即被废黜后的汉献帝)之孙犯故杀罪,当地长官依法判处其枭首之刑,并立即在街市上执行。朝廷依法嘉奖了主审法官。9、“十恶”中,“恶逆”是指恶毒攻击皇帝的行为。10、唐六典是唐朝的行政大典,明清时代与此相类似的是明大诰和清会要。11、中国古代可以称为判例法的是秦代的廷行事、汉代的决事比。12、唐代,某甲被告发盗布一匹,依律应判处杖七十之刑。在审判中,由于拒不供认,法官对其进行拷讯了三次,共打了一百杖,终于迫使其招供。朝廷嘉之。13、唐高宗时,长安发生了一起盗案,法司逮捕了嫌犯张三,并迫使张三的妻子、儿子、祖父到庭作证证实了犯罪。该法官得到了朝廷嘉奖。14、唐律规定,制敕断罪,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意思是:皇帝对特别案件发布的判决性诏令,只要没有编定为今后长期适用的条格或条例,司法官员就不得引用为判决案件的依据。1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规定了总统制政府模式。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4题,共20分)1、春秋决狱2、鞫谳分司3、八议制度4、马锡五审判方式四、简答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1、请说明唐律“十恶”规定的主要内容及立法用意。2、大清新刑律新在那些方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试卷(十)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商朝的“官刑”中规定有“三风十愆”的罪名,其中“三风”指的是 、 和淫风。2.西周时已有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划分, 是针对犯罪的刑事诉讼案件而言的,而讼是针对财产纠纷的民事诉讼案件而言的。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中,对律典总则的位置和篇目进行了合理的改革,其中改具律为刑名,置于律首的是 ;将刑名、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一篇的是 。4.充军刑在明朝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充军的刑期分为 和 两等,前者是指本人毕生充军,死后刑罚执行完毕;后者是指本人死后,子孙后代接替继续充军。5.对秋审犯人的处理分为“情实”、 、 、 四种类型,除“情实”即情况属实须执行死刑而外,其它三种一般都可免除死刑。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尚书康诰记载周公对康叔的告诫中明确表现了这一法律原则:“人有小罪,非眚,惟终自作不典乃不可不杀。”这里的“非眚”和“惟终”的含义分别是()A、故意,惯犯; B、过失,偶犯;C、惯犯,故意;D、偈犯,过失2、宋朝的主要立法活动有()A、编撰宋刑统; B、编敕; C、编例; D、编撰条法事类3、“腹诽”之法首创于()A、汉高祖时;B、汉文帝时;C、汉景帝时;D、汉武帝时;E、汉哀帝时4、大明律的篇目数为:()A、十二篇;B、十八篇;C、二十篇;D、七篇;E、六篇5、大清新刑律规定的从刑有:()A、褫夺公权; B、没收; C罚金; D驱逐出境三、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35分)1、六礼2、存留养亲3、三司推事4、刺配5、春秋决狱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述评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2、解释明律“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刑法原则。3、述评钦定宪法大纲。五、论述题:(共1题,15分)述评唐律对于贵族官僚特权的规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十一)一、填充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1、关于夏商周的刑律,史载:“夏有乱政,而作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 。”2、在周代,后世意义上的“法”的概念尚未形成,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只有“礼”和“刑”。二者的关系,后人总结为“ ”、“ ”。3、中国的中央审判机关,夏商周时期叫 ,秦汉时期叫 ,隋唐时叫 。4、仿照周礼六官的构思,中国自隋唐时代即在中央设立吏、 、 、兵、刑、工六部。5、春秋时期,郑国人 私造法律,刻在竹简上,史称“ ”。6、战国时,秦国变法领导人 “ 改法为律”,此后中国历代法典一般称为律。7、云梦秦简中,有关审理案件的原则、治狱程式、调查勘验方面的规定,称为 。8、秦汉的诉讼中,被告或其家属不服判决时,可以要求复审,称为 。9、自汉文帝刑罚改革后逐渐形成的新的五刑是笞、杖、 、 、死。10、唐律中的 制度,即在伤害案件发生后,规定一定的期限,限满时根据被害人的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负担的刑事责任。11、唐代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皇帝特诏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长官共同审理,称为 。12、元朝的法典有大元通制和 、至正条格、风宪宏纲。13、明初,朱元璋仿照尚书的体例,颁布了许多关于打击贪官污吏的刑事特别诏令,合编成书,称为 。14、明清时期,遇有特别重大的案件,皇帝下令 和大理寺、都察院、通政使司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 。15、明清时代,地方审判分为州县、 、提刑按察司、 四级。16、我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是1907-1910年间由 主持制定的 。17、我国近代最早的两个宪法性文件是 和 。18、 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19、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是以“ 分治”原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西周时,“周公制礼”、“吕侯制刑”。前者是进行道德建设,后者是进行法制建设。 2、周代的宗法政治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治组织与原始宗教组织合一的政治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王者家族首领既是宗教领袖、又是政治领袖。 3、周代的法律适用原则“刑不上大夫”,意思是贵族犯罪不受法律制裁。 4、春秋时,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晋国的赵鞅铸刑鼎,是我国最早公布的与其他部门法分离的独立的刑法典。 5、法家主张,“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民人不能相为隐”,意思是奖励告奸,包括亲属之间互相告奸。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以人民为国家主人的观点。 7、汉文帝、景帝废肉刑,是用笞刑和徒刑取代了所有的肉刑。 8、曹魏明帝时,陈留王(即被废黜后的汉献帝)之孙犯故杀罪,当地长官依法判处其枭首之刑,并立即在街市上执行。朝廷依法嘉奖主审官。 9、“十恶”中,“恶逆”是指恶毒攻击皇帝的行为。 10、唐六典是唐朝的行政大典,明清时代与此相类似的是明大诰和清会要。 11、中国古代可以称为判例法的是秦代法律答问、汉代决事比。 12、唐代,某甲被告发盗布一匹,依律应判处杖七十之刑。在审判中,由于拒不供认,法官对其进行拷讯了三次,共打了一百杖,终于迫使其招供。朝廷嘉之。 13、唐高宗时,长安发生了一起盗案,法司逮捕了嫌犯张三,并迫使张三的妻子、儿子、祖父到庭作证证实了犯罪。该法官得到了朝廷嘉奖。14、唐律规定,制敕断罪,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意思是:皇帝对特别案件发布的判决性诏令,只要没有编定为今后长期适用的条格或条例,司法官员就不得引用为判决案件的依据。 1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规定了总统制政府模式。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5 题,共15分)1、春秋决狱2、鞫谳分司3、五权宪法4、马锡五审判方式5、领事裁判权四、简答题:(每题8分,5题,共40分)1、请说明唐律“十恶”规定的主要内容及立法用意。2、简述“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大致内容及立法用意。3、大清新刑律新在那些方面?4、法家“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5、说明中国古代讼师与今日律师的最大不同点。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十二)一、填充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 1、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 配天,明德慎 ”的思想。 2、西周时,司法官员贪赃枉法之类的犯罪,称为“五过之疵”,主要指“惟官、惟反、 、 、惟来”等五种行为。 3、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 。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 、宥遗忘。 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遗产,出嫁女一般没有继承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 。 5、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 。 6、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 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梏。 7、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季节执行赏罚的制度,此即“ 、 ”。 8、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 、议功、议贵、 、议宾。 9、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 或 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10、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 、厩库、擅兴、盗贼、 、诈伪、杂律、捕亡、断狱。1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 “ ”。即强盗、窃盗、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册 第27课 幻灯片链接说课稿 苏科版
- 汕头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3.2 土地资源 说课 说课稿-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 2025年个人股权转让合同
- 机械厂粉尘监测执行规章
- 4.1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小学版(2024)人工智能通识(清华大学版)
-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1.3《构图的作用》说课稿
- 2025协议样本:居间服务合同双方范本
- 第17课《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课时)(说课稿)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五四制)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My week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PEP
- 苏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课件
- 私密线上招商课件
- 兵团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贵州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招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16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智慧加油站物联网综合管控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 2025年甘肃省公职人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试题(附含答案)
- 花岗岩铺设方案
- 2025年护理疼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AI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洞察报告
- 2025年高考真题-政治(湖南卷)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