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doc_第1页
《郑伯克段于鄢》.doc_第2页
《郑伯克段于鄢》.doc_第3页
《郑伯克段于鄢》.doc_第4页
《郑伯克段于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教案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古代汉语就是“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指书面语。古代汉语的有两个系统:一是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言,即通常所说的文言文。一是白话文: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即通常所说的古白话。二、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就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的书面语,即文言文。A先秦时代距离今天很远,作品比较难懂;B先秦典范作品的语言是历代文学语言的源头,影响纪委深远。C学习先秦典范作品的语言,可以收到溯及源流、举一反三的效果。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第一、为了了解古代社会。古书是记载古代社会和古人生活的重要载体,要读懂古书就要知道古代汉语。第二、为了更好地使用现代汉语,提高语言修养。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现代汉语中保留着很多古代汉语的东西。比如“此致敬礼”为什么不能写成“此至敬礼”?比较下面的古代汉语例子就能明白: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孟子万章上:“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可见“至”是自动词,“致”是使动词,二者有别,不可混用。第三、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第四、中文必修课。四、如何学好古代汉语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A.文选 多读B通论 多记 多练C词汇 多查工具书2、正确认识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注意其文化内涵及人文性。3、重视语言的继承性,正确认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关系,继承和发展关系,必须要做到“古为今用”,反对厚古薄今,以古非今。郑伯克段于鄢一、关于左传和“十三经”1、左传和“十三经”A汉代“五经”诗经尚书易经礼经春秋B唐代“九经”诗经尚书易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字经: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春秋三传” C“十二经”唐文宗时在国子学立石刻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论文孝经尔雅 D.“十三经”:宋代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论文孝经尔雅,孟子二、左传1、性质: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本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记录了各国的事,实际上是一部通史。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十二个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254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2、地位: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二、左传的进步思想 左传是新型的历史著作,它以记叙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史实为主,可以看出,作者在历史方面的观点是进步的,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没有固守着奴隶社会,因此左传一书有进步思想。 民本思想:重视人民的意志、人民力量的思想。 在商代西周奴隶主统治时期,有种思想占统治地位,认为天神、上帝是最高的主宰,但是到了周末,天神与上帝的绝对权威动摇了,一些明智的统治者认为天道、上帝不能或不能完全决定人事,而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则可以左右一国的时局。凡是得民心的国君都可以巩固王位,可以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而失民心的国君则会失位亡国,在军事上也会惨败。这中思想在当时是很进步的,这就是“民本思想” 左传一书通过一些历史事件,真实表现了春秋战国之际这种“民本思想”,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民本思想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春秋以来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剧烈复杂,一些明智的统治者在斗争中接受了经验教训,意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知道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博得人民的支持,于是他们治国时,或多或少都要考虑人民的力量和利益。 歌颂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 左传是记载历史的。历史活动、历史事件自然离不开人,对人物中有作为的政治家,有爱国思想的人物,作者是极力歌颂的。 如子产是郑国的政治家,作者详细介绍了他的一些政策措施,为立田界,修沟洫,有利农业生产,作丘赋(令原属采邑主的人也要征赋,服兵役),铸刑书(定法律条文,并铸于鼎上,以公布执行),不毁乡校(乡村公共场所)以听取人民的意见,择贤而使,作者还通过民间歌谣对子产进行热情的歌颂:“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襄三十年)此外还赞颂了管仲、晏子、齐桓公、晋文公等人在政治上的功绩。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代诸国历史的,春秋时期,诸侯国经常互相攻杀,在这些国与国的战争中,必然出现不少爱国者,对于这些爱国者的爱国行为, 作者也都作了详细的叙述,给予热情的歌颂。 左传所记载的爱国者,有的是士大夫,如申包胥;有的则是平民百姓,如郑国商人弦高僖公三十三年记,秦发兵袭郑,途中郑商人弦高知道秦的企图,于是就冒充是郑国的使者,特地前来犒劳秦军,并献上十头肥牛,秦原欲袭郑,现知道郑已深知军情,已有准备,只好放弃袭郑的计划。郑国因此得以保全。作者把这样一位平民百姓的爱国行为载入史册,这种精神在当时是很可贵的。 再如定公四年载,申包胥率吴师攻入郑都,楚昭王逃到随,楚臣申包胥 到秦国求援,秦不肯,后申包胥在秦廷上哭了七天七夜,饭水都不入口,最后秦王被感动了,出兵败吴,恢复了楚国。作者详细地叙述了这件事,热情地歌颂了他的爱国精神。 揭露统治者的残忍和荒淫无耻的行为 春秋时代固然出现了不少明君,但也出现了不少暴君、昏君。左传作者对于这些暴君、昏君的残忍荒淫给予大胆的揭露,斥责了他们的行为。 如晋灵公是晋国的暴君。他曾为一件小事而把厨师杀死“宰夫月而熊蹯不熟,杀之,置于畚,使妇女载以过路”熊掌不熟而杀死厨师,可见他是个多么残忍的人。左传作者如实记录了这件事,表明对晋灵公的极度痛恨。 再如秦穆公以人殉葬的例子。秦穆公是春秋的五霸之一,作者对于他抵御而西戎,淆之战的勇于改错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秦穆公死后却用了一百七十七人殉葬,其中有三个贤人,即子车氏三兄弟,左传作者对秦穆公的这种残忍行为是很不满的,他斥责秦穆公的这种行为是死而弃民,他抛弃了人民,但也得不到人民的拥护,说秦穆公的这种行为是“难矣在上”,很难算得上一个君王。 以上所说的三点是左传的进步思想,但左传也存在落后的思想。如正位等级观念封建礼教思想,但进步思想是主要的。 三、左传的艺术成就 左传是历史著作,但该书的艺术性却很强。 1、善于写战争。 春秋时代,几乎战争不断,所以左传全书对于大小战役的记载几乎不计其数,但这些战争都写得很有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A不单纯写战争,而是把战争与政治结合起来,从战前写起,明确交代战争的原因,指出战争的性质,分析战争的政治情况,从而提示战争的胜负绝非偶然,而是有其不可违背的必然性。 左传记载了许多战争,但作者对这些战争一般都不直接写战场上的厮杀,而是先写战争双方的政治情况,政治是明还是暗,人心向背。国君是否关心人民,是否得民心。外交活动,是否有取得他国的支持,以及对战争的准备,在这些方面都交代之后,才写到战场上的交锋,对这些交锋也不是各方都写,而是侧重于战争的成功或失误,经过这几个方面的交代之后,就使读者深信某方之所以获胜并非侥幸,而是各方面互相配合的结果。从而也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点: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国内的政治情况,取决于战争的性质。 如齐鲁长勺之战,以弱胜强 曹刿论战 写鲁齐战于长勺。作者也不是写鲁军士兵如何奋勇抗敌的,而是侧重于写鲁军所采用的战术,即敌疲我打:齐师三鼓之后鲁师才一鼓,最后一鼓作气击溃齐军,由于曹采用正确的战术,所以最终取得胜利。 长勺之战是作者善于写战争的著名例子,作者写战前鲁公为人民办事之心,写战场上曹刿运用正确的战术,说明鲁国的胜出不是偶然的这样也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点:战争的胜负与国君是否得民心与战术是否正确有关。 B在叙述战争的过程中,情节曲折细致,生动逼真: 左传一书不仅对战前的情况叙述得很清楚,而且在具体写到战争时,也非常生动细致。 如齐晋安之战 2、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左传记历史事件时,历史事件自然分不开人,所以左传在刻画历史人物形象方面是很成功的,这些人物有的是政治家,有的是外交家,如烛之武,作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刻画这些人物,是由于作者善于抓住事件的重要环节,或者典型意义的部分来着重地叙述或描写 ,而不是毫无选择,平铺直叙。 如晋公子重耳之亡重耳原是贵公子, 可是经十几年流亡回国后,却成为英明的君主,为了表现他这种变化过程,作者从他十几年的流亡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件事来进行叙述。如过卫时“野人与之块,公子忿,欲鞭之”说明他的器量狭小,到齐国“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姜氏子犯灌醉,将他载离齐国,他醒后“以戈逐子犯”说明这时重耳还是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贵公子。但当他经过鲁国郑国时,二国的国君对他无礼,他没有与他们计较,这时的重耳器量已经较大,不在小事上与他计较,到楚国时,楚王问他“何以报我?”,他先是说“退避三舍”,接着又说 “如不获命,只好与君周旋。”作者选取与楚王的对话,表现这时的重耳已是有政治家的识见与器量的人,他在楚王面前不卑不亢,掌握得很有分寸。到秦国时,他因为小事而得罪秦穆公之女,他很机敏,立即向她赔罪。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回国需要秦国的帮助,作者选取这件事说明重耳已不再是安于现状的人,而是想回国即位,而且还表现出他的远见可见重耳这个形象的刻画是很成功的。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作者善于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写。 3、重视辞令之美 春秋时代,各国交往频繁,在复杂尖锐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中外交活动往往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危。出色的行人,凭着他的敏锐的观察力与杰出的才干,可以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所以,左传对当时各国行人的刻画都非常生动。 如烛之武退秦师刻画了烛之武这个机智的行人形象,他的机敏表现在:A只见秦伯不见晋侯,因郑秦无利害冲突,有可能被说服B利用秦晋的矛盾指出郑亡秦无所得,而晋却能使领土扩张,这样势必而侵秦,对秦有害。若存郑,则可为秦的东道主,对秦有益。晋的国土也不会再扩大,秦无受晋侵的的威胁。由于烛之武的机敏和杰出的口才,秦撤兵回国,晋也随之撤兵,使晋转危为安。烛之武这个形象的刻画相当成功。 全书像烛之武这样的行人还很多,此不多说。 4、左传不仅善于写战争,善于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精炼,生动形象性。可以说全书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很高的成就。 如“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以小以之心,度君子之腹”其他的例子还很多,这里不再多说。 总之,左传一书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上面说的只是主要的三点。课文赏析本篇记载一则为了争夺王位而不惜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事件发生于公元前722年,是左传卷首便记述的相当完整而又生动的著名历史故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统治者内部矛盾斗争的激烈和尖锐。 结构完整,情节曲折,首尾呼应,是本篇叙述史事的一大特色。庄公寤生,惊姜氏;姜氏因而厌恶庄公而偏爱其弟共叔段,是事件的发端,也是情节的起因。共叔段逐步扩张势力,积聚力量,直至武装谋夺君位,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而庄公则在欲擒故纵的策略下坐以观变,以售其奸,更使矛盾冲突复杂化、尖锐化。一旦时机成熟,庄公毫不手软发兵讨伐共叔段,直至把共叔段赶出郑国为止;还把母亲姜氏放逐至城颍,誓不相见。这使矛盾冲突达到高潮。最后,在颍考叔的建议和调教下,庄公掘隧道和母亲相见,使母子和好如初,这是故事的结局。整个历史事件,从开端、发展直至高潮、结局,似一个完整的短篇小说那样,具形自足,魅力无穷。 妙在共叔段积聚力量以图谋反是在明里,而庄公姑息养奸,坐以观变则在暗里。共叔段筑城超越先王之制,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并占为已有,最后积聚粮食、兵器,无一不在世人眼皮底下进行,绝无半点遮拦;而庄公的胸怀杀机,则连他身边的大臣仲、公子吕都蒙在鼓里,浑然不知。所以看起来共叔段张牙舞爪,不可一世,实际上是庄公自始至终掌握矛盾冲突的主动权、生死予夺:决不含糊。全篇只六七百文字,能写得如此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实在令人叫绝。 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具有代表意义,是本篇叙述史事的第二大特色。郑庄公城府森严,深藏不露,老谋深算,虽然手段狠毒,虚伪欺人,但不失为春秋时期有作为的国君代表。共叔段野心毕露,贪婪愚蠢,是当时贵族公子纨祷子弟一类人物。母亲姜氏率性偏爱,感情用事,是偏执狭隘一类女性之代表。 庄公从小得不到母爱,养成了冷酷狠毒的心理。即位初期,姜氏请求封共叔段于制地,庄公说那个地方太险要,不宜作为其弟封地,看似好心,实是别有用心。姜氏改请封京地。京地是大邑,足以滋养共叔段骄傲自大之志,也正符合庄公欲养其骄气而灭除之心。共叔段筑城墙超过先王之制时,祭仲谏庄公说:“无使滋蔓。”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当共叔段使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又谏“除之”,庄公说:“无庸,将自及。”太叔使西鄙、北鄙归为己有,公子吕又谏“除之”,庄公说:“不义不眶,厚将崩。”祭仲、公子吕一谏再谏,庄公则一忍再忍。祭仲、公子吕把复杂的矛盾看得过于简单,操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