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带来的震撼.doc_第1页
误解带来的震撼.doc_第2页
误解带来的震撼.doc_第3页
误解带来的震撼.doc_第4页
误解带来的震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一:误解带来的震撼 背景材料:开学不久,我因一次不经意的课堂失误差点酿成了重大的“教育事故”。 李真是高一的学生,其语文成绩中等。有一次,他交了一篇令我思之深切的周记。和他的作文相比,这篇周记行之于文,发乎于心,而且用语、描写和心理感受都颇可称道。这篇周记是这样写的: “星期五下午,班里的气氛特别活跃。还有两小时就可以回家了,同学们都在议论着回去玩什么。老师走进教室,上课!一声响亮的声音,唤住了我们跳动的心,就像在提醒我们该认真听课了。 “照往常,老师拿起了作业本,先是表扬,后是批评。到了最后一本,李真,作业中的错误没有改正,能说明理由吗?天哪,一心想着老师会表扬我,说我的字写得好了许多,谁知道我的一片期待被这几个不争气的错别字磨平。我低声说:忘记了。没想到老师接着问我道:这次作业是不是你写的? 是!我理直气壮地回答。更没想到的是,老师用不相信的眼光望着我,说了句特别刺耳的话:我希望你是坦率的。这话简直伤了我的心。我气恼得说不出话来,我多么希望老师相信我。” “在同学们的注视下,我的眼眶有点热,却不想哭,昨晚认认真真写出来的字竟被老师的一句话给否定了。老师,您在我心目中是多么有水平,多么令我崇拜。我崇拜您的文思,您的风度,您的深度,也因为这样,我一进高中就对语文产生了特殊的兴趣,决心一改过去的懒散习惯,体会您所说的语文之真恰如人生有味的道理,可是,您的一句话却让我把您的好否定了一半。老师,我相信您的心是透明的,我害怕有人把我看死。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会有劲把字写好,我也希望您的好能永远留在我心中。”案例思考题 你有过李真这样的遭遇吗?你能体会到这个学生当时的心情吗?我为什么说“差点酿成了重大教育事故”?案例分析 读完这篇不向寻常的周记,我感到了巨大的震撼。如果不是学生的刻骨铭心,也许自己对那件“小事”的记忆早已化作职业性的想当然而无足轻重了。当初,我确实对前后两次对比鲜明的作业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在没有任何调查的情况下,就把自己的怀疑公开化了。这意味着,老师对学生自尊的伤害已在所难免。而学生心灵里如此剧烈的振荡无疑加剧了我自己心头的不安,尤其是学生对自己的老师竟还存有如此美好神圣的情感。让我感到后怕的是,假如学生没有以周记的形式向老师显示他的自尊不容漠视的“凛然正气”,或者学生写了,而老师敷衍了事,一“阅”而过,那这个学生将带着怎样的伤痛走向未来?又将以怎样的心态对老师、对学校、对教育产生消极情绪?这是一次重大的“教育事故”如果不能引起高度重视,它就会静悄悄地潜伏下危机的种子,并对我们高谈的“素质教育”提出挑战。 问题就这样横在了我的面前,回避不得。如果说这是个结,那解结的办法只能是公开道歉。我首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向李真表示歉意,并请学生谅解老师的不慎。他注意到了,当自己表示歉意时,李真因出乎意料而表现出的不自然,其实就是教育的成功因子在起作用:师生间新的平衡因相互的尊重和理解而充满亲善与活力。 我给李真的周记写了这么一段评语:“你是个有骨气的孩子,如果老师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你能谅解吗?如果对比一下,你应该明白,自己的作业前后差别很大,我只是有点诧异和怀疑,没想到这对你的自尊构成了伤害。”这是一种潜在的对话方式,不需要渲染,更忌居高临下。分发周记之后,我注意到学生非常仔细地读老师的评语。不需要解释什么,学生心灵的顿悟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过了两天,我特意找李真谈心,并结合他作文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谈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在学生看来,老师永远是对的,或者说老师永远不会道歉。这是师道尊严观念产生的偏见,可与此相类似的偏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甚至司空见惯,大惊小怪倒有点不正常。经过一系列的教育过程,我发现该生的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课堂上极少发言的他也开始回答问题了。用李真自己的话说,他感到“学习有了味道,有了劲”。当然,这只是个开始,但谁又能断言,当一个人的自尊被看重被呵护时,这个人不会尽其人格的 力量创造人生的奇迹呢?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这个未来总会因一代又一代人的无穷潜力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而光芒四射,魅力诱人。作为非智力因素重要组成部分的自尊,对其教育的成功无疑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和成功提供动力,创设条件。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什么事情或言语不管别人看得多么细小或轻薄让我们终身难忘,甚至影响了我们的一生,或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方向;而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则都可能是重大的、宏伟的。有鉴于此,施教者能不尽心养育自己博大的人文情怀吗?非此,人生不足以提升,教育更难得真谛。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学生的世界是神奇的。但愿老师们能在教育的沃土上开拓出如此大写的诗意:师徒共舟,教学相长,襟怀坦荡,关爱无限。中学生的自尊是稚嫩娇脆的,也正因此,这里的美的塑造才具有了更广阔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但却很难自发自然地壮大起来;当其成长和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找到磨合点时,我们教师的每一种言行都可能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自尊。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是否应该经常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日日的劳碌奔波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了简单的职业追求?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道特别的风景,这风景里鲜活的生命之树凭借着各自的尊严而博大;面对自己的学生,老师因一时不慎就可能误读了他们的心灵,并可能因自己的局限性自觉不自觉地贬损了他们的自尊世界。案例二:面对学生的“飞镖”背景材料 一天,我在给高一年级上课时发现有几个男女生互打纸“飞镖”取乐,继而愈演愈烈,就连老师转身板书时,也竟对射起来。看到这种现象,我禁不住一股无名火起都已经是十六十七的人了,怎么这样没脸!我很想严厉地批评他们两句,然而又转念一想:唉!孩子毕竟是孩子,做老师的应该扣到他们心灵的“扳机”才对呀!于是,我当即调整教学计划,停止上课,开口说道:“同学们,谁能给我一枚 飞毛腿,让我也享受和重温一次童年的欢乐?”学生们开始有点愕然,继而大笑。 案例思考题:我为什么要“纵容。学生的行为?他将怎样触动学生的心灵?案例分析: 下面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看到学生们笑了,我也笑着说:“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现在你们都增加五十岁的话,那张萧还向李玉发飞镖吗?(学生大笑)如果真的发了,那李玉肯定会瘪着嘴唇责怪:这个老该死的,老不正经!(学生狂笑不止)我告诉你们吧,这是一种青春活力的释放,也是未泯童心的进发,更是分散自己注意力、搅乱课堂纪律的恶作剧!”(学生不好意思地笑。)“好了,”我说,“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我小时候偷人家枣吃挨打的故事吧!”(话音未落,掌声四起。) 接着,我详细地讲起了自己童年淘气的往事,讲得学生们一阵阵捧腹大笑。一等他们笑够,我把话题又拉回来:“年幼无知的孩子,为本能所驱使,为求一枣而付出惨痛的代价还不知错,其情可矜,其过可恕。可是你们,都是有一把年纪的人了,却还仅仅为了一点点刺激而空耗时间,荒废生命,这是多么的无聊啊!你们能不能再追求一些比枣子比飞镖更大、更有价值的东西呢?比如,聚焦于学业呀、事业呀等活动之中”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沉默,沉默;继而轰的一声大笑起来三二师生的开怀大笑融在了一起。 “飞镖”在课堂上从此绝迹。看到这里,你能不为我幽默而高超的教育艺术而拍手称赞吗?批评学生不良行为的方式有多种,但我这种“欲擒故纵”的办法确实别具一格,可圈可点。这种方式真正扣到了学生心灵的“扳机”,不仅让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掉,而且那一番结合老师自己儿时过错的意味深长的借题发挥,真正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只有这种能触动心灵的教育才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我想起有位姓武的老师曾讲过类似的一件事情:那是武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满怀热情地跨入第一节音乐课教室。教室里一片寂静,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而她自己仿佛也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武老师来个开场白:“同学们,为加深我们之间的了解,我先给大家唱一首歌。”可武老师心里却在想:“一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二来是想镇住他们,因为我只比他们大几岁。”听到武老师要唱歌,大家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个个用惊喜的目光注视着她。武老师清了清嗓子,亮出了自己的“女高音”。正当武老师唱得起劲时,一颗纸弹不歪不斜地射在武老师的脸上。顿时,全班学生为这突如其来的射击而哄堂大笑。武老师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脑袋嗡嗡作响,手脚立刻变得冰凉;拿着那颗纸弹,傻呆呆地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是岳明干的,他最爱用弹弓射人了。”听到这话,武老师觉得自己像个射击靶,莫大的委屈一涌而上,泪水润湿了她的眼眶。大家看到了武老师的表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等待着一场“暴风骤雨”的来临。教室里安静极了,所有的目光全射向了武老师,武老师的脸更红了,窘极了。武老师环视四周,马上抓到了“凶手”,只见他用双手挡着脸,耷拉着脑袋,从手指缝里偷偷地向外看,同时还在为刚才的“命中”偷笑着。“你站起来!”武老师没好气地说。那个同学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站了起来,手扶着桌子歪歪扭扭地晃动着,武老师忍着气大声说:“你太过分了,下午到办公室来找我。”下午,那个同学准时来到办公室;无所谓地准备迎接“攻击.武老师拿出刚刚从家里取来的泡沫射击板摆在他面前,他诧异地抬起头望着武老师。这时武老师已没有了上午的心态,他毕竟是个孩子,如果不犯错误,那教师又如何谈到教书育人呢?武老师轻声说:“听说咱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射击,而你又是他们崇拜的偶像,只是你的射击目标不太明确,老师希望你能当我们的教练,让我们一起练好吗?”这真诚、朴实的邀请,对于十二三岁的他已能明白其中的含意,他动了动嘴好像要说什么。他改变了刚才满不在乎的样子,低着头郑重地说:“武老师,对不起。”简短的几个字,使武老师深深地体会到他内心的波动。从此,在课下,教室的一角便成了师生们的“射击场”。那欢歌笑语至今回荡在耳畔。自那以后,武老师和那个同学成了好朋友。 武老师说:“他是我初为人师时结下的第一个朋友,每当我翻开毕业照片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还是那个一米四左右的男孩,微微隆起的胳膊,已有些棱角的脸庞。而看到照片后面那两行想写规范却总带有几分稚气的字体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老师的心灵时,我真为自已是一名教师而深感自豪和兴奋。” 成功的教育者都应该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知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心病终需心药医,解铃还待系铃人。从表面上看,这些学生确实是一个“晃晃当当的大人”了。有的还真长了小胡子,其实,他们大多心理上还处在童蒙状态,正所谓半睡半醒的阶段。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承受父母的呵护度深,时间也较长,其生理年龄与社会心理年龄相差就更大一些。 “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如果常常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那就会在工作中少犯不少形而上学的错误。 遗憾的是,我们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自己才刚刚跨出那个可笑的精神哺乳期,就马上掉转头来,用成年人理智而严厉的眼光审视学生,用成年人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种种越轨行为,如淘气呀,恶作剧呀,打仗呀,甚至谈点小恋爱呀等等。一经发现,就举起批评这把“大打帚”,轻则训斥挖苦,重则拳脚相加。有时不得法门,即使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多数状况也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